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4.86K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精選5篇)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1

“雞兔同籠”是六年級上冊數學廣角的資料。在這節課當中,我主要藉助教材上的列表法同時結合引導學生畫圖的方法,再配合假設法。充分運用了動手操作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了“嘗試探究”這一部分,使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潛力。透過畫圖的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經歷了一個探索的過程,這時候再介紹假設法就水到渠成了。也實現了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應用練習是一個提升的過程,讓學生回顧研究雞兔同籠問題的解決方法的過程,選取適宜的方法來解決新的問題,在彙報時讓學生說說理由。用哪種方法適宜?爲什麼?應用練習的設計,這樣都能使學生鞏固瞭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同時解決問題的潛力也得以進一步的提升。課堂教學後,我進行了以下反思:

1、透過向學生帶給了現實、搞笑、富有挑戰的學習素材,藉助我國古代趣題“雞兔同籠”問題,使學生展開討論,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解題,學生能夠應用作圖法、列表法、假設法、列方程解決問題。

(1)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列表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躍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

(2)假設法教學與畫圖結合分析的方法上的突破,到達好的效果。

(3)列方程解決問題做爲後進生的學習良方,也是解決難題的途徑,也值得老師重點關注與突破。

2、遵照《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在課程設定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過程中儘可能多的爲學生帶給探索和交流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透過教師創設的現實情景,讓學生投入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去,自己去研究、探索、經歷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從而體會到假設的數學思想的應用與解決數學問題的關係。透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數形結合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圖形與雞兔同籠的有效結合,讓知識“二合爲一”,有效溝通對知識的遷移,以及培養孩子“舉一反三”的潛力有重要的好處。

3、在學習中注意獨立思考與小組合作相結合,鼓勵每個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不同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學生獨立思考2—3分鐘後再強調學生之間交流,在合作交流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提高,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總的來說,教學有效性更注重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用數學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物,體會數學的價值。這堂課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有的地方只是蜻蜓點水,部分學生理解上還有點問題,我想將在練習課中進一步完善。一句話:尊重學生的思維水平。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2

雞兔同籠問題是我國古代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出現的廣爲流傳的數學趣題。教材首先透過富有情趣的古代課堂,生動地呈現了在《孫子算經》中記載的“雞兔同籠”問題,並透過小精靈的提問激發學生解答我國古代著名數學問題的興趣。

本節課我依然遵循數學學習的規律,從較簡單的問題入手,由易入深,先讓學生嘗試解決,熟悉此類題型的一般思路,再讓學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體驗雞兔同籠情況下兩種動物的只數和腳的數量之間的關係,同時探索隨着雞兔只數的變化,腳的數量也跟着變化的規律。

透過展開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表格中找出等量關係式,運用以往學過的方程知識,用方程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然後採取自學的方法體驗雞兔同籠中雞兔的頭數和腳的只數關係到用“假設法”經歷探究過程,此環節是本課的重點,學生從體驗、嘗試到此處的討論、彙報,個人或集體的智慧在這裏得到展現,最後瞭解古人的解法“擡腿法”,然孩子感受古人的無限智慧。方程解、假設法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至少有一種方法是他自己理解或掌握的。

在這節課的實際操作中由於我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或者駕馭課堂的能力有限,太流程化,沒有顧及到每一位學生。鬍子眉毛一把抓,沒有突出重點。比如孩子們在表演網絡解決法事先準備的就不夠充分,導致當堂搞砸。在學生彙報的過程中沒有做到機敏地傾聽和機智地誘導,對於學生的列式沒有指明理由,因此感覺學生在全班交流的過程中出現不能理解的情況。由於此處設計的失誤,導致後面的方程解的方法時間不夠,課堂鞏固練習也沒能很好的展開。

我想這也可能是我在設計教案時並沒有準確考慮到學生自身的實際認知水平,本課內容安排過多。如果下次再次教學雞兔同籠,我想我會把假設法和列方程解的方法分成兩個課時,爭取讓大部分學生都能從多角度思考,運用多種方法來解題。小組合作學習中我覺得自己調控不到位,如時間的把握、學生合作過程的控制、合作學習的效果等;今後在課堂教學中,我會加強小組合作的建設,讓小組合作學習有目標,有過程,有結果。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揚長避短,不斷突破,使教學走上一個新臺階。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3

在我校本學期組織的公開課教學中,我講的是人教版的數學《雞兔同籠》這課。由於我所教的班級學生整體基礎較差,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估計。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在嘗試,探索,合作中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師生共同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設法和代數法。讓學生認識、理解、運用假設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爲此,以表格中數據變化規律爲探究基礎,以小組合作、師生互動爲探究方式,以課件動態演示爲探究輔助手段,巧妙地將認知經驗和思維過程轉化成了數學語言,即數學算式,從而形成了解決問題的全新的一般策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推理能力。從學生的'學習效果來看,在本節的教學中,學生不容易理解或者說容易出錯的就是第三步,實際上也就是對“差”的分析,因此,我和課件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假設全是雞,就多出了10只腳,而每增加一隻兔子,減少1只雞,多出的只數就會減少2,10裏面有5個2,所以應該有5只兔子,這裏一定注意要和學生講清楚2是什麼,要學生不僅僅是看算式,更要看算式前面的文字。結合前面的文字來幫助學生理解算式中的10是什麼,2是怎麼來的,表示什麼意思,這樣學生纔會對假設法有一個準確的認識。

反思整節課,我感覺基本實現了我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還是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例如:

首先,我感覺多媒體課件雖然幫助學生非常直觀的理解了“假設法”的這種思維過程,讓複雜問題簡單化了。但我發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只是停留在直觀、表象這一層面,只有少數同學將這一思考過程內化成成爲了自己的一種解決這類知識的模型,大多數同學還是比較喜歡用代數法來解決。

然後,就是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導致本節課我並沒有完成我預設的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也感覺到本節課的內容着實又點多,雖然問題沒幾個,但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必須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必須實實在在的開展探討活動,這樣學生必須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後沒有時間來了解日本的龜鶴問題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認真的思考了一下解決的辦法,因爲這是一節公開課,所以要給所有聽課教師呈現一節完整的課,那麼就要有聯繫生活實際的練習或者說必須做幾道練習題,那麼在前面爲了節省時間就可以說說解題的思路或者讓學生說說列式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解決龜鶴問題,也可以出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用本節課學習的方法解決,這也就體現了數學和生活實際聯繫很大,讓學生覺得學好數學有很大的用處。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4

《雞兔同籠》問題教學有一定的難度,課前我對我班的學生進行了瞭解。一小部分學生接觸過雞兔同籠問題,但對於多數的學生來說,學習《雞兔同籠》可能會有必須的難度。所以在這節課當中,我決定主要藉助教師引導探究這個手段,讓學生弄懂雞兔同籠問題的基本解題思路。

本節課,在整個課堂中,在問題得到解決的同時學生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價值和數學學習的樂趣。但在教學時間的控制上還略顯緊張,一些環節的處理還就應在從主次的角度更好地進行設計。

對於本節課我個人認爲在設計上還是有必須優勢的,主要體此刻以下幾點:

一、在課始,導課部分,我出了一些由易到難的問題,實質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智力熱身活動,爲雞兔同籠問題的揭示做好了巧妙的鋪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雞兔同籠趣題,明白了雞、兔的頭數與雞、兔腳的只數之間的複雜關係。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抓住知識上的聯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後以一個數據比較小的雞兔同籠問題,來引導學生,經歷列表法,探討假設法和方程法等多種解題策略和方法,並用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幫忙學生比較直觀形象的理解解題方法,從而更好的突出本節課的重點。

二、由於“雞兔同籠”問題在小學五年級學稍複雜的方程時出現過,也有小部分學生可能在數奧書上見過,會做。大部分學生不是很會做,因此在備課時我充分思考到這個狀況,所以在教學本課的重難點用假設法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的第一部分假設全是雞時以老師引導對學生進行分析,加以教具演示,幫忙學生理解這種方法。然後學習假設全是兔時,以學生根據剛纔的學習和理解自己獨立完成並說明對每步理解,再用課件展示分析過程。透過這兩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就應基本能利用假設法來解答“雞兔同籠”問題。、

三、在這節課上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擡腳法”的方法。這主要是依據學生的理解潛力和時間上的思考,本來這節課講的方法就很多,個性是假設法學生理解就有困難,再將“擡腳法”講了,可能學生消化不了,以其都沒弄清楚,還不如分成兩節課來講,別外就是時間問題,如果把“擡腳法”講了,可能學生練習的時間就少了,沒辦法有效的進行課堂鞏固。因此,這節課我沒有講古人用的“擡腳法”。

四、我認爲本節課的重難點都就應是在用假設法來解決“雞兔同籠”問題上,在這部分的設計上,我看了很多資料和課例。都說得較爲簡單,並有不同的說法。在假設全部都是雞那裏,用26—16=10條腿,那裏就應說是“多10條腿”還是“少10條腿”呢,教材上只是簡單的說“這樣就多出了10只腳”,透過我的分析,我覺得以假設後的腿與實際比學生較容易理解,當說到這個問題時能夠直接說“比實際少了10條腿,爲什麼少呢?是把兔當成雞算了,”那裏是把兔假設成了雞,肯定就應是少算10條腿。如果說成“多10條腿,爲什麼多呢?”就不好給學生解釋了。這樣也便於同前面的把一隻兔當成一隻雞算就少2條腿聯繫起來。

不足之處:

本節課在時間的安排上不夠合理,導致本節課我並沒有完成我預設的資料。本節課重在方法的滲透,學生務必經歷多種方法解決該類問題的一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絕對不能走過場的,務必實實在在的引導,這樣學生務必有足夠的時間,不斷調整解題策略,逐步探討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樣一節課的時間就顯得不夠用了,導致最後沒有時間來解決生活中更多類型的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雞兔同籠》教學反思5

今天,我上了《雞兔同籠》一課作爲我們教研組的展示課。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的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如何提高課堂效率。說實話提高課堂效率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我們對與提高課堂效率的理解不一樣,對於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段方法的應用自然也不一樣。最後我們在組內研討決定提高課堂效率不能單純的理解爲習題的處理。高效課堂的體現在一節課中應該是無處不在,他應該分佈在教學的每一個壞節,如:重難點的解決,鞏固新知的教學活動,例題變式題型的出示等。另外所教學的年級、教學內容不同也應該存在區別。

《雞兔同籠》這一課我決定把突破重難點作爲高效課堂的手段。課本介紹了3種解題方法,既:列表法、假設法、方程法,三種方法各有利弊列表法麻煩計算量大;假設法相對來說計算量小,但不容易理解;方程法容易列式不容易解方程教參中說這三種方法都是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一般方法並沒有提出方法優化。那麼,克服三種方法的弊端就成了這節課的難點。於是課上在提出猜測法後解決問題的樸素解法(開啟學生思維的大門)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在彙報中三種方法都出現了,列表法由於數據小沒有出現計算量大的問題,這時我引而不發。繼續探究第二種方法——假設法。

學生彙報完後,我問其他學生有沒有什麼疑問,沒有學生提問這時我問彙報的學生:“你爲什麼用6除以二?”讓學生結合畫圖演示。說明多出6只腳,應再添6只,每隻動物添2只,6只裏面有幾個2只就夠添幾隻動物,所以用6除以2等於3,這三隻動物添了2只腳就變成4只腳所以是兔子。在方程法的彙報中(由於這節課不是新授所以沒有出現設雞的只數爲未知數的情況)自然避免了不好解的情況。緊接着回過頭來解決《孫子算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這時在彙報列表方法中出現了數據大的問題,學生的方法出現了我預想的“取中列表”也出現了“腳數找規律法”,在“取中列表”中接着算下去是難點,學生在彙報中用不同的方法(嘗試法和根據腳數決定雞和兔誰的數量增加誰的數量減少)解決了這個難點。

在習題中按照由易到難的層次安排了6道習題,我覺得提高課堂效率雖然不能單純做習題,但是習題是不可缺少的。因爲“雞兔同籠”問題不是單純的解決雞和兔的問題還涉及到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學生能否靈活運用也是我擔心的一個問題,例如:植樹,坐船等。在坐船一題中我也安排了演示法加強理解假設法同時也總結規律多或少的只數、人數應該除以幾。這樣下來一節課看似解決了預想的難點,但是我也有一些遺憾例如因爲不是新授所以沒有出現第一次上課時學生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另外假設法沒有出現類似假設全是雞的形式,從這一點我也深刻的體會到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強。由於有些緊張在課堂結束時本想安排總結——同學們相互提醒做題應該注意的問題卻忘記了。另外教學環節之間的銜接語言比較生硬不自然。

課堂氣氛不活躍。沒有在新授中的探討式氣氛,如:新授時我問同學們喜歡那種方法,大多數學生說喜歡假設法,我說:“那好,我們來做一道題(植樹、坐船問題)”做着做着,有的同學會問:”老師,接下來除以幾呀?”沒有類似這樣的生成,整節課堂比較平靜,平靜像沒有一絲漣漪的湖面,不活躍不生動。但是值得慶幸的是,同組的老師給我的一些建議,真的讓我有茅塞頓開的感覺,是的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聽取他人的寶貴意見的過程中我不斷的充實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