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學問君 人氣:1.35W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通用10篇)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

《海洋世界》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首先運用多媒體《海底總動員》的視頻激發幼兒對海洋世界的興趣,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大海這個龐大的世界裏,它的隱藏的知識實在是太多了,當小朋友問我海洋裏的某種魚是什麼魚時,我一時也說不上來,於是我就讓小朋友先猜猜,接着我們就一起上網查資料,課後我感覺我的知識太少,對活動的掌握不是很熟練,所以教師首先需要豐富知識。因而我也給幼兒觀看幻燈片《海洋世界》,讓幼兒邊看邊聽,瞭解了很多有關海洋世界的知識。最後我讓幼兒看看海洋污染的嚴重後果,萌發幼兒愛護環境愛護大海的情感。

本次活動取得的效果是

1、境創設好,匯入自然(觀看《海底總動員》),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課件生動形象的展示海洋世界的美麗,幼兒能直觀的瞭解海洋環境,並認識海洋動物。整個環節鼓勵幼兒探索,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2、教學中,透過觀察、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自主地探索動植物們的生長特點,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3、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情境體驗、自主學習、多種遊戲等等,使幼兒始終在一種愉快、舒展的狀態中學習;

4、讓幼兒感知環境污染的嚴重後果,萌發了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反思活動存在的不足:

1、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表現老師對幼兒的評價,而忽略了幼兒的自評和互評;評價側重於對教學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評價。

2、應該豐富自己對海洋的知識,瞭解一些動植物的名字特徵及生活習性。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2

自接教了科學課以來,我就暗下決心要踏踏實實上好每一節科學課。透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引導同學真刀實槍地做科學,逐步培養同學的興趣,激發同學的探究慾望,鍛鍊同學的實驗與操作的能力,增強同學的情感體驗,使同學享受合作學習與勝利的樂趣,從而培養同學的科學素養。而這些我以前做得確實不夠,現在我要腳踏實地的做足做好,不求最好,但求更好!所以,課前我安排同學準備好實驗用品(從同學準備的實驗用品來看,同學對科學實驗的興致很高),自身也從實驗室借來了天平、量筒等實驗器材,儘管實驗室的器材不夠,同學沒有條件做分組實驗,但足夠可以讓我作演示試驗了。

當我帶着這些實驗器材踏入教室的那一刻,同學不謀而合的發出了一聲驚呼,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我明顯的感覺到了同學對實驗儀器的強烈好奇和對探求科學知識的迫切慾望,同時也爲自身以前沒有認真爲同學上科學課而感到深深的自責。

一堂課下來,我感到課堂紀律比以前明顯地好轉了,同學舉手回答問題也比以前積極了,有秩序了,不再像以前那樣亂叫亂嚷,一盤散沙了。儘管沒有完成預計的教學任務,但我覺得同學學習科學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尤其是一些後進生也鼓足勇氣參與探究,這讓我感到欣慰。同時我也感到教學過程中確實存在很多缺乏之處,比方有的小組分工不明確,合作意識不強烈;有的同學不善於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有的同學彙報聲音太小,表達的意思不明確;實驗結束時有的同學還沉溺其中,沒有傾聽他人的彙報……其實這些都說明同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而習慣的培養並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師長期的不懈努力。看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更加註重同學的習慣培養。我希望這節課成爲新課改的一個良好的開端,今後要堅持不懈地搞下去,爲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的同學,爲鍛鍊自身能力和提高業務水平而努力奮鬥。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3

最近在一段時間科學課進行完了,進入了複習階段。今年我對於科學的複習,我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己複習,老師作爲複習方法指導者。在學生進行復習的時候,我將複習方法教授給學生,然後學生就按照複習方法進行復習。當然學生還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進行復習。

首先我將每個單元的複習提綱和每個單元的檢測題,總結和印出來分發給學生進行復習。這樣學生根據複習提綱和檢測題,結合着課本,然後利用回放電影的方式進行復習。

現在複習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我發現複習存在以下的幾個問題。

1、複習結合課本的問題。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沒有結合課本按照提綱進行復習。

2、還是有學生利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復習。

3、少數的學生不認真。

我想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採取一些措施

1、強調課本的重要性,一定結合課本進行復習。

2、繼續對於個別同學進行復習方法進行指導。

3、對於個別的不認真的學生,進行教育。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4

《多彩的樹葉》是一節貼近幼兒生活,並且是幼兒特別感興趣的課題。

從剛入秋開始,幼兒園就可以看到四處的落葉,在散步的時候,有許多小朋友就會問:爲什麼有些樹葉變黃了,有些樹葉落下來了,而有些樹葉還是綠綠的呢?因此,該課題是小朋友們感興趣的。另外,根據本班幼兒的水平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第一,按大小、顏色給樹葉分類,並培養幼兒細緻的觀察力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第二,透過觀察探索這個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景物——葉子,來培養孩子們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讓幼兒瞭解自然,熱愛自然。

課前,我佈置了一個任務,我讓家長帶小朋友們去公園撿落葉帶到幼兒園,這爲接下來的課程《有趣的樹葉》做了經驗上的準備和物質準備。活動中,我透過先讓幼兒對在公園採集來的許多不同的樹葉用看看、摸摸、聞聞等多種感官感知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異同,再從大小、形狀、顏色、手感等方面進行比較並積極進行分類,不僅使幼兒在探索過程中,能透過看看、摸摸、聞聞等多種感官感知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的異同,讓幼兒能積極地給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分類,還能讓幼兒從不同方面認識更多不同樹葉。

在本次活動中,小朋友們收穫頗多,幼兒認識了楓葉、銀杏葉、茶葉等,知道了楓葉的形狀像手掌,摸起來軟軟的,入秋就會慢慢變紅;銀杏葉的形狀像扇子,小而薄,入秋就會慢慢變黃,茶葉的形狀是長長的橢圓形,摸起來比較厚實,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屬常綠樹葉,而且,茶葉曬乾能泡出美味的茶。另外,小朋根據大小形狀進行分類。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較高,按大小顏色分類等都沒有問題,但是對於“常綠樹葉與落葉樹”的`概念很模糊,但是對於初次涉及“常綠與落葉”的他們來言已經很不錯了。

另外,本班幼兒在感知葉子厚薄方面不夠敏感,許多幼兒對其中的細微變化把握不夠,因此,在一日活動中,我在平時會鼓勵幼兒儘量用多種感官,透過看看、摸摸、聞聞等感知外界事物,久而久之,不斷培養他們形成敏銳的觀察力。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5

本節課透過引導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從而使幼兒在活動中,知道輪子在生活中給我們帶來的方便、在操作中發現製作車輪材料的特性,並且樂於動手操作並大膽想象和猜測。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

活動課前我給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汽車模型,他們高興極了。接着我提問:“你們看,所有的汽車都有一個什麼共同的特點?”他們很快的回答我:“汽車都有四個輪子”。接着我就開始做:“推重物”的實驗,經過仔細地觀察,他們發現了有車輪的小車跑的快,發現了車輪的作用。他們的結論是:小車上有輪子,是輪子起的作用幫助了我們,給我們提供了方便。

我的問題:“你們還在什麼地方見過輪子?他們都一樣嗎?”激起了孩子們的討論慾望。他們爭先恐後的回答我,見過的汽車有:汽車、卡車、自行車、溜冰鞋、滑板車、滑輪等,還真沒想到他們會知道那麼多有輪子的東西呢。並且他們也能夠說出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如:大小、花紋等。

透過前二個環節的學習,孩子對輪子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給孩子提供了幾個小車輪讓幼兒探索各種車輪的製作材料、發現車輪的特性。幼兒發現了所有的車輪都是橡膠做的,我請幼兒接着討論爲什麼輪子都要用橡膠做,其他材料爲什麼不可以。並且請幼兒動手捏一捏,按一按,把幾個輪子放在一起滾一滾,看一看。最後我總結:“因爲車子要承載很重的物體,而橡膠的彈性好,在收到壓力變形後能很快恢復原來的形狀。橡膠對噪音和振動有減緩的作用,所以車子在凸凹不平的地面上行駛時,可利用這一特點來減小噪音和顛簸。”

最後,我給幼兒介紹了一些關於車輪的相關資料,並且幼兒給少了輪子的汽車添加輪子,要求孩子可用不同的方法如:貼輪子、畫輪子等。孩子可自由選擇,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6

本次科學活動《聰明的中國人》的教學思路是透過讓幼兒瞭解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進而讓幼兒感受到中國人民勤勞聰明的優秀品質,爲自己是中國人感到驕傲。應該說,活動的思路很清楚,在活動組織時,教師只要給幼兒呈現有關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音像資料或圖片就可以了,再透過問題的設定來引導幼兒充分感受到中國人的驕傲。回顧今天的活動,我覺得一下幾點是我在活動組織過程中的收穫與體驗。

1、知識性強的科學活動也要注意動靜交替。今天的科學活動,沒有動手操作的內容,大多數是讓幼兒看圖片資料來探索四大發明的內容,所以我很擔心這樣的學習形式幼兒會不喜歡,是否會因爲知識的枯燥而感到乏味,而坐不住,聽不進。確實如我預想的那樣,指南針和火藥讓幼兒感到新奇,聽得認真,和老師的互動也十分積極,但當幼兒在看到第三個發明造紙術時,幼兒的專注性很明顯地下降,有一小部分幼兒開始了小動作,眼睛也遊離在課堂之外了,第四個活字印刷術的講解似乎也不受孩子的喜愛,他們的小耳朵都關上了一樣,課堂的常規逐漸的下降。我想,出現這樣的情況錯不在孩子,關鍵是我對活動內容的及孩子的興趣缺乏正確的分析。如果能讓幼兒在學習造紙術時用動作模仿一下,在學習活字印刷術時準備一些字卡,讓幼兒嘗試一下動手排版,做到活動中動靜交替,幼兒的學習興趣就不會消退,注意力就會更加集中,活動也會走向高潮。

2、精神層面的引導需要有效的提問。如何讓幼兒在回答問題中一下子達到目標的要求,讓幼兒真正地感受到作爲一箇中國人的驕傲,我覺得其中的提問引導,以及教師的語言提示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如何讓教師的語言成爲最有效的指導,提問的設計十分重要。今天的提問有的是十分簡單的,比較膚淺,如你覺得這些發明好嗎?爲什麼?雖然似乎老師要的回答是這些發明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影響了世界,但與目標的達成牽連不大,課後我想,如果我先進行小結,肯定中國人的發明對全世界的影響,然後這樣問:作爲中國人的你,知道了這些發明,你心裏又會想到了什麼?這樣,幼兒的回答就比較寬泛,能有效促進幼兒的發散性思維,並可以引導幼兒聯想到其他方面有成就的中國人,並由此而逐步的幫助幼兒體驗到作爲中國人的。驕傲。最後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真的很重要,我們老師一定要問“你長大後也願意做個發明家嗎?想發明什麼方便的、神奇的、有用的東西呢?”這樣能給予幼兒創造發明的鼓動,更有效地激起幼兒成爲驕傲的中國人的積極情感。

本次活動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時間安排上有些缺憾,因爲四大發明的內容多,不可過於羅嗦,要精簡地挑重點的來講,有詳有略,動靜交替,突出重點,合理安排時間,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達到完美的有效課堂教學。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7

《先左腳,再右腳》是一節繪本閱讀課。主要目標是讓幼兒嘗試和同伴一起肢體協調地遊戲,初步體驗合作。同時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巴比和巴柏的深厚感情。在我上課之前,透過觀看了王紅裕老師的這節課,感覺在她講課時語言很親切,不像是在給幼兒上課,更像是以朋友的角色在與幼兒進行對話。在閱讀的過程中,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地位,讓幼兒自主觀察圖片,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和敏銳的觀察力。閱讀中,請幼兒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相聯繫,使幼兒更能深刻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巴比和巴柏的深厚感情,同時將這種感情很自然與自己家中的老人聯繫起來。

今天我在班裏開展了這節分享閱讀課,在課前備課時,把幼兒的實際反應和效果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設想,當課堂上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時,反應過慢,沒有及時給與迴應,爲了順利將故事進行下去強行將幼兒拉回故事中去。

在匯入環節,讓幼兒分清左腳和右腳時,預先忽略了在幼兒面前應該鏡面展示,給了幼兒一個錯誤的引導。以至於在遊戲環節中,有很多幼兒左腳右腳依然分不清,在發現遊戲進行不順利時,急於將幼兒帶入到故事,沒有及時給孩子糾正。而且遊戲環節節奏的過於緩慢,沒有考慮到幼兒年齡小,平衡性差,很多幼兒在遊戲中已經站不穩,仍沒有觀察到這一細節,及時作出調整。

在講述故事時,沒有充分給與幼兒時間去觀察圖片,更多的是老師在講述故事內容,幼兒在聽。再請幼兒聯繫自己生活,如談談自己家中的老人和自己有什麼不一樣,或者是請幼兒說說自己在家裏是怎麼幫助老人的,引導不夠全面,沒有充分調動起幼兒的積極性,使思維只是停留在一個點上,沒有發散出去,個別幼兒沒有參與到故事的想象中去。

在故事語言的組織上也有很大的欠缺,環節與環節之間連接不夠緊湊。當幼兒的回答與我預期設想的答案背道而馳時,不能巧妙的將話題與故事情節相聯繫。

在最後的遊戲環節中,由於事先遊戲規則沒有講解清楚,遊戲環節比較亂,例如說在教巴柏走路的時候要慢一點,不然巴柏就會摔倒,又或者是巴柏和巴比要一起邁左腳,然後再邁右腳,以至於在遊戲中,同伴兩人沒有協調合作,有的邁左腳有的邁右腳。

透過自己時間上課與王老師的課對比,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事先備課不充分,不能及時應對突發狀況,語言不夠簡潔等。我也會在今後的上課中多學習她人有點,積極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提高自身能力。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8

本月我們開展《有趣的線》主題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神奇的“線條”無所不在!

我們的周圍到處都是線,縫衣服的線、織毛衣的線,電話線、電燈線,門簾上的線……我們注重捕捉孩子們感興趣的事物,從帶領孩子去尋找什麼是“線”,到觀察千變萬化的神奇線條,從而探索線的用途,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玩一玩等讓幼兒探索線的特性,幼兒興趣頗高。

如在《電線變變變》活動中,我們收集廢舊電線顏色多樣,易彎曲、易伸直,變化萬千,在幼兒操作活動時,提供這一素材,不僅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還能爲幼兒豐富想象力構建舞臺。本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藉助電線色彩鮮豔,可隨意造型這一特點,以觀察性、開放性提問爲中介,以誘發積極思維,大膽操作,自主表達爲核心,透過動手、動口、動腦,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讓幼兒在探索中汲取新的知識。

如:在變化電線造型時,幼兒能說出很多種與之相象的造型(娃娃的臉、花朵、水果)等。這些幼兒想象出的都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很自然地與電視、現實生活中的所見聯繫起來。於是我找到了現場扎辮子的幼兒與幼兒的創作作了比較,一方面肯定了幼兒的想象,另一方面讓未想到的幼兒很直觀的感受。並及時地加以表揚,增加幼兒創作的慾望。

第一次操作活動時,教師只是爲幼兒提供材料,讓幼兒透過動手、動腦、大膽操作,隨意造型。由於中班幼兒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且模仿性強,故在這個環節中只出現幾種簡單的創意,但也有幼兒對同一造型出現了不同的想象結果。

第二次操作,教師讓幼兒把自己創意的造型立體化,但我卻忽視了,有些是不適合站立的。幼兒在操作時,在將物體加以穩定的同時,還利用彩的積木造型進行裝飾,這是我沒想到的,說明幼兒的思維非常活躍,能突破老師的要求,他們渴望更多、更美的效果出現,及時的鼓勵、表揚會激發幼兒創作的興趣。

因此,我並不埋怨幼兒,而是拿出幼兒作品加以肯定。在整個過程中,活動過程層次清晰,過渡自然,教師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透過看一看、玩一玩、做一做、說一說,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教師只是作爲一個支援者、引導者、充分體現了新《綱要》中幼兒科學教育的精神。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9

小班的孩子對洗手、洗頭、洗澡時的泡泡充滿了興趣,他們去公園玩也最喜歡吹泡泡。我們怎樣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生成爲有價值的教育活動呢?在“好玩的夏天”這個主題中,我們設計了關於水幾個活動,試圖透過幼兒自己的動手嘗試和操作,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體驗科學活動的帶來的樂趣。

在本學期的科學教學活動中,“來玩泡泡水”這個活動貼近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

活動前,我給孩子們演示吹泡泡,他們驚奇着、歡呼着。當看到泡泡從吸管口裏一個一個吹出來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的興奮。在活動前我們考慮到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控制的能力有限,有些孩子在吹泡泡的過程中可能會將泡泡水吸到嘴巴里,所以爲了防止意外的發生,但又能保證讓他們體驗自己吹泡泡的樂趣,於是我們決定在吸管的一頭做上了標記,讓幼兒把有標記的一頭插到泡泡液中。並且先指導孩子們用吸管輕輕吹氣。果然這一準備非常的有必要,後來在活動中孩子們沒有一個吸到泡泡水的。

看着孩子們躍躍欲試的樣子,我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猜一猜“泡泡水是怎麼來的”。“買來的,我見過!”幾乎是異口同聲。“今天我們不用買,能不能自己做呢?”聽了我說的話,大家都瞪大了眼睛。

我一一將活動材料介紹給孩子們,現場展示製作泡泡水,然後讓幼兒分組用事先準備的洗滌用品自己調製泡泡水,並嘗試着吹泡泡,孩子們吹着自己調製的泡泡水非常開心,同時我還準備了大吸管和小吸管,一些用廢舊的電線絲做成不同形狀的吹泡泡工具,示範用它們來吹泡泡,讓幼兒觀察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吸管吹出的泡泡大,小吸管吹出的泡泡小;吹泡泡的工具雖然形狀不同,但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操作中獲得經驗。

活動最後,我讓孩子們帶上自己的泡泡水來到操場上玩吹泡泡,啓發幼兒觀察吹出的泡泡在陽光下是什麼樣子的。在吹泡泡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吹出來的泡泡立即就破了,這樣不利於他們觀察泡泡裏的美麗世界。於是,我就增加了一個環節,讓幼兒討論“怎樣留住吹出來的泡泡”,這下,孩子們可興奮了,都用自己的辦法去試,有的用手揮,有的用嘴吹,還有的索性站在高高的臺階上吹……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再次達到高潮。果然,經過他們的一番努力,泡泡真的飛上天去了,孩子們看得可開心了。

你樂,我樂,泡泡樂!在本次科學活動中,不僅激發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和慾望,而且也使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玩泡泡水的活動中,孩子們自己動手探索嘗試、觀察、比較,激發起強烈的好奇心,而在活動過程中我注重了孩子的相互交流,把問題留給孩子自己解決。以往我們總是認爲,小班的孩子因爲年齡小,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差,所以開展探究活動會比較困難。但這樣的活動讓我們看到,只要我們選取孩子感興趣的對象,又遵循他們探究事物的特點,同樣能在小班很好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

幼兒園科學教學反思10

在活動之前我從網上收集一些關於奶牛的常識,而幼兒作爲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活動前的自主蒐集資料、積累有關經驗;活動中的交流討論、相互學習,以及活動後的經驗拓展和提升,較好地體現了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以及與環境的互動,整個活動也體現了幼兒自主構建的全過程。

進行活動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我運用了猜謎語方式與孩子們進行互動。活動中氣氛活躍,濃厚的興趣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整個活動較好地實現了情感教育內容,情感教育伴隨着活動的各個環節潛移默化地進行。當孩子們說道奶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知道一頭奶牛一天能產三十斤奶,夠一個小朋友喝兩個月;看到超市裏各種各樣的牛奶製品琳琅滿目(觀察超市貨架圖);瞭解到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和幾乎所有的營養物質時,他們都由衷地發出“哇——”和“嘖嘖——”的讚歎聲,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對奶牛的謝意。當“奶牛媽媽”出現時,孩子們的互相擁抱將這種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活動氣氛也達到了高潮!活動最後,大家互相開啟奶製品包裝袋,分享自帶奶製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會品質也得到了培養。此外,在活動中還注重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幼兒暢所欲言,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有關經驗的積累、豐富的材料準備、寬鬆的活動氛圍,讓孩子有話想說、有話敢說、有話會說,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整個活動尊重了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科學、社會、健康、藝術等領域內容互相滲透,寓教育於輕鬆愉悅之中。幼兒在豐富自身生活經驗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了動、植物與人類的關係,激發了幼兒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

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討論的環節時,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交流面,材料的擺放也給幼兒的互動帶來不便,在今後的活動中還應注意細節部分的考慮,爲幼兒的學習提供合理的活動空間。此外,活動中還需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對離日常生活較遠的奶牛產生直觀、感性的認識,較好的突破了重難點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