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教師美術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31W

美術來源於生活,發展於生活,提煉於生活。美術實實在在地存在於生活之中。現在是小編爲您整理的小學教師美術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小學教師美術教學反思

小學教師美術教學反思1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爲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爲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爲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

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

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

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

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爲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

而且我認爲,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小學教師美術教學反思2

美術來源於生活,發展於生活,提煉於生活。美術實實在在地存在於生活之中。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始終認爲兒童美術教學不應侷限於教材,而應以教材爲最基本的課堂素材,使得美術課堂融趣味化、遊戲化、生活化、知識化於一體。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教材,把美術教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使學生懂得將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啓發想象與繪畫技法可兼得。

在美術教學中,有不少老師或一味地啓發想象,過於偏重聯想;亦有老師只顧着繪畫技法的傳授,而忽略了想象在兒童美術中應有的位置和作用。總而言之是非偏彼即偏此。在技法與想象之間,如果過於偏重某一邊,孩子們的美術作品會出現兩種情況:1.畫面題材枯燥無味,構圖形式教條、死板,失去童真。2.能夠聯想、想象,但想畫的內容畫不出來。

即繪畫中常出現的眼高手低。我們在美術教學深深地體會到:只有將嫺熟的繪畫技法與孩子們的奇思妙想完美地結合起來創作出的畫面纔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作品。在美術教學活動過程中,我們採用遊戲、表演、室外寫生、圖片欣賞等多種方式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並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不斷地提高學生“塗鴉”的技法水平:嘗試各種繪畫材料,研究不同材料的特點並善於運用這種特點,創作出五彩繽紛的畫面。學生看到自己的一雙小手是如此的靈巧,能夠創作出那樣精彩的畫面,便漸漸地喜歡畫畫,喜歡美術課,對美術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條條大路通向“美育育人”之路。

美術並非只是畫畫,這其中囊括了諸多方面。兒童美術亦是如此。爲此,我根據兒童愛動手的心理特點,在美術教學活動中開展了豐富多采的剪紙、編織、撕紙貼畫、貼線作畫以及手工製作等特色課程。透過學生拼拼剪剪、撕撕貼貼等的活動,我們看到,學生無一不陶醉於自己精心製作的手工作品中。我們又將製作的手工作品分類彙總,在班內舉辦手工作品展,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不僅豐富了美術課堂活動,拓展了美術課堂的內涵,而且令學生享受到藝術的薰陶,使學生擁有一顆美的心靈,達到美術教育之情感目標——美育育人!

總之,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是學生不僅擁有嫺熟的美術技能與奇思妙想的綜合美術動手能力。同時更要使學生擁有一顆純美之心,在廣闊的天空下,盡情地展現童真、童趣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