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精選《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3.09W

《北京的春節》是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他用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

精選《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一

老舍先生的作品堪稱中國白話文的典範,再難懂的道理,再難敘述的事件,到了語言大師老舍的手中,都會變得那麼直白,通俗易懂,由此可見老舍先生的語言功底之深。我在教學本文時,是卯足要認真了勁,下透了功夫,光花在查資料上的時間,足有一週之多。你想,老北京風俗習慣多了去了,尤其是春節這個隆重的慶典。

《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我在教學中重點做了以下幾點:

一、下大力氣抓好閱讀教學 讀過老舍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老先生的語言風格與衆不同,大多作者都是儘量的把文章寫的深奧,多使用術語,而老舍的作品語言風格是北京韻味、通俗明白、幽默詼諧。沒有做作,語言少了雕飾,樸實自然。小學生初讀老舍的作品,往往產生誤區。初讀課文,就有學生提出:老師,這篇文章太淺顯了,全文連一個成語都沒有,好學。我忽然發現,如果不下功夫指導朗讀,就不能理解好作品 的思想內容,我及時調整了教學預設,把重點轉向閱讀,重點部分、重點句子老師及時範讀,稍難理解的句子在講解的基礎上在重點讀。讀着讀着學生的情緒上來了,漸漸讀出來老舍的語言風格,對文章的整體有了較好的把握 。

二、要認真領悟表達方法 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所寫內容時間跨度較大,場景描述較多,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路,把握住整體內容。文章包含的內容如此之多,教師就要教給學生作者的取材方法,怎樣才能安排好這些材料,使文章的表達有詳有略,詳略得當。再者,將敘述和描寫融爲一體的表達方法,如醃製臘八蒜,熬製臘八粥等句子。作者要表達的不僅僅是北京的春節習俗,實際上是向我們展示這種民俗的內涵,她代表親情、鄉情、祝願、期盼、團圓,以及由此反應的中華民族的心理特徵和文化傳統。這些表達方法我在教學中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收到的效果還是蠻好的。

三、不適時宜的進行小練筆 語文教學的落腳點是看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爲,一位老師的語文教學成績的評價,但從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可看出。如果小學畢業了連一篇記敘文都寫不出來,甚至前言不搭後語,這位老師的語文教學一定不能算成功。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節日,我們這兒過春節有什麼習俗,你從中又收穫了什麼?我讓學生到社會上去採訪,去搜集材料,以《我家的春節》爲題寫一篇文章,事實證明,學生還真的領會了老師的意圖,大部分同學的文章挺有感染力。對此我還是滿意的。

《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二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是一篇散發着濃郁鄉土氣息的散文。文章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對老北京過春節的熱鬧景象和風俗習慣進行了介紹,勾起讀者對年味的嚮往,對傳統節日文化習俗的留戀。

針對本課授後的教學實際,我作出如下反思:

1、 在教學過程中能貼近學生生活,注重以生爲本,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因爲在講授本節課時,我們的新年剛剛結束不久,學生對自己及家鄉狗年的.習俗還記憶猶新,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後、滔滔不絕地發表着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這樣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學習的興趣,透過他們彼此之間的交流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有利於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留意生活的良好習慣。2、本課教學設計採用列圖表的形式合理流暢,能全面把握教材。學生不僅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順序,還一目瞭然的辨析出作者的寫作方法。3、注重課本和閱讀銜接的聯繫。將老舍的《北京的春節》和梁實秋的《過年》、斯妤的《除夕》作對比閱讀。讓學生體會不同區域不同的年文化、年習俗及不同階段的人物心理。4、老舍被譽爲“人民藝術家”,他的作品語言很有特色。在本節課上。我放開手引導學生卻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但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在教學的過程中,這一節課,也有以下不足: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後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更好的把握教材,做到收放自如。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係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啓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對於生字的教學環節,我忽略了。問題即課題,立足於教學實際的研究必將有利的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