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實用】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範文集合十篇

學問君 人氣:2.91W

歲月流逝,流出一縷清泉,流出一陣芳香,我們的工作又將在我們的努力下收穫新的成績,該好好規劃一下自己接下來的職業發展道路了。我們該怎麼去寫職業規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職業規劃職業規劃範文集合十篇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

職業規劃調整步驟

1、評估現狀

舉個例子,你想去一個地方,先是騎自行車,後來發現有車可以做,你就坐車,在後來你發現可以自己開車,再後來你發現有近路可以走。職業規劃的核心在於預見。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怎麼走。

2、評估大環境

再舉個例子,比如你趕時間從郊區到市中心,但郊區車很少,打不到怎麼辦?你可以先選擇一輛到市區周邊的車,然後稍微繁華的地帶,下車再打的。這樣,既能打到車,又能省下一部分錢。

3、對自己技能做評估

最後舉個例子,每個人都知道打車很舒服,但真正打車的人卻很少,爲什麼?原因就在於價格貴、承受不了。打腫臉充胖子,最後疼的還是自己。在自己能力不允許的情況下,不要盲目去追趕不現實的目標。

職業規劃調整時間

短期——1每月一次

1年以內的短期規劃,是需要經常調整的。透過上個月的實際工作和收穫,對自己做個總結。收穫什麼、失去什麼、錯過什麼,然後有針對性的調整職業規劃。

長期——半年一次

3~5年的職業規劃,就不需要經常的調整,每半年根據實際情況來個微調就足夠了。可以針對你的現狀,然後結合你的預期目標,綜合性的做個考量。尋找是否有更近的路途,更好的方法去達到自己的目標。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2

一、軟件工程師的職業優勢

1、最具增值潛力的職業,掌握企業核心數據、軟件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競爭優勢。

2、新型軟件人才缺口大,27%的行業增長速度導致軟件人才年缺口達30萬,高薪高福利成爲必然。

3、可實現專業零基礎入行,6-18個月的強化訓練和職業化引導,就可成爲企業急需的技能型軟件人才。

4、就業面廣,一專多能,實踐經驗適用於各個領域。

5、增值潛力大,職業價值隨着自身經驗的豐富以及項目運作的成熟,升值空間一路看漲。

6、職業發展前景廣闊、軟件工程師到項目經理僅一步之遙,從容晉升Manager。

二、軟件工程師解讀

何謂軟件工程師,軟件工程師是透過學習和訓練,掌握軟件技術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軟件技術人員。軟件工程師能夠從事計算機軟件、網站的設計、開發、維護和測試工作。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企業技術部的崗位體系中作一些瞭解。企業(或政府)資訊化過程中需要以下四種人:

1、企業資訊化管理:負責資訊化建設中的目標與方案決策,資訊化建設、升級、更新;

2、工程技術人員:負責軟件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數據庫、使用、維護和升級;

3、執行維護崗位:負責軟件開發代碼的編寫以及基本的開發和測試;

4、操作應用人員操作應用人員:主要應用軟件進行日常的管理工作。

三、軟件工程師職業規劃過程主要有以下幾步: 兩年以上的小型企業→四年左右的中型企業→大型企業或跨國集團公司

第一步,小企業的軟件開發設計編程人員;

第二步,進入大中型企業,同樣的軟件開發設計編程工作,工資就可能完全不同了,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做了部門經理時,還可以高達5000元或以上;

第三步,學習更全面的知識成爲普通的軟件工程師工資就高達3500元以上;第四步,學習更全面的知識成爲專業的軟件工程師,如軟件設計工程師,系統分析工程師的工資就可以達8000元以上,做大型企業或專業軟件公司IT經理的工資就更高了,基本在萬元以上。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3

作爲35歲的老菜鳥你還想職業規劃?我曾經見過太多的職場菜鳥,不奇怪。見到職場老菜鳥本該覺得奇怪的。但對於從事人力資源工作者來講,見到職場老菜鳥是稀鬆平常的事。只是因爲他們缺乏指導,一個人摸着石頭過河,一輩子在走彎路。

今天,第一次,業餘時間給人提供職業規劃和指導。算是一個嘗試,讓人豁然開朗、大踏步進步。雖然只掙到了口水費,但也算得上是成功案例了。不管怎樣幫得到人。

林先生是廣州本地人,35歲了,大本學歷,職業生涯不太順利,大部分時間在用筆桿子混工資,但並不開心。在網上發佈了需求需要指點職業生涯規劃。付費300塊,2小時。後來才知道其是他也只是在嘗試,打算300元吸引到一個小招聘官爺聊聊如何簡歷面試也不錯。我只是隨意地,留言了,沒想到還真有生意成交。

保着嘗試的心理,我按照我定的時間地點準時赴約,沒想到他很早就到了,態度算是誠懇得很。見面之後,我遵循職導網管理人員發給我的流程,先讓他自己陳述,然後互動問答了一些問題,然後是一起分析了一些問題。再然後,本想按時間進入程序的,聊得興起,稍微延長了一些時間。

總體感覺還好,也許真是因爲陌生的緣故吧,他像病人見到醫生一樣,把自己N年職場折騰的經歷基本上匯出來了。不過在我聽來,問題很簡單。基本上不是什麼職業規劃的問題。他的職業興趣、職業技能、職業價值觀、職業目標聽來並不含糊,用我的話說算是知道自己的斤兩,職業心態也很好,家庭情況也很健康,我給他找到問題的癥結在於沒有走出過往的職業經歷,並且給了他具體的解決辦法,指導他該怎麼規劃自己的職業、該如何選擇下一個工作。

明顯地看出他非常認同、也非常開心。本來按職導網的流程規定是不該一起吃飯的,盛情之下、又是兩個老爺們,於是接受了他的一個簡單的午餐。圍繞職導網、職業指導這個話題聊了一會。接近三個小時的職導,對我來說是非常不經濟的一筆交易,但是能幫到他還是挺開心的,基本上當成是做公益、交朋友了。下一次的職業指導,得把握準時間才行。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4

面對社會職場,回顧大學生活,大學畢業生以及那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們對職業規劃有哪些感觸和體會?職業規劃到底對大學生就業有多大的幫助?

職業規劃是一筆財富

“大一剛入學時,學校要求我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並開設了相關的課程,當時我很有牴觸情緒,覺得將來選擇何種職業是自己的事,學校還是不要過多地干預爲好。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當初的想法是多麼幼稚……”談起自己大學四年的職業規劃,已考取北京政府部門公務員的朱小兵覺得職業規劃很重要,合理的職業設計能讓自己在有限的大學生活中學到知識,鍛鍊能力,順利實現就業。

他說,20xx年入學不久,參加了職業生涯規劃課,但他興致不高。爲了完成學校的任務,他還是按着老師的要求認真做了。等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結束,朱小兵欣喜地發現,還是有所收穫,儘管是被動學習,但他不由自主地對自己未來該從事何種職業有了思考。

朱小兵是一個性格外向的人,好交朋友,他認爲自己適合做一些與人打交道的工作。而他學的專業又剛好是公關,他覺得自己所學專業還不錯。朱小兵綜合考慮自身各方面因素後,決定將來做一些諮詢服務之類的工作。生活、學習有了明確的方向後,他充實地過好每一天,每一年。大一時他爲自己設立好職業方向,瞭解清楚自己的興趣愛好;大二的時候瞭解和學習專業知識,豐富社會工作的理論知識;大三積極參加各項社會活動,利用假期參加社團組織的社會調研活動、到企業兼職實習,獲得實踐經驗……這些看起來輕鬆,其實是靠着他的一份份努力與付出才做到的。“大學裏的每一份付出,只有當你面向職場的時候才顯得彌足珍貴”,大四的時候,朱小兵參加了很多知名企業的面試,很多企業對他的職業規劃表示欣賞,這也使得他在求職中脫穎而出。

“大學時間真的很短暫,人們都說有規劃的人往往可以少走彎路,這在我的身上得到了驗證。”朱小兵說。

度過職業規劃迷茫期

“大學生由於心理不成熟以及對社會認識不清,在職業規劃過程中遇到困難,往往不能找到有效的解決途徑,從而產生困惑、迷茫。度過職業規劃的迷茫期顯得十分重要。”中國礦業大學大四學生方家鑫說,大二時,他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存在懷疑。他按着家人的意願讀了國際貿易專業,但是從小對文學特別感興趣的他,認爲自己適合做一名編輯。

“爲了找回自我,走出迷茫期,我不斷地自我調節,畢竟沒有比自己還了解自己的人了,我也會找師長聊天,找輔導員或班主任,把自己的近況告訴老師。”方家鑫說。

“專業不可能改變了,與其悶悶不樂,還不如埋頭做好自己的事情。”方家鑫最後下定決心從事與文學有關的專業。在接下來的大學時光裏,他透過參加文學論壇的機會認識很多知名作家,並經他們的介紹,得到了在一家晚報做兼職編輯的機會。

現在方家鑫已經徹底度過了迷茫期,對大學畢業後能否到報社當編輯,他覺得透過大學的鍛鍊應該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在社會修正職業航向

“我第一次進行職業規劃是在大學一年級。那時,對專業和職場都比較陌生,一到社會實習才發現,自己的職業規劃完全不符合實際,太理想化了。”南昌大學大三學生汪峯本來將自己的職業定位爲一名教師,但多次實習後,他改變了這一想法。

汪峯父母都是老師,剛入大學他覺得自己以後也應該和父母一樣,成爲一名教師。

大二時,他到父母教書的中學實習,一個月過去,他發現自己不適合做教學工作,他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產生了懷疑。在極度困惑的時候,汪峯想到了自己的專業,他本身學的是經濟學。爲此,他找到了一個在本地一家外貿公司實習的機會,不知不覺汪峯覺得自己對貿易很有興趣,由此他改變了自己的職業方向。

職業規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除了在校時有職業規劃外,進入社會工作後,調整修正個人的職業規劃依然必不可少。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5

當HR問:請問你爲什麼選擇來我們公司?你對自己未來五年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方法與策略:

這個問題的背後是瞭解求職者的求職動機和對自己中長期職業發展的思考。而此時需要傳遞給HR的資訊是:1、你是有備而來的,因爲對自己是有職業規劃的,所以求職投簡歷都是經過一番思考的,而不是海投盲投的結果。2、表明自己的優勢,體現出自己是這份工作的不二人選。3、你有着良好的職業規劃,清楚地知道未來三到五年的計劃和打算,表明你是符合企業要求的穩定型員工。

Lily答:

雖然我學的是財會專業,但是我並不太喜歡,透過充分考慮,我選擇參加系統的職業規劃方面的培訓,在課堂上我知道如何找出自己的職業定位。我的表達能力很強,在大學時就經常獲得演講和辯論賽的第一名,我喜歡站在講臺上的感覺,從小就想着自己長大了要當一名老師,做了2年會計工作中,我一直過不開心,我不喜歡每天重複着機械式的單一工作。經過職業規劃專家的一對一輔導,我發現自己還是更加適合往培訓師方向發展,而我當前最適合的切入點就是貴公司所處的行業,我希望可以在培訓助理的這個職位上沉下心來好好工作,將來在這個平臺能夠圓我的培訓師夢想。

我希望從現在開始,五年之內能夠在目前申請的這個職位上沉澱下來,透過不斷的努力後,最好能有幾次晉升,希望可以從培訓助理做到培訓主管,最後成爲培訓經理甚至是行業內出色的培訓專家。未來的五年,不管是向上提升,還是在企業內橫向調動,對我個人來說,希望找到一家願意做相互投入的企業待上一段時間。希望我的加入可以給公司帶來更大的商業價值,同時我也希望自己能夠在企業的平臺上得到進一步的職業能力提升。

效果及分析:

Lily真誠的表述和對自己明確的定位讓HR覺得她很是培訓助理的不二人選,同時也充分表現出她對自己的職業定位以及發展路徑是十分清晰的,因而她在數十個候選人中脫穎而出,順利拿到了這個offer。如今一年多過去了,Lily按照自己當初設定的發展目標有條不紊地走着。前不久傳來了她的喜訊,她已經破格提拔爲公司培訓部的主管。聽到這樣的消息,讓向陽生涯每一位夥伴都感到十分欣慰。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6

人生本沒有意義,每個人都要給自己規定一個人生的意義,我要思考的結果是:我用我的生命去做我熱愛的事情,它不僅讓我快樂,而且對人類有所幫助。在今天這個人才競爭的時代,職業生涯規劃開始成爲在人爭奪戰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對企業而言,如何體現公司“以人爲本”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人才理念,關注員工的持續成長,職業生涯規劃是一種有效的手段;而對每個人而言,職業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規劃,勢必會造成生命和時間的浪費。作爲當代學生,若是帶着一臉茫然,踏入這個擁擠的社會怎能滿足社會的需要,使自己佔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試着爲自己擬定一份職業生涯規劃,將自己的未來好好的設計一下。有了目標,纔會有動力!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7

讀懂今天的文章,可以說你基本就掌握了選擇的精髓。

要知道,能夠做出明智的選擇,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能力;而這項能力的背後,是需要一些知識和思考作爲支撐,絕對不是隨意抓鬮這麼簡單。

我們不刻意誇大選擇的作用,但同時,我們也不能無視選擇的重要性。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要學會選擇。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我相信沒有人會願意用這一生在錯誤的道路上持續下注;想要活得明白活得高效,你就得明白哪條路對你而言是正確的,哪條路對你而言是註定錯誤的。

1

不會選擇,因爲不懂三種成本

不久前,工作室收到了一封長長的反饋信。

“曉璃老師,您好。您還記得我嗎?我就是去年找過您的那位糾結到不行的女孩小夢(化名),當時我還爲要不要考研的問題傷透了腦筋,您教給了我一些方法讓我很受用......”

嗯,小夢,想起來了,那是一位聲音甜美長着一雙小鹿般眼睛的女孩兒。

去年的此時,小夢面臨着人生一項重要的選擇,那就是,要不要考研?

我接觸過很多在選擇方面難以做決策的諮詢者,慢慢總結出一個規律,那就是,在很多五花八門的選擇面前,人們往往很難做出決策,是因爲不明白背後的三種成本。

這三種成本概念出自微觀經濟學,別怕,按照我一貫的風格,我會盡可能把這三個概念講的通俗易懂,重要的是,你需要慢慢領會這三種成本和我們的決策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關係,以及,我們該如何做好人生中重要的決策?

如果用三句話表達我下面將要闡述的內容,我想會是——

1、受制於沉沒成本,你看不清前面的陷阱撲通跌落;

2、不明白邊際成本,你做了大量的無用功卻找不到真正的出口;

3、不瞭解機會成本,你總在原地踏步無法突破。

爲了方便說明,我將小夢的案例做了些文學加工及處理放到文中呈現,旨在運用這三種成本概念及思維做具體的闡述。

由於諮詢師的職業要求,我不會透露關於小夢的一切真實資訊,也希望各位讀者朋友閱讀此文時,重點關注選擇背後的分析思路與方法。

2

爲何深陷痛苦無法自拔?沉沒成本!

所謂沉沒成本,通俗說來,就是你對過去的投入,但是這種投入對未來並不能產生正面的影響。

舉例來說,一個女孩戀愛時遇到了渣男,如果她不果斷放手,只會越陷越深,並且這段經歷很有可能成爲她內心永遠的傷疤,對她未來的婚姻及幸福並沒有任何幫助。

經驗告訴我,如果一個人陷入了所謂“兩難抉擇”,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需要挖掘。

小夢本科學的是中文系,我問她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你說你想要考研,有想好專業了嗎?是繼續攻讀本專業還是換一個其他專業呢?”

不出我所料,小夢在這個問題顯然沒有頭緒。

經過了解得知,原來小夢因爲數學成績不好,在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選擇了中文系;唸了中文系之後的小夢才發現,自己似乎對中文也不感興趣,反而迷上了畫畫,並想辦法混進了美術系的畫室裏學習。

到了畢業時的小夢突然慌了,一方面自己不喜歡這個專業,她打心裏不想找和專業相關的工作;另一方面如果不找相關工作又似乎虧了,彷彿這幾年的投入打了水漂一樣。

她沒辦法進行選擇,於是考研成爲她暫時逃避選擇的一種途徑和方法。

而關於考研專業的選擇,小夢依然沒有頭緒。

瞧啊,看起來你是逃避了一個選擇,但後面依然會有更多的選擇在等着你。

沉沒成本最大的經濟學含義是,一旦你確定它沉沒了,就不能作爲決策的參考變量,換句話說,你過去的投入,和你未來的決策並沒有關係。

比如,小夢不能因爲自己本科學的是中文系,在職業目標不清晰的情況下,依然迷迷瞪瞪考個中文系的研究生,這樣做只會讓她未來陷入更深的糾結和痛苦。

3

選哪條路最有利於個人成長?邊際成本!

所謂的邊際成本,就是你每多獲得一份回報需要付出的投入。

比如一個畢業生每月收入6000元,平均每個工作日的薪酬大約200元,如果TA這個月想要多賺1000元,就需要加5天的班。

這5天加班的投入,就是獲得這多出的1000元所需要投入的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在我們職場及個人發展上最經典的一個應用就是,想要獲得快速的個人成長或者早日實現財富自由,你就需要挖掘那些邊際成本足夠低的路徑。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來說,一個職場新人由於業務不熟,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完成一項工作;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位新人慢慢成熟,成長爲一名業務能手,那麼他完成之前同樣一份工作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會大大減少。

也就意味着,一個人獲得報酬的邊際成本是遞減的,這纔是正常的成長路徑。

對於小夢而言,她可以選擇做公衆號編輯,這個職業完全匹配她的專業,問題在於,剛開始她可以透過提高做事的熟練度(例如排版編輯等)達到邊際成本遞減的效果,但再往後,如果她缺乏對文字的熱愛與信念,無法形成用戶思維,則很難成長爲具備核心競爭力(例如文案能力)的編輯,那麼她的市場價值最終只能停留在初級水平,無法真正得以提升。

反過來,如果小夢真的喜歡畫畫,即便現在找不到相關的工作,那麼可以找份能做好的工作謀生即可,同時把這個愛好堅持下去,直到繪畫技藝嫺熟,最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畫風和特點,再去連結更多的資源(比如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繪畫課程等),這樣一來,她就能連接更多的人,從而同樣的投入獲得多倍的回報,最終達到事業的爆發。

而這種思維,就是今天所謂的“互聯網思維”。

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那就是利用互聯網平臺,將邊際成本趨近於零的思維。

比如某大咖錄製了一期課程,他是可以放到相關平臺上進行售賣的,那麼這位大咖的成本就是最初錄製課程的投入,假如他賣到1000份就能保本,那麼他後面每多賣一份,投入的邊際成本幾乎爲零。

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財富祕訣。

如果按照後面的規劃,則小夢就沒有必要考取中文系的研究生了;如果以後考研,條件允許的話,報考美術方面的研究生對她今後的財富之路更有幫助。

因此,你現在所做的每件事情,是否沿着邊際成本降低的方向推進,將會決定你未來的回報和價值。

4

如何做出明智的選擇?機會成本!

所謂機會成本,是指你選擇了某一個機會,從而放棄了其他機會給你帶來的最高價值。

在選擇中,之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就是因爲腦海中有一個固化的思維模式,那就是:如果我去做這件事,會損失什麼呢?

在這種思維下,我們會不知不覺誇大可能的損失和風險,讓我們看不見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一開始小夢就是這樣的思維,她明知道自己喜歡畫畫,但她反覆問自己的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今天選擇主攻畫畫放棄了中文方向的職業道路,我會損失什麼呢?”

她越想越害怕,她想到了潦倒的梵高,似乎看見了自己食不果腹衣衫襤褸的模樣。

想要突破這種思維模式,就需要用機會成本的思維去攻破它。

機會成本的思維是: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我又會損失什麼呢?

瞧,它和我們之前的固定思維模式正好反過來了。

如果一個人懂得了機會成本,TA就不會過於計較眼前的得失,比如面對一份高薪工作要不要辭去現在的工作時,太多的人是這樣考慮的:“如果我繼續堅持這份工作,我豈不是會損失唾手可得的高薪嗎?”

越這麼想,這個人就越想跳槽,然而問題是,跳槽真的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如果我們切換成機會成本思維考慮,問題就變成了“如果我不繼續這份工作,我會損失什麼呢?嗯,我會損失明年的晉升機會,我會損失友善的領導和同事,我還可能會與明年的一個新項目失之交臂。”

這樣一想,你會覺得跳槽是短視行爲,不太容易被外在的誘惑所迷惑。

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小夢給了我一個異常肯定的回答,那就是:“如果我不去學畫畫,我這輩子一定會後悔終生的!”

還有什麼比這個損失更重大的呢?

在郵件的最後,小夢寫道:“之前我一直認爲自己是個選擇困難戶,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由於自己不明白這三種成本導致。我回去按照您的方法不斷練習,也惡補了相關知識,這一年來我的變化很大,終於敢做決策了,也勇敢地邁出了第一步。如今我在一家畫室做助教,未來的路也漸漸有了輪廓。是的,正如您說的那樣,人生最痛苦的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

讓我們再回顧一下今天這篇文章提及的三種成本及決策思路吧。

1、沉沒成本是指已經發生了的、和未來決策無關的成本,反正已經沉沒了,因此在做決策的時候,不要被它所牽絆;

2、邊際成本是指沒獲得一份增量報酬時投入的成本,因此在衡量一份選擇好壞的時候,記住,選擇那個邊際成本遞減的選項;

3、機會成本是指做出一份選擇後損失的其他選擇的最大價值,因此在進行決策的時候,不妨用“如果我不去做這件事,我最大的損失是什麼”進行最後的考量。

當然,運用這三種成本知識養成決策思維並非一日之功,因爲它對抗的恰恰是我們頭腦的慣性思維,非下一番功夫刻意練習不可。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8

敬愛的評委,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xx系xx班的xx!這位是我的助手。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職業規劃!與其說是規劃,倒不如說是我的一個夢!不過這可不是做夢,而是夢想!爲何這個夢想一直沒有實現呢?今天我找到了原因,是因爲他缺少一對可以自由翱翔藍天的翅膀,所以今天我想爲我的夢想插上翅膀!

步入大學生活,我們的生活空間自由多了,很可能會因無目標而迷失方向。給自己制定目標,就像是給船舶導航!日益激烈的就業壓力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就更應該好好的規劃我們的職業生涯!使自己能夠有目標的學習,有目標的工作,有目標的生活,使自己每天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而職業生涯規劃則是爲我們的夢想插上翅膀,讓我們在人生戰略上更勝人一籌!

今天我從五個方面向大家彙報一下我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一、自我認知方面

我是誰?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的業餘愛好是:看汽車雜誌、打籃球 羽毛球、聽音樂、我心中的偶像是汽車大王——亨利·福特,希望和他一樣開一所屬於自己的汽車公司;我的職業興趣是汽車檢測。我性格開朗,擅長交際,是一名樂觀主義者!這種對什麼事情都樂觀對待的態度能爲我以後的創業提供很好的條件!而且我還擁有不服輸的個性,所以我確信,我的人生必將是精彩而且輝煌的!我動手能力強,從小就對汽車有濃厚的興趣,立志當一名汽車檢測方面的技術專家。另外我學習成績優秀,從高中到現在一直擔任班級班長,班級羣衆基礎好。魯迅先生說過“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樂於奉獻是我的人生價值觀

我能幹什麼?我選擇的專業是汽車檢測與維修,我覺得透過我的努力我將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汽車維修進階工、技師、進階技師證書,這將是我從事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在技能上的'優勢;在學校我擅長交際一直擔任班長、學生會幹部,有一定的組織與協調能力,我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勝任汽車行業的高層管理者崗位。

但是我這人也有許多弱點:比如情感的波動比較大;不喜歡單調重複的工作;過於自信忽略簡單;總是不滿足得到的;做事有點高傲;喜歡以自我爲中心;有時候不體諒別人。

我會克服缺點,戰勝自我:我是一個善於聽取別人意見的人,所以我會真心向同學、老師、朋友請教,及時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種不足並制定出相應計劃加以改正。

二、職業認知方面

參考個人所處環境和周圍可用資源,我對影響我職業選擇的外部因素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我們現在面臨一個非常好的宏觀環境,社會安定,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突飛猛進。但隨着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走向大衆型教育的轉變,大學生就業既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着嚴峻的挑戰。

近幾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飛速發展,汽車將會由原來的奢侈品轉化爲普通的消費品。所以汽車修理業也會迅速發展。有業內人士曾這樣形象地比喻道:如果把汽修行業比做醫院的話,現在最缺的就是醫生。據報載,目前全國範圍平均有70%至80%的汽車維修工都是初中畢業文化程度,汽車維修行業急需高素質的人才,所以我選擇了鹽城技師學院汽車系學習汽車維修專業。

鹽城是個發展中的城市,是江蘇省委省政府重點規劃的沿海大開發重點發展城市之一,特別是汽車產業是鹽城發展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汽車是今後鹽城汽車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鹽城交通便利,四季分明,氣候適宜,環境優美,生活安逸,所以我喜歡這座城市,我將在鹽城發展!

我是來自江蘇鹽城射陽一個貧苦農家的孩子,家庭貧困但很溫馨,但我始終相信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逆境出人才,我現在貧困,但我的將來一定很美好。

平凡的我,平凡的心,我堅定地選擇了從事汽車檢測與維修這一職業並將不斷地攀登這個行業的高峯,我要爲了這一目標而努力拼搏,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三、職業決策方面

就業不僅僅是對職業的選擇,也是個人對將來人生道路和生存方式的選擇。我之所以選擇了從事汽車維修師這一職業,是因爲我在職業決策上注意了以下四個方面:

一、從客觀現實出發:目前,隨着汽車業的發展,汽車檢測與修理業也迅速發展,社會迫切需要汽車檢測與維修人才,所以我很看好汽車檢測維修專業的就業前景。

二、比較鑑別:在職業和我之間進行比較,將職業對人的要求具體化,比如教師職業要求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藝術工作者要求有豐富的創作力等等。結合自身的條件,我覺得我可以很快地融入汽車檢測與修理行業。

三、揚長避短:在選擇職業時,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短處是什麼。我在選擇職業時充分考慮到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專長,有利於個人全面發展。

四、適時調整:依據以上三個策略,可能當時的選擇是對的,後來情況發生變化,如果不能實現原本設定的職業定位目標,結合自己的特長也可以試着從事與汽車有關的行業比如汽車銷售、汽車保險、二手車交易等。

我的職業目標是:汽車檢測與維修進階技師、汽車行業高層管理者、有屬於自己的公司

我的職業發展路徑是:畢業後兩年內取得汽車檢測與維修技師和機械製造本科學歷(這個目標我現在已基本實現)成爲汽車維修店或4s店檢測或維修人員、汽車企業基層員工。畢業後五年內取得汽車維修進階技師;成爲汽車維修店或4s店技術骨幹、汽車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畢業後十年內成爲汽車4s店技術顧問,汽車行業高層管理者。畢業十五年後我想使自己掌握足夠的資金有屬於自己的公司。

四、職業評估和自我評估方面

“知己知彼”可以說是經久不衰的兵家戰略。在清楚地瞭解自我並知道哪個行業適合自己以後,我會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瞭解這個職業嗎?我憑什麼勝任這個職業的工作?我有多大機會?

我從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了全面分析

這種分析也會有不足的地方,我將在就業前再作風險評估,並且加強風險意識。

一切內在的、外在的變化因素都會對規劃發展構成威脅,“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現在做的職業生涯規劃方案是在描繪我的職業藍圖,但不能盲目自信與自我陶醉,一天沒有達到目標都不算成功。因此,風險、危機、意識是不可缺少的!

以下是我目前能夠觀察預測到的三個風險、危機,同時我還分別制定了應對方案。

五、計劃與方案方面

我把重點放在大學期間發展計劃上,請大家看我的課件,我把大學期間分爲三個階段來進行規劃。相信透過努力定會實現我的目標 。畢業後我分五年一個階段,從發展目標計劃、方案措施及規劃管理三個方面進行了規劃請大家來看屏幕XX---20xx,適應職場生活,實現從員工到管理者的進步。考取汽車技師資格證書+本科證書。成爲汽車維修店或4s店檢測與維修工、汽車企業基層員工。20xx---20xx,考取汽車維修進階技師;成爲汽車維修或4s店技術骨幹,發展人脈,工作崗位上升爲企業中層管理者,組建幸福的家庭。20xx---20xx,成爲汽車4s店技術顧問,成爲汽車行業高層管理者。提高學識;掌握資金.20xx以後,事業穩步發展,達到職業目標。擁有自己的產業.退休前成爲工作領域的專家或帶頭人,家庭和睦事業有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山峯,雕刻着理想、信念、追求和抱負。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承載着收穫、芬芳、失意、磨礪。但是,無論眼底閃過多少刀光劍影,只要沒有付諸行動,那麼一切都只是鏡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世界唯一不變的是永遠在變,爲了更好地適應這個社會,我們應該以萬變應萬變,職業生涯規劃也是如此。我們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靈活調整我們的規劃,這樣才能真正規劃我們的未來。最後,真誠地再次感謝鹽城技師學院舉辦此次“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它給了我一次剖析自我、展望未來爲夢想插上翅膀的機會,衷心祝願此次大賽圓滿成功!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9

我們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20xx年,就已經站在20xx年最後一個月。今天聽到一個朋友發出一句感慨,時間過得真快啊,不知不覺又要老一歲!

按照自己的習慣,又到了總結的時候。因爲自己始終認爲,一個成功的人之所以獲得成功,很大程度是上由於他們善於傾聽,善於總結自己,而且是一個從不抱怨、不埋怨的人。當然我不是成功的人,但是,我還是想以成功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呵呵。

掐指一算,自己已經從事五年多的職業規劃諮詢工作,每天很忙碌,已經積累了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內外兩千多個完整諮詢案例。按照統計學的原理來講,自己將很難離開這個職業,一方面是發覺自己確實喜歡上了這個職業,不再想做別的行業。

另一方面是因爲這是確實一個毫無止境的行業,廣博的知識面會讓自己越來越覺得自己淺薄,越發有強烈的學習慾望和動力,讓自己永遠都有學習的動力。我想,正是因爲自己對工作充滿了敬畏,所以纔會如此認真和堅持。

當我開始寫職場文章的時候,我發現我和其他很多寫職場文章的人一樣,喜歡對職場新人說教或指指點點,但實際上,職場中的惶惑和困惑是貫穿每個人職業生涯的始終。一般來講,常見的職場困惑大概有這麼幾個坎——工作1年、工作3年、30歲前後、45歲前後。

工作1年的時候面對的是不確定自己的方向以及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己;工作3年的時候會覺得所處崗位的工作已經熟練,不再有挑戰;30歲前後面臨成家之後的生活壓力,下面有更年輕力壯的新人,上面有依然能幹活的40餘歲領導及專業人士;45歲前後,開始面臨更年輕人員的挑戰,以及可能永遠達不到自己期望的那個高度的現實。

職業規劃在中國是一個不成熟且兩極分化的行業。認同的人覺得很有必要,並且越早規劃越好。不認同的人覺得就是職業規劃就是一羣騙子忽悠人的把戲。

最終,讓自己有勇氣寫出來的原因在於,自己作爲一個親歷者,比一般的專欄作家更有發言權,畢竟這些都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不存在虛構。同時,自己並不認爲職業規劃的核心在教別人如何成功,也就不存在誰忽悠誰。所以,把自己親身經歷的案例或者認爲有價值的東西與大家分享。同時,我也會努力照我自己所說的去做,並且期望成爲一個成功的實踐者。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僅此而已。

職業規劃職業規劃 篇10

你需要"充電計劃"嗎?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你是否已感到多年的經驗可能會因爲新技術的革命的出現而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是否覺得自己在工作中的優勢已越來越弱,自身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的可能也越來越小了?

可能處在不同年齡段的人有着不同的感觸,也有着不同的想法,職業規劃之“充電計劃”。有些人突然間發現對自己的前途比較茫然,不知道將來要去幹什麼。有些人則想走出國門鍍鍍金,提高一下自身素質,爲以後獲得晉升,得到高薪打個基礎。

國內資深職業諮詢師白玲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她說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好好考慮一下自己的“充電計劃”,給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做一個明確的規劃。

經常聽到有人報怨沒時間看書學習,白玲覺得那是緊迫不緊迫的問題、是排序問題。如果有了清楚的職業規劃,肯定有清楚的充電計劃。如果總是報怨沒時間學習,很可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規劃,所以也沒有把充電規劃提到日程上。

充電本身是職業整體發展的一部分,充電只是你實現目標過程中的路徑,在這過程中充電起的作用是推波助瀾。以前有人把充電作爲“改道”的手段,充完電後,希望整個人生就變了,現在好像越來越難了。原來可能學個MBA,就真的改變了。現在不行,所以充電還是對自己的一個提高。據她多年的從業經驗,把25、26歲看作一個分水嶺。並且劃分了三個階段的人羣:25-32歲,32-36歲,36-45歲。

定大方向期

在25、26歲時,基本上工作了兩三年,有基本的經驗和能力,到了定大方向,需要一個舞臺的時候。如果這時給他們一個舞臺去做事情,他們首先面臨一個選擇:這個舞臺要不要?需不需要重新選擇行業?如果這行業不適合我,這工作不適合我,這工作我幹厭倦了,是否在這時馬上換掉。所以也有三年之癢的說法。在實際工作中,一般企業用人時,會把25、26歲的人羣看得比較重,會給他們事業上一個舞臺,提供一個發展的機會。25-32歲之間是不斷積累的階段。這段時間他們應該有業績,順利的話,他們應該是有權力,有回報(包括金錢回報)。

基本定型期

有了回報之後,就是要解決家庭問題,要成家,有些人還會試圖成爲這個行業內的“專業人士”。所以白玲覺得30多歲時,對個人來講,事業上已經有基本型態了。有的人還要在這階段第二次創業。因爲在前期的基礎上已經積累了資本和經驗。

所以到36歲時,也有一個比較大的選擇:要不要創業。另外,這時大多數人已經是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他有個大的抉擇:要不要去做管理,要不要去做專家?這時已經基本定型了,如果說36歲再去換工作,確實有點……

既然在事來上已經基本定型了,這羣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也很清晰?白玲認爲,行業不同,相對狀態也不同。在一個穩定的、相對來講發展也比較規範的行業,大家可能在這個階段對於事業前途特別清晰。而比如互聯網行業,在這時候就是創業期,發展的路徑也不是特別清晰,他們在這行業折騰好長時間,可能也沒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時可能好多人就說猶豫:要不要創業,要不要換行業?

追求穩定期

在白玲看來,36歲事業基本定型後,在36-45歲間,大多數人只是求穩定,更多地是帶後來人。這時他會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和組織的目標,包括和團隊的目標結合在一起,這也是他職業生命的延續。所以白玲覺得,這時他們是在企業裏承擔重大職責,或者是權威專家的角色,他們追求在這個崗位上穩穩當當地盡職盡責,就業參考《職業規劃之“充電計劃”》。很多在社會上很不錯的成功人物都是從這階段出來的。再往後,他可能還會伴隨企業的發展而發展自己,他也可能開闢一個領域,參加什麼行業協會,去搞一些公益事業等,這也是延長他的職業生命。

在互聯網行業,雖然的些人很年輕就成名成家了,這有時會給人一個“誤區”。輿論導向上讓很多人覺得年青人也應該像那些IT精英們一樣。其實這條路也是有風險的,而且很難走。他們身上有常人沒有的東西,他們吃了多少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是和那個行業有關的,但這不是常規。

最需要充電的階段:25-32歲

三個階段哪個階段最需要充電?白玲認爲25、26-32歲這個階段是最需要的。

白玲一直把人的核心競爭力分成四部分:知識、技能、經驗(眼光)、心理素質。大學階段培養的是知識,如果自身結合的好的話,可能會發展一些技能。這個階段充電對完成技能有幫助。25歲時,已經在社會上闖蕩了兩三年,面對企業給自己的舞臺,他們知道自己缺什麼,要什麼,所以迫切需要充電,根據需要來調整自己。這階段就像海綿一樣吸取東西。

而30多歲時,已經在企業裏佔據非常高的位置,要去實現自己事業上的一堆想法,這時更多的是貢獻,而不是着急的去充電。也就是說他們的主業已不是學習,更重要的是做,後來越來越是這樣子。

充電需要脫產嗎?

白玲把充電的需求分爲兩類:內功和外功。要想搞清楚自己是否需要脫產充電,首行要明白自己要練內功還是外功?

如果你剛開始熟悉這行業,對這行業所有的事情還需要認識很多,這就是需要練外功。那樣的話,根本沒必要脫產充電。你可以邊學邊練,在實際應用中掌握技藝。像那種脫產的充電,一定是你過去積累已經到了一定階段,但你覺得你在意識上上不了一個臺階,或者說你身邊的“人場”沒有把你往上提升,那你就需要脫產。你需要一個安安靜靜思考琢磨的環境,這叫練內功。這樣可以脫離你的本職工作完成學習。但白玲覺得。現在很多人都需要練外功,眼前能看到的還沒學好?

要不要充電?

其實在不同階段的人羣都會有種困惑:到底需要不需要充電呢?白玲碰到過很多這樣來諮詢的客戶。比如:我是不是出國拿一個文憑,我在國內要不要讀MBA,等等問題。白玲會根據個人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興趣愛好給出不同的建議,但宗旨都一樣:就是看學習本身對他個人來講意味着什麼,這種學習對他有沒有價值。

有這樣一個女孩子,大專畢業,拿了七個證書,而且還報了一個廣告專業的本科班。在聽完白玲的講課後,她把那班給退了。白玲對她進行職業方向定位測評後,覺得她的特點和性情,價值取向等都不太適合做廣告。而且廣告界年齡偏小,她現在26歲了,學完兩年後再去廣告界,年齡偏大。最重的是這對她來講沒有意義,她的學習跟她的職業沒有一個交相呼應的關係,白玲建議她不要學。

還有一位電視策劃人,目前33歲,已經做到很高階段了。當時他問白玲他去不去英國讀書。經過交談,他決定去英國讀書。白玲覺得去英國讀書所帶給他的東西在他目前的基礎之上,在這階段他不光需要的是技能,還需要一種眼光。而且更重要的是跨國際的眼光。對這個領域來講是一種高一層的、獨到的眼光。這時應該透過出國充電這樣的方法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