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2篇

學問君 人氣:6.2K

篇一

小組合作學習反思2篇

隨着新一輪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被打破,出現了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應用較多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爲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素之間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然而,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視實質,缺乏實效”的現象。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時機不當。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爲了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或過難的地方設計小組討論,有的教師在適合於學生自主探索或動手實踐的地方安排小組交流,有的教師在適合於全班教學或教師引導的地方組織小組探索,有的教師在一節課中安排了多次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由於時機不當,沒有多少實際效果。

2、分組不科學。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最常見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是按前後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組,座位的編排往往又是按學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搭配而成的。這樣分組雖然開展小組活動簡便易行,但人員搭配不合理,不利於讓不同物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3、規則不明。在課堂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後立即讓學生討論,教室裏馬上就會出現一片熱烈討論的場面。但只要稍加註意不難發現,這只是一種表面上的“假熱鬧”,實際上“活而無序”。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4、時間不足。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往往是教師呈現問題後未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宣佈“合作學習開始”,不到兩三分鐘就叫“停止”。這時,有的小組還未真正進入合作學習主題,有的小組纔剛剛開始。而且很容易挫傷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養成敷衍了事的不良習慣。

5、評價不全。開展小組活動後經常要以小組爲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彙報交流,但小組代表一發言就是“我認爲……”“我覺得……”“依我之見……”,往往不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

那麼,怎樣才能克服以上問題,增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呢?

1、選取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境條件等,選擇有價值的內容、有利的時機和適當的次數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但一節課中不宜過多的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次數和時間,防止隨意性與形式化。

2、構建結構合理的合作小組

一是小組人數要合理,一般以4-6人爲宜。還可以按活動主題的需要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

3、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規

(1)合理分工,明確職責。

(2)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4、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1)教師要爲小組合作學習創設一個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

(2)提供充裕的合作學習時間。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想時間,因爲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纔有成效。

5、採用多樣化的評價和鼓勵方式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培養學生間的情感交流、互相帶動、共同提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方面起着積極的作用。教師應加強研究,努力探索,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篇二

近幾年,我校採用了“學案導學、自主探究”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重點在於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爲主,它的應用不僅挑戰了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還改變了以往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因此有較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組織、操作不當,往往導致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一、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作爲一名生物老師,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在授課班級內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制約着課堂效率向高效發展。

1.課堂出現冷場,學生合作不主動。

2.學生合作參與面不廣,尤其表現爲優等生參與發言和小組彙報的次數明顯多於學困生,學困生沒有真正參與。

3.學生合作沒有深度,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

由於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活動,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的原因也同時出現在師生雙方的身上:

(一)學生方面

1. 許多學生未經準備匆忙活動。比如,主題一給出,有的同學沒有經過深入思考,就匆忙地展開討論,對組內的不同見解也無法提出贊同或反對,更無法形成自己的觀點。

2. 學生參與面不廣,配合不積極。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很多時候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於爭取機會,由此難以形成真正的合作。

(二)教師方面

1. 認識不足,應用失誤

在平時評課交流和教師訪談中,筆者瞭解到不少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和應用存在着以下誤區:

(1)小組學習互動的目的就是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或教學高潮,甚至是爲了吸引評委和聽課教師而做秀的。

(2)小組學習互動是迎合新課標的精神而設定的。公開課、優質課不得不用,平時大可不用,因爲耗時費神。

(3)小組互動學習佔用教師講解時間,學生成績很難提高。

(4)知道小組學習互動的意義和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則覺得無章可循,存在生搬硬套的現象。

2. 忽視學情,盲目設計

不少教師把小組學習看作課堂教學的“萬能鑰匙”或“靈丹妙藥”。過多地安排小組互動的內容和次數,好像非小組合作學習不能解決問題,每堂皆用,或者活動設計沒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煩而生厭,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浪費課堂寶貴時間。

3.評價制度不夠全面

有的教師在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往往只重視對小組整體的評價而忽視對個體的評價,只重視對合作成果的評價,而忽視對合作過程的評價等。

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效率的對策

(1)提高教師自身素質。首先更新教育理念,新課程標準給教師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歷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又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和內容。有些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方法或方式,沒有體現探究性與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知識只是走過場。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2)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增強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科學認識,必須防止教師對合作學習認識簡單化、片面化: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認識的片面化,認爲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只強調學生座位排法與討論形式,而忽視了合作學習內容的選擇,教師課前準備、科學分組、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分工合作以及最終教師的全面評價等;對合作學習應用範圍認識的片面化,認爲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小組討論或角色扮演。

(3)提高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技能。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發揮其教學優勢,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的和諧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要能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當學生有了學習興趣與願望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

(4)教師角色適當轉變。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成爲學生學習的嚮導和促進者,同時還是共同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總的來說,教師實現角色轉變,主要發揮以下幾方面的作用:協調、激發、合作、監控、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正在成爲教師重要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但如何使它發揮出最大的功效,有賴於廣大教師對課堂合作學習作更深一層的探討、嘗試和研究。只要教師正確認識到合作學習的作用和意義,並認真、精心地對待每一次活動,就能不斷地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