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

學問君 人氣:9.81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透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精選6篇)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1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深入紮實的推進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呢?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反思。

一、重視學情分析,是上好歷史課的着眼點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上,須在撥動學生心絃上下功夫。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教對於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二、認真詳實備課,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點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因此,我每天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我仔細研讀《歷史課程標準》,經常查閱相關學科書籍雜誌如《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等,充分利用Internet的優勢,在網上搜尋尋找資料,借鑑教法。

利用多種形式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擺脫以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我充分利用我們學校在網絡方面的獨特優勢,大力探索和應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如將PPT製作的課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大大活化了課堂教學內容,可謂聲色並茂、圖文並舉。目前我正在積極探索網絡型課件製作,使校園網絡發揮更大的作用,讓網絡爲課堂教學服務。因此可見,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掌握一定的資訊技術還是很必要的。此外,學生課堂活動也是我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如歷史辯論、歷史小短劇等。總之,無論是課件製作還是學生活動,都需要教師甚至是學生作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認真詳實的備課,才能讓教師教的輕鬆、學生學得愉快。

三、善於課後反思,是上好歷史課的落實點

課前備課、書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後教學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於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這一點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深有體會。

在上《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一課時,說到當時實施的是計劃經濟,爲了加深學生的認識,我讓他們展示課前蒐集的糧票、布票、錢幣等。這項活動一開始備課時並未考慮到,是課後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時才設計的,再次試教後效果非常好。透過課後反思活動,我由此而悟到一點:拓展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如何設計好拓展練習,如何緊扣課文內容,讓學生把知識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多元的思維訓練,是以後的備課中應該值得關注的。可見透過教學反思、及時反饋改進是非常重要的。

衆所周知,在每一次教學實踐中都會有一些難以預料的問題或突如其來的插曲,有時學生的一個簡單提問、課堂的一次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因爲我們的教學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他們有敏銳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一定的觀察力、思考力,喜歡突發奇想妙想,而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教學環境及教學體驗總是在不斷的變化。這些都是教師在備課時很難準確預料判斷的。課後的教學反思則在一定程度上會讓你保持可持續性教學效應,並彌補這個遺憾。教師在課後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讓教師及時回顧自己的教學是否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對學生的表現和困惑、對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透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就可以對本節課做出正確的評價,可以找到反饋的資訊,思考下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使下一步教學設計更科學、更合理,從而更積極、更有效地促成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注重專業素養,是上好歷史課的支撐點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養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新課程對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並融入新教材中。所以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所以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才能與時俱進,成爲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2

本學期,帶高二三個文科班、四個理科班,高一一個尖子班的歷史教學,一週共15節課。課程量似乎不多,但是卻特別累。尤其是高二歷史教學倍感吃力。下面就談談自己的這一週教學感受:

首先在備課時,特別是第一單元內容,備課起來總感覺無處下手,對知識點的處理把握不住,備課起來很苦難。思想史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歷史產物,內容比較的抽象,時間又比較的久遠,學生理解起來也很困難。第一單元還有很多內容涉及到哲學的內容,講深了,學生還沒有學過哲學,根本就無法理解;簡單處理,學生了解不了,很是矛盾。要是哲學學過後,我想第一單元的內容教與學都會很容易的。

其次是上課,一週5節課(包括晚自習),上完兩節內容,課後與學生交流,學生認爲對某些問題還是很難理解,感覺比政治與經濟史的學習還要難。期間我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手段,備課時充分考慮到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靈活方法。所以上課時感覺有種前所未有的卡。

第三,由於我校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的實際,本學期我要求學生堅持“課前預習,課堂大膽展示”,改變原來課前不願意預習、懶於預習的狀況,同時以各種方式去檢查與敦促。幾節課後,有很多學生與我聊天時,都談了自己的感受,認識到課前預習,課上敢於展示對學習好歷史的重要意義。仍然有很多學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願意課前預習,不願意課堂去展示,與同學去討論,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估計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不過我對他們與自己都有信心。

第四、在講述思想與政治、經濟的關係時,我深感學生對必修1、2知識的遺忘程度嚴重,因此還要加強對必修1、2知識的複習與回顧,這就與課前預習有很大關係,每節課前我都要求學生複習回顧相應的與之有關的知識,特別是必修1、2的內容,但是真正做到的很少。針對此,我準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必修1、2內容的複習,準備每一單元開始時,先把必修1、2內容進行復習;單元結束時,再把政治、經濟、文化內容按照專題的方式進行歸納,以便學生能從宏觀上,系統地掌握知識點,搞清楚知識點前後關聯。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不知道現實中能不能實現,也深知這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增加自己的教學負擔,而我最擔心的就是會不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起不了正面的效果。是否具有科學性?對此渴望得到同行朋友們的指點。

以上是一週教學工作來的一點膚淺認識,同行朋友們可以在此談談你們是如何處理必修三內容,教學過程中採取了怎樣的教學方式與手段,以便學習。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3

何謂教學反思?簡言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爲,是教師對教學行爲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知的過程,以使教學向更合理的方向努力。正值期末之際,總結經驗和教訓,找出不足之處,尋求新學年的對策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連結”;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過去一學年來,教學時,我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首先,我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三、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整合。

在教學中,我往往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4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以及高中學生在高中階段該如何進行學習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由於我校高中學生基礎薄弱,所以在教學中應把握初中、高中歷史教學的聯繫與區別,做好知識的銜接。

我覺得初、高中歷史知識的聯繫體現在以下幾點:

1、初高中新課標都注重新觀點、新成果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體現與時俱進的理念。

2、初高中新課標都着力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如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培養,體現歷史教學的教育性特點。

3、初高中新課標都注重教法、學法的培養。

初、高中歷史知識的區別:

1、初中歷史教學重知識系統性的建構,高中歷史教學重專題研討。

2、初中歷史教學重歷史知識的傳授,高中歷史教學偏重能力的培養。

3、初中歷史教學多感性認識,高中歷史教學重理性分析。

4、初中歷史教學強調本學科知識的理解,高中歷史教學更注重跨學科的綜合性。

5、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開發較多,高中歷史教學更注重對學生情感價值的培養。

那麼,在具體教學中如何進行高中與初中教學進行銜接:

1、教學過程中適當回顧和補充通史知識。

2、適當補充感性材料,使理性知識豐滿起來。

3、改變初中歷史教學中死記硬背現象,加強探究課的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知識。

4、教學與時政緊密聯繫,培養學生用理性的思維詮釋身邊的國內外大事,增強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5、改變教學方法,更多的讓學生參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進人高中後,學習就登上了一個新臺階。新的教材、新的教學要求,在學生面前擺下一道道難關。有的學生在初中時學得蠻不錯,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到高中後,卻很不適應,聽不懂,學不會,成績甚至出現不及格,高掛紅燈。

那麼高中學生如何提高學習能力呢?

1、提高學習心理的素質

(1)學習的動機。學習需要動機。由於學生的個人需要而產生的學習內驅力很重要。有人有旺盛的求知慾,對學習有濃厚的興趣,正是如此,如升學、就業、興趣、愛好、榮譽、地位、求知慾、事業、前途等都是。我們要努力強化學習的動機,如樹立遠大理想;參加各種競賽,挑戰強者,激起學習慾望;看到自己學習成果而受鼓勵,從而增強自信,經受挫折,要有不甘失敗和屈辱的精神。

(2)學習的興趣。濃厚的學習興趣與效率有密切關係,可以從好奇心和求知慾中激發學習興趣。我們要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往往是刻苦學習後,才發現知識的奧祕和用途,才提高學習成績,所以一定要鑽進書海”去;把知識應用於實踐,激發興趣,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出問題時,那種成功感易激發學習興趣。

(3)學習的情感、意志和態度。將積極的情感同學習聯繫起來,防止消極情緒的滋生,可以促進學習。善於控制自己,是學習意志力培養的關鍵。控制和約束自己的行動,控制不需要的想法和情緒,可以使思想集中到學習上來,這點是尤爲重要的。

2、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結合我校提出的“3﹢x”教學模式,我覺得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1)預習

在測覽教材的總體內容後再細讀,充分發揮自己的自學能力,理清哪些內容已經瞭解,哪些內容有疑問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點、難點)分別標出並記下來。這樣既提高了自學能力,又爲聽課鋪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師解析的心理定勢;這種需求心理定勢必將調動起我們的學習熱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聽課

聽老師講課是獲取知識的最佳捷徑,老師傳授的是經過歷史驗證的真理;是老師長期學習和教學實踐的精華。因爲提高課堂效率是尤爲重要的,那麼課堂效率如何提高呢?

a、做好課前準備。精神上的準備十分重要。保持課內精力旺盛,頭腦清醒,是學好知識的前提條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開小差會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強制自己專心聽講,靠意志來排除干擾。

c、認真觀察、積極思考。不要做一個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要充分調動自己的積極性,緊跟老師講課的思路,對老師的講解積極思考。結論由學生自己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而得,會比先聽現成結論的學習效果好。

d、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e、抓住老師講課的重點。有的同學在聽課,往往忽視老師講課的開頭和結尾,這是錯誤的,開頭,往往寥寥數語.但卻是全堂講課的綱。只要抓住這個綱去聽課,下面的內容纔會眉目清楚。結尾的話雖也不多,但卻是對一節課精要的提煉和複習提示。同時還要注意老師反覆強調的部分。

f、做好課堂筆記。像我們歷史學習,課堂筆記很重要,便於日後複習。筆記記憶法,也是強化記憶的最佳方法之一。筆記,一份永恆的筆錄,可以克服大腦記憶方面的限制。俗語說,好記憶不如爛筆頭,因此爲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須記筆記。同時做筆記充分調動耳、眼、手、心等器官協同工作可幫助學習。

g、回家透過老師佈置的作業再次加深記憶,循環複習。

總的來說,科學的學習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謠來概括:課前要預習,聽課易人腦。溫故才知新,歧義見分曉。自學新內容,要把重點找。問題列出來,聽課有目標。聽課要專心,努力排干擾。扼要做筆記,動腦多思考。課後須複習,回憶第一條。看書要深思,消化細咀嚼。重視做作業,切勿照搬抄。編織知識網,簡潔又明瞭。

3、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1)發展觀察力。觀察是掌握知識,搞好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成才的必要條件。聰明,即耳聰目明,接聽力強,視力強,實指觀察力強,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周密的計劃、靈活應用各種學習方法。

(2)提高記憶能力。對於學習歷史來說,記憶是基礎,在記憶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題。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於記憶。記憶的原理是隨時間變化的,在學習後的幾天內遺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但過了一星期後遺忘速度便趨緩了。因此記憶的關鍵便在最容易遺忘的那幾天裏鞏固複習。選擇最佳的時間段進行記憶,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無法作一個絕對的定論。但是掌握好時間安排是提高記憶能力永遠不變的真理。爲了同遺忘作鬥爭,正確安排複習時間便是選擇最佳學習時間段了。

a、及時複習。把識記過的材料再拿來識記,使之鞏固。其生理基礎是對暫時神經聯繫不斷強化,使它的痕跡進一步鞏固。由於遺忘是先快後慢的,因此複習必須及時,要在遺忘尚未大規模開始前進行。

b、在時間和量上合理安排複習。實驗證明:相對集中一段時間學習同一內容,記憶效果好。但也要適當分散,因爲複習時間過於集中容易發生干擾;過於分散容易發生遺忘。

c、另外,自己總結,摸索最佳記憶方法,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如特徵記憶;歌決記憶;形象記憶;比較記憶;聯想記憶等。

總之,本人對待教學工作兢兢業業,及時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探索新課程教學方法,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努力做一名優秀的歷史教師。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5

一、“在快樂中學習”——培養興趣是歷史教學成功開展的前提

興趣是人對一定事物和活動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內在傾向性。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代心理學研究已經證明,興趣是學習中最活躍、最主動的因素,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主觀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

統計數據顯示,中學歷史學科是學生最不喜歡的課程之一,被視爲“枯燥、沒意思的課”。我個人認爲這除了教材過於龐雜、概括、枯燥之外,教師沒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高中歷史教學成功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它使學生有持久的學習積極性,爲良好教學效果的達成提供保證。

剛剛進入高中的新生,對高中歷史課程的學法還不瞭解,因此在課程開始之初就必須着力於“活化”歷史教材,在一開始就能讓歷史帶給他們一種輕鬆和快樂。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多種多樣,除採用直觀教學手段展示物品、圖片,或者影視片段,講述歷史典故外,還可以運用詼諧的語言來講述歷史,把死氣沉沉的歷史課變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如果一開始就把學科知識拔高,不僅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更會使學生對這一學科的學習失去信心。

二、“學爲人師,行爲規範”——以身作則是有效開展教學的保證

爲人師表則是贏得學生尊敬、有效開展教學的有力保證。很多事情教師喊破嗓子,卻不如自己先做出樣子。事實證明,一個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既少不了言傳,更少不了身教。

教師也有自己不懂甚至錯誤的地方,但如何對待自己的失誤則關係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品質問題。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好幾次出現了自己講錯、說錯的地方,它們或者被細心的學生髮現並質疑,或者事後被自己察覺,但學生反而更願意把不懂的、有疑問的問題提出來,這更有利於以後教學工作的開展。

教師是一個特殊的職業,一個會影響人的職業。據統計表明,教師對在成長中可塑性強的學生的影響僅次於孩子的父母。而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在課堂,更在課外;不僅在言傳,更在身教。實踐證明,學生往往是先喜歡、欣賞一個教師,纔會對其所擔任的學科發生更大的興趣,纔會有更深入學習的動力。試想,一個經常遲到早退,言行不一,甚至是一個滿口粗言穢語、行爲爲學生所不恥的教師,他在講臺上的話還有多少份量,他的課還有幾分吸引力呢?因此作爲一個教師,只有自己品行端正,以身作則,才能更好地樹立威信,更有效地開展教學工作。

三、“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探索創新是教育教學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實踐證明

在一開始就歷史科給學生帶來愉悅,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興趣中進步”。相反, “學爲人師,行爲規範”,這是北師大的校訓,它告訴教育工作者,學識豐富是教書育人的基礎,而品行端正、我都沒有加以掩飾,更沒有將錯就錯,而是及時承認、及時糾正。這樣並沒有使自己的威信在學生面前受到損害,中學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而這種歷史觀的形成不應該是對歷史知識的簡單機械地記誦,它應該是學生對歷史的原本進行分析與理解,進而學會用歷史的視角來認識和理解社會現實的問題,學會思考人類的發展和人生的價值。因此作爲中學歷史教師,爲什麼教、教什麼、怎樣教,是經常要思考的問題。

一堂歷史課的成敗,歷史教學的意義和價值是否體現,最終的評價標準是看學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課堂的教學內容,這種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動和深刻。掌握好紮實的教育教學理論只是教育實踐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種教育手段和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靈活運用。教無定法,教可擇法,教亦可創法。要提高歷史教學水平必須認真研究歷史知識的基本特點,發掘歷史學科本身的優勢,揚棄傳統教學模式,立足於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形勢,選用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方法,大膽進行探索和創新,以適應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

四、“教,然後而知困”——問題與不足的思考

1、以學生爲主體的課堂教學何其難。“素質教育”已經實施很多年了,傳統教學模式並沒有徹底地從我們身邊互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呢?

2、多媒體在高中歷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種種。多媒體技術與課堂的整合是當前的時尚之一,所謂“無課件不公開”,沒有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似乎課堂教學就無法開展,素質教育就無法推行了。必須承認,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在歷史教學實踐中仍有着相當大的潛力可挖,但應注意:第一,它是一種輔助手段,它始終必須處於次要地位,而非主要;第二、它適用於某些課時,並非全部的課程都應該使用多媒體。

走開,甚至在某些地方還佔據着主導地位。試想,一個習慣於接受“填鴨式”教育的學生,他能否接受自主學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需要我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與探索。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6

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突出特徵之一,就是課程結構的變化——確立模組教學和專題型體系。新課程設定九個模組課程,教學單元是圍繞一個專題展開的,因此又稱爲專題式教學。

以往的高中歷史教材是按照章節體通史的形式編寫,其特點是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強,嚴格按照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與歷史現象的因果關係及其歷史發展的整體性來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進度的。此種方法又被稱爲通史或編年史的教學模式。而現在的高中歷史新課程是按照“模組”加“專題”的形式編寫。打破了傳統的時間順序和空間範圍,圍繞某一主題,採取縱向跳躍、橫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選取一些典型的歷史事實,進行更加深入的闡述和更具示範性的探究。其特點是內容精煉,跳躍性強,思維層次高,適合探究性教學的開展。從而給教學組織和實施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三個必修模組分別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等領域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內容,可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認識歷史發展中全局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學會從不同角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六個選修模組的設定,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開拓學生的歷史視野,適應了社會需求的多樣化,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學習模組的設定,爲學校有特色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也有利於學生自主選擇並及時調整課程,形成有個性的學習計劃

由於模組單元體專題型的教學體例打破了傳統的時間順序和空間範圍,採取縱向跳躍、橫向截取剖面的方法,因而存在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差,知識系統破碎的弱點,給教學帶來了一定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教材進行適當靈活的整合,指導、幫助學生對一個歷史時期政治、經濟、文化概況進行橫向的歸納總結,構建起一個階段歷史發展的框架。

專題式教學具有更強的探究性、更大的跳躍性和更難的理論深度,要求教師在放棄傳統時序性和整體性觀念的基礎上,塑造更高層次時序性和更深刻整體性的新觀念,使之成爲高中歷史教與學的新紐帶。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歷史研究水平、高度的歸納、整理、概括和抽象能力、較爲廣博的歷史知識和較高的歷史理論修養,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同時每一模組設定的專題都與現實社會、學生生活緊密相連,這就有利於學生運用歷史思維理解現實問題,藉助社會現實反思歷史問題,有利於探究性學習和開放式教學的開展。

另外,學科視野寬廣,知識要點深遂,是專題式教學顯著的特點。學科視野寬廣鑄就了高中歷史新課程內容新鮮,饒有趣味,時代感強的長處。知識要點深遂,爲教師引導學生解剖典型,獲取研究歷史問題的基本途徑和方法,培養、發展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探究課題。

那麼如何進行專題式教學?

首先,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依據實際需要,增添、整合同類專題的材料,調整、取捨教材內容,使歷史專題的頭緒更集中、主題更突出,不僅更好體現歷史發展的時序性,同時也能橫向反映人類文明發展的步伐、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例如,可以問題爲核心對教材進行整合,以必修課程《歷史Ⅰ》爲例,可透過對單元1、3、4、8相關內容的整合,側重探討中國政治發展簡史。還可以以對比爲目的對教材進行整合,如把必修課程《歷史Ⅰ》的專題7和8結合起來,探討“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與社會主義運動的成長壯大”問題,透過瞭解資產階級代議制的侷限性和缺陷,認識到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發生的歷史必然性。還可以把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相同性質的專題內容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比較東西方的共同點和差別,使學生對人類文明在生成過程中的統一性和多元性有一個直接的感知和認識。

其次,在某個專題教學(或教學單元)開始之前,可利用大事年表以及單元導言爲學生整理歷史發展的線索、構建一個該階段歷史發展的框架。然後,再展開新課的學習。

第三,在專題學習時,要闡釋清楚本專題的概念及內涵。

第四,要講清本專題歷史知識的發展演變歷程(包括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中有關該專題史實的起源、主要內容、發展趨勢、作用等)以及對當今社會產生的影響。

最後,進行規律性的探究,獲得某些歷史啓示,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教師是新課程的實施者,而教師素養的高低是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新課程對歷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歷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並融入新教材中。所以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所以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不斷學習不斷完善,才能與時俱進,成爲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