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4篇

學問君 人氣:9.91K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4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

1.引導幼兒正確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按同一數量歸類,匹配數量相應的同類實物。

2.透過嘗試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場地上畫有1-4個點的小動物家4個。

2.教具一套:投影機、錄音機、磁帶、投影片4張。

3.學具人手一套、動物印章、印泥、食物、卡片、點卡。

活動過程:

一、創設嘗試情境,激發嘗試慾望,引導幼兒感知4以內的數 :

1.聽音樂《騎小車》去參觀動物村(音樂附後),依次出現投影小貓、小狗、小雞、小免的家,讓幼兒說說每種小動物有幾隻?可以用幾的點卡表示?動物家的標記是幾個點?

2.嘗試按動物的數量模仿動物叫幾聲。

3.幼兒按點卡數找相應數量的小動物,並拿相應數量動物愛吃的食物。能力弱的幼兒,教師作適當的暗示,如4只小兔就拿4個蘿蔔。

二、幼兒玩“找小動物回家”的遊戲

讓幼兒在活動中感知4以內的數量,教師注意幼兒是否按照自己戴在脖子上的點卡找相應數量動物的家,並送相應數量的食物給動物。觀察幼兒的嘗試活動,對能力弱的孩子給予適當的提示。

三、遊戲“小貓小狗小刺蝟”脖子上戴着1-4點卡的幼兒在音樂聲中,自由組合玩“小貓小狗小刺蝟”遊戲,結束課題。

“小貓小狗小刺蝟,請你猜猜我是誰。”當唸到“誰”時圈上的孩子站好不動,讓圈中央的孩子摸一摸,說出被摸着的是幾個點的誰。

教學反思:

本活動以孩子喜歡的故事爲主體,把抽象的點數巧妙的融入故事情節。故事吸引孩子動手動腦,吸引孩子求知的慾望。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點數,並說出總數,在做做玩玩中,自然完成教育目標。

由於孩子年齡小,不喜歡久坐,爲此,我把兒歌《我會骨碌碌》整合到故事裏,即滿足了孩子好動。又讓孩子運用肢體動作來感知點數的樂趣。在此環節中,我儘量引導孩子擴散思維動手錶示數字,爲以後學習數的組成做好鋪墊。我感覺本活動最明顯的特點是溫故而知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首先利用小車引導幼兒複習3以內的數量,在此我覺得這是這節課的第個亮點,我的複習不是單純的複習點數,而是利用幼兒感興趣的車子來進行復習。過後我利用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故事向幼兒傳述新的知識點,使幼兒在愉快的故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而後我引導幼兒觀察,感知數量,在這個環節中我利用掛圖,讓幼兒說出圖中有什麼,它們分別有幾隻,讓幼兒進一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最後運用遊戲,鞏固複習新授知識在這個環節這個中我利用小豬獎糖的方式來鞏固4以內的數量的點數。我開始提出要求,小豬隻請喲而點數4顆糖,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求幼兒在拿時必須是邊拿邊數,做到手口一致地數,在檢查過程中,只有一個幼兒沒有拿對,其餘幼兒全對了,我覺得這也是這節課的亮點。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2

《有趣的圖形》是我們中班教研組的一次數學研課活動,教學目標是透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活動前我們對活動的內容進行了討論,在確定這一內容時,教研組的老師們都覺得這一內容很簡單,但經過對中班幼兒認知特點的分析發現,中班的幼兒已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雖然能正確地認識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們最終確定了《有趣的圖形》這一活動,讓孩子在遊戲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透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感知不同圖形的不同特徵。

本次活動,除了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有一個活動目的是探索兩種不同匯入方式在同一教學內容中的課堂運用實效。因此,執教的兩位老師在基本確定了活動過程後,對匯入環節進行了重點的設計。兩個活動,我們分別運用了兩種匯入方式:一種是實物直接匯入,教師出示魔術袋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透過讓幼兒摸一摸,透過對摸出的實物形狀的區別來初步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另一種是手指遊戲變魔術匯入,教師透過魔術變出三種圖形,然後透過與實物的對比感知三種圖形的基本特徵。在執教過程中我們發現,兩種不同匯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只是遊戲的方法具有神祕感,並與下面環節有較好的銜接,因此能更快地調動幼兒的情緒,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兩次活動,幼兒參與性都較高,但同時活動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雖然我們在活動前對這一內容的目標定位進行了仔細的考慮斟酌,但在活動後發現,我們設定的其它幾個環節還是過於簡單,沒有將活動目標真正的達成,在最後環節中,孩子們在找找身邊的三種形狀時,對於正方形的認知出現了偏差。教研組老師們聽課後向我們執教老師也反映了這個問題,爭對這一問題,我對自己的活動進行了反思。

根據活動目標,教師除了運用遊戲讓幼兒感知圖形特徵外,還必須在認識時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圖形特徵,透過多次的描述鞏固幼兒對圖形基本特徵的認識。如:三角形:三個角三條邊;圓形:沒有角,圓溜溜;正方形:四邊一樣長,四角一樣大:教師在向幼兒正確描述圖形特徵時,讓幼兒也來描述,透過多次尋找圖形,描述圖形來認知圖形特徵。這樣在最後環節時或許就不會出現圖形區別時的偏差,而活動目標也會達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組的研課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確定到執教,從活動後的研課到反思,都給了老師很大的啓發,及時地反思,總結會讓你收穫更多。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3

《測量遠近》教學反思

每每與孩子閒聊時,總會時不時地聽到孩子們說:“老師,你看,這棵樹多高呀。” “老師,我長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 “老師,小學的操場比我們幼兒園的大。”等等。每當這時,我總會不由自主地問問:有什麼辦法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們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用尺子,繩子、木棍等量,還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來量。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了孩子對測量有一定的興趣和認識。因此大班數學活動《測量遠近》,正好符合了幼兒的興趣和年齡特徵,幫助幼兒嘗試藉助工具測量周圍物體,進一步瞭解測量在生活中的應用。

因爲活動中所要測量的就是我們天天要用的桌子,非常的貼近生活,所以幼兒在測量的時候特別的開心,積極性也特別的高。在操作的過程中,因爲幼兒之間的能力有所差距,所以有對有錯,所以在活動的過程中給幼兒多次交流多次嘗試的機會。發現問題就要給幼兒解決問題的機會。允許他們犯錯誤,再嘗試用別的方法。每當孩子遇到困難,我都會讓他們先自己想辦法,大膽去嘗試。

在活動中 儘管之前我已經考慮了很久怎麼樣把語言說的更周密更完整,但是真正上課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略顯含糊的地方。就因爲這一點,幼兒的操作方法不是很準確,使得第一個活動目標沒有實現,所以在數學活動中,一定要儘量把話說周全,以免有些小朋友喜歡轉空子或者抓你的漏洞,不要只想着自己的教學步驟,而忽略了口頭的能力。

每個老師都跟我們說過,在互動上遇到緊急情況要懂得隨機應變,我們都覺得挺簡單,但是當你真正遇到這種“突發狀況”的時候,也許你就沒有自己預期的那麼“靈活”。所以無論如可,要做好完全的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4

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顯的變化,特別是各種各樣的樹葉紛紛飄落給秋天塗上一種神祕的色彩,透過本次活動,我把孩子們平時最喜歡的樹葉作爲幼兒操作的材料,能激發幼兒的操作興趣,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這種以大自然中的“活教材”支援幼兒的學習,引導幼兒開展的探究活動符合《綱要》“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這節數學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嘗試用動作表示大小,並用符號形象的對比初步體驗大小的意義。學習按大小、顏色、形狀等標記將樹葉分類擺放,並大膽的講述自己的分類理由。樂意參與操作活動,並表達自己的操作結果。在整個分類的過程中,我始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話表述自己的分類結果,如在按樹葉的大小分類時則引導幼兒說出“大樹葉我送你進有大標記的家裏,小樹葉我送你進有小標記的家裏。”在>數學教學中很好的滲透了語言領域,做到了個領域的相互滲透。

活動中,我採用是樹葉朋友和各種標記圖案的籮筐作爲教具。透過有大小、形狀、顏色的區別的樹葉,讓幼兒目測、對比觀察,大膽的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小朋友都能認真的觀察並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大部分小朋友都觀察出樹葉在大小、形狀或顏色上的差異,這樣讓幼兒走在了活動前面,老師跟着幼兒的思維走,不是讓幼兒當做聽衆,而是讓幼兒成爲活動中的主體,老師起引導作用。活動中大多幼兒都能又快又對的發現樹葉大小這一明顯的差異,我又透過引導幼兒用有趣的身體動作去表現樹葉大小的不同,即加深了幼兒對大小的理解和感受,又增添了活動的樂趣,使整個活動有動有靜,做到動靜交替,使幼兒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在接下來的根據樹葉形狀及顏色的不同爲樹葉分類時,即鞏固了數學分類這一概念,又做到了學習內容上的提升。

另外,我在幼兒操作的時候,一邊巡視幼兒的操作情況一邊給予不對的幼兒進行指導。樂意參與操作活動。我爲每一位幼兒都準備了一份操作的材料,在老師的積極鼓勵,小朋友們興趣十足,信心十足的情況下,小朋友們都在“我快樂操作,操作我快樂”的活動氛圍中。但是教育過程中,有時語句還是不夠嚴謹。這讓我體會到作爲老師,除了要爲每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還要做到語言嚴謹,特別是數學活動和科學活動中,要讓每一位幼兒聽明白還都有操作的材料,才能讓在動手,動腦,動口,動眼相結合來提高幼兒的操作能力和技巧!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5

《等分》活動今天剛剛上完,上這個活動前自己就想,這個概念性很強的活動怎樣來上幼兒能理解而且能夠接受呢。書上的教案簡單沒有深度,只好自己來設計這個活動了。

我首先出示字卡“等分”兩個字,問念什麼,有識字多的幼兒很快的就念出了正確的讀音,出示字卡的原因是因爲大班幼兒應該有逐步識字的經驗積累了。念是唸對了,什麼意思卻不懂,孩子們有趣的說:“等分”就是等着大風來了;有的說:等着100分”有的說:“等到了在分開”。呵呵---有趣吧,這就是可愛孩子的答案。我沒有說出我的答案,就是說了幼兒也很難理解(等分---就是把一種物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或若干份)

我順手從幼兒的衣帽盒中拿了幼兒的一條圍巾在手裏,孩子們的眼球都順着圍巾來了。要把這條漂亮的圍巾分成相同的兩份該怎麼分,聰明的露露馬上說:把他對摺用剪刀剪開就行了,其他的孩子也同意這個答案。那要變成四分一樣長的呢,又該怎樣分呢,孩子們都躍躍欲試,再對摺對齊就可以了,看來我低估了孩子們的能力了。我在這兒的基礎上又讓孩子們想一想,要是分成三分一樣長的呢?又該怎樣來分呢?這時舉手的孩子少了,和和寶寶很勇敢舉着手到前面來給夥伴做示範,但看得出來他明白其中含義,但怎樣折不知道。凡寶寶踊躍的來了,很快的把圍巾對摺成了三分,孩子們都急着說對了對了,由此可以看出孩子們心裏是明白的,但是就是不知道如何的折。

透過與孩子們一起折圍巾,孩子們似乎明白了等分的涵義,在這基礎上我把定義說給了孩子,孩子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多。

之後我又把準備好的材料:“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讓幼兒自己親自操作來兩等分、四等分以至於到後來的八等分,孩子們都應運自如,基本都操作對了,有的還說:八等分再對摺就變成了十六了,聽着孩子們的討論我心裏暗暗地高興着。孩子們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就看我們如何的去引導和挖掘了。

從整個活動來看我的目的達到了,孩子們透過自己動手操作,透過我的引導與提示都明白了”等分”的涵義。透過觀察夥伴的操作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很快的.就能感知到了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也激發了幼兒的興趣,用身邊的實物做範例也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即簡單又方便,何樂而不爲之呢。

數學活動特別是概念性很強的數學活動,怎樣讓幼兒能很好的理解是我們活動的主要目的,只有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6

《比一比》教學反思

一、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回顧舊知引入新知。本課我透過主題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將學生引向學習內容,教學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透過豐富的情景,引導學生用“同樣多、多、少、大、小、長、短、高、矮”來描述事物之間的量的關係,讓學生輕鬆自如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能主動地學數學。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立起較強的數感。

二、 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見解,注重給予學生語言的鼓勵,學生用詞不當時委婉糾正。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合理的選擇,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油然而生,學生逐漸地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了,提出的數學問題也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了。

三、 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長短、高矮的比較並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是一種體驗的活動。本節課,我透過“初步感知——直觀比較——操作練習”幾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比較的方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雖作爲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進行有序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都能積極的參與,思維的火花不時的出現。

四、 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習

在實際生活中,比較大小、多少、長短、高矮是經常遇到的,學生也較熟悉。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透過聯繫生活實際,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觀察、操作和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從矮到高排隊、判斷鉛筆的長短和尋找最近的路、看誰做得多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五、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 有些學生性格有些內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夠主動,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忽略他們了。

2、 給學生思考的思時不夠充足,老擔心內容上不完。

3、課堂的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7

幼兒園數學教學是“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大小、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立初步的數概念”。但數學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確性和廣泛應用性這三個特點,對幼兒來說是相對難理解的活動過程。教學內容是“找相同物體的匹配”,屬傳統的教學內容,但如何在新課程背景下來體現出課標的精神,還是值得探索的。於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覆推敲每個環節,改變了一些教學結構,以師生互動的流程圖爲主,適度地運用一些輔助教學,提高了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比較活躍,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了操作內容。

爲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製作方面,用了小雞、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歡的動物,在講述中也用了動物的語言來吸引孩子。開始以春天談話匯入,一些小動物秋遊了,引出教學第一目標:手口一致的數出各種動物的數量。用“幾隻老鼠和我們做遊戲”“三隻小雞叫幾聲呢?一起學學看”“哪個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來告訴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幹,還有一些小動物也來了,他們都是誰呀?都多少呢?大家幫他們數數,可以在心裏數,也可以和邊上的小朋友小聲的說說,數完後,請舉手告訴大家。”等不同形式的遊戲玩法,積極的啓發幼兒主動的去學習,掌握目測兩隻、數出三隻,點數出四--6只的物體數量。遊戲結束了小動物也累了,它們要我們會動腦子有愛心的小朋友送它們去休息,請把我們數量一樣多的動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輕鬆的完成了第二教學目標:相同數量的實物圖片進行歸類。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樓上的小動物和樓下的小動物的數量有沒有一樣多的?請小朋友找出來,用連線的好辦法告訴大家。”做對了,請獎勵一個紅蘋果。整個活動孩子們能積極主動參與。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愛、認同的教學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愛鮮豔、誇張的小動物作爲教學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嚴謹的數學讓孩子掌握,還要有新穎有趣的環節和語言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並讓孩子們積極的去想、說、做。本活動以小動物找春天和小朋友遊戲——休息——回家的故事情節串聯起了三個學習目標。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8

《分一分》教學反思

今天上的《分一分》,從內容上看,沒有太大的難處,學生都知道是怎樣分的,但最難得就是讓他們說出是按什麼分的。例題中出示的商店物體的擺放圖,學生都清楚每一個架子上擺的是什麼,但當問他們這些物品是按什麼分類的,學生們就不知道了,我只好告訴他們是按用途進行分類的。

“想想做做”第3題是要求連一連的,首先要讓學生明白你是按什麼進行分類的,之後再連一連。由於葉子的個數比較多,連線比較多,爲了美觀還得要求學生不能將線連到一起去。在課上檢查他們連線的情況發現每個學生的差異還是挺大的,有的學生能夠畫的又直又美觀,而有的學生畫的很亂。這道題目在進行分類後,最好將屬於同一類的先放在一個盤子裏,一個盤子一個盤子地畫,這樣就不會太亂。

“想想做做”第4題,有多種分法,但在他們想不出分法時,要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圖,這樣學生就會很快地知道另一種分法了。

在分類教中,我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試着分一分,並和自己的小夥伴說一說,結果很多孩子的分法讓我意想不到。他們除了按性別,按年齡,有的還按髮型,按衣着,還有的按面部表情來分。這說明了這樣的教材設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親密性,易於學生接受。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9

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開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一定的數學教育目標爲幼兒提供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大量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那麼,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應如何開展呢?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在這裏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考慮設計達到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內容,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週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麼,小班教師在當週設定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着這個目標來提供材料。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助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提供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爲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同,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在以中班數學《排一排》活動爲例來說明一下,《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同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知道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麼辦?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爲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透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同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爲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上述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老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進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標和內容,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爲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爲入小學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而且幼兒的這種角色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爲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爲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爲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己的一片藍天。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0

活動前,在全體數學教研成員的指導下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神奇的魔法機器》,並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發現並對比事物的大小、數量、形狀的變化。目標確立後,做好一系列的活動準備,我們利用孩子身邊喜歡的動畫角色“叮噹貓”送的魔法機器匯入活動。

在活動中,集體觀察和討論,在有趣的魔法咒語“叮噹法術變變變,按我的指令變”,再加上PPT的形象化,孩子們很順利地都能比變化前後的不同,請了好幾個孩子都能回答正確。孩子們能夠很快判斷出魔法機器所具備的魔法,即能夠變出大小、形狀、數量不同的東西。如:小變大(大小變化),圓變方(形狀變化)、少變多(數量變化)。以至於活動很順利地達成目標,但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說,雖然活動具有趣味性,但還是需要具備一些挑戰性。

所以最後一個操作環節時,我提供了難易不同的操作紙,請孩子根據難易不同自主選擇任務並獨立操作,孩子們居然都能夠完成,還能一一說出指令和結果。

由此看來,孩子們的挑戰難度有待提高,如:在講解過程中不必將大小、形狀、數量三個特徵全部講解清楚,應該留給孩子想象思考的空間;提供的操作紙應該分小組發放,讓孩子可以走動式的選擇;一顆星爲簡易操作,以大小或形狀爲一種指令,兩顆星以大小、形狀、數量並存爲一種指令,三顆星即以兩臺魔法機器結合,提供兩種或兩種以上指令,由孩子正向或逆向思維思考操作。這樣就給與了孩子想象和挑戰的機會。活動也不會顯得毫無挑戰性。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1

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培養、發展學生能力,實現教育面向未來的需要。 大班數學活動中的遊戲一般是把教學內容,尤其是教學重點、難點與幼兒喜聞樂見的遊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把它適當安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

數學遊戲能爲幼兒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情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協調發展。

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富於思考啓發性的“猜謎"、富有情趣的“小貓釣魚"、“種樹"、“小老鼠拉磚頭”“採蘑菇”等許多小遊戲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們都喜形於色,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學生形象的表演、好玩的遊戲中藉助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鵝,圓圓小腦瓜,斜着長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如“找姐妹"遊戲,學生拿着數字卡片“5"說:“我今年5歲,姐姐比我大一歲,姐姐在哪裏?"學生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6"說:“我今年6歲,比你大一歲的姐姐在這裏。”在這個遊戲中,開始學生依據數序知識想出結果,爲學習有關的應用題做了鋪墊。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2

數學遊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口動腦能力、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身心潛能、省時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此同時,透過在遊戲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還可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心理素質,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質同步協調發展。

在設計數學遊戲、安排課堂活動時要注重引導幼兒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賽"中增勇氣,具體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遊戲新穎,形式多樣,富有情趣,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他們主動地學、愉快地學。如我在教大班學習?6?的分合與加減時,我在匯入時出示小猴小動物引起小朋友的興趣,然後用兒歌;小猴爬上蘋果樹,一個蘋果、兩個蘋果三個蘋果一直數到八個蘋果,吞下肚,呃!呃|!蘋果布丁蘋果派,什麼水果我都愛。指出今天我們要學的是6的分合,趁小朋友興趣·正濃我又在新授環節設定情景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輕聲喊:魔箱魔箱呼啦啦!可以讓每個小朋友的思想高度集中,接着老師用變魔術的方式變出操作物品“蘋果”,讓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6的分合。再用口編應用題的方法學習6的加減法。就這樣每個小朋友學的都很認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複習鞏固時我用平時沒做過的遊戲-----“摘取愛心”的遊戲:出示一顆愛心樹,樹上結滿愛心卡片,卡片的背面是6以內加減法試題,幼兒隨音樂摘愛心後算對的愛心卡片就送給他。。這樣大大的增強了小朋友的興趣。接着是出拳遊戲:如複習6的分合時教師與幼兒共同玩出拳遊戲,我出“2”,小朋友出“4”,2和4合起來是6,小朋友找朋友玩出拳遊戲。

真正讓小朋友在玩中學,趣中練,樂中長才幹。每個小朋友都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要參加,並自覺地遵守遊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遊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組織紀律性。

直觀形象的數學遊戲可以在幼兒“具體形象的思維"與“抽象概念的數學知識"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概念、法則等知識,引導幼兒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形象地表演“數的組成"、“數的分合"、“數字歌"、“找鄰居"、“找朋友"、“送信"、“爭當優秀售貨員"等遊戲都是藉助幼兒的表演動作和生活常識來理解數學知識。例如兒歌“2字像小鴨,圓圓小腦瓜,斜着長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地描述了數字“2"的字形和書寫要領。這些遊戲都爲以後學習有關應用題做了鋪墊。

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要透過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幼兒只有透過動手操作,才能逐步體驗抽象的數學概念,活躍思維。教師要提供適當的教具來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如教具要新穎、直觀,能使幼兒產生濃厚的好奇心,高度集中注意力。又如教師應給幼兒提供可操作性教具,讓幼兒去擺弄、去思考、去發現和解決問題,幼兒纔會有興趣,所以我們要不斷的更新教具,給每個孩子提供充分感受數學,參與學習的機會。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聯繫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思考操作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有趣化,用“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徵,用自身的教育熱情和情緒去感染帶動孩子學習數學的慾望,產生對數學的

情趣。令幼兒在數學的海洋裏盡情遊玩,讓數學變成一種好玩、有趣的遊戲。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3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堅持師生間、生生間雙主體多邊互動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體性發展。信任他們的創造潛能,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

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說一說一個蘋果可用幾表示,一枝鉛筆用幾表示,一筐蘋果又用幾表示?讓學生知道了“1”可以表示生活中許多不同的事物;“1”它可以表示單個物體,也可以表示一個整體,有時它還不是表示數量的多少。如運動服上的數並不表示運動員的人數,而是表示運動員順序的序號或代號。

透過這課的教學,使我認識到雖然學生的年齡較小,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非常豐富的,當我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的單個“1”和整體“1”時,他們都非常踊躍地搶着回答。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習的是生活中的數,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幼兒園數學教學反思14

《找鄰居》教學反思

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可能也會有難度,而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說可能更難。但它既然出現在了幼兒園中班的教材裏,就說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還是能夠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決定選擇《我的鄰居朋友》這一課,爲了上好這一課讓幼兒能夠學會這一知識,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活動一結束就發現許多的問題。爲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特對此次活動作以反思:

一、藉助故事,激發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本次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故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爲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二、調整教學順序,分解知識難點

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對學習相鄰數的安排是先認識比本數多1的數,再認識比"本數"少1的數,最後總結出比本數多1或少1的數是它的相鄰數。我覺得這種教學不利於幼兒掌握相鄰數這一知識,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後再認識相鄰屬於本數的關係,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

三、遊戲化的教學過程,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用一節課中的學習方法,然後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課下來我收穫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於動腦思考選擇好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爲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