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測試>

心理幸福感的六大指標

學問君 人氣:1.26W

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產生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心理幸福感的六大指標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心理幸福感的六大指標

(一)對現實的覺知能力

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都同意心理健康的人要能對現實環境做正確的瞭解與認識。每個人每一天都在適應和因應環境中的壓力與要求,因此能對現實做正確的詮釋是相當必要的;將自己認知的內容與現實環境做比較,以修正自己的認知或採納他人的意見,才能作更正確的因應行爲。假如一個人連對事件的知覺都已經扭曲,那麼關於對事件的適應就更不必說了。例如,小美和一位網友見面,她可以選擇相信這個男孩冷酷並且因爲瞧不起她而拒她於千里之外,或是認爲那人較安靜、對自己較沒自信而不善交際。正確的覺知現實世界,就如同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的人,必能對它周遭的事物做正確的覺知跟評估。

(二)活在現在、過去、與未來中

適應良好的人能從過去的經驗中擷取精華以策劃將來,很重視現在,且有能力對將面臨的困難而事先設法解決。他們平衡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比重,能對生命做最好的利用。對於過去的經驗,有些人很難從經驗中得到教訓,但適應良好的人能在經歷錯誤後原諒自己,努力改過,不再來過。心理健康的人能夠放眼未來,對人生有目標並積極地加以追求,但目標的`焦點仍盼在此時此地正進行中的事務,同時不過分投入而犧牲自己和朋友的相處或家庭生活,他們依舊能享受現在和達到目標的過程。

(三)有意義的工作與自我實現

大多數人都投注相當多的時間在不同形式的工作上。心理學家Eron指出有能力從事生產性的工作是一項有益於健康的人格特質,所以工作對於適應確實很重要。而Erikson也認爲對工作的投入能使人獲得成就感,並提高自我價值。許多心理健康的人會選擇有持續挑戰性及成就感的工作,渴望心目標或新經驗,同時不厭不倦地朝自己的目標前進,盡全力採取積極的行動以完成自我實現。Jahoda也進一步地表示,這種適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在生活裏,對工作與對別人關懷至深,願意爲工作與他人而獻身,並能與他人共鳴。

(四)人際關係

一般而言,大家都不重視人際關係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可是多數人都希望被別人尊重和喜愛。許多人尋求心理治療是因爲他們的人際關係出了問題,不能持續。因此,人際關係這個問題必須先得到解決,才能再談到心理適應。

適應良好的人能與別人發生親密關係,而不只是點頭之交;他們不一定有許多朋友,但卻能與他親近的人維持密切的關係,共同分享與分擔生活的喜怒哀樂。具有健康性格的人的社交能力,能使他在和別人交往時感到舒服自在,而且能滿足自己的需求;這並不意味着他要利用別人來達到自身的目標,而是他希望朋友間能彼此信任和喜歡,也願意進一己之力來幫助對方,而將關係建立在互惠上。

(五)感受情緒

越是心理健康的人,越能體會所有的情緒,感受快樂、愉悅和愛與感受憂傷、罪惡感和憤怒一樣自然。一個適應良好的人,遇到成功的事會感到高興,無心傷害到朋友時會感到自責,這些都是很真實而實際的。真實而實際的情緒經驗是接近現實,也是個體對環境做真實的覺知,實際地感受到,但也有些人是無端地感受到一些情緒。另一方面,健康的情緒經驗是能恰如其分地加以控制,不會過分冷酷或毫無情緒,而是能恰當地估量並以社會所能接受地表現自己的情緒(包括負面及正面的)。因爲表達不理性、失望、生氣的情緒,和表達溫暖、喜愛、敬愛之心一樣重要。

(六)自我認知

適應良好、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充分地瞭解自己,包括自己的經驗、感受、能力及優缺點,整體地接納並寬待屬於自己的一切,區別自己與別人並勇於承擔個人的角色責任。如Rogers跟Maslow所述,適應良好的人能夠正向地看待自己與別人,即使對自己有不夠滿意的地方,但不妨礙他感受自己美好的一面。適應不良的人則將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缺點上,以致於自己對自己的感受很差。例如有些人會對自己說:我不如自己所期望的聰明,我真是一無可取。然而心理健康的人會說:雖然我不如期待中的聰明,但我仍是很快樂的,因爲我接受這樣子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