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大學生求職如何避開陷阱

學問君 人氣:1.29W

勤工助學既是學生學習經費的輔助來源,也是通向未來職場的跳板,是爲將來走向社會並獲取經濟獨立的有益嘗試。這些莘莘學子爲減輕家庭負擔和增加對社會的瞭解,不辭勞苦地在職場奔波。由於他們心地單純再加上求職迫切,一些不法職介機構便抓住學生自身的薄弱環節進行欺騙。爲儘可能地避免廣大學生在職業中介服務市場上當受騙,廣大同學在求職打工時應避開6種陷阱。

大學生求職如何避開陷阱

一、“招聘會”陷阱

天津市某家職業介紹中心,在暑假前夕舉辦了一次大學生兼職暨暑期打工招聘會,入場門票20元。據投訴學生反映,此次招聘活動主辦方並沒在媒體上發佈任何消息,只是僱傭了一些學生在校園內散發廣告,招聘會的廣告天花亂墜,宣稱本次招聘會有家庭教育、商業促銷、市場調查、兼職文員、兼職話務員等招聘崗位300多個。招聘會現場雖有幾家正式企業,但招工條件卻都異常嚴格,其餘則對應聘者的條件並不感興趣,面試過程也極爲草率,即使面試合格也不籤合同。在投訴的學生中,有6名同學面試合格但都被告知回去等通知,從招聘會應聘至今已有兩個多月,這些同學根本未接到任何錄取通知。

工商機關提示:在正常情下舉辦類似大型招聘活動,一是要向有關部門申報;二是主辦單位都是透過正常渠道發佈資訊。凡在街頭、校園散發小廣告的招聘活動切不可輕信,如果貿然前往極易誤入圈套。另外,即使正規渠道發佈的資訊也應慎重對待,應透過查詢證實後再參加不遲。

二、“培訓班”陷阱

有些同學爲圓自己的“明星夢”,不惜花錢報考一些模特、影視、表演等培訓班。據調查,目前社會上這類培訓班魚龍混雜,有些屬於正規的辦學,其師資力量比較專業並且是按規定正常招生,但也有招搖撞騙者。據一位曾經被騙的當事人披露,她當初就是受一則廣告的吸引而前去某公司“試鏡”,到現場後廣告公司要求她交3000元試鏡費,雖然交了費用,但在整個試鏡過程中既沒化妝也無道具,只不過是攝錄了幾個鏡頭就結束了。當通知被“選中”後,對方又要求交5000元培訓費。所謂的強化培訓除了上幾節表演課外,大多數都是在健身房消磨時間根本無人指導。培訓結束後還要交4000元拍藝術照參加遴選,有些學員就認爲這樣反覆收費實在承受不起。這時公司便欺

騙大家說:“這點錢可千萬不能吝惜,如果能爭拍到這部廣告,片酬可以拿到20萬元,否則將前功盡棄”。爲能使自己儘快成爲明星,便反覆找父母“磨錢”,但12000元交完了,得到的最終的結果是“本人條件稍差,推薦落選”。

工商機關提示:很多自身條件不錯的青年人都渴望能在影視界一展才華,這種願望固然很好但不能脫離現實,如果自己確有當演員的天賦或做模特的.條件,也應先注重文化知識的修養,並透過正常渠道報考有關專業,儘量不要脫離現實而光想走捷徑,那樣非但不能成功而且還極有可能付出沉痛代價。

 三、非法中介陷阱

某高校外地學生小張,在一家職介資訊欄上看到一則招聘資訊,感到其薪酬待遇不錯便決定應聘。該中介收取小張100元后承諾,會盡快與用人企業聯繫並確定面試時間,如果這次面試不合格繼續推薦其他企業,直到落實工作爲止。小張登記三天後便等來了通知,她爲此進行了精心準備前往面試,但對方只草草看了遍簡歷便答覆說:“您還是去別的企業試試”。透過這次應聘失敗小張並未氣餒,根據中介的安排,她連去了3家公司,但情況都如出一轍。眼看假期就要過去了,但小張的工作卻始終沒有着落。

工商機關提示:小張數次尋找打短工都遭到了拒絕,原因就在於她委託的是家“黑中介”。所謂黑中介是指中介服務市場上的無照經營。“黑中介”爲了騙錢,時常利用各種“託”來矇騙當事人。他們提供的資訊大都是虛假的。在求職過程中,同學們如果碰到“一間門臉、一張桌子、一部電話”的職業介紹機構要格外當心,要認真查驗其有無營業執照和勞動部門的資質證書,另外各種收費是否明碼標價,合同文字是否規範,尤其是以種種理由收取介紹費、服裝費、抵押金和麪試費的,要提高警惕謹防陷入圈套。

四、“包分配”陷阱

去年7月,某電腦技校學員小李,結業後被推薦到一家數碼沖印公司上班,報到時公司告訴他:“新來的員工必須要到基層接受鍛鍊,但分公司目前正在籌建暫時還得回去等信”。小李這一等就是4個月,在此期間他無數次向公司打電話催問何時上班,但每次都被公司以同樣的理由回絕。半年以後,小李實在等待不下去了便找到學校,要求校方履行當初諾言給自己重新找工作,但學校卻反過來指責小李,“誰讓你當初報到時不與對方籤合同,人家公司解聘你我們也沒辦法,現在畢業推薦工作早已結束,你只能自謀職業了”。

工商機關提示:有些根本不具備辦學條件的機構,爲廣攬生源和賺取學費紛紛打出“包就業”或“保分配”的承諾開門招生。但透過投訴發現,這些“包就業”或“保分配”的承諾其中有很多是難以兌現的。這類機構靠這招生並且暫時還沒有引來法律麻煩的原因是,他們一般都是與企業相互勾結,每年確實能讓少數學生獲得職業,使多數同學矇在鼓裏,還自認爲因條件不合格而被淘汰;對有些“不依不饒”的學生家長則採取退還部分學費的辦法息事寧人。另外,還有些學生家長比較老實,認爲孩子畢竟學到了一門手藝,找起工作來總比什麼都不會要強。

 五、假實習陷阱

去年暑假,某校計算機本科專業學生小王利用實習期間到一家軟件公司求職,當該公司得知小王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便把他安排到軟件開發部實習。初入社會的小王當時並沒多想便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加班加點也無所怨言。幹滿一個月後,公司沒有任何說法,甚至連基本工資都沒拿到。小王找公司詢問此事,公司答覆,透過考察你的條件,不適合在本公司兼職,因此不能與你簽訂勞務合同。小王又向公司提出補償當月工資的要求,未想到該公司講,你這個月屬於實習,根本就沒有工資。

工商機關提示:類似小王這樣的情況在中介服務市場屢有發生。個別的企業與“黑中介”相互勾結專打學生的主意。今年有關部門在查處的一家“黑中介”賬上發現,它與三家不法企業聯手誘騙求職學生30餘名,收取介紹費300多元。企業透過“巧使喚人”大大降低了成本,用低廉的工資就輕而易舉地騙走了勞動成果,都是白使用一段時間後便找理由辭退。讓人不解的是,這些學生雖然都受過高等教育,但在被“黑中介”和不法企業連續坑騙後連起碼的證據都無法向執法機關提供,他們手中既沒有憑證,也沒有任何文字合同,給自身的維權帶來很大難度。因此,希望廣大同學在假期打工時,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儘量把所有細節問題考慮周全,在原則問題上絕不能遷就讓步,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傷害時,只要你手中掌握證據,就能獲得維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