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資訊>

爲什麼會做重複而連續的夢?

學問君 人氣:2.93W

你對於夢境的重複性和連續性瞭解有多少?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爲什麼會做重複而連續的夢?

爲什麼會做重複而連續的夢?

一天,陽光明媚,微風輕拂,你不知何故置身於一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場景中,你有一些感覺莫名奇妙,搖了搖昏沉的腦袋,就好像前一刻你還在辦公桌上打盹。

你仔細打量着這個場景,你似乎能夠說出每一棟建築的功能、每一條道路的盡頭通往哪裏,但你卻怎麼也想不起來自己什麼時候,因爲什麼來到過這裏。你聽到有人在呼喚你,你認出這是你曾經的同學,他越走越近,但是你卻總感覺分辨不真切,他的腦袋彷彿是你不久前在雜誌封面上看到的人物,你卻一點沒有感到不協調,就好像事情本應如此。你看見他費力的張口,不斷的叫喊,終於聽清楚他的聲音“下班啦!”

時間過了幾個世紀之後,你睜開眼,擦了擦小臂上的口水,看到桌上的雜誌封面,又回頭看了看叫醒你的同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夢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當你身處其中時,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可以像007一樣逃過九死一生的追殺,也可能像蝙蝠俠一樣擁有超能力。而當你清醒時,回想起來,一切又是如此的荒謬,不合邏輯,驢脣不對馬嘴。

今天我們主要要探討的問題是夢境的重複性和連續性。很多人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反覆的夢到一樣的場景、主題和事件,有的時候又會在原有的劇本上發展出新的人物、情節和故事。就像是一部肥皂劇,前後集未必銜接連貫,主題有時也超沒品位、甚至三俗,以至於即使是作爲導演、編劇兼主演的你,也搞不清楚故事背後有什麼深刻的道理或者暗示。

你每天晚上都做夢麼?

通常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驚奇,是由於這件事情的發生發展違背了我們的預期,而我們的預期則來源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積累的,對於事情發生概率的常識,而同一個夢境重複出現毫無疑問屬於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件:在很多人看來,做夢並不是一次完美的睡眠的必需品,大多數人會覺得自己並不是每天都在做夢,而且大多數從睡夢中醒來的人,夢中的歡愉也會隨着第一泡尿一起煙消雲散。

如果不刻意去記錄的話,我們腦海中能夠回憶起來的夢大概有幾個特點:

1、這TM實在是太爽了

2、這TM實在是太可怕了

3、這TM實在是太詭異了

如果一個相似的夢境反覆出現,那麼它就會成爲一個很詭異的事情,也就更容易被我們記住。然而,事實上,一個夢境重複出現也不是什麼難事,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我們做的夢太多了,一個人平均每天晚上的睡眠要做5-6個夢。在我們睡眠的過程中,淺層睡眠、深層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REM)是週期性循環出現的,一晚上大概能循環5-6個週期。越到後面,REM的時間會越長,在第一個週期可能REM階段只有幾分鐘,在最後一個週期時已經有1-2個小時了。REM睡眠階段大多伴隨着夢境,這個時候你的眼球是在飛速轉動的.,大腦活動也和醒的時候沒什麼差別,但是身體是僵直不能動的,這可能是爲了保護我們不至於在夢境中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夢遊往往並不發生在快速動眼階段)。通常情況下,如果你不是剛好在做夢時醒來,你很難意識到自己做過夢,這也是爲什麼我們會覺得有時候做夢,有時候不做夢,其實我們每天晚上都做夢。

2、夢境的材料是有限的,如果拿文藝作品的流派來做比喻,我們的夢境無異於魔幻主義的、超現實主義的、後現代的作品,簡而言之就是沒什麼邏輯,同時也沒什麼下限,因爲做夢時我們大腦中負責邏輯和控制的前額葉是在休息的。即使如此,藝術也要來源於現實,也就是說,我們夢境的材料是來源於現實的,雖然可能經歷了一些歪曲拼湊,比如把A的頭和B的身子結合起來,或者和高中同學討論現在的工作,但總歸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

我們每天要做那麼多的夢,並且做夢的材料都來源於生活,因此夢中出現重複的情境也是正常的,而且重複的夢境往往因爲我們大腦多次的加工,並且本身給我們帶來的奇怪的感覺,也更容易被記住。

重複主題的夢

有的時候,不只是情境,夢中的一些特定的主題也會重複,尤其是噩夢,比如被追趕、寸步難行等等。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感覺連續好幾天都做了類似的夢。根據精神分析的觀點,夢中的主題是有情緒的隱喻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很多情緒都受到了抑制,而在睡夢中,由於負責抑制監控的前額葉的缺位,我們會透過做夢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前面提到的被追趕、寸步難行這樣的主題往往都是焦慮情緒的表達。如果你在一段時間的夢境中,經常出現一些負性情緒的主題,比如焦慮、恐懼,那麼可以反觀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正被類似的情緒所困擾。通常我們能記住的噩夢要比好夢多,因爲噩夢中我們往往會被驚醒。

有一個比較特別的例子,就是創傷後應激障礙患者(PTSD)的噩夢,PTSD的患者通常經歷或者目睹了自然災害、戰爭、虐待等非常可怕的事情(失戀和考試不及格不算創傷經歷),所以他們會出現重複性的回到創傷場景中的噩夢。如果先前有過類似的創傷經歷,而又在一段時間反覆出現這種噩夢的話,那一定要及時地尋求心理幫助。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