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羅斯福新政》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47W

新課標之下,要面面俱到,又要重點突出。在課堂上注意不到、顧及不到學生的反應,只顧一路趕任務,甚至說話越說越快,學生可能跟不上教師的思路。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羅斯福新政》教學反思,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幫助到大家。

《羅斯福新政》教學反思

《羅斯福新政》教學反思【1】

《羅斯福新政》這一課課標要求是列舉羅斯福新政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整機制中的作用。若按教學三維目標又可分爲若干小點……不管從考試或從其在歷史上的影響來看,這一課都至關重要,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如何在僅有的40分鐘裏完成課標要求,讓學生牢記重要的、基礎的知識,理解相關內容,這取決於教師對這節課的把握程度。對於這節課,我是這麼處理的:

1.以清晰條理來方便、幫助記憶

依據課本,明確要求學生記住羅斯福新政的五大方面措施:“第一,財政金融體系方面;第二……”主要是要學會抓住關鍵詞。同樣,新政影響:“第一減緩危機;第二……”

2.以板書來鞏固重要內容的記憶

如一邊讓學生不看書說出新政內容,一邊逐條快速板書。如“財政金融方面”、“工業方面”“農業方面”……板書不要太雜,關鍵詞要醒目,這樣纔能有助記憶。

3.以活潑的課堂氛圍來激發學習興趣

可以儘量用生動、淺顯的語言來幫助學生進行分析、理解,如穿插“爐邊談話”、“藍鷹運動”等課外知識;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如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起到哪些作用等;也可以結合現實說事,如當下新一輪經濟危機中,中國政府計劃投資3萬億元刺激經濟;還可以簡要介紹一些史學界不同聲音、不同看法,讓學生看問題更全面,也有助於他們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4.以多媒體爲重要的輔助手段

對於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內容,我先提供視頻剪輯,讓學生從視頻中提取有效資訊;以另一種形象的方式加強學生記憶,儘量避免課堂枯燥無味。

新課標之下,總感覺內容很多,要面面俱到,又要重點突出。在課堂上注意不到、顧及不到學生的反應,只顧一路趕任務,甚至說話越說越快,學生可能跟不上自己的思路;還有就是提問也只進行集體性設問,給出思考的時間也偏少,師生互動也不多。總之,這節課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學無涯,教也無涯。對於教師特別是新教師來說,要避免這些問題,必須不斷的自我完善與提高。

《羅斯福新政》教學反思【2】

本課是我在20**年10月我上的一節許昌市優質課。既然是優質課,我就在對現行的人教版舊教材進行了一定的重新理解與整合,並在教學方法上以新課程標準進行了大膽地嘗試。

首先,我備課時認真整理了教學思路。在人教版的舊教材與教參中,是以歷史事件爲主要的認知線索的,但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是以模組爲主的教學,更突出經濟史的專題及對歷史人物認識與評價。所以,我在教案設計中以“羅斯福何以被稱爲美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總統?”匯入,以分析羅斯福實行全面改革爲主要內容,以從羅斯福的身上收穫一種精神爲目標鋪開教學。

其次,我在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中,我注重讓學生能透過學習――親近歷史,即多元化歷史文字閱讀,學生透過課前的預習,以網絡、書報、影音等媒體形式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較之課本,更親近了歷史;理解歷史,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課堂上提出和思考的許多相當有深度的問題,事實上是學生在課前的預習和小組探究式討論中已經提出來了的,如“羅斯福是如何想到以國家干預的理念來實行新政的?”我深深地感到,學生在與歷史文獻,與同學和老師的對話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歷史;感悟歷史,也就是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學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躍,思維是相當開闊的。我設計的“大膽假設”環節,讓學生想像自己是新上任的羅斯福總統,將如何向人們闡釋自己的改革理念,以及讓學生模擬總統幕僚來談改革措施,這樣的體驗和感悟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同時,本課中以CCTV熱播的大型系列片《大國崛起――危局新政》貫穿始終,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本課知識有機地融爲一體;而且本課在講課的過程中採用的大量真實照片,給學生創建了非常逼真的歷史情景,大大增強了課程觀點的說服力,讓學生感受並體驗當時的歷史環境,達到內化知識,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在備課過程中,我還學會了使用一個用電腦做影片剪輯的軟件,可以將自己的需要的電影素材精確地剪到千分之一秒,事實上,在本課的多媒體課件中,我一共用了四段影片,有限的課堂時間決定了我只能剪成一兩分鐘的片斷,所以儘管在電影剪輯軟件的使用方面我是新手上路,但無疑這次的嘗試已是一個可喜的意外收穫。

此外,本課中設計的活動比較多,老師引導學生討論、辯論、各抒己見,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本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髮言很積極,很踊躍,這說明開放性的問題情景的設定,充分調動了學生研究、探討歷史問題的積極性,也能夠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特別的是在讓學生透過一個或幾個簡單的英語單詞來概述新政的理念時,學生的創造性實在令教者和聽課者驚歎!在我課前的設計中,因爲“三R”是能夠在許多資料中查到的,我想學生答出這幾個單詞不成問題。可在後來的實際教學中,學生們有參照這一模式,結合學校的校園文化提出“三A”的,其中還有一名平時比較調皮的學生提出了“Rebuild”這一單詞,並解釋這是重建、恢復的意思,也就是要透過新政來恢復人們對政府的信心,重建人們對生活的希望。當時贏得了課堂上所有聽課老師和同學的.掌聲。這一個教案我在自己所上的三個班級中,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詞彙說出來,這樣思想火花的迸發,便是課堂中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其潛能的結果。在教學中,我做到了充分尊重學生的見解,每一次討論或各抒己見之後,都能先傾聽學生的想法,在鼓勵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從不成熟的認識中歸納出一定的結論,這樣避免了形式主義,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進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這一堂課從學生的知識反饋及許多位聽課的專家和同行的評價來看,是非常成功的。但我自己仍感覺有一些遺憾和不足。

爲準備這一節課我搜集了大量相關的資料,也進行了刪減和取捨,製作的課件幻燈片也由四十多張精減到最後的二十來張,但三次授課都未能真正按教案設計完整地把課上完。我認真反思後認爲原因有二:一則問題過多,課堂容量太大,從未開始上就註定了這是上不完的課;二則由於課堂以學生爲主體,實行開放式、探究式的教學,很難真正地把握住學生髮言的時間,其中在一個班授課時有一名學生說到興起時,乾脆請求老師再給他時間多說一些。所以,如何在深度與廣度之間、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間拿捏好尺度,還需要今後更進一步地探索和嘗試。

另外,在教學中由於公開課對時間的限制,課堂上羅斯福新政的內涵――凱恩斯主義理論的介紹及評價過於簡單,而這一概念又相對深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今後在正常教學中無論如何還是要增加教學時間補充並講透這一概念的。

再有一點,人格和教育的正常發展是課程的生命。我設計了透過對羅斯福新政中的表現及對其個人生平的瞭解,欲讓學生從他身上獲得一些對自己的品格形成有益的啓示。這是歷史情感與價值觀教育的極好時機,但課堂上仍是時間因素,未能真正的拓展深入,羅斯福的身殘志堅、銳意改革、勇於挑戰等品質,對學生觸動多大,能給他們的青少年時代多少啓發,我自己也在質疑自己,所以我想,歷史教育,是一定要在課堂外延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