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活動總結>

甌繡活動總結

學問君 人氣:2.28W

甌江之濱,故名爲“甌”,生於甌畔,故名“甌繡”。,一針一線滿是江南的精緻與細膩,將心事付於細細的絲線,從唐宋的故事繡到當代的傳奇,從溫婉的江南繡到神祕的大洋彼岸。“甌繡”,六大名繡之一,以其精湛的繡法和獨特的繡藝享譽古今,馳名中外。而作爲中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其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傳承。因而參觀、瞭解、學習甌繡有着獨特的意義。那一次的親臨,感受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看江南繡針,貫通古今,聯合中外,在時代的洗滌下成爲愈演愈烈的神話,永生難忘。

甌繡活動總結

7月x日上午,天空飄着江南暖暖氣息的小雨。實踐隊一行六人前往溫州文化商品市場二樓——施成權工作室參觀甌繡。

實踐隊員首先參觀了工作室。剛步入工作室,映入眼簾的是幾幅大作——溫婉的李清照、寧靜的江心嶼、活靈活現的公雞還有令人驚悚的老虎,可以看出,甌繡的刺繡範圍包括了傳統的中國文化人物、江南風景、各種動物及臨摹西洋油畫。“那副李清照的刺繡有人出價17萬,我還是捨不得賣。”施老師說道。看了看工作室甌繡的標價,基本都在千元以上,隊員不僅感嘆甌繡的藝術價值。

細緻參觀後,發現出了甌繡作品外,工作室還成列了幾張與各領導人的合照。“那是幾年前國家領導參觀甌繡時拍的'照,他們感嘆甌繡的逼真和精緻,叮囑我好好發揚甌繡。”說到這裏,施老師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之後,施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工作室和宣傳單上的作品。“這是五德圖”,施老師指着宣傳單上的一副照片說道,“獲得過國家金獎,現在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國家博物館共收藏了我兩幅作品,這是其中之一。”聽罷,隊員對施老師的佩服又增添了幾分。“咦,這個刺繡有兩面的,一面是老虎,一面是豹子,真可愛”,隊員說。施老師解釋道:“這叫‘雙面繡’,其魅力就在於在一塊布上正反兩面都秀出效果,有一定的難度。”

參觀完作品後,施老師向隊員介紹了甌繡的材料及技法:“甌繡的材料基本一致,沒什麼貴賤之分,看得就是技法。難點就是怎樣繡得整齊,現在甌繡的內容隨着時代的發展也豐富了,我們引進了一些油畫。刺繡出來的效果非常逼真。不過就是太精緻的,畢竟是線,顏色的變化也不那麼自然,這也是甌繡最大的侷限。”隊員試着在一副未完成的作品上繡了幾針,效果大打折扣,方能理解老師說的“看得就是技法”的真諦。

最後,老師談到了甌繡的傳承問題:“我學習甌繡已有40多年,這也是家族傳統。甌繡其實是有市場的,隨着經濟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回頭來看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只是出師的時間太長,現在的年輕人都沒有學下去的耐心。我現在就沒有找到合適的傳人,學習時間最長的一個徒弟跟了我三年,最終還是走了。甌繡,基本技法學好就要十年,現在,傳承就是最大的問題。”

隊員也希望透過自己的參觀和宣傳讓更多的人瞭解甌繡,走進江南的精緻與細膩,將這一文化傳承。

TAGS:甌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