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簡單學習>

教師應探索孩子喜歡哪種學習

學問君 人氣:5.26K

幼兒教師這麼多年,覺得最值得研究的是教材是否合適孩子,因爲或深或淺的學習內容,直接影響着孩子的學習效果乃至孩子的發展,直接影響着教師的工作價值乃至教師的成就,孩子喜歡這種學習。

教師應探索孩子喜歡哪種學習

一次無心插柳的活動,使我幡然覺悟。

己是深秋季節,氣溫在13度左右,我和孩子們都穿上了溫暖的毛衣毛褲,感受着不同季節的氣息。早上,君君歡快的問早聲,使我習慣地將目光投注在她的身上。“啊?”我傻眼了。她穿這一套粉色的真絲短袖短裙,還滿臉歡喜。我脫口:“你怎麼……”欲語還休: “你爸爸呢?”每天都是她爸爸送來的。“我氣死了!”她爸爸出現在門口。“早上起來,就指定要穿這套衣服,給她講什麼都沒用,我想只有讓她感受後果,她纔會懂得。應老師,你別給她添衣服,凍凍她!”我轉身問她:“冷嗎?”“不冷!”她依然像只小鹿蹦蹦跳。

孩子們對她的裝束,奇怪極了,議論紛紛。

一孩子:“我看着你,就覺得你會感冒發燒。”

君君:“爲什麼?”

一孩子:“因爲你穿着短袖衣服。”

君君:“菁菁老師也穿短袖(短袖毛衣)。”

一孩子:“你穿那麼短的裙子。”。

君君:“潘園長也穿短裙子的(毛呢短裙)。”

一孩子:“你衣服的布和老師的布是不一樣的。”

君君:“有什麼不一樣的,我的也是布,她的也是布。”

一孩子:“反正你會咳嗽流鼻涕的。”似乎不能更好他說服她。

我說:“我和大家一樣,覺得君君會着涼,可是,我們怎麼來說服她呢?”

衆孩子:“我明天把媽媽的衣服帶來,和你比比,媽媽的衣服肯定暖和。”

在君君打了第一個噴嚏後,我於心不忍地給她添加了毛衣毛褲。

第二無,出乎我的意料,有2/3的孩子帶來了媽媽的秋裝,和自己的夏裝,讓君君用手撫摸,用臉碰觸,親身試穿。另外一些孩子用自己身上的衣服,也熱情地參與了這個勸說話動,幼教之友《孩子喜歡這種學習》。望着他們仔細地觸摸、專注地探索、努力地勸說的樣子,我看見了真正的孩子的自主學習,孩子是會自己學習的!

君君像是被事實說服了,但是,這個愛“鬧事”的女孩又有新的問題:“那麼,這些衣 服怎麼會暖和的,它們是用什麼做的?”

我的心都笑了:這該是孩子們自己的課程了!我說:“你們能不能去找一些證明,來回 答她的問題。”當天,我透過“家園之窗”欄目,向家長發出“幫一幫孩子的忙”的`求助聲。

又一個早上,我等候着孩子們熱烈響應的出現。果然,孩子們找來了各種商標,找來了羊毛、棉花、晴綸棉和蠶吐絲的像片等。於是,一場經驗交流會開始了。孩子們努力使自己的介紹被別人接受,同時又渴望着別人的介紹,我是個穿針引線者,使孩子們更準確地接受來自同伴的資訊。

大家正盡興呢,小金髮現一個問題:“這兩件衣服都是棉花做的,可是一件是冬天穿的, 一件是做夏天的裙子的。”小金引發了大家的發現:“是啊,有的是厚的,有的是薄的,有的是一條一條的……”就這樣,我們走出了園門,走進了布店。在售貨員的幫助下,孩子們說:“布的織法不一樣,叫的名字和用處都不一樣,比如燈芯絨和花布,真絲和絲絨……”瞧,站在櫃檯前,孩子們的學習願望多麼強烈,是角色的轉變更激起孩子的學習動機。

沒過幾天,在角色遊戲中,一個“孩子”向“媽媽”提出“我要穿花衣服”,於是,美工活動“設計花布”又在孩子飽滿的熱情中進行。因爲與花布有過感性的接觸,孩子們在模仿中領悟到:花布的設計,其實就是將一個或幾個圖案(或顏色)重複地、有規律地擺放(也有不同觀點的),所以,這個美術活動,在孩子們的嘗試、交流、領悟中完成。

接着的“服裝設計”、“時裝表演”等系列活動,都在孩子們高漲的熱情中開展。

我托腮思索:其實,孩子的學習不在於內容的深淺,而在於是不是孩子喜歡的,能否 激起孩子的熱情的,能否引起孩子探索和認識興趣的,能否使這一學習轉變成孩子當前需 要的。

爲解決自己周圍發生的問題,孩子們情緒飽滿、態度積極、行爲主動。這個過程無疑 是一種學習,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這樣,教師的作用就在於,適時地發現孩子中的 問題,把握時機,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使孩子在自主認識和自主探索中獲得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