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過秦論》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27W

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過秦論》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過秦論》教學反思

高中《過秦論》教學反思一

爲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2006年3月9日我在微格教室錄了《過秦論》第三課時教學光盤。本次錄課研究的課題是主體性教學研究。取回光盤後反覆觀看認真研究,感覺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尚可,但,還存在着很多問題,要想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還有很多工作要作。下面,我把本節課的反思加以整理。

一、教材反思。

《過秦論》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一直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講讀課。這篇課文文質俱佳,詞采飛揚,千百年來一直受到讀者的喜愛。文章雖是說理文,其中卻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來敘事。用敘事來說理,可以說是本篇最大的特點。作者用千把字的篇幅概括了秦孝公到秦亡這一百多年的歷史,概括地說明了秦由盛而衰的全過程和主要現象,同時還貫穿了作者本人的觀點來說明其所以興衰的關鍵所在。賈誼對秦國由勝而衰、由興到亡的敘述是很有條理的,按照時間的先後安排文章的層次順序。文章處處敘而不論,卻處處爲最後一段的議論在蓄勢。這樣的文章,讀起來自然感到飽滿酣暢了。本文的精彩還在於銳不可當、咄咄逼人的語言,所以,要求學生背誦課文就顯得尤爲重要。

二、教學設計反思。

教學《過秦論》第一課時,重點安排學生了解有關背景、作者,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第二課時重點疏通文句,翻譯課文,加深理解課文。第三課時鑑賞語言,背誦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下面談談第三課時的教學設計思路。

同往常一樣,學生課堂演講是每節課的第一個教學環節。匯入新課後,介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分析課文的思路,進一步理解課文。2欣賞本文語言,背誦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結合對課文的朗讀訓練,採用邊讀邊分析的方法,同時隨時糾正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鑑賞語言,讓學生領會本文語言的精彩之處,激發他們背誦的興趣和強烈的意識。鑑賞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積月累,所以,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並且同桌之間展開討論,交流心得,讓學生自己總結文章的語言特色。學生領會到語言的魅力,背誦起來就會很主動,而不是疲於應付。背誦課文是本節課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來進行。課堂訓練要求限時自主完成,主要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爲提高教學效率,我精心設計了課件,重要內容都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

三、教學內容反思。

學生課堂演講訓練,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演講結束後,其他學生談談感受,受到什麼啓發,然後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點評使口語表達訓練落到實處,這是本節課第一個教學環節。分析文章思路是教學課文的第一個內容,透過學生讀課文,思考每個段落的主要內容,概括思路。全文思路如下:1:秦創業(雄心勃勃) 2:秦強盛(所向披靡) 3:秦統一(勢如破竹) 4:秦滅亡(一敗塗地) 5:秦教訓(不施仁政)。結合思路對全文總結,分析以敘述推論點的特點。《過秦論》的語言酣暢淋漓,極富感染力,讓學生充分領會到本文語言的獨特魅力,只有讓他們自己去分析研究語言的特點,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和歸納,歸結本文語言特點如下:1善於用敘述推出觀點。2多用排比和對偶。3極力渲染誇張。對於這樣精彩的語言,不能不背誦。所以,背誦課文是本節課的最重要的教學內容。課堂練習檢查當堂課所學內容,鞏固重點,強調理解課文。練習題設計爲判斷正誤:1《過秦論》的作者是東漢的政論家、文學家賈誼,“過秦”的意思是指出秦的過錯,“過”是動詞。2“外連衡而鬥諸侯”,其中“外”、“鬥”都是名詞作狀語。3《過秦論》的論點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4“然後以六合爲家”,“爲天下笑者”中第一個“爲”是動詞,“作爲”的意思,第二個“爲”是介詞,表示被動。

四、教學效果反思。

本節課教學效果總體來說基本達到了預期效果,學生主體性發揮較好。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作到了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和諧統一。但是,認真思考,反覆研究後,發現一些問題還不盡人意:

1、 整體效果不錯但個別問題明顯。有的學生上課還停留在聽、記、背的學習狀態,不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處於被動局面。

2、 學生課堂演講訓練基本上達到了鍛鍊學生口語表達的目的,同時,其他同學的中肯的點評,也使演講的學生獲得很大的收益。

學生參與演講活動比較積極。不足之處是演講時間略長,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任務的按計劃完成。

3、 分析課文思路這一教學環節,學生思考問題比較主動。討論問題達到了自主解決,自主創新。體現出來的'問題是個別學生還要加強獨立思考習慣的培養,要作到合作互助學習和獨立學習相結合。

4、 背誦課文訓練一部分學生達不到當堂背誦下來,背誦課文時間略短,個別學生背誦課文精力不夠集中,還要加強背誦訓練中注意力的問題。

透過觀看教學光盤對照研究課題覺得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的最終目標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高中《過秦論》教學反思二

《過秦論》是賈誼的一篇非常有氣勢的政論文。從此文來看,賈誼是頗富才情的,他是西漢時期傑出的政論

家和辭賦家,作爲一個偉大政論家,他二十歲時就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張,表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漢文帝的賞識。

但賈誼的一生或許是個悲劇,賈誼的悲劇不在於懷才不遇,因爲他的纔不是一般的才,而是一種足以作爲帝王之師的才。爲帝王師,爲皇帝出謀劃策,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何等的榮耀。賈誼生前支了不少招、出了不少謀,但後人公認其招其謀見用者稀,於是便由李商隱來發一長嘆。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賈誼和中國許多文人一樣,都沒辦法真正地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們常常被排除在帝王之外,渴望得到帝王的賞識卻偏又不能如願,於是他們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文字功夫上,鋪排縱橫,灑灑洋洋,用文字本身來吸引輿論的關注,進而爭取得到皇帝的欣賞。無疑,賈誼也是如此。我們來看看被後人惋惜和崇敬的賈誼以及賈誼的《過秦論》。從《昭明文選》到《古文觀止》似乎歷代文人都將此文奉爲經典,可見其文字鋪排渲染之功力。賈誼之寫《過秦論》氣盛而情濃,彷彿一戰國縱橫家再世。

賈誼是在大漢朝開平盛世之下寫此文的,獨見古代文人的社會責任感。他對秦王朝的統一過程是極其讚美的,不惜波墨如水,“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樸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這種汪洋恣肆筆鋒大概也只有賈誼才能寫得出了。秦王朝爭得天下後,“踐華爲城,因河爲池,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爲固”。但在“斬木爲兵,揭竿爲旗”的農民義軍的打擊下還不是成敗異變,功業相反,於是他很自然地就說出了這是因爲“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儘管後來的歷史證明了賈誼確有先見之明,但我不知道處在歌舞昇平中的漢文帝看了此文後心中有何感喟,不知這是不是賈誼的悲劇根源之所在,因爲高高在上的帝王更喜歡歌功頌德的文章,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私慾,標榜自己是個賢明的君主。

我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把《過秦論》這麼大氣的文章和那個因樑王墮馬而鬱鬱寡歡、從而早逝的賈誼聯繫在一起,我不知賈誼是否是自己選擇這樣的一種悲情生活,而正是這種選擇纔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猜解。而正是這種悲劇,纔得到了司馬遷的賞識,以至於爲他寫傳記時,把他和屈原列在了一塊,在司馬遷的心中,他是極喜歡磨難英雄的,在他看來,屈原和賈誼是同一類人,雖然他們的人生是個悲劇,但他們同樣可以讓後人景仰。

我不知道是賈誼成全了文學史還是歷史成全了賈誼,亦或是賈誼自己成全了自己。無論如何,賈誼都爲我們留下了經典性的文字。他讓我們知道,即使看似最枯燥的政論文,依然可以寫得很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