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數學教育科研開題報告範文

學問君 人氣:2.84W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的實踐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範文,供大家閱讀檢視。

數學教育科研開題報告範文

研究成員:馮敏、周瓊、王黎清、龔紅梅、周雪梅

 一、課題提出

1、研究背景

(1)地理因素

本課題組所在學校——樂善學校是武勝縣最大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雖然地理位置相對優越,但地處鄉鎮,屬農村學校,在農村學校系列中,教學質量位居全縣前列,但與縣城學校相比,教學質量仍有一定差距。因身處農村,見聞、資訊相對閉塞,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學習效率低下,老師的教學理念更新慢,課堂教學仍屬“教師中心式”模式,學生參與度低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未充分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差。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教學因素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在城市數學課堂教學中,已被廣泛採用,師生由此而受益的報道、案例層出不窮。但在農村初中數學課堂中,這種“學生中心式”的教學模式,少之又少,課堂沉悶,缺乏生機與活力,效率低下。對於農村的數學教師,應儘快更新相對滯後的教育理念,改變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觀,讓數學課堂成爲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3)科研因素

長期以來,我們農村的老師習慣於教學,習慣於教書育人,卻很少思考,很少研究,只滿足於學習現有的理論,很少理論聯繫實際,很少進行理性思考,更不要說進行教學研究,這種狀況長此已往,我們農村學校的數學教學不落後纔怪。提高教學質量,就得在學生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上下手,還課堂於學生,學生活動、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做主人,對於數學,讓他們攜手合作,去觀察、去發現、去歸納、去探究、去應用,從而認識數學、感悟數學、學習數學,進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展數學。

2、教育現狀

教育發展到現在,教育專家和教育部門提出了許多課改意見、方案。然而多年的教育傳統使學生、教師都習慣於傳統教育方式:“老師習慣於教,學生習慣於學”,不斷出現“學而不思”、“高分低能”的現象。

國家教育部20xx年x月頒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提倡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

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能力。”提出了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任務,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探究學習是學習方式的三個重要方式之一。《數學課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數學學習只有引導學生開展“做”、“議”、“探”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情感態度的協調發展。

二、課題的目的意義

1、對於學生

在數學課堂中,廣泛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讓學生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類似,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小組合作中探究數學知識、學習數學技能,培養數學能力,提升數學學習的有效性,真正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學習習慣、有科學學習方法、有理性思維、有豐富情感、善於溝通、長於交際的社會人,而不是擁有滿腦子數學知識的書呆子。

2、對於老師

理論及理念要求,要加強理論學習,不僅要學習教育理論,更要學習學習理論,更新觀念,堅持還課堂於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教學實踐要求,徹底轉變“以教師教授爲主”的課堂教學觀,爲適應“學生中心式”的課堂模式,老師要提升課程開發改編能力、課堂的隨機反饋能力、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的能力,形成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1、理論價值

(1)研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課題,有助於我們理解新舊教學觀對“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的不同看法,透過比較,便於對兩種教育觀做出取捨。

傳統的教學觀認爲,“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是精通數學知識的老師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行爲。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有效性取決於老師的數學知識、教學技能和學生的數學能力。時至今日,這種觀念依然根深蒂固。

因事物具有普遍聯繫性,新的教學觀主張,學生的數學課堂學習不只是師生的單一聯繫,更應是師生、生生、小組內、小組間等學習組織連結成的網際關係。即數學課堂學習並不是教師機械地向學生進行“單向的資訊傳遞”,還要受同學、學習小組等的交互影響,受自身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充分認識數學課堂學習的廣泛影響性、充分利用積極影響要素,諸如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羣體的積極影響力,克服消極干擾,數學課堂學習必將高效。

上述兩種教學觀,反映了兩種教學認識論——“知識傳遞型”教學認識論與“知識建構型”教學認識論——的區別。“知識建構型”教學認識論基於新的知識觀和新的學習觀,主張“知識”並不是靠教師傳遞的,而是學習者自身建構的。因此,新教育觀應得到倡導。

(2)研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課題,有助於我們放棄傳統的“傳遞中心數學課堂”,建立“對話中心數學課堂”,放棄“教的課堂”,建立“學的課堂”,有利於數學老師角色的轉變.

數學學習,是由已知通向未知的路,在這求知的路上,我們要與新知相遇、與他人相遇、與自我內心相遇,既然相遇,就要對話、交流、溝通、思考。因此,數學學習的實踐就是數學對話的實踐。要想數學課堂學習高效進行,就要放棄傳統的傳授型課堂,建立新型的對話型課堂。

與新課堂相適應,教師角色也得轉換。由“傳遞”向“創造”的轉變;由“學科”向“課程”的轉變;由“控制”向“引領”的轉變。

2、實踐價值

(1)在初中數學課堂上,採用“對話中心數學課堂”,充分發揮各種教學資源,最大限度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性。

(2)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科研能力,讓更多的成員成爲新型課堂的專家型教師。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皮亞傑認爲人的認識是一種以主體已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的主動構建過程。

首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爲學習的過程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是建構內在心理表徵的過程,學習者並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原有的經驗爲基礎,透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ighan,1991)。因此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單純向學生傳遞知識,也不是學生被動地接受資訊的過程,而是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透過與外界的互動,主動地生成資訊的意義的過程。

其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學生所學的知識也提出了新的理解,即知識不再是我們通常所認爲的課本、文字、圖片以及教師的板書和演示等對現實的準確表徵,而只是一種理解和假設。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並不存在唯一標準,而是依據自己的經驗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知識的理解,對於世界的認知和賦予意義由每個人自己決定。

2、現代認知學習理論

認知學習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從事物和現象的變化中去發現原理,這是構成學生學習

的重要條件。布魯納認爲,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是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透過自己的探索從而獲得問題的答案和形成觀念的一種學習:即發現學習,發現學習並不只限於那種尋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行爲,還包括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所以,這種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發展學生探索新情況的態度。

其一,布魯納強調指出學習過程是一種積極的認知過程。他認爲學習的實質在於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學習任何一間學科,都有一連串的新知識,每個知識的學習都要經過獲得、轉化和評價這3個認知學習過程。布魯納曾經指出:“學習一間學科,看來包含着3個差不多同時發生的過程。”同時他又強調說:“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其二,他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和己有經驗的作用,重視學習的內在動機與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倡知識的發現學習。他說:“發現不限於那種尋求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之行爲,正確地說,發現包括着用自己的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或方法。”他認爲發現學習具有以下一些優點:①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潛力;②有利於加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③有助於學生學會學習;④有利於知識的.保持與提取

3、實用主義教育理論

實同主義教育理論代表人物杜威,從不同角度,多方面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提出三個重要論點:“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地繼續不斷的改造”。他主張教育重心轉移到兒童方面來,使兒童成爲教育主宰。

杜威在“做中學”理論中特別提出,應該在活動中設計問題,讓兒童探究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問題,使兒童的思維達到新的境界,要按照暗示、問題、假設、推理、經驗這五步來設計活動課和指導兒童,只有這樣,兒童的探究能力才能獲得發展。

杜威以其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理論爲基礎全面闡述了他的實用主義的教育觀。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關於教育本質。杜威在自己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覆地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他關於教育本質的觀點,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三個重要論點來加以概括,這就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造”。

②關於教育目的。杜威從多方面論述過教育目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他關於“教育無目的”的論述。

③關於教學的基本原則。杜威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部分是他的教學理論,而“從做中學”又是他全部教學理論的基本原則。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任務

1、透過對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指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

2、透過課題的研究,加強理論學習,實現觀念的更新,初步形成課程開發改編能力,課堂的隨機反饋和輔導學生的能力,徹底轉變“以教師教授爲主”的教育觀,形成全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風格。

 六、課題研究的對象

武勝縣樂善學校初中部全體學生

七、課題研究的內容:

1、學生認知起點的分析與定位。

2、自主學習。

3、小組合作學習。

4、探究性學習。

 八、課題研究的途徑和方法

根據本課題設定的研究內容和目標,在成功經驗和先進理論指導下,以有效教學的行動策略研究爲內容,走理論學習到實踐總結再到理論提升最後實踐論證的研究路線,認真探索有效教學的課堂模式,切實提高有效教學課堂策略的科學性和實效性。本課題研究,以對比實驗爲主,透過對比實驗研究,積極探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行動研究法:在實驗過程中,不斷探索操作策略,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2、文獻法:借鑑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導課題研究,夯實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

3、調查法:透過調查目前我校課堂現狀,找準實驗的最佳切入口和有效途徑。

4、檢測法:透過檢測,瞭解學生在實驗研究前後的發展狀況,從中歸納出透過實驗取得的優勢,從而擴大實驗的力度。

5、實驗法:透過實驗研究,掌握最有說服力的數據,以證實實驗的效果。

6、經驗總結法:將課題研究內容、過程加以歸納,進行綜述,撰寫相關的階段想小結,及時肯定研究成果,休整實驗方案,撰寫有關論文。

 九、研究的過程、步驟

1、準備階段(20xx.11-20xx.3)

(1)制定課題研究的規章與課題的研究方案,開題。

(2)組織教師學習相關理論,爲課題研究的展開做準備。

(3)調查課堂教學現狀,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做初步的評估

2、理論研究階段(20xx.4-20xx.5):

進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方面的調查統計分析,進行理論檢索整理,對本次研究尋找理論支援,並指導後期的行動研究。

3、行動研究階段(20xx.6-20xx.7):

(1)召開課堂教學研討會。

(2)不定期召開教學論壇,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的構建進行專題討論。

(3)收集課堂教學案例,對案例進行剖析,以案例研究促進教師提高,以尋找學生有效學習的方案。

(4)召開課題中期評估工作會議。

(5)在研究後期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能力再次進行評估,以做比較。

4、總結階段(20xx.7-20xx.10)

(1)對研究材料進行分類整理和彙總,撰寫研究報告。

(2)對研究的成果進行彙編,形成系列成果,做好結題工作。

(3)申請課題鑑定,召開課題研究成果鑑定會。

(4)組織課題研究成果展示活動,推廣研究成果。

十、完成課題研究的條件分析:包括基礎外部條件、經費設備、資料佔有情況、課題組成員狀況等。

十一、成果形式及完成時間

整個研究過程大約用2年時間,成果完成時間爲20xx年x月,成果的最終形式爲《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的實踐研究》。

 十二、課題研究組織機構人員分工

(一)主研者

馮敏:對課題研究成員作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二)成員及分工

周瓊、王黎清、周雪梅、龔紅梅主要負責課題的理論性研究,對學生有效性學習作實踐上的指導和研究,並寫好論文。

 十三、經費預算及資料條件

整個研究過程大約需要經費二萬元,需配備白板,相關教具,一臺電腦、打印機一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