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5W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1

同樣的風景對於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感受。這篇略讀課文,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遊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在教學本課時,我沒有什麼“牽引”與“指導”,更沒有針對重點語段進行分析,而是讓學生緊扣課題,讓學生充分質疑,抓住一個問題“你是從哪些語句體會到索溪峪的野的?”深入研讀課文,採用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學習,讓他們在交談中理解課文,掌握知識,然後集體交流評議,在交流中讓學生從課文中收集詞句,看哪些詞句能反映“野”,透過體悟關鍵詞句片段,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獨具。

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是本課的一個學習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因此,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首先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頭稱做“山路哥哥”、“石頭弟弟”的用意,這樣的描寫使索溪峪變得靈氣飛揚,野趣盎然。使文章變得生動活潑,童趣十足。然後配樂進行朗讀,學生在閱讀中開闊了眼界,受到了美的感染,激發了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2

我們的課堂應當還給學生,整個語文課程如能讓學生參與起來,這要比教師一人“一言堂”的教學效果要好,本篇文章開始教師只講了索溪峪景色的“野”,緊接着讓學生小組討論課文中還描寫了其他景色是怎樣的“野”法,同時抽兩個學生講這兩部分內容。班中有一名學生異常活躍,自告奮勇講第一部分內容,在他的帶領下,整個課堂變得活躍起來,每個學生髮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充分參與話題的討論,許多教學問題迎刃而解,真理也許是在這種輕鬆的討論、辯論環境中自然而出吧!

但其中,也發現強調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活躍的同學談得較多,沒有能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引導學生評價也存在不足,在場面熱鬧,積極參與背後還應該有一個原則,就是一切活動都應該爲語文學習服務

課後,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一名同學在日記中竟然模仿本篇課文寫了一篇《獼猴區的“野”》,語言活潑,獼猴所獨有的、天生的野在他的筆觸下富有靈性,他能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作爲一名語文教師還是很欣喜的。同時,引導學生作文寫出自己的特色,這樣你的文章也有新意。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3

《索溪峪的"野"》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篇課文文字優美。脈絡清楚,採用了先綜述後分述的寫作方法。文章篇幅比較短,語言洗練。

這篇課文該怎麼教呢?拿起課文,反覆讀過幾遍,我發現課文寫山的野的時候也是採用先綜述後具體描寫的方法,並且在這個自然段裏有不少的優美詞句,是孩子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因此,於是我把這個自然段作爲教學的重點。

學生自讀課文後,我引導孩子學習生字新詞。這些生字新詞並不要求掌握,但是我認爲這些詞能幫孩子們積累,能豐富孩子們的語言。因此,我不惜耗費了比較多的時間。教學這些生字新詞的時候,我先出示這些生字新詞讀準字音,然後讓孩子們說說對這些詞的理解,孩子們覺得太陌生的,我讓孩子們把這些詞帶入課文中去理解。在這個教學環節,我覺得非常紮實。孩子們確有所獲。

然後,引導孩子們弄清課文的寫作特點,並把課文分段。

最後,我讓孩子們自學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說說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山的“野”?請用朗讀讀出你的體會。這個環節,我給了孩子們充足的時間去自學,去體味。隨後我檢查了孩子們的自學情況,孩子們的朗讀還是比較到位的。接着我引導孩子們談了這個自然段的寫作特點,並告訴孩子們在自己的習作中也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這樣可以讓習作更有條有理。如果在這個環節裏讓孩子們進行一個小練筆的訓練就更好了。但是,由於上課的那天是週五,如果這課不上完,就會拖到另一個星期。由於自己趕時間,因此,把這個環節省略了,而這個環節的省略是非常不該的。

後幾個自然段的文字比較通俗易懂,我讓孩子們自讀,然後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討論。結果,我可愛的孩子們沒有一個同學提出不懂的問題。於是我問了孩子們幾個我問題。

最後我讓孩子們寫寫學了這課後的體會,孩子們都有一定的見地。

這課教完後我覺得非常輕鬆。首先我大膽不受教師用書中的教學重點與難點的束縛。而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研讀課文,根據農村孩子的特點,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我設計的初衷就是讓孩子們學了後確有所獲,而且又充分挖掘了課文的潛在資源。

我想,孩子們學過這課後一定也記憶猶深,因爲他們確實有些收穫!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索溪峪的“野”》教學反思4

一、成功之處

1、抓住題眼,理清脈絡。在一開始出示課題後,我就緊緊抓住題目中得“野”字,先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預習說說自己對於野字的理解(他們的回答讓我覺得很切合文字內容),然後出示正確的解釋,加深印象。當對野字有了較爲深刻的理解時,再讓學生通讀全文,並思考全文又從哪幾個部分來具體描述“野”的。學生的理解能力很強,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務。再者,在教學山野這一節時,我又提出類似的問題,學生受到之前問題的啓發,這個問題也就顯得輕鬆一過了。從最初的教學導語,到文章的總結部分,我始終突出“野”字,緊緊圍繞題眼來教學。

2、對於現在的農村孩子來說,出外旅遊並不是那麼簡單,大部分孩子的旅遊範圍只侷限於金華市,很多名山大川、秀麗風光他們沒機會領略,所以對他們來說,索溪峪的美景是陌生的、很難想象的。所以我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就把索溪峪的景色提前讓他們進行觀賞,而不是讀文之後再來看圖。我認爲只有先形成直觀的`印象,才能對後面文字的解讀打下良好的基礎。不單單是在開頭,在後面的教學中我都堅持這一原則。

3、美蘊含在文字裏,就需要我們透過仔細研讀、不斷研讀去挖掘。在教學山野時,先聽老師範讀,而後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美去練讀,交流,指導糾正,指名讀,男女賽讀,和老師一起分段讀。在多種多樣的感情朗讀中,學生體會到了驚險、磅礴、隨心所欲與不拘一格的山野美。我並沒有花多大力氣,全靠學生自己在讀中的領悟。

4、雖說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但不代表就應該撇開應用能力的教學,因此我安排了對雙引號所表示的作用、擬人句的練習。這對於學生來說並不是很難,但讓他們在無形中對這類知識加深了印象。

二、不足之處

1、對於整堂課的環節,時間安排還沒有掌握妥當,以致一開始時間花的稍顯多了,導致課堂的最後十分鐘有點趕。

2、在課堂上給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不多,與學生交流、互動也少了點,還沒有把課堂完全交給學生。

3、還沒有調動起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慾望,讓一部分學生成了旁聽觀衆了,沒有照顧到整體。

三、改進措施

讓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夥伴。小組可以一起討論,推薦代表彙報討論結果;學生還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小組同學可以透過合作的方式來共同製作幻燈片……學生成了學習的主人,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意願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學生變得更自信,更有活力,也必定多了一份成功的把握。課堂上如果老師能多角度的指導朗讀,學生透過反覆的讀體會索溪峪山的自然美,野性的美,不拘一格的美,學生就會真正的入情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