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歷

學問君 人氣:2.75W

自從參加浦江縣教師進修學校組織的“鄉鎮小學教師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課題活動以來,我更明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回顧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教學工作,結合學到的心理健康知識,我心中豁然開朗,有時我爲自己早就有的健康心理而欣喜,有時爲自己在教學中不能充分認識學生心理而採取過激行爲而感到又好笑又後悔。方方老師說得不錯:“樹立一種自我調節的意識是最重要的。”我覺得我現在就已經具備了這種意識,它使我這個原本就開朗的人能夠更加從容而自信地面對學生,面對生活,面對世界……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歷

在心理健康知識輔導中,美國心理學家艾里斯的合理情緒療法這一節內容讓我感受很深。楊老師在專題講座中告訴我們,A指某種誘發事件,B指一個人的信念,C指由B引起的情緒或行爲反應。一般人都把引起自己不愉快的原因歸結爲遇到了讓人不愉快的事件,但實際上不是這樣,起根本作用的並不是這件“事”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看法。接着楊老師還舉了幾個例子。聽到這裏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真的是這樣!ABC理論教給我一種全新的思考方法。過去我“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在我一下跳出了這個圈,就能把“圈裏”的事情看得清清楚楚。原來我腦子裏存在許多不合理的認知觀念。比如,學生應該完全聽教師的話,應該每天按時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業;老公業餘時間一定得在家陪我;弟弟應該像我一樣出色;我的孩子一定得有好成績,不然就全完了;學生絕對不能進網吧……真是太多了,說也說不完。這些平時縈繞在我腦海裏的“必須如何”、“應該如何”的“真理”,其實都是些不合理的認知觀念,至少有絕對化、以偏概全以及完美主義的傾向。

其實,在聽這堂心理健康輔導課之前,我剛剛經歷了一場情緒情感的“暴風雨”。我班上午第三節課是體育課,體育老師出差,說好讓我代上自己班的課。第二節課我作爲兼職教研員下班聽課,下課後又與執教老師交流,剛交流完上課鈴聲就響起了,這才突然想起第三節要代體育課,急匆匆跑進教室,誰知教室裏一個人影也沒有。又拼命跑下樓,見學生們正在禮堂、操場上玩得歡,場面雜亂而熱鬧。原來他們擅自組織自由活動了!當時學校正天天大講特講安全問題,體育課是最容易出事的,看着眼前這情景我心裏急壞了,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我今天代一節體育課要是出了問題怎麼辦?這些孩子怎麼沒有和老師見上一面就自由活動了呢?真是無組織無紀律,膽子還真不小啊!我非得好好教訓他們一頓不可!於是我大聲喊叫,讓他們立即停止活動,統統回教室,然後從安全教育到課堂紀律滔滔不絕,整整講了一節課。孩子們好不容易盼來的體育課,就在我那充滿火藥味的訓斥聲和空洞的說教聲中度過了。當時我自己都能感覺到,我的表現真有點“歇斯底里”。下課後,我覺得自己特別特別地累。

下午聽了楊老師講的心理衛生理論,想想自己上午經歷的事情,我自己都爲自己的行爲感到好笑,感到難爲情:我怎麼能這樣做啊?在這件事情中我就有許多不合理的認知觀念:學生必須無條件聽老師的;出現問題只有學生的錯,沒有教師的`錯;教師訓學生是天經地義的,即使教師訓錯了,學生也得服從。其實這件事情,學生何錯之有?我不檢討自己遲到,不表揚同學的靈活機動和自主性,反而痛斥學生,真是豈有此理!結果呢,好端端的一節體育課給耽誤了,孩子應該有的運動權利被剝奪了,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被破壞了,還白白損失了我的許多神經細胞,真是得不償失。我後悔莫及。不過我想,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我再也不會喪失理智了。

ABC理論讓我受益最深的還有一件事情是,我對後進學生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班有幾個天天不寫作業的學生,他們的作業問題就是我的“眼中釘”“肉中刺”,我一直想努力拔掉它們,想過許許多多辦法,軟硬兼施,卻毫無效果。我苦口婆心磨破嘴皮,他們毫無長進;我天天把他們的大名掛在黑板上,他們也無動於衷。每天一走進教室,班長就向我報告某某沒有交作業,某某又一個字沒寫。出於維護教師形象的需要,我努力地剋制自己,臉上雖說沒有表現出什麼,可是我的內心在着火,我明顯地感覺到我的血在往上涌。但有很多時候我的自我控制宣告失敗,我對他們又吼又叫,甚至對其他同學說:以後他們作業沒完成也不要告訴老師,省得我聽了發火。我想我是在公開地宣佈自己教育的徹底失敗,我的內心是多麼的痛苦啊!我爲這百分之幾的人花費了百分之幾十的心血,可是毫無用處!我到底該怎麼辦?

學了ABC理論,我開始自我反省:這事是否也有不合理認知在作怪呢?結果答案是肯定的。爲了改造認知,讓自己從根本上擺脫“肉中刺”的長期折磨,也讓這幾位學生少受一些教師灰色情緒的影響,我開始自我調節:掌握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透過書面作業鞏固知識只是其中之一,不能因爲學生不願好好做作業,就以偏概全地斥之爲不願學習;學生不是千篇一律的,人與人之間存在個別差異,有的學生擅長書面寫,有的學生擅長口頭說,班裏有一個學生儘管常常不完成作業,但考試總能考好,這就是一個明證;不寫作業的原因也不全在學生身上,有的是因爲作業對他來說太難了,他實在無力完成,有的是他對學習完全失去了興趣等,重要的是教師如何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喚醒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一分析,重新燃起了我進一步幫助他們的希望之火。爲此我專門觀察我們班的後進學生小C,對他的情況進行分析,採取了相應的措施,還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把它整理成文,寫了一篇《培養後進生學習自信心的個案研究》,自我感覺好極了。

生活中也一樣,心理健康自我教育讓我受益匪淺。我愛人是我的同行,可是我倆的性格卻完全不同。我習慣於遵守紀律,按部就班,把工作做得紮紮實實,有條不紊,比較規矩而膽小,是領導管理起來很省力的那種。而他呢,不習慣於條條框框,喜歡自由和張揚,是領導頭疼的那種。比如學校要求的備課、電大的作業,他總不像我那樣認真地去完成,即使完成了我還是覺得他寫得不認真,太敷衍,太過簡單(可是他每次總能過關,而且成績比我還好)。每次集會,總能聽到他在底下悄悄講話。我很不習慣他的做法,不能接受他,既不是沒時間,又不是不會做,他有什麼理由不像我一樣規規矩矩、認認真真地對待工作和學習呢?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初期,輔導老師讓我們寫生活中的負性事件,也就是所謂的“肉中刺”,我就寫了這件事,他就是我名副其實的“肉中刺”!學了“ABC理論”,我心中的謎團終於解開了。我找到了自己在對待愛人問題上的不合理認知:我總是處處以自己的模子去衡量和要求他,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性。我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要求他像我一樣,那是不公平的,說不定他還希望我像他一樣呢!再說啦,要是真的那樣,那不成了有兩個“我”了嗎?那時我可能更不願意呢!而且反思起來,有很多地方我還得向他學習,看似輕輕鬆鬆,瀟瀟灑灑,卻能做得挺不錯,大概他就像我班那個不愛做作業卻考試優秀的學生一樣吧。

還有一點,我愛人在家呆不住,我呢就喜歡呆在家裏,這也成了我們之間的矛盾,我以前總是責怪他不在家陪我,可是現在這些都已經不成爲問題了。因爲楊老師在專題講座裏說,每個人的血型不一樣,氣質類型也不一樣,性格和行爲特徵也會不一樣。爲此我們還專門查了自己的血型,我是A型,他是B型。有的書上介紹說,A型和B型是最不和諧的男女組合,難怪我們之間有許多的不合。但是現在我對夫妻關係充滿信心,因爲我懂得了不少心理健康知識,我會用心理學理論來調節心態,調整我們的關係,使之相容互補。我們這對最不和諧的血型組合一定也能彈奏出最和諧的樂曲。

經歷了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後,我就是這樣,時常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事件相對照,遇到負性事件時,立即調動起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意識,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調適。有時我還會在日常生活中或網上聊天時對別人上一課,當朋友或網友說:“經你這麼一說,我真的好受多了,覺得生活還是挺美好的。”每當這時候,一種滿足和喜悅之情便油然而生。

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使我學會自助,而且還能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