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學問君 人氣:1.42W

作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2篇)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

又一學期即將結束,依據本學期的教材特點,還算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並且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潛力,離期末考試不遠了。靜心思索,本學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成功之處,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處,爲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以後的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結合課文和語文園地,逐步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學生對語言的積累。

2、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用心設計教案,及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根據班中的實際狀況,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理解知識潛力的狀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3、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智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潛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潛力,激發學生的想象潛力和創造力。

4、對課前的預習工作也很重視,不斷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漸漸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5、儘量做到面批作業,重視學生的書寫,及時表揚書寫整潔的同學,並在全班交流,稍有進步的,及時寫上鼓勵性的語言或鼓勵性的標記,經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資料,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6、加強家校聯繫,加強與家長間的及時溝通,把每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都記載下來,以便和家長聯繫,把學生在校的狀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共同搞好學生的學習。家裏沒有電話的學生,把寫好自己電話號碼的條子,讓學生帶回家,以便家長和老師聯繫。告知老師學生在家的表現。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三分之一的同學生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潛力差、記憶力差,大多家長忙於在外打工,顧及不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需和家長繼續做思想溝通。

2、媒體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自己的教學潛力更上一個臺階!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2

本課圍繞“泉城”這一關鍵詞,以優美的語言描寫了濟南名泉的綺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作者採用“總—分—總”的順序,先總寫濟南泉不僅多而美:接着分別介紹了珍珠泉的“神奇”,五龍潭的泉多,黑虎泉的“水生喧騰”和趵突泉的“大、清、美”。在教學本課時,光用語言的描述是遠遠不夠的,孩子們是無法想象泉城的樣子的。在教學第二課時時我採用了多媒體,讓孩子們看邊欣賞圖片邊來體會文字。對於農村孩子來說,用課件上課事件幸福的事。

在上課的伊始他們是興奮是驚歎,看着那一幅幅美麗的景緻,他們沉醉於其中。在視覺的欣賞後,我把重點放在了文字上,讓孩子們分別賞讀四大名泉的來歷及各自的特點。最後把視線停留在描寫四大名泉泉水流動的詞語,分別體會。

有了前面文字精讀和畫面補充做基礎,孩子們非常踊躍的交流自己的理解,讓我驚喜的是他們的理解還是很到位的。看來只要教師認真的做好基礎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是可以落到實處的。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3

每一篇文章中都滲透着濃厚的情感,甚至每一個字中都代表着作者不同的感受,代表着它深刻的用意。不論在什麼樣的文章,最容易理解的或者說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文字中所透出的情感。但是在課堂上,我們經常把重點放在了“悟情”上,而對於作者用何種方法表達出來的這種情感經常被忽略。下面就以《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爲例,反思自己的閱讀教學。

一、字裏行間總是情

《蟋蟀的住宅》是法國著名昆蟲家法布爾寫的一片觀察筆記。文中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蟋蟀是怎樣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課文一開始就寫到“它的出名不光由於它的唱歌,還由於它的住宅。”開頭就引起了讀者極大的興趣。此時,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想“它的住宅在什麼地方?”“是什麼樣子的?”等等。透過和其它昆蟲的對比,讓我們感受到了蟋蟀和其它昆蟲的不同:它要慎重的選擇住址,並且不利用現成的洞穴,要自己一點一點的挖掘。它的“不肯隨遇而安”,到底是爲了什麼,它又是怎樣的不肯的?這無疑成了課上同學們討論的焦點。而這一點也正是蟋蟀的個性所在。課文在描寫蟋蟀住宅外部的特點時寫到:“當四周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作者把蟋蟀的叫聲說成彈琴,讓我們感受到這座住宅不僅僅是安全舒適,而且還有休閒娛樂之功能。當四周都已經靜悄悄時,蟋蟀就彈起琴唱起歌,來享受它的美麗生活。這也證說明了作者對於蟋蟀極其喜愛的感情。在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文字中,作者透過“扒、搬、踏、推、鋪”這幾個字,及其蟋蟀不斷修正的過程,滲透出了作者對於蟋蟀的敬佩之情,一隻小小的蟋蟀,不但不肯隨遇而安,而且還這樣努力、不辭辛苦的建造自己的住宅,真是讓人心生敬佩。從初秋到深冬,蟋蟀一直在這樣不停的建造和修整,也更加的說明了小蟋蟀堅持不懈的精神品質。因此,作者不禁發出感嘆說蟋蟀的住宅是一個偉大的工程。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源於作者對於它的特殊感情。從文中我們知道作者小時候就喜歡捉蟋蟀,去餵養它們,而就是因爲這份喜歡,纔有了研究蟋蟀的這種行爲。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中,到處都能發現作者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對蟋蟀的喜愛與敬佩之情。當學生自己帶着對蟋蟀的濃厚興趣來學習課文時,也就很容易的掌握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如何建造這項偉大的工程了。

二、情到深處看錶達

於永正曾經說過:“文章一旦被選進語文教材,成了“課文”,它就具有了雙重意義:一是內容意義,而是形式意義。學生學習它,不但要了解寫的是什麼,而且要知道作者是怎樣寫的。文字這個載體本身就是學習的對象。”也就是說,當我們拿過一篇文章來之後不但要了解文章寫的內容,更重要的是知道作者如何把這寫內容寫出來的。

《蟋蟀的住宅》這篇課文中,從題目我們就可以看出作者將蟋蟀的洞穴說成“住宅”明顯是將蟋蟀當作人來寫,文中像這樣的詞句還有很多,比如“唱歌”“彈琴”“專家”等等,都透過用擬人的修辭方法來表明了作者對於蟋蟀的喜愛之情。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寫到:“蟋蟀和它們不同,它不肯隨遇而安。”爲了說明這一點作者透過與其它昆蟲進行比較,準確的運用“慎重”“一點一點挖掘”等詞語來說明。在描寫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時,不但恰當的使用一系列的動詞來描寫,而且這些擬人化的動作,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加深理解。

而在課堂上對於這些表達上的知識點,極少涉及到,只是重視學生對於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上進行的不斷地努力引導,學生只體會到了文字表面上所蘊含的情感,並未深入的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出來的這些內容。當學生稍體會到一些住宅的特點時,就蜻蜓點水一樣,繼續着自己的 “教案之旅”,並未考慮到學生對於語言表達上的感受。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除了體會字裏行間的情感之外,還要去尋覓遣詞造句的的方法,讓學生真正明白文字表達的重要性。

三、讀寫結合自成文

在體會文章感情的基礎上,去深入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這些內容的,即作者在遣詞造句上的特點,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要學會,而且要會學。”在學習目標上不能只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更應該重視能力目標。比如,在《蟋蟀的住宅》中的住宅特點中,我們就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文中將蟋蟀住宅的特點描寫的詳細具體,但是需要用個別詞語概括的說出來,就需要一種訓練和引導,可以先抓住一句話進行舉例說明如何概括其特點,然後放手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去思考,進而概括出其他特點。讓學生學會如何概括提煉文章的內容。另外,在蟋蟀建造住宅的過程中,作者描寫的極爲具體,我們彷彿能看到蟋蟀那忙碌的身影,而這些都源於作者準確地運用了名詞和動詞。而作者爲什麼能夠寫的如此的生動、具體呢?主要原因在於作者長期細緻地觀察,而這種觀察也正是我們現在學生習作中所缺少的,學生不知道如何去觀察一件事物,不知道整體和部分之間的關係,往往只抓住了一項內容,語言枯燥乏味。因此,在進行本次教學之後就要讓學生明白,要想把一件事物(事情)寫詳細,就要耐心地、細緻地去觀察,這樣纔會有所發現。學以致用,“學”就是爲了“用”服務的。所以,在此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讀寫訓練,將文中學到的觀察方法及其表達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當中,寫一篇觀察筆記,就會有不俗的表現。

作爲語文學科,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我想不是短短的文字當中所包含的感情,而是作者如何用這樣生動的文字將濃濃的感情包含到其中的。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受益終生的是作者在文中所用的表達方法,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教師對教材進行更加深入的解讀。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4

回顧十二年的教學生涯,已參加了三次學校舉行的教學策略研討會了。這次第十五屆小學策略研討突出“學生參與”的主題,本身就貼近了真實的課堂,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我由衷地爲大道語文課邁進了真正的課堂生活而高興。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9課《生命生命》,本課屬第五單元一類文。首先從課題來看,生命是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個沉重的話題,如何把這個人生成長中很重要的話題讓十歲的孩子有所思考,有所領悟暱?我們知道不同閱歷的人,不同經歷的人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是大不相同的,於是我以作者的身世經歷爲線索展開教學。隨着對作家杏林予的瞭解、敬仰、到對生命的感悟層層深入,從而徹底領悟了生命的不同含義。

反思這節課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的參與。說到參與就要考慮到主動參與、被動參與,參與的廣度和深度等問題。爲了使學生很好的主動參與。課堂上我十分注重學習的自主性,問題的開放性、師生交流體現民主和平等。體現課堂生活的真實、自然,在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中使認識更深入,學習更有效。主題教育理論的滋養使我深刻體會到教師如何在課堂生活中定好位,能真正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並在學生需要時能適時地給予指導和點撥。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是有效的,高效的,也能體會到課堂上瀰漫着人文關懷的氣息,如:學生感謝同桌的提醒,老師感謝學生的補充,學生大膽提出自己對課題中的兩個“生命”的不同解釋,課堂上呈現出辯論的情景……。這種精彩的生成說明了學生的思維被煥發,被激活,說明學生真正進入了認識生命,領悟生命的學習中,課堂上學生的情緒由平靜到泛起微波再到波瀾壯闊和奔涌不止,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這精彩來自於充分的預設,來自於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來自對學生獨立人格的尊重,來自教師對課堂生活的理解。

任何一節課不可能完美無瑕,我們要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我們要牢記教師的厚重沉澱,知識的廣博,充分的預設,先進的教育理念纔是衍生精彩的基礎。

本課中“交流新發現”和“書寫生命感言”的設計都體現了讀與寫、言與書,工具與人文,自主個性張揚與教師指導的融合。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課結束了,我的思考和研究又開始了,如果教師們評價中說我成熟了,大氣了,那要感謝我的學生們。同時,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只有自己刻苦鑽研,深思熟慮,力行實踐過的東西才能真正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相信我以後的路會走得更堅實!

最後想提出幾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1、參與的廣度與參與的人次之間的關係。

2、教師的評價語言與學生的參與深度的關係。

3、教師指導的時機與學生參與的熱情之間的關係。

4、課堂所提問題對學生參與的影響。

影響參與的因素有許多,讓我們共同努力,使我們每個人的課堂都能精彩紛呈,讓我們都來享受充滿活力的課堂給我們帶來的幸福吧!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5

從一年級到四年級已整整地四年了,看着學生們由小到大,一步一步地成長,內心感慨萬分。尤其四年級的語文教學,使我感受很大,我曾經歷過失敗的痛苦,也嘗試過成功的喜悅。四年級語文教學的經驗歸納起來有這麼幾點: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產生熱愛,熱愛創造奇蹟。學習也是如此,樂趣對學習活動起着駕馭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遊戲法,多媒體創設情境法,編排課本劇等。總之,只有充滿"樂趣"的知識,學生才樂於接受、理解、記憶和運用,知識傳遞伴隨着濃烈的趣味,才能達於學生的心靈深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讓教學充滿樂趣,讓教育對象在歡樂中游弋,用樂趣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學生自學,教師點撥

每一篇課文我首先讓學生自學,自學的過程,分角色讀課文,劃出問題:包括不認識的字詞多音字,同義詞反義詞可讓學生在自學中享受自由,無包袱,無心理負擔,自由自在的翻閱着字典,查閱着資料。讓同學交流自己的成果,取長補短。教師的作用是:點撥、鼓勵、表彰,看誰發現的問題多,看誰解決的問題多。在交流中相互幫助,相互學習。採取了這些方法後,好玩的學生不玩了,班內自發的形成了一個“比、學、趕、幫、超”的風氣。在學習中鼓勵優秀,激發差生,採取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形式幫助差生,看哪個學習小組的失誤少,差生就減少了。這樣把全班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人心齊,泰山移。一年來我班的差生數量越來越少,學習熱情也越來越高,不懈的努力最終換來豐厚的回報。

四、重視朗讀感悟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爲了使這些精彩之處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在閱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在朗讀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五、多給學生閱讀的時間,閱讀的材料

一年來,我鼓勵學生自讀一些報刊和一些書籍,定期檢查他們的閱讀成果。利用講故事的形式,把他們學習的知識,以講故事向全班同學彙報,看誰講的故事多,看誰講的故事好。這樣一來,學生閱讀的能力就提高起來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養成隨讀隨記的好習慣,讓學生寫讀書筆記,做到有佈置有檢查每週一次總結,展示各自的成果。鼓勵落後表揚先進,建立起以班長爲中心的學生組織,並維持這個活動的持久性和長期性。

六、各科教師相互協作

合作共處,相互協調,是各科教師共同搞好班級工作的重要保證。在平日的教學中,做到不佔用學生的課外時間,不佔用學生的音,體,美等課,真正使課改成爲新時期教育發展的體系。學生的素質看教育,教育的素質看老師。做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始終以這個觀念嚴格要求自己,繼續在教學中探索新課改的奧祕,爲教育事業負起自己的責任,傳授自己的智慧而努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6

這次升級考試我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有所下降,爲了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爲以後的教學工作打下基礎。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我認爲導致成績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教學中忽視了學生良好學習態度的培養,主要表現在書寫不夠工整、審題不夠細心,反映出學生對於學習的浮躁心態。學生對平時的學習方法不留心以及學生學習心態很浮躁,教學中對這一方面的引導不足。學生的思維力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有一部分孩子思維很懶惰、很被動,要“逼”着進入思考,深入思考,這也是今後應該注意的方面。

2、班級管理工作不到位,班內還沒有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四分之一的同學學習處於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記憶力差,學習用品缺少,不完成作業的現象時有發生,新的學期要在這些同學身上下功夫。

3、輔差工作沒有落到實處,對後進生的課外輔導太少,使其語文基礎知識掌握不住,書寫速度慢、潦草,說話不通順,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導致其語文成績滯後。

4、基礎字詞教學只注重教而忽視了鞏固,學生在當堂學習中就沒有消滅錯別字,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遺忘更嚴重,回生現象多。主要表現爲書寫中錯別字多。詞語教學只注重識記,忽視了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也很少進行運用,導致了學生會寫不會用。

5、現代技術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今後教學中採取的措施:

1、重視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寫字教學入手,提高書寫質量。對學生的書寫進行有效指導,倡導“提筆即是練字時”,把寫字的指導落實在日常每一個教學活動中,營造濃厚的練字氛圍,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爭取寫得一手好字。

2、真正瞭解學困生的現有基礎,瞭解學困生學習中的障礙是什麼,立足於學困生的現有基礎,逐步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習自覺性,不過分要求也不放任自流。

3、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生對待學習,往往偏重於興趣,興趣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增強求知慾望,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而興趣又不是天賦的,是在後天環境和教育影響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尤其是教師本身對學生的影響。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4、加強詞語的理解和運用的練習,利用造句、口語交際、小練筆、作文等多種途徑進行詞語的運用,結合閱讀教學增強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5、加強閱讀指導,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多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將“促進學生思考”作爲閱讀教學的重點,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學會邊讀邊思考,學會抓住要點,學會根據文字回答問題。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依據學生需要和教材的內容制定學生課外閱讀計劃,有系統地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教師應充分指導學生,引導學生怎樣閱讀,把學生引向知識的殿堂。

總之一句話: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爲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步調一致,爲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7

1、兩個課時下來,雖然節奏還算緊湊,可是在某些環節上,由於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時間沒有控制得太好;而對於口語交際環節,設計的問題還是不夠具體,特別是深感自己的評價語言和評價方式匱乏,沒有起到及時點評的效果。

2、板塊與板塊的連接詞語說得不好,“我的發現”轉到“日積月累”時出現詞語空白,連接不順暢。

3、沒有利用好兒歌《走山路》中的圖片,可以先引導學生看圖說話,再讀兒。

4、要熟悉教學內容,不能被課件牽制。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8

四年級語文第一至四單元教學工作已順利完成,其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並針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了近一週的系統歸納複習。4月22日上午進行了測試。50位學生全部參加測試,成績比較理想,及格率爲100%,優秀率爲96%。

這次期中複習,有目的、有條理,對於學過的內容進行了全面複習。複習期間,學生比較重視,大多數學生會聽講,能及時地、認真地完成作業;背誦、默寫、聽寫的質量有所提高,則成績有明顯提升。然而,個別學生仍缺乏認真的態度、自覺的習慣,作業拖拉,家長的監管也不到位、發揮作用底。則成績不盡如意。

現就學生完成試卷質量情況進行分析如下:

一、評價測試題含蓋的知識點。

此評價測試共9個大題,包括的知識點有“多音字”“書寫漢字”“詞語” “關聯詞語”“古詩、諺語、名句”“課文理解”“短文閱讀”“作文”等8個方面。第一題是,用“√”給加點的字選擇恰當的讀音;第二題是,看拼音,寫漢字;第三題是,將成語補充完整;第四題是,選詞填空;第五題是,連線搭配,再填空;第六題是,默寫《獨坐敬亭山》;第七題是,《將心比心》選段;第八題是,短文閱讀《倔強的小紅軍》;第九題是,習作。分數權重分別是3分、12分、10分、4分、7分、4分、13分、17分、30分。

二、學生答題主要情況分析。

第一題,這一題主要是檢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多音字的掌握情況。由於閱讀教學和識字教學中比較重視讀音或多音字,複習時又進行了鞏固,故學生整體掌握比較紮實。只有四個學生出現狀況:兩個學生把“飲(yǐn yìn)酒”的“yǐn”選爲“yìn”;一個學生把“掙扎(zhā zhá)”的“zhá”選爲“zhā”;一個學生把“折騰(zhē zhé)”的“zhē”選爲“zhé”,其原因沒有認真聽講或掌握不紮實所致。

第二題,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會認讀、會書寫”漢字的掌握情況。就做題來說,學生漢字書寫正確率高,在書寫漢字上大部分學生注意規範性、美觀性。學生出現問題主要是:三個學生把“蜿蜒”的“蜒”寫成“蜓”;兩個學生把“凝視”的“凝”寫錯;兩個學生把“避開”的“避”寫成“劈”或“壁”;兩個學生把“精湛”的“湛”寫錯;兩個學生把“無瑕”的“瑕”寫成“暇”。其主要原因:要麼形近字、同音字區分不清,要麼拼音拼讀不準確,要麼缺乏細心;要麼掌握不紮實。另外,還有一個學生寫錯了十一個字,這是與平時的學習態度或作業欠及時有關。

第三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學過成語的掌握情況。教學中重視成語的學習與積累,平時能達到正確抄寫、準確聽寫,則丟分的情況不多,其中,“波(瀾)起伏”出現狀況較多:一是與“五彩斑斕”的“斕”混淆;二是與“連綿起伏”區別不清;三是雖學過“波瀾壯闊”,但由於缺少積累,則不能靈活填出。另外,“(拔)地而起”的“拔”與“撥”區分不清,“甜言(蜜)語”的“蜜”與“密”區分不清。還有個別學生寫錯“骨(瘦)如柴”的“瘦”。再者,上題中錯十一個生字的學生,這個題也填錯十個。

第四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關聯詞語的理解與應用能力。此題基本沒有丟分出現,只是個別學生在填寫“即使……也……”時,寫錯“即”字,這是不認真填寫或與“既”區分不清造成。

第五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至四單元之“日積月累”中學過的諺語、名句、詩句的掌握情況。此題是以連線或填空的形式呈現的。丟分的學生很少:其中一個學生有漏掉的情況,這是不細心所致;還有一個學生沒有填出名句的出處。總之,由於學習時,極爲重視這一知識點的積累,能達到會讀、能理解、能默寫,因此掌握比較紮實!

第六題,此題主要是檢測學過的古詩詞。此題默寫《獨坐敬亭山》。學生默寫比較好,只是個別學生有寫錯字的現象,如:一個學生把“衆鳥高飛盡”的“衆”寫成“重”;兩個學生不會寫“相看兩不厭”的“厭”。主要是同音字區分不清或掌握不牢固造成。

第七題,主要檢測學生對學過的課文的理解的能力。此題選自第8課《將心比心》的第2、3自然段。第一小題是讓填寫文中“破折號”作用,其正確填寫應爲:解釋說明。而有的學生填寫錯誤的原因是不理解。第二小題:扎兩次都沒有成功,護士的頭上佈滿了密密的汗珠,說明她的內心非常緊張,此時她可能在想些什麼呢?此題回答基本沒有多大問題。第三小題,主要是理解“溫暖”和“幸福”含義。回答時只要圍繞着“將心比心”和“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來回答就可以了。而有的學生回答時扣題不夠準確,主要是理解不準確。第四小題是讓學生寫出與文中最後一段話的意思有關的孔子和孟子的名言。由於《誦讀論語》課中已經學過孔子有關名言,而孟子的名言在語文園地中也學過,故出現狀況的只是少數學生。

第八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此題中的短文題目爲《倔強的小紅軍》。第一小題是: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時的故事,請推算一下,距今天大約有年。由於學生不是很清楚紅軍長征的時間,故老師給予了提示:告知紅軍長征是1935年10月開始,所以學生很容易推算出大約80年。然仍有個別學生推算錯誤。第二小題是:第二段中的“一步一步”刪去後,句子也通順,作者爲什麼不刪去呢?正確回答爲:因爲“一步一步”更能表現陳賡疲憊不堪,同時說明當時的條件、環境極其艱苦,所以作者沒有刪掉。大多學生都能回答出第一要點,第二要點只有少數學生能回答,這還是對原文理解不透徹。第三小題是:讀小紅軍的外貌描寫,你知道了哪些內容?比較準確的回答爲:我知道了小紅軍長時間在荒蕪人煙的草地上行軍,常常忍飢挨餓,身體非常虛弱、疲憊。此題主要問題是回答不準確。第四小題是:陳賡對小紅軍的關心表現在哪些方面?此題主要從四個方面回答:①讓小紅軍騎他的馬;②讓小紅軍和他一塊走;③把他的青稞面送給小紅軍;④返回原路找小紅軍。此題主要問題是回答不全面。第五小題是:小紅軍的“倔強”表現在哪些方面?他爲什麼要“倔強”?比較準確的回答是:小紅軍的“倔強”表現在三個方面:①小紅軍不肯騎陳賡的馬;②小紅軍不肯和陳賡一塊走;③小紅軍不肯接受陳賡送的青稞。因爲小紅軍寧願自己忍飢挨餓,也不拖累別人,所以小紅軍很“倔強”。第六小題是回答讀了故事的啓發,這一問題主要應圍繞着“一心爲別人着想”,只是有的學生這一要點沒有抓住。

第九題,主要考查學生寫作文,同時也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次習作的要求爲:選一件在你和家人之間或同學、鄰居等人之間以誠相待,互相爲對方着想的事情,運用閱讀中領悟的寫作方法把事情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題目自擬。大多數學生能仔細審題,依據習作要求選擇材料,並能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對具體的事例進行描寫。能夠按照要求較好地完成習作的學生主要有沙乾易、李思萱、東野夢哲、蘇延開、陳盈杉、朱文萱、席千惠、董聞博、林子音、賈贈玉、孫睿雅、高雨馨等12位學生;完成習作還可以的有韓嘉欣、王嘉一、李文蓓、王瀚聰、李一民、高羽桐、顏丙豪、李天笑、孔宇冰、顏曉羽、趙桐吉、胡俊豪、孔一鳴等13位學生。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的學生審題不清,則選擇事件不符合習作要求,如有的寫成“助人”,有的寫成“友誼”等,有的缺乏鮮明的主體,有的字數達不到要求,等等。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9

依據教學工作計劃,順利完成了第一至四單元的教學任務,並利用一個多周的時間進行了系統複習,於11月13日進行了期中測試。50位學生全部參加測試,成績比較理想,優秀率爲96%、及格率爲100%。

此次測試,學生總體上有較大的提升。從試卷來看,知識點的檢測較全面,題型有創新,難易度適當,綜合性較強,能較好地檢測學生的能力、測試學生的水平。從學生完成試卷來看,學生大都態度認真,細心審題、仔細做題,注意工整書寫,也能注意字跡整潔,同時注重做題方法。當然,還有學生丟分是由於漏題、審題不細;有學生屬於聽課不專心造成;有的學生不注重做題方法。

現就學生完成試卷質量情況進行分析如下:

一、評價測試題含蓋的知識點。

此評價測試共10個大題,包括的知識點有“多音字”“書寫漢字”“詞語”“課文填空”“古詩”“課文理解”“短文閱讀”“作文”等8個方面。第一題是,用“√”給下面帶點的字選擇恰當的讀音;第二題是,看拼音,寫漢字;第三題是,把成語補充完整;第四題是,按課文原文填空;第五題是,將下列對應的詞語、詩句、季節連接起來;第六題是,默寫《題西林壁》;第七題是,《鳥的天堂》選段;第八題是,《絕句》理解;第九題是,短文閱讀《生命》;第十題是,習作。分數權重分別是3分、12分、8分、6分、4分、8分、7分、9分、14分、30分。

二、學生答題主要情況分析。

第一題,這一題主要是檢查學生對前四個單元多音字的掌握情況。由於閱讀教學和識字教學中比較重視讀音或多音字,故學生整體掌握比較紮實。只有四個學生出現狀況,都是把“一副(fú fù)手套”的“fù”選爲“fú”。這是多音字的讀音掌握不紮實所致,或受口語的影響。還可能有學生是沒有用心而筆下誤。

第二題,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前四個單元“會認讀、會書寫”漢字的掌握情況。就做題來說,學生漢字書寫正確率比較高,出現問題很少。主要問題是:一是個別學生形近字區分不清,如:一是有學生把“(侍)侯”的“侍”寫成“待”;二是有個別學生有字不會寫,如:一個學生不會寫“縫(隙)”的“隙”;三是個別學生同音字區分不清,如一個學生把“傾斜”的“傾”寫成“輕”。

第三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前四個單元學過的成語的掌握情況。因課文學習中重視這方面的積累,且在複習時也進行了鞏固,並進行了聽寫練習,故學生掌握比較牢固。丟分的情況有這樣幾種:一是,有一個學生有兩條成語沒有填寫,一個是“神祕莫(測)”,一個是“隨(遇)而安”。這個學生還缺乏認真的態度。平時作業就不夠認真。二是,有一個學生不仔細,筆下誤,把“隨(遇)而安”的“遇”又寫成了“隨”。三是,有個別學生把字寫錯,如把“膽小如(鼠)”的“鼠”寫錯。

第四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要求背誦課文的掌握情況。因課文學習中重視這方面,既重視背誦,也重視抄寫或默寫,故學生對課文掌握比較牢固。丟分的情況有這樣幾種:有的學生把字寫錯,如“翻滾”的“滾”,“浩浩蕩蕩”的“蕩”,“齊頭並進”的“齊”,這都是字形掌握不紮實所致。有的學生有字不會寫,如“一堵”的“堵”。還有的學生把要填的內容填寫錯誤,如把“浩浩蕩蕩”寫成“飛來”,這是背誦課文不熟練造成。

第五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句、詞語的理解與積累。這也是第一次測試這種類型的知識。由於沒有系統對這一知識點進行歸類複習,則學生出現了一定的障礙,如“千樹萬樹梨花開”一句,大多學生不知道出處,故不能判斷出描寫的是“冬季”景色,就難以正確連線。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大都理解,仍有個別學生不能正確連線,說明沒有認真聽。另外,老師讓學生在詩句後面寫上季節,可是,有的學生把“春、夏”兩字寫錯。

第六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學過的古詩的掌握情況。教學中,比較重視古詩的學習,學生能達到會讀、會背、會默寫,故學生在這一題中丟分現象少。問題主要集中在有學生出現錯別字,如:有學生把“橫看成嶺側成峯”的“嶺”寫錯,有學生把“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低”寫錯,還有學生把“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緣”寫錯。說明這個別學生掌握不紮實。

第七題,此題主要是檢測對課文《鳥的天堂》的理解。由於學習課文時,對這類知識點都進行了理解分析,複習時也進行了強化,則大多數學生能較好地完成任務。此題中的這段話選自《鳥的天堂》的第七自然段。丟分的學生不多,主要是填寫不完整,如第一小題解釋“不可計數”在文中的意思,有的學生沒有很好地聯繫上下文。還有個別學生不仔細,把第一小題的兩問漏掉一問。

第八題,此題同上一題,也是檢測對課文的理解,只是此題選的一首古詩,題目爲杜甫的《絕句》。此題第一小題是讓填寫古詩中描寫的六種景物:黃鸝、翠柳、白鷺、晴天、千秋雪、萬里船。有個別學生填寫得不準確,如“窗含西嶺千秋雪”中的“千秋雪”,填爲“西嶺”,這是對“西嶺千秋雪”理解有誤。第二小題讓填寫描寫顏色的詞:黃、翠、白、青,可有的學生寫爲: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這是對“名詞”與“表示顏色的詞”區分不清。

第九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此題中的短文題目爲《生命》。短文後共有4個小題。第一小題:從文中摘抄4個成語。出現的狀況:一是摘抄不準確,這是對哪些詞語爲成語把握不準確,如:有的學生把“夜深人靜”看作成語。其正確成語有6個:眉色飛舞、滅頂之災、支離破碎、奄奄一息、四腳朝天、炯炯有神。二是有學生把字寫錯,如:寫錯“炯炯有神”的“炯”,這是不認真造成。第二小題中的第一問準確答案爲:大飛蟲不放棄的是“生命”。有的學生寫爲“燈火”,這是理解問題;有的寫爲“求生慾望”,這是表達問題。第三小題共有兩問,而有的學生審題不認真,只回答了一問。第四小題,答案就在短文中,可有的學生沒有答對,原因:要麼審題有問題,要麼閱讀短文不細緻,要麼態度有問題。

第十題,主要考查學生寫作文,同時也考查學生的審題能力。這次作文是非命題作文。其要求爲:你可能看到過一些自然奇觀,你居住的村莊、社區,你學習的校園可能有令人稱奇的景色,請你選擇一處,用手中妙筆把他們的引人之處描繪出來。大多數學生能按照作文要求選材謀篇,且能做到語句較通順連貫,能較正確地運用標點符號,還能在描寫時運用學過的表達方法,使文章語句上更生動,主題更鮮明。這些學生主要有:李思萱、席千惠、蘇延開、沙乾易、姜心悅、陳盈杉、林子音、董聞博、賈贈玉、朱文萱、王嘉一、孔一鳴、顏丙豪、張守軒、張一馳、王冠澄、李一民、韓嘉欣、趙晨旭、魏子峻、孫睿雅、姬碩、王徐影、高羽桐、王瀚聰、蘇暢、顏曉羽、胡俊豪、韋澤堃等29位學生。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有的“的、地、得”運用不準確,有的句子還不夠通順連貫,有的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有的字數達不到要求,還有個別學生書寫欠認真,另外還有幾個學生屬於“跑題”現象,等等。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0

語文教學的本質是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去解讀文字,去品味語言、感悟語言,情感得到薰陶,思想得到提升,師生共同享受語文、享受學習,情感達到共鳴。備課時,我重點思考四個問題:

1、如何讓學生由長城感受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激起民族自豪感。

2、如何有層次地設計教學,體現教學“不着痕跡、跌宕起伏”的和諧之美。

3如何引導學生從文字準確平實的語言中體會作者情感,品味語言文字表情達意之妙。

4、教學問題的設計要精妙,點撥要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在思考的過程中經歷了一個不斷成熟的過程,它給我帶來的收穫之大是毋庸質疑的,因爲自始至終我都思在其中。如何鑽研教材、如何挖掘教材、如何設計大環節、如何處理小細節;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讓我體會了語文的魅力;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和學生一起經歷了思維的真實流動和情感的激越勃發的生成過程,讓我體會到了教語文的快樂。

特級教師王淞舟老師在《閱讀教學:指向文字祕妙》一文中指出:“一篇課文在存在許多教學價值點的情況下,教學設計不僅應該關注文字的核心價值,更要抓住‘語文核心價值’。重點挖掘課文隱含的語文學習價值,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重點完成語文課應該完成的教學目標,而適當弱化文字中可能隱含的其他教育價值,比如科學普及價值、社會生活認知價值、思想品德養成價值、生活能力指導價值等,一句話,儘量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根據這一教學思想,我以一根主線貫穿始終,即認識長城,讓長城的形象在腦海中、在心中不斷充盈、深厚,使課堂、教師、學生、作者、文字渾然一體。

我在課前談話時設計了這樣一個話題:哪些同學去過長城,把你看到的和學生聊一聊,也可以說說你的感受。接着我悄然無痕地將學生引入《長城》一課的學習:相信大家透過今天的學習,對長城一定會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此設計讓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上課伊始,學生就懷着一種期待、一種探究走進課堂、走進文字。整體感知時需要問題作爲引導,因此我對學生提出了初讀的要求:放開聲音,大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用心感受,文中哪些地方令你印象深刻。從學生的發言來看,學生此時對長城的印象比較粗略,直觀,因此深入探究文字時,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自己情不自禁想讚美、想大聲讀的句子讀出來,或邊讀邊仔細地琢磨體會,把深受觸動的詞語或句子做上記號,把體會寫在旁邊。以“感受長城形象”這樣一根主線引導學生展開閱讀,去深入思考,給了學生“我即作者”的閱讀體驗狀態,親身經歷感受文中的每一個細節,關注文字背後蘊藏的內容。學生透過感悟語言,想象情境、聯繫歷史背景資料感受長城,由長城去感受中華文化,此時,長城在我們心裏,不再是有條石和方磚築起來的城,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徵,是我們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我們知道,文字是作者思想意識、藝術品位和文化視野的濃縮,如果我們的教學僅限於文字是不夠的,尤其是讀它時,令我們的心爲之一震的文章,我們必須具備與文字背後更廣闊的作者思想對話的意識。只有將文字架構與作者思想的座標中,接軌與作者的文化視野中去審視、去解讀、去對話,文字纔會變得豐厚起來,纔會真正形成內心深處最永恆的內容,我們對文字的解讀、品味也才能更準確、更具有魅力。所以課前,我給學生布置了查閱關於長城的資料並認真閱讀這項作業,在課堂上,結合學生透過查閱資料對長城的瞭解,我適時補充或糾正,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長城的雄偉氣魄、古代勞動人民修築如此浩大工程的艱辛和不易,還有他們的無窮智慧,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生命價值得到了提升。當然,文化的薰陶、思維的拔節、生命的躍進,如果只停留與課堂,只停留於感受,顯然沒有真正的意義和價值。只有當這種思考根植於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呼吸之間、在意念之中,教學才產生了意義和價值。所以我一方面在引導學生挖掘文字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時,一方面又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感悟與朗讀相結合,學生的思維、情感、語言、精神都得到了發展,我們看到了學生從抽象的意識情感走向真真切切的生命的歷程。例如:

學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都被長城的長和雄偉的氣勢所打動,不由自主地想大聲讀,想讚美長城。我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互相評價,在評價中再去品味句中重點詞,學生的感悟是多元而獨特的,我一方面尊重學生對文字的多元理解,另一方面注意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特點和情感基調。學生透過抓重點詞句感悟文字之後,我再讓學生有感情朗讀,此時學生的朗讀比此前有進步,但我認爲學生讀得感情還不夠充沛,我範讀,再讓學生讀,學生此時的朗讀又有了提高。學習第二自然段,學生了解長城的“城”各部分的構造及其作用時,瞭解“這是什麼時候修建的長城”這一知識點後,我用詩化的語言、真實的感情講述:世界上沒有哪個民族用兩千年的時間來修一道軍事防禦工程,此時在你心中,長城的長還是指他的長度長嗎?長城的長不僅是長度長,還有修築的年代長。有了這樣的感受,當你看到長城時,會怎樣讚歎?再讀第一自然段。在教師語言渲染的推動下,學生此時的朗讀是發自肺腑的讀,聽不出帶有朗讀的技巧和方法的生硬朗讀了。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也是值得我思考的地方:如何讓課件不成爲課堂教學的“虛設”;如何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發展,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探索和實踐,追求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終至無痕的課堂。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1

《觀潮》是一篇寫景的課文。記敘的是一次觀潮的盛況,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的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後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而近、奔騰西去的全過程,描繪出江潮由平靜到奔騰咆哮再到恢復平靜的動態變化,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教學難點是:

1、理解重點詞、句、段。

2、學習作者有順序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養成積累材料的習慣。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抓重點段,領悟錢塘大潮的“奇”。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天下奇觀”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悟錢塘潮的“奇”,更近一層理解“天下奇觀”。主要抓住課文的3、4自然段,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抓住描寫大潮的聲音和形態的變化的詞語,寫出了潮的氣勢宏偉。如“隆隆響聲”“白浪翻滾”“白色水牆”“風號浪吼”等,運用了比喻、襯托等方法直接描繪了潮水洶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導學生透過抓住對觀潮者神態、動作的描寫,如“人山人海”“昂首東望”“人聲鼎沸”“又沸騰起來”等詞語,體會觀潮的人數多、熱情高漲,體會間接描寫的表達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導朗讀,感受雄偉奇特的景象。

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字情感的基礎上,我着重採用了朗讀的方法。首先指導學生們自由朗讀,再談感受,並鼓勵他們讀出天下奇觀的氣勢。接着我進行範讀,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體驗錢塘江大潮聲音、氣勢的變化。重點抓住“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一句,爲了突出錢塘江的壯觀氣勢,應該讀得稍快一些,強調指出“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顫動”等短語或詞語。然後播放錢塘江大潮視頻,使學生看到真實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偉壯觀,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最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邊讀邊想象畫面,再讀課文,感受大潮的奇特。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讀書的熱情,而且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統領全文,學習表達方法。

教學時,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理解課文內容。重點理解“潮來時”部分,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生從大潮的聲與形的變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遠及近地觀潮。再讓學生找出由遠及近這一觀察順序的詞語:“遠處”“過了一會兒”“向前移動”“再近些”“越來越近”。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進一步引導學生髮現課文是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來寫觀潮的過程,學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點左右”這些表示時間的字眼。本課結構清晰,語言優美,是一篇習作的好典範。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透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處

1、字詞的學習、理解過於粗略。由於是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還沒有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預習的不夠充分,對於自己不理解的詞語,懶得查閱工具書進行理解,對個別詞語的運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礙了對文字的理解。這個自學能力在四年級一定要培養好。爲高年級的學習打好基礎。

2、學生的朗讀能力有待提高。過了一個假期,學生有些懶散,讀書不積極,拖長音,不整齊。以至於個體朗讀也令人不滿意。透過指導,有所改善。以後還要加強訓練。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啓發談話: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把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學介紹一些,並說說爲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然後再次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加深鞏固。並進行相應拓展,最後讓學生在課後找找資料,培養對家鄉,對祖國美好景色的熱愛之情。

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篇12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爲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大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在本學期的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特意選擇了這篇課文進行教學,重點講讀“潮來時”的情形。上完課後,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這堂課在教學中主要體現出以下一些教學思想:

一、學生爲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了以人爲本

整堂課中,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透過學生的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感悟語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偉壯觀。如在讀、議、品的環節裏,我始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線,學生喜歡哪句我便導哪句,打破傳統的教師教,學生聽的模式,而改爲學生學,老師導,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性,教師主導性。

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爲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如在學生讀得有滋味時,老師也參與他們的朗讀。

在讀的片段裏我讓學生先當老師,自己當學生!學生讀之後自己再讀,把自己當作了學生參與到學生朗讀中,學生再反過來評老師的朗讀,從學生的評議中,我巧妙地指導了學生的朗讀。這樣教師轉變角色,作爲學生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這種改變一種形式進行朗讀示範,使學生感到親切,融洽了師生感情。加上我適時地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學生願讀、樂讀、愛讀,極大地激發起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和諧的氣氛和環節設計中學生很自然地又學到了朗讀和理解課文的技巧——帶上動作表演讀能理解詞語的意思。這種別出心裁的形式,得到的效果遠遠勝過常規的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可稱得上獨具匠心,效果很好。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積累的訓練和指導,注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實施並落實語文五好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

以讀爲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

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如齊讀、男女賽讀、表演讀、配樂讀等,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透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如讓學生談談“你爲什麼喜歡這句?”,培養學生的語感,落實五好目標中的“朗讀好”。

在“句子比較”這一環節裏,透過不同語氣的朗讀,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並有針對性地設計一道填空文段讓學生口頭回答,同時也落實學生的“口才好”,更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