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職場白領的職業生涯軌跡

學問君 人氣:1.36W

調查顯示,大多數白領的職業生涯呈現出如下軌跡:前2-4年在基層職位,第5-6年任經理,第7-9年進階經理/總監,第10-12年副總經理,第13-20年總經理。

職場白領的職業生涯軌跡


  工作第1年:主要任務是適應企業軟硬環境,掌握工作程序和相關的工作工具,熟悉上級和同事的工作風格,收集與工作相關的信數據。經驗的累積主要從同事(“前輩”)和有限的實戰中獲得。


  第2-3年:主要任務改進工作方式和程序,增加工作條理性,逐步建立自己的固定客戶。諸如語言、演講、計算機及其他業務能力的進修應在此階段完成,爲擔任重要職務積蓄資本。如果發現自己不適合和對自己的工作沒有興趣,及早轉換工作是上策。


  第4-6年:建立自己的銷售隊伍,傳授銷售經驗,維護企業的長期客戶。學習管理技能,特別是注意行業動態和新知識的瞭解。這一階段可以是個人的事業的奠定期。如果沒有上佳的銷售業績和管理溝通能力,很可能會被迫離開企業。企業也需特別注重對中層管理者的培養,因爲如果沒有進一步的發展空間,員工在這個階段離職的也比較多。


  第7年及以後:隨着工作任務的加重和職務的提高,用於決策和協調的時間也越多。可以從銷售轉向相關的的市場、品牌管理和拓展,使自己成爲某一產品乃至某一行業的專家。


  北京白領 年薪增長有限


  調查顯示:2002年國內有五個城市的白領年薪超過4萬元,其中深圳最高爲50143元,杭州列第五位爲41817元,但是薪資增長最多的卻並非是薪資最高的四大城市,而是杭州、南京和成都,增幅超過了10%。

據分析白領收入高低及其增長的幅度首先取決於人才市場的供求。由於深、京、滬、穗等已成爲人才流動的'集聚中心:深圳的非本地員工比例高達67%,北京、廣州和上海也分別達到47%、32%和22%,這四個城市的人才市場職位供需比大大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體現出人力資源豐富和工作機會競爭加劇的雙重特點,因此這四大城市的白領收入增長緩慢。


  其次,通常情況GDP的高增長會引起收入、消費能力和物價的上漲,薪資的增長會被養老金、保險費等和個人所得稅的增加“消耗”掉大部分。參照各城市GDP的增幅,深圳、上海、北京和廣州白領薪資都低於當地同期國內生產總值增幅的2-3個百分點,深圳則低了近7個百分點,因此這四大城市白領的實際收入(指稅後的可支配收入)增長十分有限。


  英語精通者 升職機會高三倍


  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國際化程度日益提高,英語熟練程度與收入高低密切相關。市場和銷售類職能相對更吃重個人的英語能力,但實際上精通英語的人在企業內的各個職位上更易獲得高薪。因英語水平導致的收入差異超出了由於職能不同帶來的收入差異。


  接受此次薪酬調查的200萬人中,進階經理佔5%,中層經理和主管佔39%,一般員工佔56%,這一結構恰巧與多數企業內部的職位分佈相匹配。


  調查發現,精通英語的人羣中擔任進階職位的比例達到9%,英語一般的人獲得要職的概率僅3%,這意味着,精通英語者謀取進階職位或得到晉升的機會是英語一般者的3倍。另一方面仍有高達91%的英語精通者在企業內擔任中級或普通職位,隨着在中國掌握中、英雙語的人羣增加,語言對收入高低的影響總體呈減弱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