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資訊>

這是個好男人斷供的時代?

學問君 人氣:4.12K

這個時代,你是否經常覺得好男人是不存在的?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這是個好男人斷供的時代?

這是個好男人斷供的時代?

楚俏是個80後離異女人。

她丈夫沒有出軌,掙錢能力也槓槓的。離婚的理由是,丈夫是個十足工作狂,將所有時間傾注在工作上,忽視她的情感需求。她認爲他不愛她,不能陪她聊天,不能陪她旅行,不能陪她看話劇,不懂她的心思,倆人缺少共同語言,所以離婚了。

有人認爲她作,可是她說:口紅和包包我都能自己掙,我不需要他給我買,那麼,他努力掙錢對於我來說不是核心競爭力,我離婚有什麼錯?

離婚後,楚俏自己一邊努力奮鬥,一邊提升自我,越活越年輕。雖然已到三十六歲,單身,但她覺得這樣的日子很舒適,事業、遠方和詩意都可兼得,這是她想要的生活。至於婚姻,可有可無。

但父母親朋好友們卻是着急得不得了,作爲家裏的獨生子女,父母更是不贊成她不婚的觀念,他們像皇上皇后替太子選妃樣勞心勞力,發動三姑六婆使出無數招數替她挑男人。

o親戚們認爲,既然要結婚,當然家庭條件要好,有房有車是首選。

o父母的觀點和親戚們的觀點不一樣,他們覺得無房無車無所謂,甚至有過婚史的男人也能接受,但一點,文化程度不能太低,畢竟女兒是博士生畢業,好歹也要本科生吧。

o然而,對於楚俏自己來說,她之所以離婚,就是因爲上一屆男人刻板,不解風情,不懂她,她希望找一個懂她下一屆男人能懂她。

全家人挑來挑去,大半年過去,轉眼又到年底卻未找到合適的下一屆男人。

好男人都去哪兒了?被更優秀的女人收藏了?還是供需失衡了?

1 中國男人果真「配不上」中國女人?

每個看《新白娘子傳奇》的女孩,成年之後,都會覺得許仙配不上白蛇。

時代讓女性不斷進化,思維方式不斷迭代更新。新女性,不但獨立、自尊、自強,還能在家庭和社會角色遊刃有餘,女性自我綻放的空間不再侷限於家庭那一畝三分地,而是變得像男人那樣寬廣。

白蛇修煉成精、洗盡鉛華嫁爲人婦,她漂亮、神通廣大,爲救相公敢到仙山盜靈芝,能上九天攬月能下五洋捉鱉,擱現代就是妖豔賤貨,是踩着細高跟在職場上上天入地,穿着小白鞋在生活中游刃有餘的「都市白領」、「中產精英」、「新時代女性」。

而許仙呢,懦弱無能、自私、大男子主義,他上輩子積了大德,娶了神仙般的女人做老婆。擱現代,女人普遍認爲,許仙連女朋友都找不到,更別說找白蛇這個女神一樣的女人。

然而在許仙這樣的男人看來,你修煉千年又如何,你深懂生活美學又如何,還不是一樣羨慕人間平凡的女子的命運,要把嫁人生子當做最終的宿命,要恪守傳統婦道。

但如今像楚俏這樣堅持單身的中國女孩越來越多,黃金剩女也是一籮筐。

很多女孩兒堅持:我寧願快樂地剩着,也不要拖着一個不成材的男人,醜得快一點,老得也快一點。

那中國男人有這麼慫嗎?中國女人是因爲沒得挑而剩下?

中國男人是怎麼"不好"?那什麼樣的男人才是好男人呢?

當大多數女人被問到這個問題,會吐槽說:雖然我不需要男人養我,但我希望他能對我說"養我啊"這類美麗的情話,當然他雖然沒辦法保持青蔥歲月的容顏,但是得保持身材。那種有中年禿頂、油光滿面,肚子大得像懷孕的進化意向的男人,還是靠邊站吧。

一個人的穿着談吐,會表明他內心的修養。一個人的身材,會預告他接下來的人生走向。

而女人,天生敏感,她會捕捉到這些資訊,然後規避這些潛在的問題。

事實上,在過去的文化裏,沒有情感滿足和審美修身這些要求,五零後,六零後,乃至到更早的遠古時代,男人們的職責是打獵覓食養家,解決溫飽問題。對於那些不勤修覓食本領,整天討女人歡心的男人,當時的人們包括女人會認爲他油腔滑調不務正業。

然而時代在快速發展,觀念也在快速迭代。

在資源稀缺、物質匱乏的時代,男人保護家人的安全,提供生命資源,對女人來說就是最大吸引力。但現代社會的女人,自己學會了打獵,並且有的本領比男人更勝一籌,她們有的還是部落或部隊領導,比如花木蘭。

現代社會花木蘭這樣的女子,她不再依靠男人生存,她們對男人的情感標準也提升了。她開始欣賞男人多元的屬性,比如貌美如花,比如風情,比如對藝術的品讀,比如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但顯然,在這個標準下,多數男人會PASS掉,他們不符合也沒有意識到進化後的情感標準。他們還停留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意識裏。

而很多女人和其家庭,就如楚俏以及家人,他們的綜合心聲是--到哪去找一個溫柔多金、智識酣暢、身形俊朗且愛你如一的男人?

2 愛的需要提升了,愛的方法卻依然缺失

女人們總是自我安慰說:好男人是水中月、霧裏花,可遇而不可求的。

當我們聚會時,我們吐槽十多年前的風中少年,埋怨他們爲什麼走着走着就變形了呢?他們大腹便便,髮際線變高,抽菸喝酒吹牛,比拼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掙錢能力。而掙錢能力比拼的背後,則是女人往上撲的概率比。

而女人們,似乎個個都活成了女金剛,再忙再累,壓力再大,家庭生活再瑣屑,女人們也不會放棄對內心世界的探索,拼命雕琢一種「不食人間煙火氣」的優雅。這或許就是性別使然。

但同樣,女人們也會以這個標準去要求身邊的男性。希望男性不僅能掙錢買房,不但愛她們,還提供精神滋養。埋怨他們下班後除了葛優躺,不再去健身旅行提高自我逼格。

中國女人對男人的要求提高了,但是在表達愛的方式上卻沒有提升。她們是矛盾體,擁有雙重標準,一方面要求男人給予很多很多愛,很多很多理解,但自己能給男人什麼,她們並不清楚也沒有要求。

中國大街上有一道獨特的風景,就是男人幫女人拎包。這是中國的紳士風度,但在西方男士看來,像拎包這類女人力所能及的事,男人去代勞,就是對女人的貶低和不尊重。

可是,在中國女人看來,一個男人主動幫女人拎包,這是愛她的表現。看看,狗子隊們對楊冪與劉愷威婚姻捕風捉影的證據,很多時候,就是沒有牽手,沒有幫拎包。

這就是中國女性或者說中國社會對於男性的雙重標準。

但作爲男人,他們關於愛的自我表達卻是缺失的,他們甚至不清楚自己有這個需求。

一方面,他們木訥,對於自己的情感需求不明覺厲。

一方面,他們強勢,我是男人,我爲什麼要像個女人那樣娘?

然而,作爲一個社會個體,尤其是在婚姻情感中,他們是有存在感需求的。他們內心渴望自己在家庭是一個參與者,是一個男主人,能有權威,能說得上話做得了事。這是他們內心的家庭價值感。

但當下的許多八零後家庭,大多數家庭當孩子出生後,父母或岳父母,來家裏幫看孩子。這個時候家裏誰做主?要麼就是聯合執政了,要麼就是父母做主了。男人回到家,發現家裏人都在圍着孩子轉,他的中心位置被孩子或老人替代。

這時候,許多男性會"嘴硬"說不重要,但內心卻覺得被邊緣化。他們掩飾自己的脆弱需要,掩飾情感表達,讓別人忽視他的真實感受,自己也逼迫自己忽視掉。時間久了,他們就對婚姻生出厭倦來,於是滋生出軌或沉迷工作或沉迷遊戲這些事端來。

這個時候,這屆女性就不滿了。她們會認爲這屆男人是甩手掌櫃,自私,沒有家庭責任感,或不修邊幅,不思進取沉迷於遊戲,或不關心家事,不關心女人內心的需求而沉迷於工作。

然而,儘管女人嘮叨,但這屆男人依然不知道如何迴應女性的情感需要。一方面他們覺得女人好煩,另一方面男權社會的男性之戀,讓他們潛意識認爲自己滿足女性要求才是個男人,所以他們不會拒絕女性需求,即使拒絕了會內疚。

他們逼着自己像個男人,要兼顧傳統社會對男性角色的設定和期待,要承擔對原生家庭負有的責任,硬實力都修煉得不夠硬,軟實力更無暇顧及。

這一類男人,一心想要成爲一個男人,因爲狼狽不堪反而成爲不了男人,他們只能像小孩一樣模仿當男人。

96年鄺美雲跟呂良偉結婚,俊男美女配一臉的婚禮轟動香港,但最後卻以閃電離婚慘淡收場。離婚十多年後,呂良偉出了本自傳,聲稱自己沒想結婚的,但因爲鄺美雲跟媒體發佈了消息,作爲男人不能悔婚這才逼上梁山。

"報紙已經登了,這個時候悔婚,我就不能稱之爲男人了。"

好吧。如果是真男人,離婚後還會出書黑前妻嗎?這或許就是個內心狹隘的小男孩。

鄺美雲閨密替她打抱不平,她向港媒爆料反擊,說呂良偉常向鄺美雲打探她銀行存款有多少,暗示呂是爲錢而結婚。

不過從呂良偉的角度看,或許他只是剛結婚就因金融風暴遭遇人生最大危機,同時在婚姻裏她又得裝着像個大男人,要有大男人的面子,哪裏好意思說借錢,當然更沒有心思經營婚姻,於是雙方摩擦不斷,最後婚姻經營慘淡。

呂良偉一心想當個大男人,卻在小男人的路上越走越遠,這是後話。而鄺美雲至今單身,過着自由自在的五億富婆生活,成爲許多人羨慕的對象。

除了模仿男人,另一類男人則乾脆拒絕做一個成人,永遠不思進取,永遠就做一個小孩,停滯在少年期,或者試圖讓自己的世界變成遊戲的'世界,迴避成年人的世界。

這個巨嬰樣的男人,細細思量,我們身邊有一堆,他們的表現是這樣的:

公公婆婆在忙家務,媳婦在忙孩子,老公在看球賽;

媳婦上班不在家,婆婆在忙孩子,老公在家葛優躺;

媳婦在忙家務,忙孩子,老公在玩手機。

歸根到底,停滯在少年期的男人,是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完成分離和個體化的男人。

所謂分離和個體化,就是和原生家庭分離,追求自我。

少年到青年的最大區別,簡言之是三十而立,三十歲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擅長什麼?人生的三觀基本確定。

但中國男性,三觀普遍沒有定型,他們要麼假裝自己是青年,要麼永遠停留在少年時代。所以,他們要麼沉迷遊戲,要麼拼命追求工作的意義,以彌補內心空虛的自我價值感。

這兩種人的自我都是空虛的,裝滿社會價值觀,卻缺少自我,沉迷於滿足他人需求,卻缺少自己的聲音。

3 男權社會裏「不懂愛」的女性

越來越多的女人逐漸認同像鄺美雲這樣單身到老依然可以很快樂的狀態。這是價值觀隨着時代變化的拓寬,她們開始接受這樣一種觀點:人生不止一種標準答案。

當然,更多數的女人是愛的要求提升了,但底色卻停留在傳統男權社會。

八零後這一代的底色是,從小我們就被父母教育,要自立自強有骨氣,呼呼地出了一波又一波女漢子。但是等到出社會擇偶的時候,聽到的輿論聲音卻是:我寧願坐在寶馬車上哭泣,也不在自行車上微笑。

父母親戚們這時的教條是:不說有房有車,但房子是要有的。房價蹭蹭往上漲,沒有房子嫁女兒不是讓女兒受罪嗎?

我自己是八零後,深感我們這一代成長,缺少螺旋式的過渡,時代跳躍式的突進,讓我們的自我成長斷層。而在六零後父母那一代的社會變革也是突進式的,六零後沒有解決的衝突,留給八零後的我們去解決。

很多父母在事業上不成功,有疑惑,把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修復他們的痛苦,完成他們沒有完成的事業。而我們則過度認同焦慮的父母,導致我們活得過度焦慮,在物慾的社會過早成熟化。

讀書時代拼命考證書,畢業打拼靠房子車子尋求價值感。男人要麼逃到工作或遊戲裏,女人則逃到婚姻裏。

我認識很多的已婚女性,都把自己的精神寄託放在了孩子身上,她們迴歸小孩,在小孩的身上投入少女的期待,期盼播種美好的情感。而老公則更像是一張長期飯票。

但即使是長期飯票,女人也會嫌棄其太過平庸,太過普通,她們嘮叨抱怨,怨恨這屆男人不行,只恨缺少覆盤機會。

4 如果這一屆男人不行,說明這一屆女人也出現了問題

電影《遺願清單》,兩位奧斯卡級別的老戲骨傑克·尼克爾森和摩根·弗里曼,演繹了兩個患了癌症晚期病人的故事。

面對癌症爲他們帶來的"死刑",他們從過往的生活軌跡裏停下來,在脫軌的人生河流裏,他們的小船路過山川,行過峽谷,征服過激流涌跌的大海。最終,小船的路越走越寬,終於駛到了一望無際的,平靜的,沒有一點星光的湖面。

這時以往的歲月被無限摺疊,人生的虛無感被無限放大。

有一位富翁,接到醫院診斷書,說他還有五十天時間,就會死亡。

雖然後來被證實是醫院誤診,但這位富翁卻借這個契機停下對財富的拼命追逐。

他說:如果沒有強迫我停下來的狀態,我是停不下來的人。但這件事讓我思考,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缺乏什麼?我擁有的是我想要的嗎?

同樣,出軌,生病,事業出現問題,這些都是停下來的契機。

對於女人來說,當一個男人傷害我們的時候,就是最好的停下來的機會。與其拼命尋找那個比我們自己還懂自己的人,還不如停下來傾聽自我。

那個比我們自己還懂我們的人,或許只有上帝知道再哪裏。我們大可不必爲了這個人的缺失迷茫,生氣,甚至憤怒。

終其一生,真正聽懂我們想要什麼的,還是自己。所以,女人,停下來傾聽自己的心聲。

傾聽,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男人也許並不是不夠好,也許是我們沒有創造讓男人變好的機會;但也許這個男人足夠壞,而我們自己卻像拽着一根救命稻草般不肯放棄跟這個足夠壞的男人一起生活。

停下來就會發現,過往的我們,演繹過多少荒謬和可笑,我們也會認識到--自己纔是人生的主角,人生的責任是我們

自己承擔。

因此,別人的愛是我們創造出來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

如果這一屆男人不行,說明這一屆女人也出現了問題。

TAGS:男人 斷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