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關於畢業生職業規劃範文合集五篇

學問君 人氣:1.29W

時間象奔騰澎湃的急湍,它一去無返,毫不流連,我們又有了新的工作,請好好規劃今後的職業發展道路。爲了讓您不再爲做職業規劃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畢業生職業規劃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畢業生職業規劃範文合集五篇

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1

大學的生活真的過的很快,轉眼大一就要接近尾聲,針對認識到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特別是政治素養、個人品德修養和洞察力都需要長期的提高,在以後的大二、大三、大四三年學習生活中,我的規劃是:

(1)認真紮實地學好專業知識,這點無須贅述但至關重要。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要充分鍛鍊服務意識及各方面工作能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一如既往地參加有意志的志願者活動。適當參加企業和機關的實習活動,提高實戰能力。

(3)繼續不斷提高英語和計算機水平,把四、六級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證書拿到手,但決不爲考試而考試。

(4)繼續聽有意義的講座,在南京三有意義的資源講座資源很多,我們的學校也離南京圖書館很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知識資源,博讀精讀結合,擴大知識面,開闊視野,提高素養。

(5)透過各種途徑提高一下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穩重求變的創新能力、效率意識、執行力、領域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概括能力、策劃能力、組織能力、應變反思能力等。

(6)透過各種途徑,進一步培養以下素養:感恩、欣賞、膽大心細、耐心、包容等。

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2

告別校園走向社會,第一步就是爲自己的職業生涯作一個科學合理的規劃。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主任任佔忠指出,職業生涯設計應結合主客觀條件,遵循四個步驟:

一、確定志向。有了明確的職業發展方向是畢業生走向社會就業的第一要素。明確方向也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確定自己想要什麼,然後沿着這個方向去努力。

二、準確自我評估和分析客觀條件。畢業生職業規劃中,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這一工作其實並不是已經面對"臨門一腳"的畢業生才應考慮的問題,所有在校大學生都應該注重這方面的觀察和總結。對自己的評估應包括:興趣、性格、技能、特長、思維方式等,要將自我認識和他人評價相結合。外部要分析社會環境。各種職業環境和組織環境,應注意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環境對自己有利與不利的因素等等。只有調整好自身條件與客觀條件的接洽度,才能在職業發展規劃中避害趨利,使職業生涯規劃更具實際意義。

三、職業目標制訂要合理。從目前的就業環境來看,選擇職業發展目標時,切忌貪高貪快。要保證目標適中,同時也不可過高或過低,並將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結合起來,透過不斷實現短期目標最終實現長遠目標。

四、制定行動計劃、考覈措施,並進行評估、回饋和調整。確定了職業發展目標後,要透過一系列發展規劃來確保目標實現。職業生涯發展中,會經常發生變化,考慮到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因素很多,對職業生涯設計的評估與修訂也很必要。修訂的內容可以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重新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實施措施與計劃的變更等。

2。如何落實規劃

制訂好一系列的職業發展規劃後,如何將其最終落實是每個規劃制訂者所必須考慮並面對的一個問題。做一個好的計劃若沒有實施上的細則,就無法保證計劃順利進行。

角色分析

當一個初步的職業規劃方案已經成型時,如果制訂者目前已在一個單位工作,那麼,對他來說進一步的提升非常重要。首先要做的則是進行角色分析。反思一下這個職業環境對個人的要求和期望是什麼,如何使自己在單位中脫穎而出。

大部分人在長期的工作中趨於麻木,對自己的角色並不清晰。但是,就像任何產品在市場中要有其特色的定位和賣點一樣,在職者必須讓自己有一些過人之處,讓自己的價值和成績得以體現並受到認可。

應對職場變數

根據可銳職業顧問客戶服務中心客戶情況調查,12月職場的活躍,肯定會帶來大量的人才流動。職業人在這個變化的職場中,如何保證自己始終順風而行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當職業人處在變數,也就是"逆風"狀態時該如何表現,將是職業人能否在明年及更長遠的未來有足夠發展原動力的關鍵。

面對變數,並會對其產生反應的職業人羣往往是一些中層人士。他們會因爲暫時的工作穩定性,對職場變化尤其是職場價值體系變化的敏感度不斷降低。結果就是許多職業人在應對職場變化時,缺乏足夠應變能力而造成職業發展困境的出現。

有些人遭遇薪資"封頂",職業價值卻處於下跌狀態,發展下去危機四伏;另外更多的'人對目前職業狀況基本滿意,但是不能確定下一階段該如何進一步發展,找什麼樣的平臺更加適合自己,於是在猶豫和害怕間陷入了職業停滯狀態。據介紹,可銳職業顧問的諮詢案例中有40%的職業人就是因爲無法明確適合的職位目標,又在跳槽中遭遇過滑鐵盧,最後不敢面對職場再競爭導致職業停滯的結果。

應對職場紛繁資訊和變動選擇的成功法則就是必須建立有效的資訊整理、分析和篩選系統,再結合自身競爭力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這樣才能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憑藉良好的職場敏感度達到職業成功的彼岸。

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3

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但似乎與此相悖的是,簽訂就業協議就毀約的“準就業”大學生也越來越多。

14日,記者從中國北方人才市場獲悉,近期對200家用人單位的人事主管調查發現,有近40%的單位遭遇大學畢業生毀約。人力資源專家表示,目前單純因爲誠信的原因導致違約的畢業生只佔違約總體的8%,而八成左右的畢業生是由於缺乏對單位的瞭解和自己定位不清而違約,導致違約的主要原因還在於缺乏職業規劃。

違約 我們有自己的理由

調查發現,許多簽約的大學生都認爲,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先找一個工作保底,等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再說。薪水不夠理想、專業不對口也是大學生毀約的直接原因。雖然大學生對薪資的期望值已有所下降,但一旦有獲得更高薪水的機會大都不會輕易放過。此外,爲了捍衛愛情而違約在大學生中也佔了一定的比例,“我覺得,如果一份好工作和一個終身伴侶讓我選,我一定會選擇後者,而好工作可以再找。”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同學坦言。

對此,本市人力資源專家指出,專業不對口、簽約後遲遲不能工作、與戀人兩地分居等等,都是導致大學生毀約的原因。此外,在一些招聘畢業生的企業中,混雜着個別不夠誠信的“黑心僱主”,這些人抱着榨取廉價勞動力等目的招聘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致使公司招聘時所做承諾不能兌現,這也造成一些大學生毀約。

提醒 職業規劃要儘早入手

大學畢業生高達40%的毀約率導致用人單位招聘成本大大增加。隨着違約現象的高發,全國各地的高校及用人單位都有各自用於懲戒失信行爲的具體規定和做法。然而事實卻是,這些措施並未使違約率有實質性的下降。人力資源專家認爲,缺乏誠信並不是導致違約的主要因素,缺乏職業規劃纔是造成畢業生違約的主要因素。

提醒大學畢業生,制定職業規劃要儘早入手。首先是個體的自我定位。每個大學生對自身都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瞭解,擺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競爭優勢。爲此,要準確評估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善於剖析自己的個性特徵,這是職業規劃的基礎。其次是職業目標的確定。盲目地攀高不僅會影響個人目前的就業,還會對個體以後的職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對於職業目標的確定,需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和自身的專業特點、工作能力、興趣愛好等分階段制定。最後,可以藉助學校和專業人才服務機構的諮詢服務,瞭解職業發展方向。

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4

職業規劃是針對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確定個人的奮鬥目標並選擇符合這一目標的職業。職業生涯規劃要求你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點,將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選擇最適合自己能力的事業。

步驟/方法

內外因最佳匹配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人崗匹配,不能高攀也不能低就

職業規劃 就是找到這個最佳匹配點和今後各個階段的發展平臺,透過對自己的內在因素進行測評,找到潛質的東西,而學歷、經驗、能力、興趣、特長等是外部的東西,要把內、外優勢結合起來,擰成一股繩,形成職場打拼的強有力的核心競爭力。

職業定位要“準”

定位就是要落在“定”和“準”上,不能泛談,其中包括行業定位、方向定位、職位定位,薪酬定位等很多項,比如你定位IT行業,那麼,方向是軟件還是硬件,是銷售還是技術,是基本程序員還是工程師?其中相差很大,各有千秋。

把握市場大脈搏

在明確自己想幹、能幹的專業領域和事業方向的同時,還應兼顧考慮社會的需求和未來發展前景等外在因素,這是規劃是否成功的基本保證。如果所選擇的職業自己既感興趣又符合能力要求,但社會沒有需求或需求極少,未來就業機會渺茫,這樣的職業生涯規劃其起步就是失敗的。

善於從小事、從最具體的職業崗位做起

善於從小事、從最具體的職業崗位做起,只要這種小事、具體事與自己的最終職業目標一致,有利於個人職業目標的實現,都可以選擇確定爲自己的最初職業崗位。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這樣一件可以由若干件小事(行爲)所組成的大事,立足於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畢業生職業規劃 篇5

“學不喜歡的專業,就像是做噩夢。”三年前,胡斌曾就讀於某重點大學英語系;現在,他在一所二類院校讀哲學專業。但他說,他絲毫不後悔當初作出退學的決定。

胡斌的家在甘肅農村。聽說英語專業很熱,高考後他沒怎麼考慮就填報了這個專業。進入大學後,胡斌才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學英語,“語言交流方面很欠缺,一緊張就臉紅、結巴”,而且,由於在中學一直學的是“啞巴英語”,大學裏好幾門專業課他也沒能考及格。

因爲不善與人交流,他顯得很孤僻。就這樣,胡斌在大學裏度過了鬱悶的兩年。最後,他選擇了退學並重新參加了高考。雖然沒能考入重點大學,但這次他很慎重地選擇了哲學專業。經過一段時間的大學生活,他在思考和寫作方面的優勢也慢慢體現,“這才感覺找回了自己”。

胡斌這樣的學生在大學裏並不少見。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許多大學生髮現,當初填報的專業和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能力等格格不入。

一項全國調查顯示,目前大約有42.1%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65.5%的學生表示有可能的話將另選專業。

職業生涯管理要從高中開始

“第一次職業生涯管理應該在高中考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就開始。”北京易邁步教育研究院院長雪穎認爲,這些大學生在個人興趣與所學專業方面的巨大落差,實際上是很典型的職業生涯管理的問題,因爲大學所學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將來所從事的職業。

雪穎說:“我們不希望一個大學生經過4年的學習,花了六七萬元的學費,最終選擇的職業卻與所學專業沒有任何關係。”確實有很多高中畢業生填報志願時由父母或老師代勞,還有的盲目追隨社會上的“熱門”專業,上了大學後才發現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大學畢業找工作時,專業與興趣的衝突,更是引發了很多求職問題。

據記者瞭解,西方發達國家一直比較重視職業生涯的設計,許多國家的學校教育中早就有“職業設計輔導”這一課程。在美國,中學在孩子們上八年級(高中)時就要請專家給孩子們做職業興趣分析。十幾歲的孩子職業興趣並沒有定型,但透過職業日、職業實踐活動,可以根據其暴露出來的特徵進行有效引導,爲將來選擇職業打好基礎。

根據潛能選擇適合的專業

目前,我國在高校專業設定方面,理科有280多個專業,文科有160多個專業。高中畢業生如何選擇符合自己的專業,需要用科學的手段。

雪穎認爲,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人生的輝煌,莫過於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一個人如果按照自己的潛能優勢來確定發展方向的話,最容易成功,最容易實現自我價值,最容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和滿足,對社會的貢獻也最大。因此,必須科學地瞭解自己的潛能和優勢。20xx年,北京易邁步教育研究院聯合國內高校的心理學、教育學專家開發了一套“IMAP潛能測試”問卷。去年曾做過測試的高成寬現在是天津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大一的學生,“我們這個專業幾乎是全校最累的專業,但我很喜歡。”高成寬用“如魚得水”來形容自己在所選擇專業的感覺。

當初填報高考志願時,爲慎重起見,高成寬的父母決定透過測評確定兒子填報的專業。看完高成寬做的測評題後,諮詢專家給出建議:他更適合土木工程、城市規劃等動手能力強的專業。他的母親很慶幸,高成寬選擇的專業剛好是他興趣和能力的結合點,“讓孩子上一個他不喜歡的或者不擅長的專業,對他們太不公平了”。

大學生選擇專業和就業應該引入職業規劃概念

像高成寬這樣幸運的高中畢業生並不多見。目前,不僅高中生上大學選專業時很少考慮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也普遍不重視。

一項針對北京市人文經濟類綜合重點大學在校大學生的調查表明:62%的大學生對自己將來的發展及工作、職業生涯沒有規劃,33%的大學生不明確,只有5%的大學生有明確的設計。

雪穎說:“大學生畢業後無目的、無規劃地盲目就業,將影響他們的長遠發展,特別是在當前就業競爭壓力很大的今天。”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劍認爲,大學生在巨大的就業壓力面前似乎已經顧不上職業規劃,但正是因爲志趣理想和現實面前的巨大落差,令很多人被迫多次“轉行”。對未來的職業生涯毫無設計,並不利於人才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張劍指出,職業規劃需要在家長、有相關知識能力的老師或專業職業規劃師的幫助下完成。在美國,一個人從上幼兒園開始到70歲,要經歷30多次的心理測試,都是由專業的諮詢師來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