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82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1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見到學生有這樣的現象,讀了很多的書籍,讀了很多的優美的篇章,然而在實際運用中卻捉襟見肘,這是爲什麼呢?透過我的觀察,最基本的就是在實際的運用中毫無方法,結合尋找2019最美童詩的實際情況,我執教了童詩課《四季之美》。

本節課的設計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透過對文章的閱讀,去找尋寫作和表達地一些密碼,我設計了三種情況,第一就是相同句式的文章改寫,第二,抓住題目和中心句,第三就是轉化內容和想象畫面,透過這些方法的指導給予學生在寫作中一些最簡單的,最實用的的技巧,這樣在學生們閱讀文章時可以不自覺的就關注到自己需要提煉和提取的資訊,這樣透過關注關鍵詞語,這樣就能培養學生的文字的敏感性,達到化爲己用的目的。

一節課上下來,自我感覺這節課還是有許多值得注意和改進的地方。

一:抓住學生的學習訴求,以貼近學生的語言,讓學生在智慧的課堂上生長。

二:關注學生的語用表達,以自由和開放的教學方式,大膽地,讓學生去表達,去思考,去想象。

三: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學習的共同體中來,使教學達到全覆蓋,人人蔘與。人人思考,人人表達。

在這節課上,語用的表達很豐富,然而留給學生創作的時間還不足,可以延伸到下節課,這樣就可以使童詩指導課更豐滿。

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2

在對五年級的學情、認知水平有了大概的瞭解後,教學有了起點,聚焦問題,寫景的文章究竟應該如何教呢?

在進行寫景類課文教學時,可以在具體課文教學前,增加了單元導讀課,目的是整體設計單元教學,幫助學生了解寫景類文章歸類學習的意義,瞭解寫景類文單元歸類的學習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習寫景類文章的積極性、自覺性,使他們真正地學會和會學。

待單元課文學完後,在最後一課時進行單元小結,幫助學生回顧歸納寫景文的特點,歸納學習寫景文的方法策略等。在此基礎上,還可在課外閱讀中拓展其它類型的寫景文章,幫助學生開啟閱讀思路和寫作思路,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習作水平,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寫景的文章,我們首先必須引導學生充分地朗讀,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悟,體會文章所描寫的景物的美麗,讓這美景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更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文字,感受作者是如何把美景寫出來的,即文章的表達方式。

學生活動特徵:初步領略,直觀感知——自由朗讀,整體把握——默讀體會,小組交流——品讀交流,入情入境——迴歸整體,梳理寫法——鞏固練筆,內化提升。

認知動態過程:初步感知——整體把握——默讀理解——交流體會——梳理寫法——鞏固內化。

我們如何操作呢?

具體的操作流程:

一、在朗讀想象中受到美的薰陶

1、立足文字感受美學習寫景類的課文,就是要讓學生充分感悟景物的美好,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努力引導學生,立足文字,充分地去品讀感悟。首先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進行自學,抓住關鍵詞句圈圈畫畫,理解景物的特點。

2、超越文字想象美在學生充分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觀看視頻,視聽相結合,想象奇景,進一步豐富頭腦中的畫面,努力讓學生把課文的語言轉化爲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加深理解和體會,有所感悟和思考。

3、朗讀文字表現美在學生充分感悟美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美透過朗讀表現出來。教師透過適當的評價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這樣,透過默讀——品讀——美讀,引導學生個性化地閱讀,幫助學生真正享受到了美的樂趣和陶冶。

二、在品讀感悟中習得言語智慧

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揣摩寫作方法,積累優美詞句,從中習得語言表達的規律。如詞語的準確運用,比喻、誇張修辭方法的感悟以及對比襯托手法的使用,從中獲得寫景類文章的語言表達規律,爲自己今後的習作打好基礎。

三、在互動探究中不斷滲透學習方法,讓結構意識更加的清晰。

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學會學習幫助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把前期初步掌握的學習寫景類課文的方法遷移運用到其他篇課文中。這種方法的使用可以有意識的前移到學生的預習過程中。教學過程中採用閱讀寫景類文章的基本方法進行推進,達到螺旋上升。這樣在教學中落實了學法指導,真正達到了“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針對寫景文,還引領大家聚焦寫景,感受王國維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展開討論。

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論及詩詞所表現的境界問題,成爲我們展現了宋詞的極大魅力所在。“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不在於作品中是否包含了“我”這個主體的存在,它捨棄了“我”在詞中所佔有的地位和作用,拋卻了“我”的主觀標的,類似於文學寫作中的“全知視角”,有上自下的“俯視”萬物。但這樣的“俯視”中卻包含了“物”與“我”的關係——“我”觀察“物”、“物”作用於“我”的情感特徵和審美範疇。

王國維原文如下: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

古人爲詞,寫有我之境者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是“有我之境”的表達,分別出自歐陽修《蝶戀花》和秦觀的《踏莎行》,詞的意境裏包含了作者對“花”和“鞦韆”藉以情感寄託的表達,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和情感。“花”蘊含了作者的相思之情,“鞦韆”有勾起了作者的回憶和思念,讓客觀的“物”寄託了人的感情。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分別出自陶淵明的《飲酒》和元好問的《穎亭留別》。這是王國維最所尊崇的“無我之境”的詩詞一類。這一類的詩詞在王國維看來,是“物”與“我”的相容和化境,達到了作者和所藉以描述的實物的融匯詩人所表達的情感,表現在詩詞裏,看不出是描寫“物”還是表達“我”。陶淵明的《飲酒》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能代表這類作品的特徵,似乎有人的行爲表達,但更多的是在“無心”和超脫自然的狀態下,性情的自發流露,“南山”亦並不是物的南山,它在詩詞裏是“心”向“遠方”的擬物和歸宿。

其實一個優秀的藝術作品,自然是情與景,意與象統一的,如果完全脫離情感那其實意象是難以被接受和理解的,藝術的內容美又從哪談起呢?而且他本人也說“一切景語皆情語”。瞭解了王國維先生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再進行文字解讀,教材設計,就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3

《四季之美》是日本作家清少納言的作品,是《枕草子》(日本平安時代的文學作品)第一卷的第一段內容,文中的藝術感受方式和表現手法具有鮮明的日本文化特色。作者用細膩筆觸再現視覺形象,表達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一、教學效果

依據本文的學習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取得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從生活入手,激發閱讀興趣。

我們生活的地方季節性特點比較明顯,於是一開課板書課題《四季之美》,齊讀兩遍之後便激發起學生的生活儲備:你眼中的'春夏秋冬各是什麼樣子的?抓住每個季節最典型的事物特點交流。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的情緒非常高漲,有的喜歡春天,因爲生機勃;有的喜歡夏天,因爲百花盛開;有的喜歡秋天,因爲果實累;有的喜歡冬天,因爲他在蘊藏能力……此環節意在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點和他們的審美情趣,要發現美,感受到美,生活才顯得豐富多彩!那麼作者眼中的四季又是怎樣的呢?一下子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引導趕快走近課文,與文字對話。

2、自讀自悟,深化感受。

課件出示主旨性問題:默讀課文,標畫能體現四季之美的句子,在旁白處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在自學完後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氛圍,在思維碰撞中去深化對美的認識。接着再次拋出問題:反覆朗讀,體會每個季節的獨特韻味,並試着背誦課文。學生先自由背誦,然後用填空的形式督促快速記憶,最後在班內展示背誦,並選出背誦小明星。這一環節意在培養自學能力的同時又引導去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爲今後的學習和理解作好鋪墊。評選的環節是讓學生感受快速識記的成功喜悅,爲培養快速讀書捕捉語言並識記的能力做最好的詮釋!

3、小練筆,展示生活之美。

在積累了豐富的材料之後,我讓學生再說一說哪些材料是靜態描寫?哪些材料是動態描寫?並交流討論動靜結合寫景的好處。接着創設練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一吐爲快。學生在交流時也能運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去抓住細節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描述,儼然一位位小作家!

二、成功之處

本文內容通俗易懂,短小精悍,學起來不費力。整堂課學生們情緒高漲,琅琅讀書聲不絕於耳!動手能力、吟誦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審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好的激發!

三、不足之處

每個環節都能讓每個學生參與,但是沒有深度,學生的理解還停留在表層,對含有深層意思的句子沒能預設好的氛圍,課堂的層次不夠明顯。

四、改進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這篇課文,我會在品詞析句上下功夫,會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段品讀,讀出語言的韻律美,爲學生的語言交流夯實基礎,讓我的教學更圓滿!

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4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納言心性敏感,對外界事物感受力強,同時又充滿女性的寬厚慈愛,因此,到了她的筆下,她選擇了與春夏秋冬四季相對應的,她認爲最美的四個時刻:黎明、夜晚、黃昏、早晨來詠唱。“春天——黎明”動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與雲彩的鮮亮互相映襯。“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螢火蟲的翩翩飛舞,月夜、暗夜、雨夜都無妨,哪怕是星星點點朦朧的微光也足夠喚起美的感覺。“秋天——黃昏”感人的是夕陽照山時的點點歸鴉和比翼聯飛的雁字,還有風聲蟲鳴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溫暖炭火的心情,這是下雪時、下霜時,甚至無雪無霜時都需要的。四時瑣屑,信筆寫來,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溫暖,冬天的和諧,都細膩真摯,溢於言表。不是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是不會寫出如此文字的。執教本課之後,我反思如下:

一、以讀帶講,促使學生感悟

作者清少納言是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發現了四季的美。我要求學生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想一想: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麼?然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去獨立思考。接下來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閱讀所得,互相補充,互相借鑑,這又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體驗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最後全班交流。此時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己最喜歡的語段,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將課本知識延伸到課外

新課程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那麼,我設計了一個這樣的環節:聯繫你的生活實際,想一想——在你的眼裏四季最美的是哪些時刻?請你用優美的語句說一說。鼓勵學生大膽地模仿文中的語言去說一說,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觀察自然的習慣。

不足之處:

1、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環節上做得還不是非常到位。當學生美美地讀一讀自己喜歡的部分的時候,就應適時指導學生的朗讀,體會作者的感受。還比如,讓學生互相評價一下自己的朗讀有哪些需要調整、改進的地方。這時如果能夠在學生和老師充分交流的基礎上,老師範讀並引導學生進行朗讀、感悟作者眼裏四季之美,讓羣體透過有感情地讀來獲得內在的感悟、體驗,達到資源共享,課堂教學將更加“豐實”。

2、激勵評價不夠及時,導致不能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當時我應該引導學生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想象課文描繪的畫面,讓學生各種感覺器官協調合作,體會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小學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反思5

今年6月,有幸去了通遼,參加了“北派名師”語文教學培訓活動,聆聽了多位專家的語文課堂教學,感受很深。各位專家的教學各有特色,他們鑽研教材的深度、廣度,駕馭課堂的能力以及豐厚的文化功底,無不令人欽佩。感動之餘,我深深地思考:好的語文課,就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抓住訓練點,透過多種方法,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獲。9月,我承擔了扎賚諾爾區教研室組織的語文課堂教學展示的任務,我執教的是部編本教材五年級上冊語文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四季之美》,我努力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出來。

《四季之美》是一篇寫景的美文,文章語言簡潔,結構簡單,表達情感細膩真摯,字裏行間透露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初步體會景物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透過體會動態描寫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意、仿寫課文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能力,同時,在美文的學習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一、抓住關鍵詞語理解文意。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文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感受景物的動態美,如:抓住“泛着、染上、飄着”,讓學生感受黎明天空中色彩的變化;抓住“翩翩起舞、朦朧”等詞語,感受螢火蟲的迷人;抓住“急急匆匆、成羣結隊、比翼而飛”,體會歸鴉、大雁的動人;抓住“風聲、蟲鳴”感受作者的心曠神怡……爲了深刻理解“泛”字的含義,我透過讓學生聯繫生活及學習經歷,並出示圖片:“湖面上泛起波紋”,“樹木泛綠”,“西紅柿泛紅”,這樣鮮活的例子,學生很輕鬆地掌握了“泛”在本文中的含義,即“大面積地微微出現”,從而對文中句子的理解也水到渠成。

二、重視方法的指導,講求閱讀策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材是學生學會閱讀、學會習作的憑藉與橋樑,教學中,我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講求閱讀策略,讓學生掌握方法後,能舉一反三,延伸閱讀與表達。

指導朗讀。

我先針對文中句子,引導學生讀出體會與情感,如:讀“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無數的螢火蟲翩翩飛舞。”這句時,我先讓學生讀出夜晚的黑,再讀出螢火蟲爲人們帶來光亮的了不起,最後讀出螢火蟲舞姿的優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透過重讀,慢讀,抑揚頓挫地讀,表達不同的情感。接下來,我向同學們講明:“讀文時,聲音的輕重,速度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能表達出不同的情感,這就是朗讀的方法與技巧。”同學們學會了方法,並在朗讀中加以練習,必將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和理解能力。

指導寫作方法。

1、學習動態描寫。開課時,我先讓學生回憶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景物爲什麼寫得這樣生動形象?學生回答是因爲作者運用了動態描寫後,我提醒同學們作者多處運用了動態描寫,讀文時要細細體會動態描寫的妙處,並感受景物的動態美,同學們明確了學習目標。教學中,我引領同學們在尋找、體會動態描寫的句子,感受動態美的同時,學習了動態描寫的方法。

2、學習寫景的同時表達情感。本文作者在寫景的同時把看到景物後自然流露出的情感也表達了出來。教學中我邊帶領學生感受景物的動態美,同時引導學生找出作者的感受,最後再回顧全文中出現的作者的感受,從而學習寫景中寫進自己的感受,這樣表達的情感纔會自然真摯。

在仿寫課文時,我讓學生儘量用上這兩種寫作方法,學後練習,提高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

三、精心設計過渡語,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審美情趣。

本篇課文語言優美簡潔,爲了能讓學生切身感受景物之美,我精心設計自己的語言,創設美的情境。如第一段中,黎明天空色彩的變化,同時也是時間的推移,爲了能讓學生感受這種動態,我這樣引領學生讀文:“天空開始呈現的是……慢慢的,不知誰爲他染上了……,後來天空中飄着……”。再如第二自然段,“夕陽西沉,夜幕降臨,那風聲、蟲鳴,聽起來也愈發叫人心曠神怡”,我在學生朗讀的基礎上,設計這樣的過渡語:“夕陽西沉,夜幕降臨,天黑下來,那風聲和着蟲鳴,不見其形,但聞其聲,聲聲入耳,悅耳動聽,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這樣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那美好的情境,學生在朗讀時感受更深了!

教師恰當的過渡性的語言能快速地將學生引入文字之中,感受文字之美,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次教學中也存在諸多不足:

一、在教學時間分配上還應更合理。由於課堂的交流合作用時較長,因此在仿寫這一環節的時間就顯得有些緊張,以至於在師生互評的時候有些簡單,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問題,老師沒有詳細的點評。

二、課堂生成的德育點要及時抓住。在猜想“歸鴉回巢時急急匆匆的原因”時,有的學生說:“有可能是急着回去給老烏鴉餵食。”多好的想法呀,父母的愛是偉大的,子女對父母回饋的愛更是難能可貴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感恩教育應在這時滲透,而教學中,這一生成處理的較爲簡單。

反思這節公開教學,讓我收穫頗多,並讓我再次感到語文教研永遠在路上,只有不斷探索研究,不斷提升自己,從多方面汲取能量,才能在教研的路上收穫更多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