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考試心理>

高考後的心理壓力

學問君 人氣:8.38K

覺得高考後就一切萬事大吉?身爲家長的你是否有注意到孩子們在高考後的心理壓力呢?

高考後的心理壓力

高考後心理壓力的來源

高考壓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主觀壓力和客觀壓力。

主觀壓力主要包括:

1、是來自自身的暗示壓力。

比如對自己的要求高了,在複習中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從而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

2、是和同學進行成績比較產生的壓力。

很多學生過於關注考試成績,以成績來定位自己,因此每一次考試後,都希望自己能考好,但又害怕面對,害怕別的同學考得比自己好,在交流中產生一種壓抑心理。

3、成績本身的壓力,過分關注成績分數排名狀況。

4、就是作息時間造成的壓力,這樣容易導致身體疲勞,學習效率不高,繼而覺得自己需要更多的時間去複習。這樣反覆疲勞,神經和身體都處於高壓狀態,考生的壓力就越來越大。

客觀壓力一方面是來自父母的壓力,這種壓力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無形的。比如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情況的“噓寒問暖”,給孩子定學習目標給他一些期望,或者說些有關“要好好學習”的話。另一方面,是來自老師的壓力。現在很多學校都追求升學率的百分比,因此,許多老師出於對學生負責、關心等願望,有時會對一些學生說“你還不夠用功,你的潛能還沒發揮出來,你會做得更好”等鼓勵話語。但其實這些話在無形中就是在給學生加壓,使學生爲挖掘潛能而身心疲憊。然而,在高考最後階段,考生需認識到,一個班級總要有人第一有人倒一的,這是分數排隊,現在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此外,還有來自社會輿論的壓力。現在,社會過分關注高考,“以高考論英雄”“考上了就是成功考不上就是失敗”的社會價值觀也在一定程度上給考生帶來了壓力。

在這兩大方面的壓力下,考生們很多時候都選擇不辜負父母、老師等關心自己的人,而更加努力用功於學習衝刺中。經常挑燈夜讀攻克試卷練習、背誦書本,強打疲勞戰。這就會使考生爲了“渴望而又達不到”的成績更加焦慮,“爲考試而焦慮,爲焦慮而焦慮,重複的焦慮”,“求不得又罷不能”慢慢自我壓抑,心理暗示自己要挺住,其實這種無意識的壓力有時會壓力軀體化,最後反而影響了正常的發揮。

高考後心理問題的症狀

每個高三學生在考前都處於一種應激狀態,他們全力以赴向着自己夢想的高等學府日夜挺進。希望、恐懼、焦慮、擔心、壓抑是他們這個階段的主旋律。考生多數是擔心成績不好,對不起家長、老師,而產生內疚心理,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多夢等症狀。

經過讓家長、老師、學生倍感煎熬的等待,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分數終於出來了,有的如願以償,有的尚合人意,有的令人失望。考生主要出現兩大類考後心理。

1、高考過後的“過激補償心理”

每年一次的高考之戰偃旗息鼓、鳴鑼收金之後,幾乎所有考生都有一種心身如釋重負的感覺,終於迎來了久違的“自由”。從心理學角度看,剛剛走出考場的考生們,身心負荷沒有完全放下,還沒有走出“應激狀態”之中,一些考生猶如困在籠中的小鳥,那種十幾年終見天日,仰天大笑,矇頭大睡有之;大功告成,一醉方休者有之;不管不顧地邀同學吃飯,深夜網遊拼殺,漫畫圖書惡補,失度的玩樂使這種從長期壓力到驀然鬆弛的巨大心理反差,引發多種問題發生。家長和考生一定要警惕這種過激補償心理,注重精神調節,變“消極休息”爲“積極休息”。

2、高考後的“焦慮、受挫心理”

高考雖已結束,但對考試不理想的考生來說,並沒有放下緊繃的心絃。有的考生髮揮失常,估分不夠理想,出現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悲觀泄氣等等。接下來的填報志願也讓考生們鬱悶不已,這種失衡心理如果在較短時間平復還好,如果長期沉重就不利於身心健康了,還有可能成爲心理障礙。

高考發榜以後,一部分考得不理想的學生將面臨許多壓力,有可能陷入自怨自艾的狀態,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甚至出現“自閉症”現象,整天把自己關在家中,不敢見人。這些考生如果不及時調整心態,很有可能由於長期心境低落引發抑鬱症。

對於考試發揮比較理想的考生,也不能完全放開,那樣他們有可能陷入一種過度放鬆的狀態,覺得高考總算結束了,自己的任務也完成了,反而失去了追求的目標。於是天天上網、睡覺、甚至無節制的聚會喝酒,一些男生還會吸菸。網癮、煙癮,酒癮乘虛而入,不利於大學的適應,甚至一些出色的考生經過一個暑假反倒變得平常,甚至退步很大,難於適應高校新的學習生活。

高考後心理輔導的`措施

1、三類考生指導法

高考結束到分數出來之前,很多考生會陷入焦急的等待,有三類考生可能會陷入心理危機。第一類是從考場出來就認爲自己考的不好的考生,第二類是考完就對網上流傳的各種答案,結果自信心受到打擊的考試,第三類是認爲自己沒有達到父母和老師期望的考生。

高考分數出來之後,考生會面臨考上了和沒考上的兩種境況,就算考上了還涉及到有沒有被理想的學校錄取的情況。考上了但是被調劑到自認爲不理想學校的學生和考上了但是沒有被調劑進入的學生,又是三類需要及時進行心理輔導的學生。

一類考生(焦慮型心理):這類考生把高考看得很重、經常有挫敗感,將高考與前途掛鉤,認爲高考失利就是未來前景黯淡。他們會反覆回憶、尋找、品味本次高考中的不足,這種做法會放大痛苦的情緒體驗,看不到自身的優點,帶來較強烈的挫敗感。與父母、親戚或朋友交談時,時常表現出不自信、懊悔的身體語言。

對策:對於上述羣體,建議家長、親戚或朋友儘量避免在其面前問及諸如“考得怎麼樣?能考多少分?”之類的話,避免其再次放大“高考很重要,問題很嚴重”的信號。主張透過親子活動、攜友遊玩、學習技能、體驗工作等等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以事情來“擠佔”他們“胡思亂想”的時間和空間。

二類考生(放縱型心理):這類考生把高考看得不很重要、心理比較茫然,他們由高考前的緊張忙碌的生活一下子進入無事可做的閒散狀態,其心理的不適主要表現爲或失落或放縱。

對策:建議這類考生主動提升自我的獨立意識和行爲能力,從以前習慣於被安排、被管理的狀態中接管自我,與家長、親戚、朋友一起,藉助網絡、社會上的優秀資源,對高考成績公佈前的這段時間進行合理的安排,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自己的生活,並嘗試根據自身的情況和對考試成績的估算做兩份不同的生涯規劃。家長亦要有意識地多觀察孩子的舉動,當孩子透過自身努力無法獨立地接管自我、控制自我的時候,家長要想辦法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獨立能力。尤其是長時間表現爲放縱的孩子,家長更要及時地介入,防止他們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是步入歧途。

三類考生(憧憬型心理):自我感覺良好、心理狀態較好。

對策:這類考生仍建議利用這段時間來走進社會、體味生活、制訂自己的生涯規劃,爲未來更好的發展打基礎。

建議家長、考生積極根據自身狀態進行調節。某專家說:“一句話,考生要正確評價自己,愉快接納自己並有節制地放鬆。無論對待任何事情,心態最重要,高考雖已結束,亦是新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