當前位置:學問君>旅遊>美食特產>

恩施好吃的特產有哪些

學問君 人氣:1.82W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南部,恩施州物產豐富,人傑地靈,勤勞的土苗人祖祖輩輩流傳下來很多的特色美食,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恩施好吃的特產有哪些,一起來看看吧。

恩施好吃的特產有哪些

神豆腐

在咸豐民間,每到炎夏季節,農家常用一種樹葉來製作成“豆腐”食用。這種樹葉作成的“豆腐”,鄉下叫神豆腐或觀音豆腐。傳說是觀音菩薩在災荒之年點化窮人用這種樹葉製作豆腐充飢度荒的。

能採葉製作神豆腐的小樹是一種灌木,屬馬鞭草科植物,俗稱“斑鳩柞”,雜生於溝邊地旁的灌木荊棘叢中。其幹如荊條,質脆而易折;枝椏互生,甚有規律;葉呈心形,碧綠細嫩。

鄉間農婦常在勞作回家途中,連枝帶葉信手撅回一束,摘下葉片洗淨,放在盆中用手揉成糊漿,倒入鋪上幾層乾淨棕片的筲箕之中過濾,點入澄清了的適量草木灰水攪勻,片刻,便神奇般地成了一盆顫搖搖、綠幽幽的“豆腐”。而後,用菜刀橫豎劃成方塊,浸入挑來的冰涼的山泉水裏,待作上一碗拌有蒜泥、辣椒和其它佐料的蘸水,用漏瓢撈上一碗,就可以一塊一塊地蘸着吃了;也可以盛上一碗,淋上蘸水,用小匙舀着吃。

神豆腐細嫩,晶瑩如瑪瑙,帶着斑鳩柞樹葉特有的清香,吃起來煞是可口,可與糧食作成的涼粉媲美。據有關資料載,製作神豆腐的斑鳩柞葉片含果膠高達30%是其能製作“豆腐”的主要因素。因此,這種樹葉是提取果膠的最理想的材料。這種樹葉含蛋白21%左右,居目前已知高等植物葉蛋白量之前列;還含17種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穀氨酸、甘氨酸、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等含量最高,是不可多得的保健食品原料。藥性分析表明,斑鳩柞葉還能醫治痢疾、毒蛇咬傷、無名腫塊、酒後頭痛等症,具有清熱解毒、開胃生津,明目去火、強筋健骨的功能。

神豆腐製作方法簡單,在小村民間,不少小孩都會作。夏季的集市上,時有村婦用桶挑着神豆腐賣,大人小孩多喜買來吃,還挺俏哩。

餈粑

恩施土家人一直延續着祖輩們原始手工製作餈粑的`方法。

進入年末臘月,親人相聚、家人團圓,打餈粑便成了這裏土家人飯後茶餘的話題。圓圓的餈粑象徵團團圓圓,又糯又粘的餈粑寓意土家人注重親情和友情。

餈粑是土家人正月待客的常備食品,也是走親訪友的必備禮物。土家俗話說“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從民間俗語可以看出,餈粑作爲禮品,在淳樸的土家人之間來回傳遞着友情和親情

這裏的土家人打餈粑一般選擇在小寒之後,最遲在臘月二八之前進行。因爲小寒後氣溫較低,便於餈粑的存放。在打餈粑那天,全家老小通常穿着節日的盛裝,除了製作出雪白的糯米餈粑,還會用高粱、小米混合起來,做一些帶顏色的餈粑,各種色彩的餈粑擺放在一起代表着土家人來年大吉大利、五穀豐登。

製作餈粑的過程較爲繁瑣,一般是前一天晚上將糯米用清水淘洗浸泡,第二天打餈粑之前,將浸泡好的糯米放入木甄蒸熟,再置於石槽內,先緩後急、先輕後重,用木棰打壓數分鐘使其成泥狀,而後扭成團形鋪於桌面,稍許用力壓成滿月狀便可。

這裏的土家人吃餈粑也是有講究的,客人到了之後,主人把餈粑烤好後給客人,客人不能用嘴去吹餈粑上面的灰,只能用拍打的方法把餈粑上的灰拍乾淨,以示對主人的恭敬。除了火烤餈粑外,還可用油炸、油煎、水煮等方法來食用。

吊樓裏,火塘邊,捧上一塊餈粑,沾上一絲蜂蜜,輕輕嚼於口中,絲滑香甜,回味無窮,再舀上一碗油茶湯,更是愜意。

米粉

米粉又分米豆皮,綠豆皮,包穀豆皮,呈白色、淺綠色、金黃色,是湖北恩施州傳統的特色小吃。

做法是將大米等用機器磨成糊狀,在熱鍋裏用特製漏斗盛裝旋轉烙成粉絲狀。或塊狀再用刀切成麪條大小的細絲,放進冰箱新鮮儲存或曬乾後儲存,食用時,(新鮮的只需用開水過一下)需在湯鍋裏煮熟後添加雞、鴨、魚、肉、菜等各種可供選擇的配料(當地人稱其爲臊子),綿軟滑爽,美滋美味。豆皮還可以炒來吃。

酸菜

恩施的酸菜的確是一絕,很遺憾外地人卻可能對這個不以爲然,除非他們真正吃過。他們理解的酸菜無非是四川的袋裝泡菜,或者東北的酸菜,要有好的酸菜,首先要有好的酸水罈子。同樣是酸水罈子,由於裏面的酸水風味不一樣,泡出來的酸菜味道也有一定的差別。好的酸水罈子,泡出來的酸菜酸甜適口,又脆又嫩,且有一股令人不忍釋懷的香味。店主上架的所有老壇泡菜均是自家幾十年老酸水泡出來的,我今天31歲,自小吃着這幾個老罈子泡出來各式各樣的泡酸菜長大,各位親就應該知道這老酸水的年份,它們見證了我這30年的歲月和母親的艱辛。各位親,一口下去,五味人生皆有體會!!!

泡粑

泡粑是用黏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發酵而成,是我們80年代這一輩山裏孩子小時很了不起的零食了,吃起來鬆鬆軟軟的,香甜可口。泡粑的特點確有它與衆不同的地方:一是色如凝脂,二是口感舒適,回味清甜。

泡粑的吃法有很多,剛出籠的時候直接吃熱的,儲存放涼後可以重新再蒸,也可用碳火去烤,烤至表面焦脆發黃,吃起來別有一翻味道,據老人講,要是不小心烤煳了,吃下去還可以治肚子痛呢!

咸豐豆鼓被稱作爲:“豆思”,用黃豆加工而成,咸豐的豆思製作會用到山上的一種叫作“豆思粑葉”的植物,發酵時就是用這種植物的葉子包起來的,所以咸豐“豆思”的味道的傳統意義上的豆鼓味大不一樣。形象點來說,它可能和臭豆腐一樣,聞起來是味道怪,吃起來卻是很香的。

豆思作爲一道開味菜,在恩施各家各戶很常見,大多數都是自己製作的。

除了作爲開味菜,也可以用來炒臘肉,摻湯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咸豐除了“幹豆思”,還有“水豆思”,它們的前期作法是一樣的。

咸豐豆豉雖然稱作爲“豆思”,但和其它豆鼓一樣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且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還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

苞谷粑

咸豐苞谷粑用料有糯米、玉米,純糧製作。玉米採用的是咸豐本地最老的玉米品種種植,不採用現在的轉基因品種,營養更加豐富,更環保綠色,粑葉採用的是棕子葉,更添一味竹葉的清香,實屬純天然綠色有機食品。

苞谷粑食用起來很簡單,可以剝去糉葉蒸,也可以用碳火烤(推薦喲!烤出來那個香喲!),電簡單不過是放進微波爐中過

陳向(陳氏)瓜子在咸豐本地及周邊地區享有盛名,所產的瓜子大顆、無癟粒、原味純香,殼乾淨不髒手,全人工手選,逢年過節供不求。

皮蛋

咸豐本地多年包皮蛋的老師傅親手所包,所用到的鴨蛋也是本地放養的鴨子所下

用傳統工藝加上傳統方法餵養的鴨子所下的蛋製作的皮蛋,吃起口感醇厚,口留餘香,吃完還想再來一個喲!

土家的乾土豆片均是農家自曬的。首先選優質大小差不多的土豆洗淨去皮,最慢的工序應該是第二步了,要一刀一刀的慢慢的來切片,並不像我們平時切炒土豆片那樣“砰砰砰砰”切連二刀,講究的是厚薄均勻,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最後的成品纔會漂亮,切好後用清水濾一次去掉洋芋粉(好東東,可不會倒掉),第三步就是下鍋去過水燎一下,最後就是在簸箕、木板或者水泥地坪上自然曬乾,最後一步也有講究喲,一定要是大太陽天,所以第一天一定要看天氣預報瞭解一下天氣(雖然有時也不太靠譜),不然一天下來曬不好,那最後的乾土豆片也不好看。

乾土豆片可以這樣吃:

一、油炸,最多的吃法,又香又脆,大人下酒,小孩作零食(相信比“肯不起”和“賣當老”裏面的東西要健康N倍),那個香喲!!!從來都是土家餐桌待客必不可少的招牌菜,而且一般是上桌沒幾下就搞完了,還要再加的喲!!掌櫃吃了三十年了,不好意思!說起來又在咽口水!!!

二、用溫水泡一下,炒肉(當然最好是炒臘肉了),準備點青椒,搞點臘肉,把乾土豆片泡一下(不要泡太久喲,感覺在變軟了就行了)。這道菜做成後,幾種味道相得益彰,這時的土豆片吃在嘴裏好勁道喲(說得是某方便麪嗎??NO NO NO哈哈),掌櫃第一次這樣吃時,居然沒吃出來是什麼,慚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