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11W

“反思教學”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的關於生物教育教學反思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反思 篇1

生物學科特點是知識點散亂,不容易形成知識網絡,因此,許多高三同學下了很多功夫,成績卻提高不明顯,這主要是複習思路不對,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

一、 按照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看書

許多同學進入高三總複習後,總是把許多時間用在了做題上,而忽略了看書,這種複習思路是不對的。考試考什麼?是考教材,考試內容絕不會脫離書本,脫離課程標準,所以,我們在高三第一輪複習中一定要緊抓住教材,把沒弄清楚的基礎知識弄清楚,在這個基礎上,透過作習題進行檢測和查缺補漏。另外,看書容易形成知識的系統性,這是無論做多少題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對於高三學生,我的要求就是:迴歸課本。以書爲主!做題爲輔!

二、 指導學生打牢基礎,進行全面複習

高考既重視基礎知識的考查,也注重對能力的考查。而能力離不開知識的載體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紮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只有系統化、結構化的知識,纔有助於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在解答綜合能力試題時遊刃有餘。所以我們在作題時不要好高騖遠,簡單題,基礎題要保證得分率,這當然需要基礎知識相當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礎則來源於第一輪複習的看書情況。

三、 把握主幹知識,指導學生形成知識結構

主幹就是書上的重點內容,打個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說的中心內容,如果讓你把一本小說縮寫一下,這些中心內容當然不能放棄。那麼對於書上每一節的主幹內容在哪呢,比如書上的黑體字,書上本節聚焦,就是主幹,在我們閱讀的時候不能簡單地畫一下就了事,應該先把它記下來,進而理解,與前後聯繫,並要學會應用。不但針對每一節,對於全書來說,也有它的主幹,也就是考試說明中對知識點要求較高的章節。

四、 讓學生重視記憶,理解,思考

對於生物學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爲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認爲生物是純理科的東西,應該以理解爲主,這實際上就導致了不同的學習方法,有的人先記憶後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後記憶,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記不住就記它個大概,我基本上屬於後者。但我不能說前一種是錯的,因爲各人有各人的學習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強行改變。那麼對於生物學科來說,記憶和理解同樣重要,也就是說,既要理解也要記憶,因爲,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只有深入理解、融會貫通,抓住各部分知識的內在聯繫,學懂學透,記憶起來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區分。但有的概念太長,光理解了記不住也不行,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記熟練了,也能幫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記憶的同時,要勤于思考,做到尋根問底,從而加深了理解和記憶。因此,在帶領學生進行生物總複習時,對於每個概念我不但學生記住,而且要教會學生怎樣對記憶,對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

五、 弄清知識內在聯繫,“瞻前顧後”

在記住了基本的名詞、術語和概念之後,同學們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生物學規律上來了。這時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體各種結構、羣體之間的聯繫(因爲生物個體或羣體都是內部相互聯繫,相互統一的整體),也就是注意知識體系中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的線索。

六、及時歸納、總結

在課下,經常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是必要的。除了老師在課堂上歸納總結外,在做題時,你有什麼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對知識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體會,最好在筆記本上總結出來,每次在考試前翻看一下,會對你提高生物成績很有幫助。

高中生物教育教學反思 篇2

在複習有關呼吸作用內容時,我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裏?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使學生對於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發生的條件等知識進一步明確和理解。

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爲什麼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內容就更進一層:我們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實質是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複雜的化學反應,而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必須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因此,只要有酶的存在,無論有沒有線粒體,有氧呼吸就能進行。

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能力

實驗考察中,關於“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在具體操作時,學生髮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

此時我便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合適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學生透過回憶實驗原理和目的,想到:可以用載玻片的邊緣來劃濾液細線、顏色濃綠的嫩葉可以作實驗材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發揮學生的“創新火花”

學習“運動性失語症”和“聽覺性失語症”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說“Sport”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症”聯繫,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爲“運動性失語症”;另一位學生馬上說“Hear”的意思是“聽”,可與“聽覺性失語症”聯繫,即H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爲“聽覺性失語症”,這樣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於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於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爲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用情感語言創設情景,在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

在學習“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這一內容時,先結合多媒體圖片輕鬆愉快地介紹:“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肅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具體圖片和老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悅,那種對美好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我再心情沉重地說:“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時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圖片等資料,講到這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進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這樣,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複習策略

在複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爲的變化情況,一直是教學中的難點。如果把複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形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不僅使學生明確:“有絲和減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體,減Ι中同源染色體聯會形成四分體並分離,減Ⅱ分裂中無同源染色體”,還有助於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之作。反思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後教學使用,並在此基礎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