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學書籍>

《童年的祕密》

學問君 人氣:4.44K

《童年的祕密》是一本關於兒童成長心理的書籍,下面《童年的祕密》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童年的祕密》

《童年的祕密》節選:

兒童自身隱藏着一種生氣勃勃的祕密,它能揭開遮住人的心靈的面紗;兒童自身具有某種東西,一旦被發現它就能幫助成人解決他們自己個人和社會問題。正是這個東西,能爲新的兒童研究科學奠定基礎,從而能及大地影響整個社會。

心理分析最驚人的一個發現是,精神病可能起源於嬰兒期。從潛意識中所喚起的一些被遺忘的事情表明,兒童是尚未被認識到痛苦遭遇的犧牲品。這個發現既給人深刻的印象,又使人心緒不寧,因爲它與人們所普遍相信的東西是完全不同的,兒童的純潔的心理狀態所遭受的這些創傷是緩慢而持續的,人們從來沒有認識到它們是成人精神病的潛在原因。對兒童純潔心理狀態的創傷是由一個處於支配地位的成人壓抑兒童的自發活動造成的;通常跟對兒童影響最大的成人,即兒童的母親有關。

弗洛伊德用“壓抑”這個詞來描述造成成人心理紊亂的根深蒂固的原因,其詞義是不言自明的。當一個兒童受到成人壓抑時,他就不能發展和成長。但“成人”這個詞本身是個抽象詞。實際上,一個兒童是跟社會相脫離的,如果一個“成人”影響他,那就是一個具體的成人,跟他接近的成人。通常這個人首先是他的母親,然後是他的父親,最後是他的老師

即使最幼小的嬰兒的感知覺也會在對它的外在表現進行任何探險究之前激發心理的發展。

例如,如說話爲例,雖然這種發展是祕密進行的,但如果認爲它沒有發展那就錯了。至於說兒童已在心靈中擁有一種說話的官能,但他的外部器官還不能適當地表現出來,持有這種態度也同樣錯了。兒童身上實際上存在着一種獲得語言的傾向。這種說法適用於他的精神生活的各個方面。一個嬰兒有一種創造本能,一種積極的潛力,能依靠他的環境,構成起一個精神世界。

在這一點上,跟生長的現象緊密相聯的所謂“敏感期”的發現是特別重要的發現。

一個敏感期跟一種特殊的敏感性有關,這種敏感性是生物在其早期仍處於個體發育的過程中獲得的。

它是一種暫時的傾向,限於獲得一種特殊的品質。一旦這種品質或特性獲得之後,這種特殊的敏感就消失。一個活的動物體的每一種特殊品質都是藉助於短暫的刺激或潛力的幫助而獲得的。因此,生長不能歸功於一種模糊的遺傳的預定傾定,而歸功於週期性的或短暫的本能精心引導的結果。這些本能透過對某種確定的活動提供刺激來進行引導;這種活動可能跟同一物種的成年動物的活動大不相同。德佛里斯首先在昆蟲身上注意到這些敏感期。昆蟲的各種變態代表了發展的各個很容易觀察到的階段。

兒童是在他的敏感期裏學會自我調節和掌握某些東西的。

這就像一束光從內部射出來的,或者就像電池一樣能提供能量。正是這種敏感性,使兒童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在這時期,他們容易地學會每樣事情;對一切都充滿了活力和激情。每一個成就都表明他們的力量的增強,只有當這個目標達到時,疲勞和麻木纔會隨之而來。

當一種精神的激情耗竭之後,另一種激情又被激起,在一種穩定的節律中,兒童從一種征服到另一種征服。由此構成了他的歡樂和幸福。正是在這種心靈純潔的火焰中,火焰燃燒着並沒有浪費,人的精神世界的創造性工作達到完美。另一方面,當這個敏感期消失之後,經過思維的'過程、主觀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智力的成果表現出來了。對工作的厭倦產生了麻木的遲鈍。這就是兒童心理和成人心理之間的基本區別。兒童有一種特殊的內在活力,它能使兒童以驚人的方式自然地征服對象;但如果兒童在他的敏感期裏遇到障礙而不能工作,他的心理就會紊亂,甚至變得乘戾。人們對兒童心理上的創傷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傷痕大多數是由成人無意識地烙上去的。

敏感期能把這些童年的脾氣清楚地顯示出來,但是由於這些內部衝突的背後存在不同的原因,所以並非兒童的所有脾氣都能弄清楚。很多任性的行爲只是人們過去錯誤地對待兒童並由此惡化而導致不正常的結果。跟敏感期的內部衝突有關的各種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樣是短暫易逝的。瞎想對在敏感期裏所獲得的那些傾向並沒有留下永久的印痕,但它們會產生一種不良的影響,阻撓兒童心理的成熟。

兒童敏感期的脾氣是他們的需要未得到滿足的外部表現,表現了對某種危險的警覺,或感覺到某些事情處置不當。

只要有可能滿足需要或消除危險,這種外部表現也就消失了。人們時常可以看到,兒童在經歷了一種似乎是病態的激動不安狀態之後突然平靜下來了。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兒童每種任性背後的原因,這完全是因爲這些原因就是我們尚未知道的東西。一旦找到這些原因,就能使我們深入到兒童心靈的神祕幽深處,併爲我們理解兒童以及跟兒童和諧相處提供了基礎。

一個很重要和神祕的時期是兒童對秩序有極端敏感的時期。

這種敏感在兒童出生後第一年就出現,並一直持續到第二年。兒童對外界秩序有一個敏感期,這對我們來講似乎有點奇怪,因爲通常認爲兒童的本性是無秩序的。

兒童生活在一座城市裏,生活在一個堆滿各種東西的封閉環境裏,成人出於兒童不理解的原因搬動和佈置這些東西,這時兒童對成人這種難以言傳的態度是很難形成一種判斷的。如果兒童過了對秩序的敏感期,那麼,他所看到的這種紊亂就可能成爲他發展的一個障礙,成爲變態的一個原因。

兒童對秩序的敏感,即使在他出生後的第一個月裏就可以感覺到。

兒童看到一些東西置於恰當的地方時顯露出高興和激情,從中可以看出兒童對秩序敏感性的積極表現。那些受過專門訓練並能按我們的原則進行觀察的人就能很容易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可以舉一位保姆的例子:這位保姆注意到她所照料的一個女嬰看到白卵石被粘合成一座古代灰牆時就顯得高興和感興趣。雖然這個兒童只有5個月,而且她父母的別墅裏遍地都是美麗的花朵,但這位保姆每天要把載着這女嬰的推車停在這塊石牆面前,因爲這似乎可以給這個兒童持久的快樂。

但是,這種敏感期的存在也許更清楚地表現在兒童所遇到的障礙上,在大多數情況下兒童發脾氣很可能都是由於這種敏感性。我可以舉一些這樣的例子。在這個例子中主要人物是一個出生大約6個月的小女孩。一天,她看到一位婦女到一間房間去,碰巧她也在那裏,這位婦女把她的陽傘放在桌子上。於是,這個孩子變得不安起來,這並不是由於這位婦女,而是由於那把傘,因爲小女孩對那把傘看了很長時間纔開始哭泣起來。這位婦女以爲她要那把傘,就拿起它並微笑着送到她面前。但這個小女孩推開它,繼續尖叫。這位婦女盡力安撫她,但毫無用處。她只是變得更加焦躁。怎樣才能平息這個小女孩的脾氣呢?這個小孩的富有心理洞察力的母親突然從桌子上拿起那把傘,並把它放到另一間房去。小女孩立即安靜下來了。使她不安的原因是傘放在桌子上。一件東西放借了地方就嚴重地打亂了這個小孩關於一些東西應該如何安放的記憶模式。

TAGS: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