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活動總結>

關於送教下鄉活動總結8篇

學問君 人氣:1.59W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送教下鄉活動總結8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送教下鄉活動總結8篇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爲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農村學校,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

20xx年,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在侯馬市教科局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現將具體情況總結如下:

 一、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送教下鄉活動爲農村中小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先進的教學模式、前沿的課改資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使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過程中,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均得到顯著提升。

侯馬五中的英語教師張俊玲到高村中學上了一節英語課,課後高村中學的老師普遍反映張老師的英語口語水平就是高,表達清楚、準確,感染力特別強,給他們很對的啓發,他們決心像張俊玲老師一樣用飽滿的熱情、高超的技藝去贏得學生們的認可。而張俊玲老師卻說,這次下鄉我覺得也很有收穫,高村中學條件這麼艱苦,可高村中學的老師卻一點也沒有怨言,幾年甚至幾十年如一日的在這裏辛勤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態度值得我學習?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爲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爲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化學學科教師馮豔陽,是民辦學校的一位老師,雖然精益學校條件相對要差一些,但是她的課一點也不遜色,當她的課在張村的課堂上展示出來以後,大家驚異的發現,這是多麼優秀的一堂課呀,其專業水平一點不必公辦學校的差,甚至更勝一籌,其語言、簡練、準確、專業程度令人傾佩不已?

三、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透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劉小戰老師在課後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於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透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透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村裏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四、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數學學科邢麗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六年級《比例的應用》一課時,爲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邢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分不出誰是學困生。”?教者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爲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爲廣大村裏的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在送教下鄉的過程中,我們確實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這和廣大鄉村學校、鄉村教師的期盼還有很大距離,面對這些差距時,我們覺得自己做的還很少,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下學期,我們將進一步加大下鄉力度,把更多、更好的教師送到學校去,讓全市教師的都能從中受益,都能有所提高。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2

沙土中心小學

12月5日,在區教育局教研室李偉主任的帶領下, 呂冬梅、馮璐、馬銀琴、鄒建華四位名師來到我們沙土中心小學,在我校進行了教學活動和學科交流活動。參加此次活動的除了我們沙土中心校的老師外,還有安興中心校、皇鎮中心校的老師。按照我校的安排,我們組織教師認真聽課,並結合聽課情況在課後進行及時研討,聽課教師對這四節課感觸極大,收穫頗深,研討氣氛熱烈濃厚,特別是數學教師呂冬梅和英語教師馬銀琴的課後交流,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校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教學活動情況:

呂冬梅老師執教的三年級年級數學課《分數的初步認識》,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積極性,自主探究意識濃厚,學生人人動手,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流暢,教學環節齊全, 時間分配合理,教學效果顯著。

馬銀琴老師執教的五年級英語課《Unit4 PartA Let’talk》,教態大方,教學手段靈活多樣,別具一格,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設計了一堂令人耳目一新的教學。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輕鬆的氣氛中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鄒建華老師執教的二年級體育《跳躍和綜合練習》,課堂上教師語言規範,有激勵性,教學環節銜接緊密,遊戲生動有趣,教學效果明顯,特別是鄒老師的課堂親和力令聽課老師深感佩服。整節課都是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度過,學生既學到了體育技能、又愉悅了身心。師生關係融洽,課堂氣氛活躍,充分體現了年輕骨幹教師極強的組織教學能力,展示了優秀教師的高超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水平。

馮璐老師執教的五年級資訊技術《認識計算機》,馮老師在課堂上注意引發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在新授當中做了多媒體教學課件,介紹了顯示器、主機、鍵盤、鼠標、音箱、打印機這些電腦主要組成部位的作用和特點。讓學生聽完自己總結。在課件當中,馮老師採用圖像、聲音相結合的方式。在圖像上,用到了卡通圖像,學生在看到這些圖像時,都瞪大了眼睛,非常好奇;但在聽到了以兒童化、第一人稱配音的聲音時,又都聽得非常認真。總結時,學生們都爭先恐後,說得非常好。課堂教學取得了圓滿成功。

二、我們今後努力方向:

1、我鎮教師今後要認真鑽研教材,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握教學目標及知識點、重難點,及時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不斷嘗試實踐,把優秀教師的

課做爲一面鏡子和自己對照,在實踐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課堂教學水平。

2、多進課堂聽課,評課,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加強交流、討論,形成研討的氛圍。在聽評課中找漏洞,彌補自己教學的不足。

3、教師要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愛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持久的。基於這一點,教師更應該不斷縮短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以滿腔的熱情關愛學生。

4、要在基本功、親和力,訓練學生上下功夫,從聽課中學生的表現來看,我們的學生見識少,膽怯心理嚴重,學生讀、說能力都需加強,因此課堂不是十分活躍,這與平時教師對學生訓練不到位有之間關係,今後這將是我們應該重視和加強的地方。

5、建立健全教學管理機制,加強教學的日常管理。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研討活動。各學科教研組要定期的開展教研活動,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爲我鄉的教育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三、開展活動的幾點體會:

此次活動區教研室爲我鎮各小學校帶來了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四位教師基本功紮實,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方法多樣,思維活躍。送課的同時,他們將新的教學理念,好的教學方法帶到了我校。此次送課活動如同雪中送炭,讓我鎮的老師們足不出戶,就能最直接、最深刻地感受名師的風範。此次活動深深地觸動了我們每一位老師,對我們以後更好的從事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

此次送教活動,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需要總結的經驗還很多,我們期待這樣的活動能堅持經常的搞下去,爲我鎮教育送來更多、更新的教學方法,促進我鎮教育教學和諧、快速發展。

沙土中心小學

二0XX年十二月六日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3

教育大計,教師爲本。爲積極配合全省教師隊伍建設年活動,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實現全市教師專業水平的均衡發展,在局黨組的統一安排下,市基礎教研室和師訓科重心下移,靠前指導,充分利用我市優質教學資源,發揮優秀教師的示範、引領和輻射作用,面向全市,廣泛開展“送教下鄉”活動。這次活動融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爲一體,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和師訓工作的實效性,有效的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有力的推進了新課程改革健康深入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贏得了基層教師的一致讚譽。

一、送教情況

本次活動從4月26日在淮陽縣正式啓動,至5月23日圓滿結束,歷時一個月,遍及全市七縣一區,從縣城學校到偏遠農村,涉及初中、小學兩個學段6個學科,累計送教31個學校、66節課,培訓教師5890人 (詳見下表)。

送教活動中,市基礎教研室有關人員,每天7點多出發,早出晚歸,不辭勞苦,送教下鄉講師團的教師精心備課,發揮出色,使送教活動獲得圓滿成功。

二、活動成效

1.實現了教研與師訓的優勢互補。這次活動有效整合了基礎教研室的教研優勢和師訓科的培訓資源,突出了教研工作的針對性,提高了師訓工作的實效性,爲教研和師訓工作的開展開闢了一條新的途徑。

2.實現了送教者與聽課者的雙贏。送教活動爲一批中青年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在教研員的悉心指導和不同教學環境的磨練中,使他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全市有了一定的影響力,初步造就了一支我市本土的名師隊伍。教研員透過聽課、交流,瞭解了基層學校的現狀和一線教師的需求,進一步明確了今後教研工作的方向和重點。課上送課教師的精彩示範,課後教研員的精當點評,教研員、送課教師及聽課教師的互動交流,收穫的不僅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還有新的教學理念、科學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基層教師課改中的不少疑惑,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使他們對課標的領悟、新教材的把握、教法學法的運用和新課堂的駕奴都得到不同層次的提升,爲他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積澱了豐富的能量。同時,農村教師的樸實、真誠以及他們的敬業、好學精神也讓送教教師和教研員深深感動。“送教下鄉”解決了交通不便、工學矛盾和經費短缺問題,使農村教師不出門就能聽到全市高水平教師的授課和講座,實現了城鄉教師優勢互補,雙贏並進。

3.提高了教師培訓的效度。由於種種因素,一些教師對業務培訓興趣不高,常常是聽報告很激動,教學中不實用;上課是“做課”,示範既表演。爲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更具科學性、可操作性,突出原生態、真實、平實、厚實、豐實的特點,使課堂教學既能體現課改精神、有一定的高度,又看得到、摸得着、學得來。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有沒有多媒體都能上好課,展示了名師優秀的專業素養和高超的課堂藝術,顯示出觀摩課的示範作用和獨特魅力。課後,不少聽課教師紛紛圍住送課教師和教研員,進行諮詢、交流,久久不願離去。他們說,“這樣的課真實、管用”,“聽這樣的課真值”,“真是不虛此行”,“過去一直認爲客觀條件差,學生不配合,現在才知道自己的差距”等。

4. 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送教教師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的現身說法,使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爲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教學行爲,提振了偏遠地區教師課改的信心,使他們在學習名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業務水平,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三、成功原因

1.領導高度重視。“送教下鄉”活動是我市教師隊伍建設年的一項重要舉措,局領導非常重視。黨組書記、局長張學成作過重要批示。分管業務的黨組成員、招辦主任郭勞動多次聽取彙報,親臨啓動儀式現場並作重要講話。基礎教研室主任楊啓宏多次到送教現場檢查指導,副主任郝潔全程帶隊,親自協調落實送教地點、送教人員、交通食宿等具體細節,保證了這次活動的順利進行。

2.活動準備充分。活動開始前,基礎教研室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具體方案,明確了工作要點和職責;有關學科教研員深入調研,精心篩選獲得過省級優質課的教師組成了“送教下鄉”講師團,並在活動過程中給予送課教師及時的專業指導和全程服務;送課教師敬業奉獻,不計得失,精心備課,準備充分,是活動成功的關鍵

3.縣區配合得力。爲搞好這次活動,各縣(區)基礎教研室和師訓股都積極行動,全力配合,特別是淮陽、商水、西華等縣高度重視,精選場地,組織得力,教體局主要領導親臨現場,教師參與廣泛,爲送教活動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四、活動反思

感受收穫的同時,我們也充分認識到,農村教育教學質量和農村教師隊伍素質,雖有較大提高,但與新課改的要求及人民羣衆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教師培訓工作任重道遠;“送教下鄉”作爲新課程師資培訓中的一種有效方式,不應當是一種權宜之計,而應成爲城鄉教育均衡協調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亟待形成一種城鄉互動、共同提高的長效機制,提高培訓活動的規範性、實效性將是我們下階段送教工作的重點。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4

本人非常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旬陽初中語文“送教下鄉”研修學習活動。作爲農村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透過這次研修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一、專心聽課,我收穫聽了專家的授課,被授課老師獨到的教學理念所吸引。聆聽了邱俊老師所講的短文兩篇《蟬》、《貝殼》。我的思維真可謂豁然發散,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短篇課文“兩課一上”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邱老師新穎的教學設計讓我耳目一新,這種精心備課提煉精華,雖容量小、但質量高,這種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讓我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將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吃透文字,做到設計優化、課堂精講,給學生減負,使自己的課堂高效。

二、總結反思,我提升本次培訓中,每一節課,我都認真聽、認真做好聽課記錄,課後還寫了心得體會和感悟,使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透過觀摩吳老師的《石壕吏》、樑老師和符老師的《三峽》、周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讓我學到了在文言文教學設計中要特別重視注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誦讀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些美文和名篇儘量要學生背過;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途徑,對於翻譯,重點字詞一定要翻譯出來,在此基礎上,該替換的要替換,該刪減的要刪減,力求合乎現代漢語習慣;注意聯繫作者的寫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上能恰當的點到,對於學生的理解會很有幫助;注重滲透文言知識,文言文教學中,除了注重必要的詞彙積累外,還應適當地滲透其它的文言知識,如:特殊句式、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雖然有一些知識不是初中的必考內容,但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文言文,教學設計中應有意識滲透。

透過學習和反思,我還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我們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爲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爲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三、積極研討,我進步本次研討嚴格按照自主備課、集體研磨、微課展示、組內互評、形成預案這五個流程進行。爲確保研討有序進行陳老師還特提出了五條詳實的活動研討要求。每節課結束後都有說課、小組研討交流,讓我感到“天光雲影共緋徊”,在交流感悟中進步。

組長組織研討,大家對每節課都提出了自己誠懇的意見和建議:有的說課堂教學不能只流於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於出現”冷場“現象,是教師的備課功夫不到位,問題設計過難,如果出現這種狀況教師首先要穩住陣腳,然後再慢慢引導學;提問要全面一點,激勵性評價要真誠,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大家各抒己見,這樣的研討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研討,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觀摩我豐富了自己;因研討,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透過崗位實踐,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於一線教學,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四、下次國培,我還來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今後只要有機會,我還會積極主動參加“國培送教下鄉”這樣的觀摩、研討、實踐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惟其如此,我纔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爲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5

爲了提高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農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由劉校長和王校長親自帶隊,9月25日來到葉赫中學,我區中學送課教師是四平二中的張微老師, 張微老師上了一節 “在WORD文檔中製作宣傳畫”這一課,效果非常好,課後,我講了“在新課程下,如何上好資訊技術課”的講座,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還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透過學習、交流,聽課教師普遍感到開課教師在教材處理、課堂駕馭等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因而收益匪淺。會後,雙方還交換了今後聯繫的方式。

透過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麼的問題。

如果僅把送教下鄉活動理解爲讓城鎮學校的一節優秀課到鄉村薄弱學校去演示一遍、並想以此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話,那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根本目的來說,一般是很難達到的。因爲這種杯水車薪的行爲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所以,我認爲有效的送教下鄉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基本問題的深層次本質和規律的觀念,是教育的靈魂和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對於教育全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向這些學校和教師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就顯得尤爲重要。就當前來說,要使老師們認識到,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爲特徵的資訊技術,正在使教育發生着一場深刻的變革,其勢洶涌,不可阻擋。在這種社會發展趨勢下,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是指文化知識,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善於與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標也將不再是爲了學生傳承知識,而是爲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些,無疑對我們的資訊技術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了順應這種社會發展的潮流,爲了培養21世紀有用的人才,我們就必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掌握現代資訊技術,有效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教育理念成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強大內驅力。

2、送教學經驗。教學經驗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得來的一種知識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較長時間的積澱,是教師的寶貴財富。從我區目前一些在資訊技術學科教學上比較薄弱的學校情況看,它們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學硬件上的投入,牽制學校前進的,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而這種水平的不高,也不單純是教師自身的學歷不高和素質不好,而是教學經驗的匱乏。他們也在鑽研教材,但最後不得要領;他們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終不夠科學;他們甚至付出了比城鎮學校教師更多的勞動,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向他們傳遞一些先進的數學課教學經驗,對於提高薄弱學校教師在數學課教學方面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學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鄉活動中傳遞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看作是一種理性的、抽象的行爲,那麼教學方法的傳遞應該是感性和具體的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教學方法是否先進、得當,將直接關係到教書育人的質量。所以,教學方法的傳遞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重頭戲。執教老師要借用課堂這個載體,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直面聽課教師展示自己的教學過程,讓聽課教師從聽課的過程中得到啓發和感悟,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怎麼送的問題。

爲了提高資訊技術學科送教下鄉活動的實效,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採用如下的幾個方法:

1、觀摩課。我們要選擇那些思想作風正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承擔執教任務。就目前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爲教學的終極目標,把以傳承知識爲目的的“接受性學習”變爲以培養能力爲目的的“研究性學習”,儘量讓學生透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資訊的收集、分析和判斷,來增進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斷力。

2、專題講座或評課。對於農村學校來說,觀摩課雖然具有直觀性和可摩仿性的特點,但它帶給聽課者的還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認識,如果我們對課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點明或提示,更會顯得是雲裏霧裏。所以,觀摩課配以專題講座或評課,將有助於教師對這些觀念和方法的內化,幫助他們把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但是,我們還必須注意具有針對性,即所講內容要和活動主題相吻合,使聽者感到所講內容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一個部份,是活動主題的提煉和濃縮;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經驗介紹。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一些薄弱學校的教師來說,可能同目睹一堂優秀的觀摩課來得一樣重要。因爲它能指明教師努力的方向,減少無效勞動,提高教學實效。而且來自第一線教師的經驗介紹,是最具說服力的,最易激起聽課教師情感上的共鳴。所以,如果我們在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安排一定時間的經驗介紹,對於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後的延續問題。

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時間來說,一般是很短暫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決許多的問題。所以,要發揮送教下鄉活動的最大效益,還必須做好活動後的延續工作,如學校領導要組織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讓大家談談參加活動後的體會和收穫,促使大家對活動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還可組織有關教師上一些嘗試、創新課,把學到的、領悟到的東西進行具體實踐應用;今後要加強城鎮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聯繫,如果做到這樣,就能有效地改變薄弱學校的面貌,真正達到了送教下鄉“送去一堂課,帶動一個面”的目的。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6

小學語文素養,是指小學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應當具備的語文知識、自身基本素質和修養,而要培養這些能力,讀書是關鍵。所謂“熟讀成誦”、“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透過反覆地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文字的中心思想,提高語文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學生在讀中觸發形成良好的語感,在讀中積澱和感悟,在讀中進行美的享受,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在語文素養概念中,要求語文教學具有較高的質量。合理的閱讀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每篇課文都隱含作者獨有的思想情感,要想與作者產生共鳴,需要學生精讀文字,讀文產生感情,使其有身臨其境之感。

xx老師在教學《絨毛小熊》時,整堂課富有童真童趣,孩子們在老師親切的引領下,帶着對生活的感受以及豐富的情感領略了語言的魅力、課文的精彩。尤其是當孩子們上臺分享自己和玩具相處過的快樂時光時,我覺得很有意思。這說明xx老師的這節課喚醒了學生的生活和情感,更重要的是透過仿照課文的例子把情感和生活變成了修飾的語言表達了出來。我想孩子們在課堂上能夠有如此出彩的表現,與老師本身的魅力和紮實的基本功是分不開的,整堂課“讀”的環節居多,xx老師善於抓住二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層次並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們帶着生活和情感融入文字中去品讀。我想:只要學生的思想能夠融入文字中,並同生活實際產生聯繫,情感就一定會波動,素養一定會提高。再來,孩子如果能在每節課當中都能感受到語言文字後面的生活和情感,那麼,他的學習是很快樂的。

語文素養的培養基於課堂卻不能完全依賴於課堂,僅靠課堂傳授的那點知識顯然是杯水車薪的,應在課堂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積累是文化底蘊的積澱,是提高語文素養的有效手段。教師可向學生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供學生閱讀,並利用課堂教學的時間組織學生將自己近段時間閱讀的課外書,或者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有感想的讀物講述給同學聽。我將此方法運用到教學中,效果頗佳。從剛開始的“難以啓齒”到後來的“滔滔不絕”,甚至有些學生介紹的書籍成爲課後班級炙手可熱的讀本。

在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落實“讀”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培養語感,激發情感,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想認識,讓語文素養“讀”出來。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7

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爲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往偏遠山區,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縣教師進修學校小學部各學科教研員在校領導的正確指揮下,積極、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透過調查訪問——瞭解基層之需;透過看課評課——深入瞭解師資隊伍現狀;透過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透過互動研討與講座——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經過大家開動腦筋,精心籌劃,踏實工作,真誠服務,小學部的送教下鄉工作受到基層學校的好評和歡迎。

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發揮典型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指導方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比較偏遠的山區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整個活動中,教研員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送教下鄉活動效果顯著。

一、 實現了送教者與看課者的雙贏

本次送教兩個鄉鎮-------吉洞鄉和八會鎮,語文五節,數學五節。兩個鄉鎮的 名教師參加了觀摩。課上送課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教研員精當的點評,同時改變“一言堂”的局面,看課者也積極參與研討,送課教師與教研員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爲教師充電。

透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送課者深有感悟,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作爲一名研究型教師,語文學科孫軼老師積極投身於語文課程改革,透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探索出預習——彙報課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她曾經多次送教,課後,她非常激動地說:“我想看看我的教學思路借班上課能不能行得通。”經實踐檢驗,她從調動學生的興趣入手,透過紮實有效的訓練,體現了開放的語文教學意識,在鄉鎮學校,面對陌生的學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錯!這無疑堅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語文科的陳立賀老師是第一次送教下鄉。爲了更好的`把課上好,她多次和教研員溝通、研究,反覆修改教學方案。在李鶴老師的指導下,終於上了一節原生態的、具有新理念的、基層教師能學得來的、有一定高度的閱讀課。受到了老師們的好評。

數學科金玲、唐麗媛和徐巖三位教師在翟金環和李春凌兩位教研員的精心指導下 出色地完成了本次的任務。

送教下鄉活動爲鄉鎮學校送去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資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着。

二、、提高了教學觀摩課的可信度

由於種種因素的影響,有不少教師對示範課表示懷疑,認爲示範課就是表演課。爲此我們加強了對示範課的指導,使教學設計具有真實性、科學性、可操作性,所以送教教師不受條件的限制,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學生,不管有沒有多媒體同樣能上好課。參與看課的教師真切地意識到:不可一味埋怨客觀條件的差異,“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優化教學設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具有的巨大潛能”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陳立賀老師執教的三年級閱讀課《陶罐和鐵罐》,由於教師在備課時考慮周到。所以,教師無論面對怎樣的學生,都會喚醒學生的學習的潛能。語文學科沙嶺中心小學孫軼老師執教的四年級閱讀課《小獅子愛爾莎》一課。語文新課標第二學段(3——4年級)關於的閱讀訓練重點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詞句訓練是四年級年段訓練的重點。 “你是從哪個具體的詞句看出來的?”和“看你從哪些具體的詞句中體會到獅子的可愛。”的提問,緊扣年段訓練重點。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活動緊緊圍繞結合課文詞句,理解愛爾莎的特點展開。這兩問環環相扣,統領學生對全文主要內容的學習,引領學生展開整潔課堂的學習活動。在學生合作中,老師深入到小組瞭解學生是怎樣學習的。接着各小組進行彙報,學生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談,學生透過“滴溜溜直轉”“把我撲倒在地”“張開嘴讓我看”等詞體會到了文中的小獅子是一隻可愛、乖巧、懂人性、淘氣、可憐……的特點。鼓勵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評,擴展學生思維空間,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示,享受審美樂趣。再透過課前對獅子的印象與書中小獅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對小獅子的關愛之情。最後讓學生把自己想說給小獅子的話寫下來,訓練學生寫的能力。

三、 送教教師認識到自己不僅是教學的踐行者,更是教學的研究者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透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教師的課程視野開闊了,教師學會思考了,教學研究意識也蔚然成風。

孫軼老師在課後反思中這樣寫到:“這節課我從學生的學情出發,設計課堂提問。教學中過難的問題,要求過高,學生難於回答,失去作答的信心;過易的問題學生學起來沒勁。只有哪些學生解答起來有一定難度,但透過努力可以解決的問題才最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透過課前幾分鐘的觀察,發現山區的孩子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就及時調整了教案,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對小動物的認識和看法來談,再結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情,敏銳地發現、靈活的設計一些學生解答有難度,但又是可以解答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提問的效率。在體現師生互動方面配合的比較突出,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訓練和學習方法的指導。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加強學習,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理解掌握的獨立閱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生樂學、愛學、主動學。”

課後的教研員李春凌和李鶴兩爲老師從課堂教學模式、課標的體現、動態教學的生成、課堂實效性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啓迪了教師的思維,提升了教師專業化水平。

四、 送教教師的獻身說法,使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不再抽象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讓這些土生土長的“實踐專家”獻身說法,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語文學科首山鄉中心小學馬曉晶老師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讓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如何“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如何在“實現師生與文字的對話”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了認識。抽象的教學理念轉化爲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教學行爲。

數學學科金玲老師以尊重兒童個性、活躍兒童思維著稱。她送教 年級《 》一課時,爲兒童提供充分的時空,注重兒童知識的形成過程。觀摩者不約而同產生共鳴:“在金老師的課堂上,根本就區分不出誰是學困生。” 唐麗媛和徐巖兩位老師,她們分別送教的年級《 》和六年級《比例的應用》的課堂上,教者時時刻刻把兒童推向主人翁的地位,爲兒童提供“做數學用數學”的機會,體現的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本次送教下鄉爲廣大山區教師提供了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育理念的發展空間,實踐證明送教下鄉活動是提高偏遠地區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最便捷、最迅速、最有效的培訓方式。

六、因地制宜開展送教活動,凸顯實效性。

由於地域差異,校際間的教育資源不盡相同,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基層學校解決實際問題,是教研員開動腦筋,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一個內容。

本次語文和數學兩個學科認真篩選送教骨幹教師,我們不是簡簡單單的上一節課就草草了事。在送教之前,骨幹教師要做充分的準備,並針對具體的送教地點,做出相應的教學設計,不用多媒體的儘量不用,而且在教學之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並且都在首山一小、二小做了試講,做到心中有數,用教師看得見、摸得着的、學得來的方法,爲教師提供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上的支援。

以上只是小學部送教下鄉活動的幾個側面,隨着我縣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深入,小學部全體成員將繼續轉變觀念,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充分利用我縣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把基層學校的需要作爲我們教研的工作目標,及基層所急,送基層所需,以切實提高我縣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以優質教育資源爲依託,促進我縣教育的全面發展。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8

按照區教育局進修校的安排,“送教下鄉”教師於20xx年4月26來我鄉送教下鄉。”送教下鄉“,是優秀教師傳送經驗,提供示範的有效途徑,旨在增進城鄉教師的相互學習,既使作課教師從中得到磨練,又使聽課教師從中受到教益,從而實現雙惠雙贏。旨在幫助於農村,服務於農村,建立城鄉互幫互助的教研熱線,增強一線教師的教學教研意識,在我鄉掀起教學研討的熱潮。

一、精心組織,合理安排

爲了此項活動的有效開展,我鄉成立了“送教下鄉”活動領導組,組長由中心校長韓培模同志擔任,副組長由鄉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學的劉芬蘭同志擔任,成員爲各校校長擔任。繼榆次區召開“送教下鄉”專題會議之後,我們就召集各校領導商討,最後確定,將送教教師集中於郭家堡中學授課,全鄉相關教師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學開展聽評課活動,並確定了同課異構的教師,要求同課異構教師精心備課,郭家堡承擔所有聽評課的準備事宜,要求精心組織,妥善安排。

二、提高認識,明確任務

“送教下鄉”是爲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輸到鄉鎮農村,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全區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透過互動研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送教教師精心準備,真誠服務,受到好評和歡迎。

送教下鄉活動發揮送教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模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

三、精心準備,實現雙贏

本次來我鄉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鳳老師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韓雅萍三名教師,涉及到語文、政治、物理三個學科,主要形式爲我鄉的三名教師和送教的三名教師同課異構,內容以初三複習課爲主,課上送教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聽課教師交流互動,送課教師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爲教師充電。

透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參與同課異構的教師精心備課,查閱資料,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送教下鄉活動爲我們鄉送來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資訊、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着。

四、加強交流,促進聯動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透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開闊了教師的課程視野。

五、促進溝通,提升能力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TAGS:送教 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