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精篇」

學問君 人氣:1.07W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說,學生也比較感興趣,下面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精篇」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一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傳說,主要講了巨人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故事極富有想象力,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把盤古“用他整個身體創造了美麗的宇宙”的過程寫得生動有趣。教學這篇課文,要使學生認識神話這種文學體裁,體會巨人盤古的獻身精神,感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的想象力。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盤古開天地的故事內容,激發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學生想象力。在教學中,我抓住重點段落,以句式引導,段式引路,啓發學生填補空白,組織語言,訓練能力。

一、巧妙的使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習興趣

匯入課文,我用的是幾首孩子們熟悉的動畫片的主題曲,《西遊記》、《小哪吒》、《葫蘆兄弟》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創造性地使用動畫片音樂,起到引起共鳴、激發興趣的作用。

二、抓住重點,創設情景

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分開天地。在教學時,抓“掄”“猛”等詞語體會盤古的動作,並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的所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所妙之處。

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體會盤古爲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着天,用腳使勁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讓學生伸出雙臂上舉,靜靜站1分鐘,你累了嗎?想象盤古頂天蹬地持續了多久?他累嗎?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 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 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三、結合文字 展開想象

在指導閱讀完第四自然段後,我這樣引導學生:

師:同學們,多麼神奇的畫面啊!讓我們共同合作,分享這神奇的文字,再現這神奇的畫面吧!看投影,全體女同學讀盤古身體的一部分;全體男同學讀盤古身體變化的部分,注意讀出巨大的神奇的變化!

學生進行合作朗讀,感悟盤古社體的巨大變化。

(出示句子)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雲;

他發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

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

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

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

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

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的神奇畫面難道僅僅只是課文裏所寫的嗎?仔細看,你還會看到更多更多的畫面,大家想想盤古的牙齒、鼻子、耳朵、頭髮、眉毛、手指頭、腳指頭、骨骼、經脈……會變成什麼?

出示:他的( ),變成了( )的( )。

師:請你們仿照上面的句式,將“他的(  ),變成了( )的( )”補充完整,提醒同學注意句子中的第二個括號:他的什麼變成了怎樣的什麼。不要只說成是什麼變成了什麼。自己說給自己聽,然後在小組裏交流。

(學生自由說,小組交流,然後指名說)

生1:他的心臟,變成了紅紅的太陽。

師:好奇特的想象啊!

生2:他的鬍鬚,變成了柔軟蒼翠的柳條。

生3:他的頭髮,變成了隨風飄舞的柳枝。

生4:盤古的手指變成了五座高山,盤古的頭髮變成了茂盛的草地.

師:神奇的想象,生動的表達!

生5:他的牙齒,變成了天上閃閃發光的星星。

生6:他的鼻子變成了黑漆漆的大山洞。

生7:他的鬍鬚,變成了金燦燦的絲線。

生8:他的肌膚,變成了廣闊無邊的草原。

生9:盤古的耳朵變成了起伏的山峯;他的汗毛變成了茂密的叢林…..

同學們,剛纔大家說的那麼多畫面,如果把他補到課文第四段,那麼,這一段末尾的省略號,我們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

生齊說:不行!

生:不能省略,因爲很多我們還有沒想到。

師:是啊,還有我們沒想到的,天地間所有的一切都是盤古化成的,講得完嗎?

生齊說:講不完。

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號是課文字身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所在。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文字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男女生合作朗讀來整體感悟語言表達的結構。即: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自然界中的什麼。爲了引導學生把語言表達得更生動具體,教師特別強調是變成了“什麼樣的”“什麼”。留下空白,讓學生有問題可思考,有時間可思考,有機會去思考。這樣的課堂就會相對地少一點灌輸,多一點啓發;少一點講授,多一點學生的思考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多種形式 指導朗讀

初讀課文,只能讓學生對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只有對重點字詞、句子理解後,才能讀出味道。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同桌接讀、師生接讀、男女接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讓學生將身體的部位、以及變成什麼鮮明呈現出來。而且這一部分有許多偏正結構的'短語。如:飄動的雲 隆隆的雷聲 遼闊的大地 ,以此方式朗讀還可以突出要積累的好詞佳句。

五、在遺憾中成長

這節課中,我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在學生朗讀時,雖然我用了許多方法,比如範讀,男女賽讀,抽讀,但是不能遊刃有餘地指導學生朗讀,個人課堂調控能力還有待提高。其次對有些環節的處理還欠考慮,如“盤古的身體化作宇宙萬物”一段,我將男女師三者合作起來讀,效果不太理想,不如緊接前面的同桌互相練習,直接進行男女生對讀,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收穫了這許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必將磨礪自己,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二

《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篇神話題材的文章,講的是巨人盤古開天劈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讚美了他爲開天劈地而勇於奉獻的精神。故事想象力豐富,文字敘述具體而生動。

我對這節課的教學預設是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創設深化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爲主線展開教學,在朗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這一神話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於創造、勇於奉獻的偉大精神,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我想,精心的教學預設能使課堂的生成充滿鮮活的生命力。

1、品讀文字

在教學盤古頂天蹬地這一段時,書上用“不知過了多少年”描寫出盤古始終堅持着頂天蹬地。於是我採取層層遞近的接讀方式加動作體會,引領學生一次次地深入感受,在這一次次的描述和朗讀中,學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強烈,盤古頂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時,就無須太多的分析和講解,朗讀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和韻味,它能讓我們拉進與人物的距離,與之同喜、同憂!此時的學生很自然地就能體驗到盤古開天地的勇敢、堅強和悲壯感,對盤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2、融語言材料於學生語言素養。

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我提取了其中的近義和反義詞的語言的知識點,讓學生透過詞義比較,朗讀比較來體會反義詞的妙用,一個意思用不同的詞進行表達,體會文字語言的準確性和用詞的豐富性。另外,第四段有個拓展說話的環節,配樂朗讀之後,我馬上問學生:這樣的變化僅僅只有這些麼?學生說:不是的。於是我又追問:你爲什麼這麼肯定呢!這個時候學生就自然地關注到省略號上,於是我就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說說盤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變化還有哪些?因爲有了前面偏正短語的積累,學生們能比較容易地根據句式進行說話,拓展文字內容!

這樣的想象說話過程讓學生在豐富學生語言積累的同時,讓語言材料運轉起來,從中理解了內容,增長了智慧,吸收了文字的語言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因此,我們抓住了省略號這一語言資訊,讓學生模仿課文句式展開想象,並且在小組合作學習。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積極地動腦、動口,進行了紮實有效的語言訓練。

3、關於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我以爲,言爲心聲,任何一篇文章都飽含豐富的情感,字字句句總關情,因此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自然就涵蓋着人文薰陶。在剛纔的課堂教學中,隨着朗讀的層層推進,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步步深入,盤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學生心目中逐漸清晰、高大、豐滿起來,於是在課堂上,我順勢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以及對盤古說的話,學生對盤古發自內心的訴說,雖然語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卻是最真。我這是我想實現的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結合!

4、發展方向

教學過程不可能十全十美,在本次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例如沒有指導學生進行復速課文的練習。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要繼續認真備課,充分預設,認真貫徹“導讀-導引-導測評”,課堂上靈活應對意外發生的事情,完滿完成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