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活動總結>

校園實踐活動總結

學問君 人氣:7.33K

校園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開放的空間。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實踐活動總結,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校園實踐活動總結

校園實踐活動總結一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的,以學生自主選擇、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爲基本方式的綜合性課程,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等主題爲基本內容的實踐性課程,以學生個性養成爲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它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在“考察”、“思考”“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其重要性尚未得到足夠認識:存在物質條件、師資水平、課程評價等多方面的困難。但這些困難應該不足以使我們在這一意義深遠的課程面前無所作爲。在綜合實踐活動的開發和教學中,我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和實踐性的特點,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在瞭解社會、瞭解生活的過程中學會生活、學會交往、學會學習、學會做人。

一、立足校園生活,挖掘實踐渠道

1、調查校園環境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範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纔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豐富多彩。學校是每個人人生道路上的一塊必經之地,是學生生活的基本空間。因此,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對自我、自然、社會、科技、文化引起足夠的關注,並在這個過程當中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如在《校園環境現狀調查》、《美化校園環境》等活動中,學生透過觀察、訪問、查閱資料等一系列實踐活動,瞭解了學校環境變遷的歷史,找到現今校園環境存在的問題,提出美化校園環境的建議,盡情描繪出理想中的校園環境,從中體驗到創造的無窮樂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真所謂“生活處處皆學問”,的確如此,這些感受不經他們親身實踐,是很難體驗到的。

2、編輯手抄或電腦小報

手抄小報或電腦小報的評比活動在我校已堅持了多年。爲此,學校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實踐資源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首先讓學生自由組合,每組推薦出一名組長擔任總編,其他成員根據各自的特長進行分工;然後在總編的協調下,按各自的特長進行分工合作,自擬欄目,自己寫稿、編輯、排版、設計等,並在規定的時間內辦完,力求做到內容充實,圖文並茂。同學們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組合,進行辦報合作實踐。在辦手抄報或電腦小報的過程中,同學們充分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發揮創新潛能,辦出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小報。例如,辦有“環保知識小報”“數學知識報”“語文學習報”“校園新面貌”“水鄉古鎮——黎裏”“柳亞子紀念館的房屋結構”“我們這個班”“我們的老師”……真是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大大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在同學們設計的小報整個版面中,他們還根據各自小報的特點,配上精美的圖畫,使小報展示出引人入勝的魅力。學生編輯小報既培養了他們勤於動腦、勇於動手的實踐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團結協作的`精神,更陶冶了他們熱愛生活的情感,同時激勵着同學們以更加高昂的熱情投入多種綜合實踐活動中去。

3、合理安排活動課程

爲了更好地讓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學校根據課程計劃和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時間。其中,初一年級每週安排2課時資訊技術課,初二安排1課時,在完成資訊技術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綜合實踐活動情況,調配使用資訊技術學科,重視資訊技術的應用,重點體驗多學科相結合的方法,把資訊技術融入到各學科的學習研究中去;初一年級每週單獨安排1課時勞技課,初二、初三每週在校本課程課中安排0。5課時,主要學習中國結的編織、摺紙等技能,配以布藝、雕刻等製作,學生人人動手參與,不斷提高發展。校本課程安排以初一、初二爲主,初一年級第一學期以走近柳亞子、瞭解柳亞子爲主,教材從作爲文化人的柳亞子到成爲偉大的民主主義革命志士的柳亞子的人生歷程,分不同章節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初步瞭解、認識柳亞子,並在心目中形成美好的形象;第二學期以研究柳亞子走上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理解柳亞子精神的內涵爲主,透過學習柳亞子詩歌、文章等,加深對柳亞子精神的理解;初二年級第一學期以“弘揚柳亞子精神,塑造新時代形象”爲主題,引導同學們增加對柳亞子精神的體驗和道德的實踐;第二學期以《水鄉黎裏》內容爲主,瞭解家鄉黎裏的歷史概貌、文物古蹟、富有江南特色的古鎮建築,以及風土人情、民俗風貌、民間傳聞等,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興趣、情感,將熱愛家鄉的情感自覺化爲保護古鎮黎裏的實際行動。活動課安排與公益活動、社會服務、勞動課相結合,由學校德育處、班團隊組織根據德育工作安排,從小事出發,以低起點爲要求讓學生體驗爲主體的公益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每月安排1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思想框架內,有分有合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課,由學校德育處、教務處、班團隊組織、思想品德老師負責,明確活動主題,利用節假日、寒、暑假安排社會綜合實踐活動。

不同內容的教材各有側重,形成系列。學校規定具體授課時間,並編入總課表,實行常規教學管理。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不斷豐富教材內容,研究教學方法,在校本課程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收到良好的特色辦學效果。

二、立足家庭生活,豐富實踐內容

教育要走出課堂,讓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發揮教育功能,這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們常說,家庭是兒童來到這個世界之後邁進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生活是五彩繽紛的,飲食起居、休閒娛樂、消費理財、護理保健等都是家庭生活的內容,以充滿情感的家庭生活爲着眼點,不斷生成有意義的活動主題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生活化的拓展策略之一。我們根據學生特點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裏收看時事新聞、收集諺語、體驗農家生活等,旨在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關注社會生活,生成實踐資源

陶行知先生說:“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會上去,以社會爲學校。這樣,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來。”因此,要使學生具有真正有學問的人,還必須帶領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激發學生了解社會生活的興趣,激發學生探究社會的強烈慾望,從而使他們自覺走向社會。

社會調查可以培養學生勇於實踐的能力,是學生接觸社會,感受生活的極好形式。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就社會發生的某一現象進行調查,弄清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及解決的方法。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交流,鍛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如我校經常組織學生參觀柳亞子故居,調查黎裏的橋黎裏的弄,挖掘黎裏的橋文化和弄堂文化,沿河進行觀察、訪問,開展古鎮石駁岸文化的研究等等。透過社會性的調查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瞭解社會的現狀,認識周圍的生活環境,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往,鍛鍊自己勇於參與、大膽實踐的品質。同時培養學生養成收集、分析、整理資訊、交流思想和發現資源、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以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爲切入點,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索體驗中,在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動地去參與,培養他們愛科學、愛家鄉的良好品德,提高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克服了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傾向,面向學生的生活領域,引領學生走向生活,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開放的空間。

校園實踐活動總結二

仍記得五四青年節那一天,班內十名女生在天津義工服務隊負責人陳莉的帶領下一同去往天津市婦產科醫院進行社會實踐活動,那是一次充實的義工活動,我們在醫院的三個小時中,每個人被派發了不同的工作——在診室門前維持秩序,在前臺協助指引,在各種先進儀器前幫助來人使用……三個小時,我們似乎真的有了一份工作,幾乎都沒有閒着的時候,實實在在地走進社會,實踐了一把。

雖然上一次活動後,大家都累得不行,也讓班裏其他沒有參加的同學心裏感到絲許奇怪:社會實踐活動這麼累嗎?

儘管如此,當我在暑假再次向全班發出消息:將要再次組織社會實踐的時候,還是有17名同學在短短兩天內做出了決定——讓自己的假期過得有意義!因爲17名同學中,有女生,也有男生,這一次我沒有再選擇天津婦產科醫院,爲了讓所有參與活動的同學們不要白白參加,我們這次來到了天津市圓夢特教中心——腦癱兒童救助基地。

8月15日,週四,下午兩點左右,我們到達了位於天津市南開區保山道10號瑞麗園小區8號樓102室的腦癱兒童救助基地。因爲從前對腦癱兒童救助基地完全沒有概念,只以爲是類似一個小醫院或小診所的存在,從沒想到這裏——竟然只是一戶普普通通的家庭——只有兩個大人照顧着十幾個腦癱患者!

在真正進到房間之前,天津義工服務隊隊長李永向我們和一同去往的南開同學們介紹到:這裏,前一任照顧他們的是一位老奶奶,因爲勞累過度去世了。而現在雖然接替她的是兩位中年人,卻也是力不從心,他們不能帶孩子們到房間外面活動,只有在每週四義工們來幫忙時,才能讓那些腦癱兒童們到屋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其實說是腦癱兒童,也不全都是兒童了,他們中最大的已經二十幾歲了,平均年齡也是十幾歲左右。開始的我還感到疑問:爲什麼在平常的日子裏不能帶他們外出活動活動呢,一個人帶孩子出去,另一個人在家裏照顧,也是可以的吧。但是當到了分派任務的時候我明白了,僅僅有一個體型較大的腦癱兒童患者,就需要八個男生一起看着外出,以防發生危險,而其他孩子們也幾乎都需要四名同學看護外出,我這才慢慢了解,僅有兩個人照顧時的力不從心。

活動從下午兩點開始,四點半左右結束,在這兩個多小時裏,我們漸漸熟悉了這些孩子們,他們雖然患腦癱,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思維、交流、行動……但他們並未消逝純真的天性,後來帶不同孩子們活動的同學跟我說:他們之中有的剛一出屋就從樹上摘下幾顆綠色的果子,自己吃了一顆,還遞給了我的同學們;有的一直在小賣部門口不肯走,一會兒指指棒棒糖,一會兒指指雪糕……

我和其他幾名同學在屋裏照顧那些身體殘疾不能外出的孩子們,我和楊希晗還有另一個不知道名字的義工一同照顧一個不能獨立行走的女孩子——三個人輪流扶着她在屋裏練習走路,一次兩個人。她看到我們時是高興的,她主動試圖從牀上站起來,伸出雙手朝着我們,迫不及待地想下地行走,她不能正常說話,只能發出嗯嗯啊啊的聲音。

那時,我意識到,我擁有健全的身體,能夠正常的交流,能夠在優秀的學校裏讀書——這一切是多麼幸福,又是多麼幸運的事情。我們有着他們所羨慕卻不能達到的生活條件,而這一切在我們自己眼中看來卻又是那麼的普通,我們從不曾想過我們忽視的這些簡單的能力——說話、行走,竟是他們一生無法獲得的。我不禁更加意識到,那些每天日以繼夜照顧他們的人,他們有着健全的體魄,卻將畢生獻給這些腦癱的孩子們,耐心地照顧着他們,讓他們也能夠在溫暖的環境中生活下去。而我們做的只是在一個輕鬆的假期,以社會實踐活動爲名,在一個平常的週四下午,來幫助他們照顧這些孩子出外活動,和這些孩子們做一些簡單的遊戲——搭積木、拼圖……然而在無數個這樣平凡的日子裏,他們照顧着所有孩子們的起居生活,我們所做的實在是微不足道。

帶領我們一起來的,是幾名天津義工服務隊的領頭人,包括他們的隊長李永,他今年不到三十歲,擔任義工隊隊長一職卻已經有五年了,他們在每個嚴冬亦或酷夏的週四下午都會來到這裏,儘管每次同他們一起來的都是不同的人——這次是我們,但他們從未曾放棄過爲社會服務,他們在一週內有十三四個活動要完成,而我們參加的也只是他們平凡一週中一個週四下午的活動。和他們相比,我們所做的也只是九牛一毛。

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想我們因此所收穫的東西將永生難忘。我們將用更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我們也會用全力以赴度過我們美好的青春,我們更不會忘記,在這個社會的無數角落,有那麼多需要幫助的人,有那麼多默默無聞在奉獻着的人,他們都需要我們的關注與幫助,我們不會停止付出!


TAGS:校園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