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學問君 人氣:1.66W

幼兒時期是人生髮展的重要時期,個性和很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心理學把這一時期定義爲人生髮展的關鍵期。然而,不少來自幼兒園的調查顯示,很多幼兒已表現出自私、自負、任性、脾氣暴躁、感情脆弱、獨立性及社會交往能力差等不良個性特徵,這些可能成爲他們產生心理問題的隱患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外部環境主要是家庭環境、幼兒園環境、社會環境三部分。在這裏我主要重點分析家庭環境對學前兒童心理的影響。

家庭因素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溺愛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嚴重損害。

現在的家庭大都是獨生子女,許多家庭對子女過於溺愛,已成普遍問題。“溺愛型”的家長對孩子處處包辦代替,致使孩子依賴、懦弱、缺乏獨立性,環境一有變化,便無法適應,形成緊張焦慮的情緒。過分溺愛還將會阻礙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使幼兒的情緒、態度、行爲習慣停留在嬰兒水平。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任何要求百依百順,看不到孩子的弱點,對其行爲不分好壞,孩子做錯事情也不嚴格批評,也不和孩子講道理,就一味欣賞、讚揚,放棄要求。我們幼兒園裏有部分就是這樣的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家長這樣的教養方式導致的後果是孩子任性、霸道,不會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隨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獨尊的不正常心理,和集體格格不入。碰到不如意的事,往往有過激行爲。就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孩子想玩的玩具拿不到手,就打人、咬人,一定要拿到手爲止,要不就大吵大鬧,這都是家長過分溺愛造成的後果。

(二)家長對子女的要求過高,也會使孩子產生不健康心理。

隨着社會競爭力增強,社會對幼兒的期望越來越高,我們常常不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統一要求,使幼兒身心負擔過重,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比如現在的興趣班,不是建築在幼兒的興趣上,而是建築在成人的攀比上,對幼兒是百害而無一益。家長們都很喜歡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子女:“我們家的孩子學了鋼琴、小提琴、奧數、國畫、古詩、珠心算……,他可厲害了,你們家的孩子學了什麼啊?”其實,孩子對這些未必有興趣,只是父母要求自己去學,“迫不得已”去學而已。

家長的期望對孩子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作用。從心理學上來講,期望是一種心理定勢,家長對子女的態度激勵着兒童不斷向前發展。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研究表明:教育者的期望對受教育者有重大影響。因此,父母對子女的美好期望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家長的期望越高,對孩子的激勵越大,就越能強化他們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利於兒童意志品質的鍛鍊,形成遠大的抱負。但是,這種期望過高,不但起不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會使孩子屢遭挫折,喪失信心,形成消極心理。也是很簡單一個例子,我們班的祉彤、祉右是一對姐弟,媽媽對他們的期望非常高,覺得祉彤非常的厲害,尤其是舞蹈方面。祉彤媽媽很想她進去幼兒園的體操隊訓練,可是因爲祉彤個子實在太高,體操隊的老師看見她的身形、動作都不太理想所以婉拒了祉彤媽媽的要求。祉彤媽媽聽後就很生氣,說我們老師偏心,明明自己的女兒在這方面都很出色,也不肯選進去。後來事情鬧大了,體操隊的老師只能讓祉彤在她媽媽面前嘗試幾個體操難度較大的動作,結果動作做不到,還扭傷了。不用說,孩子  這一次在大家面前出醜了,自己立刻感到十分不好意思,哭得怪可憐的。本來很有自信的一個孩子,可能就因爲這一次,很多東西都不肯嘗試了。

科學合理的期望應該是長遠與階段目標相結合,還要聯繫孩子的興趣愛好,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父母所要求孩子做到的應該是孩子經過一定努力可以達到的,並在孩子遭遇挫折時不斷給予鼓勵,增強孩子的勇氣和自信,這樣逐漸提高要求,並且將父母的關心、愛護滲透其中,就會使孩子從父母長期的美好願望中吸取力量,不斷進取,從而促進和維護兒童心理健康。

(三)緊張的家庭人際關係對孩子心理也有重要的負面影響。

在氣氛緊張、父母關係不和諧的家庭裏,父親和母親都處於極大程度的情緒緊張狀態,他們常常是煩惱不安、打罵動粗、性情暴躁、言語粗魯,對長輩缺少孝敬,對子女缺少一定的關愛。對於還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完全依賴父母的兒童來講,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容易情緒緊張,爲父母關係失調而慌亂、憎恨;爲忠實父親還是母親而煩惱和疑惑。緊張的家庭人際關係破壞了應有的溫馨的家庭氣氛,使孩子長期處在負性情緒中,缺乏安全感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質。根據數據顯示,出現自閉、自卑、說謊、妒忌、攻擊性行爲的孩子,絕大多數生存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環境裏。父母的吵鬧、暴力行爲令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孩子在長大或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把自己心理壓抑的行爲表現出來,最後就出現了很多犯罪的個案。因此,家長應重視家庭環境的創設,注重言傳身教,促進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展。特別是現在的孩子獨立性較強,我們更應多尊重他們,發揚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