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與生活>

心理諮詢中沉默的意義

學問君 人氣:2.77W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現象,它在治療過程和效果有着微妙的影響。那麼,諮詢師如何處理沉默呢?

心理諮詢中沉默的意義

沉默是心理諮詢中的治療因素之一。來訪者的沉默分爲成長性沉默、症狀性沉默、策略性沉默治療師的沉默分爲本質性沉默、工作性沉默、消極性沉默。下面我們一起探究沉默在心理諮詢中的意義、處理及運用。

一、沉默的意義

沉默是本質性的治療因素。治療的過程用心理分析的術語表達就是來訪者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將潛意識進行意識化的過程,語言作爲表達潛意識的工具,比繪畫、音樂等象徵方法更爲方便、更爲普及。從這個意義上講,心理治療就是來訪者在治療師的幫助下不斷地用語言挖掘、表達潛意識的過程。

而沉默正好是語言的不在或中斷,它是語言現象中有機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它就像音樂中的停頓和國畫中的飛白一樣,是治療比不可少、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言不盡意”、“此時無聲勝有聲”、“沉默是金”,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人們對於語言的反面——沉默的重要性的表達。人們的許多資訊都是透過非語言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尤其是沉默,它在心理治療中的位置非常重要。語言是典型的意識的表現,而沉默是典型的潛意識的表現。當潛意識過分巨大,或是意識難以承受,或是過分危險,或是潛意識覺得不安全,語言都沒有辦法捕捉到它,這時就出現沉默。治療過程就是這樣一個意識和潛意識此消彼長的過程,也是語言和沉默迂迴式交替進行的過程。誰沉默、何時沉默、如何沉默、沉默多久、爲何沉默等等所有這些,無一不是語言進一步接近潛意識的重要重要提示,對於這種沉默,是打斷還是繼續、是共情還是恐懼、是焦慮還是猜測,所有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治療的實際進程與效果。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表面上心理治療是一個語言的過程,而實際上反過來看,卻是一個沉默的過程,兩者一陰一陽,辯證運動,才推動了治療的不斷進行。

二、沉默的表現

既然沉默是本質性的治療因素.那它一定會表現在來訪者和治療師的身上。對沉默的現象加以分類和分析,是我們處理和應對沉默的基礎。

(一)來訪者的三種沉默

就來訪者而言.我們可以將沉默分爲成長性沉默、症狀性沉默、策略性沉默。

1.成長性沉默。這種沉默是來訪者在治療中成長所必需的。當語言挖掘、接近潛意識時。當潛意識要進入到意識層面來時,來訪者需要時間來成長。體會情感需要時間,思考問題需要時間。表達感情需要時間,回憶往事需要時間,調整心情、從激烈的情緒中走出來需要時間。有時這種成長可以在語言表達的同時進行,有時則需要語言的中斷。治療的震動越大,成長的機會越大。就越需要停止語言。全身心去體會和捕捉。在一個治療單元中,如果來訪者一直都在滔滔不絕或是眉飛色舞地長談,如果來訪者不出現較長時間的沉默,一般意味着工作只是停留在意識層面.治療中沒有什麼問題值得來訪者去深思,沒有什麼現象讓來訪者去感動,也沒有什麼癜處被擊中,治療的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沉默往往是成長最重要的時候,適當的沉默是治療成功的一個標尺。

2.症狀性沉默。這是來訪者在治療中不可避免要出現的沉默.因爲它是症狀的一種表現。如社交恐怖症、抑鬱症等都有可能以沉默爲症狀之一。其次,來訪者的某種經歷、情緒、觀念不便於表達,或者不敢表達,生怕引起治療師的反感或是批評。有時,是由於治療師還沒有取得來訪者的充分信任,使來訪者對一些東西欲言又止,外顯爲沉默。再次,來訪者的情結被擊中。處於失語狀態。榮格曾經用字詞聯想的反應時來測試情結.認爲反應時顯著較長詞,可能是來訪者的情結詞。因此,治療過程中,來訪者的情結觸發時.沉默就有可能出現。比如一位母親對小孩子特別好。治療師問及這位母親童年期的家庭時,母親出現長時間的沉默.因爲她突然想起了小時候不受父母重視的場景。

3.策略性沉默。表現出前兩種沉默時來訪者是被動的,是受潛意識驅使的.而策略性沉默卻是主動的,受其意識支配的。當來訪者覺得治療師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時,就會以沉默表示反抗:當治療師的觀點與他的不一致或是相牴觸。他不好直接表達時,會以沉默表示拒絕;當治療師對來訪者的經歷、信念表示鄙視或是輕侮時。來訪者會以沉默表示憤怒;當來訪者過分依賴治療師,不信任自己時,會示以沉默希望治療師能接過話題。給予教育:當治療師出於自己的好奇或是急躁,過早地想要來訪者披露創傷時,來訪者會刻意地報以沉默以迴避話題.等等。

當來訪者陷入沉默時,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上三個方面來進行解讀.破解沉默下面的真正含義。找出合適的應對策略。

(二)治療師的三種沉默

治療的過程既是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沉默的過程,治療師的沉默是治療中非常自然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1.本質性沉默。這是治療的本質所需求的。如上所述,治療是來訪者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將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治療是來訪者在治療師的幫助下將潛意識意識化的過程.共情、提問、澄清等等方式幫助來訪者進行語言表達,大多數時候。治療師應該保持沉默,治療師應該以真誠、共情、尊重的心態提供給來訪者一個自由、安全、包容的空間。不帶評價的空間。讓來訪者精確深入地表達、探索自己,儘量將時間留給來訪者.讓來訪者自己聽懂自己,治癒自己。而不能喧賓奪主.不斷地發表、炫耀自己的“廣博”知識和“精到”見解。

2.工作性沉默。作爲一種技術。治療師需要沉默,因爲許多工作只有在沉默中才能很好地完成。治療師要傾聽,既是爲了讓來訪者發泄和挖掘,也是爲了蒐集更多的資訊,貼近來訪者的心靈。治療師要共情,他必須設身處地進入到來訪者的認知、情感、想象之中。要暫時懸置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治療師要覺察。一是要覺察對方言語的快慢、高低,還要覺察非語言的體態、表情、眼神,二是要覺察自己的語言及非語言的種種特徵.覺察自己在沉默中的認知和情緒。治療師在覺察來訪者和自己的基礎上,要辨別對方的移情和自己的反移情。不能陷入到來訪者的人際模式中去。治療師還要在沉默中思考對策、判斷治療進展、反省自己的於預方式。

3.消極性沉默。這是治療師難以避免的。治療師有時不應該沉默也不需要沉默.這時他的沉默可能並不是爲了治療來訪者,而是因爲觸動了他自己的問題。比如新手治療師有時會過分謹慎,生怕自己出錯,因此經常選擇沉默;新手治療師經常會覺得自己和來訪者一樣有同樣的.問題,或者治療師的情結在治療過程中被擊中。處於驚愕的失語狀態;當來訪者不斷地提出一個難題時。治療師退避三舍;治療師防衛性地過度堅持中立或是沉默原則。導致過度沉默。

三、沉默的處理和運用

由上可知。沉默在治療中意義重大,來訪者和治療師都會表現出不同意義上的沉默。一個好的治療師必須能夠清楚地辨別來訪者和自己的沉默現象,並採取不同的治療和應對措施。

(一)處理和運用沉默的基本原則

1.遵從本質性沉默和工作性沉默.但又要警惕消極性沉默。治療師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沉默,即將自我的喧囂放下,將所學到的理論扔到窗外,以沉默和敬畏面對來訪者本身。但這種沉默不是無事可幹。不是麻木不仁,隔岸觀火.而是一種工作性沉默。這其中主要的工作是高度共情。深入精確地進入到來訪者的身心世界:辨別和處理好移情與反移情,給來訪者以糾正性的情感體驗。同時。我們要時時提防自己消極性的沉默。沉默一出現,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問,是不是自己的情結反應。其次不要過分執著於沉默。不要將沉默當成自己缺乏熱情、同情、共情的擋箭牌。只有本質性和工作性的沉默。纔是積極的。治療師還會因害怕犯錯誤和承擔責任出現沉默.這種沉默經常發生在新手治療師的身上,也是值得關注的。

2.尊重成長性沉默、利用症狀性沉默.但又要警惕策略性沉默。治療師在來訪者出現沉默時可能會緊張、慌亂,這時我們先要辨識是哪種性質的沉默。我們要知道沉默在治療中是正常、必需的現象,對於成長性的沉默,我們不要慌亂,要給來訪者以足夠的時間。我們可以給予高度的共情。這正是治療師本質性沉默的運用時機。對於症狀性沉默。我們不能過多地沉默,因爲這樣會讓來訪者開始懷疑、猜測,甚至覺得傷害。我們應該提出一些開放性話題。或者使來訪者的話題更加深入,應該表現出更多的熱情與真誠。對於策略性沉默。我們不應該誤以爲是成長性沉默或是症狀性沉默.因而採取沉默或是誘導等方法,我們不要逃避問題,可以直接詢問來訪者對治療過程以及治療師的看法。也可以對自己的干預加以反思,及時調整。策略性沉默處理得好時,往往能增進治療師和來訪者之間的真誠溝通,使治療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二)沉默的特殊技術

當來訪者沉默時,除了一般的技術之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技術.運用得當可以發揮出強大的治療效果。

1.包容性替身技術。

這是心理劇中的一種技術。在螺旋心理劇中表現得尤爲突出。國外有治療師把它應用於個體的治療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筆者在實踐中有時用它來處理來訪者的沉默,效果不錯。現將其方法簡介如下:當來訪者陷入沉默.而且來訪者確實難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時,或者因爲治療需要.治療師想要將沉默的來訪者導向心靈的某個層面時,就可以使用這種技術。可以先向來訪者簡介這種技術,得到允許後在他身邊他認爲合適的距離坐下,告訴他,現在治療師就是他的替身了。然後。以高度的共情爲基礎,去觀察和模仿他的身體和語言,扮演他的替身,將他在沉默中不願、不敢、不能說出來的話.用語言表達出來,比如說:“我現在覺得很恨我的父親。但是我有點怕,我怕這樣說出來別人會說我不孝。”或者引導他去關注心靈的某個層面:“我覺得我很憤怒,我在憤怒什麼呢,讓我想一想。”另外,我們也可以引導沉默的來訪者在當下從以前的創傷中脫離出來: “我告訴我自己.這些都已過去了,我睜開眼睛,看着前面,我知道我現在在哪裏,我的腳放在地上,很平穩,呼吸也越來越自然。”等等。或者如果來訪者不同意替身說的話,可以提出反對,或給以糾正。

2.過程評價技術。

過程評價技術是以探討治療師和來訪者此時此地的人際互動狀況爲焦點的干預方式。也有人稱其爲直觀式溝通、即刻干預、人際反饋等。這一技術可以用在處理來訪者的沉默之上。比如:“治療師: ‘自從我問了你上週取消預約,今天又遲到的事之後。你就不吭聲了,是不是你覺得有點不太舒服,我們能談談嗎?”一些新手治療師一般不敢這樣做.一個原因是這樣不符合社

會常規,尤其是在中國這樣一種文化背景之下:另一個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治療師擔心來訪者沉默是由於對自己的不滿和抱怨。而實際上來訪者的沉默如上所述有多種原因。透過直接探討沉默現象的方式。我們可以更加直接地瞭解到沉默背後的心理意義。由此加深對治療的理解。在應用過程評價技術時,應該用一種共情的、尊重的方式.最好能使過程評價成爲一種邀請.邀請來訪者一起來進行真摯的理解和誠實的交流,讓他們不再覺得尷尬和不舒服.從而更深地走入他們沉默的心靈。

3.內在式沉默。

這種沉默不是沒有語言.而是在說話之時,內心保持沉默。“道可道,非常道”,外在的語言在道可道的東西,而內心保持着一種“不可道之道”。即無論在語言上如何表達,內心裏像塵和水一樣保持不動。把這種內在式沉默有意識地運用於心理治療中的.據目前資料看來.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分析家河合隼雄。他認爲宇宙萬物和人都沒有自己的固定性質。因此人和萬物、人和人從根本上講就是一體的,這個一體超越語言,因此在治療中,治療師應該保守住這份共通的沉默本性。河合指出: “中心是寧靜的……道在那,道外顯爲我們的語言。”也就是說,在我們言思動靜之時,內心深處是不動的,是沉默的。就像艾克哈特所說的門軸一樣。這種沉默可以一掃治療師的負擔與壓抑, “當你獲得了我所描述的這種態度時,你經常會變得更爲開放.你可以放開來表達自己所有的感受:悲傷、憤怒、快樂或悲哀等等。”這種無我式的沉默可以讓我們將“自我”更爲徹底地放下。更好地發揮“來訪者爲中心”的治療原則,更深地進入到來訪者的心靈深處,達到更深層次的共情、尊重,而且從另一種意義上講。也可以在無我的基礎上.讓“自我”更真實地表現出來,從而與來訪者建立更爲真誠和直接的關係。當然這種沉默技術的使用需要很深的東方文化的修養和修煉。但是這也正好表明中國傳統文化在處理心理治療中的沉默問題中的獨特角度和深度,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開發出有中國特色的治療技術和藝術應該是當下有覺悟的心理學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心理諮詢師處理與運用好諮詢中的沉默,會促進諮詢進一步的發展,所以諮詢師要學會覺察諮詢中來訪者的沉默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