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03W

《伯牙絕弦》一課小學六年級上期唯一一篇文言文,故事感人至深,卻僅有77個字,而這77個字裏卻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上完這一節課的,我有很多收穫。

小學六年級《伯牙絕弦》教學反思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傳頌至今。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把重點放在文言語感的初步感知和對故事本身的體味上,透過誦讀、體驗、對話、聯想,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嚮往這份美好……除了這些,我還充分利用了聯想和想象的作用。

盡情享受聯想的美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很多拓展想象的環節,比如:他們是如何相見的?他們又是如何分別的?分別以後,他們又是過着一種什麼樣的生思?想念對方嗎?伯牙怎麼找到鍾子期的?來到他的墓前又會發生什麼樣的情景?請你充分運用想象的力量,用你自己流暢、生動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課前我就出示了一些詞語,比如: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我先讓學生說說看到這些詞語,你會想象到什麼樣的畫面,這爲我後面想象的環節埋下了伏筆。教學中,不忘結合課文進行了必要的拓展延伸:“我們知道俞伯牙是當時楚國有名的'音樂家,那作爲一個有名的音樂家,他的琴聲一定不只表現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聲還會表現那些動人的場景呢?”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再對“皎皎明月,依依楊柳,萋萋芳草,裊裊炊煙……”這樣的場景進行感悟朗讀,有效地調動學生去讀書、去思考,步步深入又準確地演繹着文字中豐富的資訊,在不露痕跡的教學中,讓學生明白了所謂的知音,就是那個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我和學生既各自感受着,又互相感染着,美好的情愫在課堂悄然流淌,不知不覺進入了知音的精神世界。結尾時吟誦俞伯牙在鍾子期墓前留下的詩文,激發學生課後進一步拓展閱讀的積極性。

與學生真誠對話是我在這堂課中的另一個收穫。因爲課前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使我能真正走進學生當中,課上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誦讀、體驗、對話、聯想中,這也給了我極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