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精選9篇)

學問君 人氣:2.49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精選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精選9篇)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1

在夏至的尾巴與即將迎來成熟的秋季的交接之際,我們透過了一本不厚不薄的書,穿越了時空縫隙,在一個個古樸的文字間結識了一羣飽受爭議的英雄豪傑,他們或許被人高聲歌頌,也或許被人以刻薄的語言所嘲諷,但是或悲或喜的結局也爲他們各自或短或長的人生點上了或輕或重的最後一筆。

同一本書,同一個故事,同一個人,不同的時刻,不同的人看到的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我看完一本《三國演義》後,我特意上網搜尋了關於關羽的各種評論,有人說他居高自傲,有人說義氣凌雲,也有人說他椎魯。其實這都是他。

然而最令我刻苦銘心的還是那個豪放自傲的他。在袁紹率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虎牢關守將華雄一連斬殺聯軍多員大將,而袁紹對此毫無對策時,關於主動請纓。卻因身份卑微而被人輕視嘲笑時,他毅然瀟灑的以他自己的方式迴應他們惱人的輕藐。不輕不重的一擲,地上人頭,桌上溫酒,立者,高傲,自信,不可一世。

關羽溫酒斬華雄,這段歷來被人所稱讚的精彩片段,無需過多的描寫卻能讓人不禁浮想到他打鬥時剛強有力的風姿。

在華佗爲關羽刮骨療傷時,關羽手上皮肉綻開,白森森的骨頭,嘩嘩直流的血,觀者都寒心,而他卻可與兄弟喝酒吃肉,談笑下棋,從容豪放的笑聲掩蓋住黑血滴落的聲音。那種對痛楚無下限的極度忍耐,是需要多麼堅定的意志才能做到的?他的這種豪豁與淡定是我最想摘取的星辰。屋外細雨飄飄,屋內喧譁不斷,桌上一灘血,石地斑斑紅,坐者,談笑自若,置身事外。

在曹操慘敗赤壁之後,狼狽逃經華容道之時,無路可逃的曹操只能請求埋伏在此的關羽念及往日情分放他一馬。書上寫的皆是重情重義的他“心一軟”,便放了曹操。而爲什麼不是“經過了強烈的思想掙扎”,他放了曹操。或許在我們這些早就熟知結局的人看來,這是一個多麼愚蠢的決定,等於爲自己生命的終結下訂單,但在我看來去不盡然。正是這份重情重義造就了他光輝璀璨的一生,這份純粹的性情也許把他引進了一條註定悲劇的路,但是卻爲我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啓迪——獨屬於英雄的情義與堅持。竹林蕭蕭,微風颯颯,騎者,臉色凝重,眉頭緊蹙,默然頷首,背身離去。

在麥城,在他最後一場戰役,不敵的他被曹操和孫權聯手殺死。

他的一生,忠肝義膽,誠信磊落;叱吒風雲,孤高自傲。想透過淺薄的語言感受到一代英雄的喜怒哀樂,看看他的身姿,聽聽他的笑聲。希望以此讀到他的高傲,堅毅,坦淡,重情,能在夏日的某個午後憶起他的種種,然後堅定自己的信念,毅然往前,無論過失,若他一般。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2

若人生是一片土地,那麼讀書便是耕耘,想收穫生活的人,要學會讀書;若人生是一個海洋,那麼讀書便是舟楫,想到達生活彼岸的人,要學會讀書。因爲一本書,是一種人生。人生即滄海。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一縷最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燦的;漫漫人生,我要採世最重要的——義氣,百萬史書,我選擇了經典的一本——《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描寫了曹操、劉備、孫權爲首的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矛盾和戰鬥。在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上,展示出那個時代尖銳複雜又極具特色的政治、軍事矛盾衝突。它也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

東漢末年,漢靈帝昏庸無能,導致天下大亂,羣雄紛爭,黃巾起義爆發。在鎮壓起義軍的過程中涌現出一批割據一方、擁兵自重的豪強,他們各自爲了自己的利益又重新混戰。不久以後,董卓當了丞相,殺了許多大臣,司徒王允巧施連環計,除了董卓。之後,諸侯混戰,漸漸地形成了三股鼎足的勢力,三國鼎立後,又經過了一次次的戰爭,最後,魏國滅了蜀國,西晉代魏滅了吳國,統一了天下。

在三國那麼的人物裏,大多數人都喜歡孔明,認爲孔明是英雄。孔明算得英雄,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遇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了這一點。然而,我認爲他完全可以有更大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他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地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孫權則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所以,三國英雄,曹操莫屬,而我最欣賞的也是曹操。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才能使晉國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三國演義》不可避免的寫到了戰爭,在那麼多大大小小的戰爭中,作者構思宏偉,手法多樣,使我們看到了一場場刀光血影的戰爭場面。其中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等戰爭,描寫得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使讀者驚心動魄。

這部史詩鉅作,無論是在藝術構思,還是在人物形象的刻畫上,都是非常成功的,是我國古代小說的里程碑,是中華文庫裏不可多得的瑰寶。

讀《三國演義》還教會我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如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做事要三思而後行,爲人要心胸寬廣……也許這就是名著吧,能給予人精神上的食糧,也能經得起反覆的推敲。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3

《三國演義》中,那神機妙算的諸葛亮,那心胸狹窄的周瑜,那英勇無畏的張飛,讓我難以忘記精彩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反抗腐朽的東漢,後來被漢軍鎮壓以後,東漢衰弱,皇帝無能,被奸臣把握住國家的大權,後來曹丕(曹操的兒子)逼迫漢末皇帝禪讓其位,魏國成立;孫權入江東,獨霸江東,消滅了江東所有的敵人,獨霸一方,成立東吳;劉備是漢朝皇帝的後代,但是實力不足,後來三顧茅廬,在諸葛亮的幫助下實力漸漸強大,成立蜀漢。東漢結束,三國鼎立。最後,魏國末代皇帝也被迫讓位給司馬炎,成立西晉,一統三國。

在《三國演義》中,我看見了武藝高強的關羽,看見了狡詐的曹操,看到了仁義的劉備……在這些人物當中,我最敬佩的人物,是神機妙算的鬼才——諸葛亮。諸葛亮機智多謀,料事如神,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曾經大擺空城計,草船借10萬支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了。心胸狹窄的周瑜,心存嫉妒,想要害死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引出話題,本來想讓諸葛亮十天以內造出10萬隻箭,然後故意不給材料,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害死諸葛亮。

諸葛亮早就知道周瑜的計謀了,不過,諸葛亮爲抗曹大局着想,爲了水戰能夠成功,故意要說三天可以造10萬支箭。他算好了有大霧天氣,算好了以曹操狡詐的性格,絕對不會在大霧期間出兵,也算好了魯肅的忠厚老實,利用草船,曹操“借”了10萬支箭。周瑜不得不服了諸葛亮。諸葛亮真是一個全才呀!能算天氣,能算人性,還想出用草船借箭這個好辦法。諸葛亮讓我們知道,我們要有更多的知識,做事才能胸有成竹,做成一件事。

在《三國演義》中,我非常敬佩諸葛亮,也敬佩仁義的劉備。劉備之所以能成功,在三國中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爲他非常的仁義,他的仁義讓他獲得了很多的人才,機智的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說起劉備請諸葛亮,也讓我非常的敬佩,他是非常的有誠意去請諸葛亮。他三顧茅廬,三次去往隆中茅廬,只是爲了能有一個賢才。

他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等的都不耐煩了,關羽覺得諸葛亮是徒有虛名,張飛更是要衝進去把諸葛亮綁起來。但是劉備,阻止了張飛,還是在那裏等。最終,劉備被諸葛亮的誠意打動了,諸葛亮爲劉備忠心耿耿,打下蜀漢江山。劉備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如果你想獲得一個賢才的指教,你一定要帶着十分的誠意。

《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人物,他們在三國中逐鹿中原,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本事。是他們無法讓我忘記精彩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4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記敘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曆史時期所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歷史爲題材的小說佳作。對人物描寫是非常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寫體現在“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後,帶着百姓一起逃難,衆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說:“你等欲陷我於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寫。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爲了實行自己的霸業,不惜殺害忠良無數,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寫觀點鮮明。

讀了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黃巾之亂,諸侯相爭,還是三國鼎立每次受苦受難最多的總是無辜的百姓。劉備儘管掛着“仁義”的牌子,但在逃難時曹兵追上無辜的百姓,盡情的屠殺,血流成河。苦果還是百姓嘗。董卓遷都時火燒洛陽城三天三夜,還把居民遷往長安,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羣衆無數,洛陽城上火光沖天號哭不止。

當我再讀原著《三國演義》,它在我心中已是一本飽含人生哲理,有着非凡意義的鴻篇鉅作。對裏面的人物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我最崇拜的諸葛亮,從火燒新野,罵死王朗、空城計、妙錦斬魏延中顯示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也並非神仙,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失了街亭、柳列城兩個軍事重鎮,一出祁山失敗,自己也被降職。料事如神的諸葛亮尚且如此,更何況我等凡夫俗子。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苛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的失利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爲自己取得的一點成績而沾沾自喜,人無完人,我們身上也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而我喜愛的三國猛將張飛,長坡橋單騎救主,智奪瓦口,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相反,魏國名將司馬懿對諸葛亮的辱罵置之不理,態度樂觀,使一代奇才諸葛亮無計可使,以病死五丈原爲告終。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後果將不堪設想。

此時,我禁不住拂卷深思: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人和事,那怎樣對待呢?俗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要因爲別人不如自己,而輕視別人;人各有長處,應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謙虛則秉着一顆上進的心,驅動着前行的腳步,而驕傲則會蒙上一層模糊的影,導致着無知的狂妄。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當我合上厚厚的三國演義後,我的腦海中不由自主的浮現出了這些詩句,給我帶來了更加深刻的感受。

我不由得閉上雙眼,三國之中蕩氣迴腸的故事在我腦中不住的回放,讓我的心境從卷首到三國鼎立的時期不由得激動起來,卻又在三國落幕,英雄老去的結尾中歸復平靜。

《三國演義》不愧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用淺顯的語句將近百年的故事收入懷中,將那錯綜複雜的事件和故事組織的有條不絮,閱讀起來流暢無比,彷彿親身經歷那激昂的時代,跟隨着歷史時間的潮流一齊看着風起雲涌,英雄輩出的年代。

在這本三國中,他所透露出來的精神實在是令讀者感動。桃源之中,劉關張三兄弟結義,立誓要在這漢末的混亂時代闖出一片天地,救萬民於水火,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也許當時他們自我也沒有足夠的把握能夠實現自我的夢想,當他們仍然義無反顧的爲了這一夢想而努力,應對着前途未卜的前路,割據的軍閥,天下四起的賊人……他們,義無反顧。

可是,夢想的道路並不順利,他們終究是勢單力薄。爲了實現自我的夢想,他們不得不在一個個勢力之間奔波,沒有一個落腳點,在他人屋檐之下不得不低頭。但他們並不覺得難以忍受,因爲有夢想支撐着他們。跟結束這一亂世,讓百姓安居樂業比起來,這點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但這期間還是驚險不斷,期中最爲驚險、最爲意義深刻的一件自然是那‘青梅煮酒論英雄’了。

在那個梅園裏,談笑之下暗藏致命的危機。曹孟德不經意間的一句“天下英雄,可是你我二人。”令天地爲之色變,掩蓋了劉玄德驚駭莫名的表現。而在曹操的追問下,巧妙地借用天象來掩蓋自我的行爲,技巧應變脫離險地,給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劉備在大環境不利的情景下韜光養晦,四處借力來讓自我獲得足夠的成長,爲此不顧自身臉面,在衆人因爲鄙夷的印象而不屑關注他的時候飛快的發展,爲後期三國鼎立的形勢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而在期間經歷了不知多少艱難困苦,卻又靠着進取應變的本事渡過難關,讓自我一步步紮實的向夢想邁進。這一系列的行爲是多麼值得我們去學習。

爲大義,舍小利。

大丈夫能屈能伸,在天下大義面前,個人的小小名利又算得了什麼呢?機警的應變本事更是讓人拍案稱奇的同時不禁認真學習。

而這卻僅僅是這部鉅作中的一些片段而已,全書中蘊含着的道理哲言不是看一遍就能夠理解和收穫。他需要繼續細細的品讀,深入的思考,以其中的故事來映照自我的經歷,纔會讓我們在深度理解的同時走得更遠。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6

培根說:"書籍是思想的航船,它滿載着人類的智慧運送給一代又一代。"一本好的書籍就是一位智慧的長者,也是一把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深受感動。《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鬥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直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給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非常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爲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禮賢下士,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一定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一定能聯吳抗曹。

然後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爲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爲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後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於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起去找劉備,最後終於與劉備會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爲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寫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的大英雄。

最後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矇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爲周瑜的一個反間計,就失去了蔡瑁、張允那麼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爲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後讓司馬家篡位一統了亂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我們現在看電視新聞中有的公司,工廠倒閉,不景氣,都是因爲領導內部之間不團結,互相猜疑,勾心鬥角造成的!可想而知信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透過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劉備教我們什麼事情都要冷靜對待;關羽教我們忠誠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曹操教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多疑。我們只要取長補短,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7

在爲期短暫的假期中,我讀了我國曆史上四大名著之一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的是漢末時期天下大亂羣雄並起爭王稱霸的故事,主要人物有蜀國的劉備,趙雲,諸葛亮,關羽……魏國的曹操,司馬懿,夏侯兄弟……吳國的孫堅,孫策,孫權三父子等等。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徵,作者運用靈活的筆法將每一個人物描寫得十分到位,彷彿回到了當時的時代一個紅面長髯的美髯公關羽和黑臉大嗓門燕人張飛就在你身邊一起喝酒吃肉一般。

我讀完這部作品後深有感觸。用兵如神的曹操,諸葛亮,司馬懿,武藝高強但有勇無謀的呂布,十萬軍中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無一不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很多人都說曹操是個奸雄,是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但我再看完這部作品之後對曹操卻有了另一種看法。我認爲,曹操也能稱得上是一個英雄。雖然他多疑善妒,但卻十分有軍事才能,也有識人慧眼,所屬從將無一不是一代豪傑。爲了籠絡關武聖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恩,倘若曹操沒有這份大度與識人慧眼,想必魏國也不會有當時那般規模成就,而且他還是一位詩人,所作詩中那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再如今仍是膾炙人口的佳句。可惜只是惜於他的天性多疑,將華佗處死在牢房裏後無人再能治他的病,一代梟雄就這麼死於自己的多疑心中。

除了曹操這個最具有爭議性的角色外,諸葛亮也是前百年來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諸葛亮是否那麼神,我認爲諸葛亮神不是神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是神在他對人心的把控和了解,透過分析人心來設定計謀,敢問有這樣的人作爲對手,誰有能不膽顫心驚呢?

而與他對敵的魏國軍事司馬懿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兩人在戰場上的而屢我詐你來我往是三國演義當中最具有思考價值和空間的地方。

諸葛亮因用錯馬謖錯失街亭,面臨敗軍死亡之際一手空城計天下皆知諸葛戲司馬,而出師表又是千古絕唱。諸葛亮似乎已經成爲了我國智慧的代表人物。但品讀完三國演義後我卻有了另一種想法,這大膽的想法將諸葛亮更加清晰和人性化的呈現在每一位讀者面前。

大家都知道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兵臨城下的危機不慌不忙在城上彈琴,用一計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這令我不得其解。我反覆看着這段空城計,後來總結出了幾個問題。諸葛亮身處城池之上彈琴,司馬懿率領幾十萬大軍兵臨城下,司馬懿竟然恐懼伏兵便撤走了自己近百萬人馬。先不說有沒有伏兵,就算真的是有,那麼亦可派出一隻分隊伍進去探探虛實,爲何琴絃一斷就嚇得全軍撤退,我想來想去得出了一個答案。他是故意撤退的!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8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羣雄割據,董卓獨霸朝綱,禍亂朝廷。涿郡劉關張桃園結義,征戰四方,三顧茅廬,結孫權,破曹操,借荊州,取巴蜀,成就一番霸業;江東孫權,兵精糧足,又有三江之固,據江東而虎視天下;奸雄曹操,據陳留,討董卓,徵袁術,平袁紹,遠征烏桓,一統北方,而後破馬超,敗韓遂,拿定西涼,欲徵荊州以霸天下,但兵敗赤壁,從此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風雲變幻,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文爭武鬥,英傑輩出。

蜀漢丞相諸葛亮原在南陽隆中躬耕隱居,本不想聞達於諸侯,但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共圖“匡復漢室”大業,他深受其感動,遂與劉備暢論天下大事,未出茅廬已三分天下,出山後,博望坡初次用兵用幾千人馬殺退曹操十萬大軍,接着出使東吳,舌戰羣儒,智激周瑜,促成了著名的赤壁之戰,燒得曹操八十萬大軍灰飛煙滅,片甲不留,使他再無力發動大規模南征,狼狽逃回北方,大大挫傷了曹軍的銳氣。並且進一步智激周瑜血戰曹仁,他則趁機取南郡,奪荊襄,建立蓄軍養兵的根據地。先帝伐吳失敗,諸葛亮受託孤之重,平定南方,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盡心輔佐漢帝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直到病死軍中,諸葛亮足智多謀,機警善辯,忠心謹慎執法嚴明,是封建時代一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的藝術典型。

東吳水軍都督周瑜,年少氣盛,但卻深曉韜略,具有多方面的藝術修養,是一個頗具軍事才幹和政治才幹的人物。當年曹操南下侵吳,就是他和諸葛亮共同指揮孫劉聯軍大破曹軍於赤壁,戰前,他曾利用蔣幹使反間計除掉了曹操的水軍都督蔡瑁、張允,並利用蔣幹第二次過江之際讓龐統給曹操獻上連環計,讓曹營戰船作繭自縛。但此人心胸狹隘,自負好勝,缺乏容人之量,最終落得被活活氣死的下場。

我沒有關公的英勇無比;沒有張飛的赤膽忠心;也沒有劉備的仁義善良,我只是我。在和平的年代裏,這裏沒有戰爭,沒有那麼多的爾虞我詐,也做不了英雄,但兩千年來,天變、地變、國邊、人變,滄海桑田,無不變的事物,然而社會構成的相生相剋,此消彼長,強弱退換,進步退化的生存法則卻從未變過。我們期待桃園三結義的兄弟,雖不用出生入死,卻想一起去奮鬥美好的未來。不一定要兵戎相見,考的卻是應變能力,在這個社會上,弱肉強食依然是社會的法則,無形的鬥爭每天都在上演唯有學會應變,變得強大,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最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司馬炎統一三國,其實也沒有最後的勝者,也沒有失敗者。司馬炎不是,曹操也不是,劉備孫權也不是失敗者。他們都在自己的舞臺上綻放出他們最絢麗的光彩,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

三國演義初中讀後感1000字9

我用一個寒假的時間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是羅貫中根據《三國志》改編的,主要講了劉備、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故事。在以前讀少兒版的《三國演義》的時候,我只覺得曹操很奸詐,很不喜歡他。但是讀完原著以後,我對他的認識有了“180°的大轉彎”,覺得他身上也許多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曹操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樂觀對待。在曹操打敗仗後走華容道時,他在每一個險要的關卡都笑諸葛亮沒有想周全。但是在他每一次笑完之後,都會出現一員大將,將他打的落花流水。雖然自己在最後因爲關羽的忠義而放了他,但只能說算他走運。在華容道上,曹操差點喪命,也折了很多兵馬,但是他並沒有灰心喪氣,認爲敗兵乃兵家常事,非常樂觀。正是因爲這份樂觀,才使得他在每一次失敗後都東山再起,贏得一分天下。

曹操一生非常愛人才。曹操在長阪坡之戰中不讓手下傷害趙雲,只擒住他,是因爲他想收服趙雲,讓他爲自己效力。曹操爲了讓徐庶成爲自己的謀士,也費了不少心思。曹操知道徐庶是一個孝子,父親自幼去世,便處處都聽母親的。曹操便先把徐庶的母親請來,然後每天給她送禮,徐母便寫信答謝,然後曹操再讓手下模仿徐母的字跡,給徐庶寫信,叫他來爲曹操效力。這兩件事說明了曹操非常喜歡有才華的人,即使以前曾是敵人也無所謂,所以很多能人都聚集到了曹操的帳下,使得自己的隊伍漸漸壯大了起來。

曹操身上雖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但是他也有很多缺點。

曹操非常多疑,不聽取別人的勸告。曹操在晚年腦袋裏長了一個瘤子,經常頭疼,並且疼起來就生不如死,很多名醫都束手無策。這時曹操請神醫華佗爲自己醫治,華佗說要用鋒利的斧頭把腦殼撬開,然後去除腦瘤。這也就是開顱手術,現在說來很平常,但是在古代沒有這樣的醫治方法,也只有神醫華佗可以做。但是曹操認爲華佗要害他,就放到監獄裏嚴刑拷打,華佗年邁,便死在了獄中,不久曹操也死了。雖然曹操的多疑讓他打了許多勝仗,但是也誤殺了許多能人,還把自己的命搭上了。

曹操特別的奸詐。曹操在刺殺董卓失敗的情況下,與陳宮一起逃難到了父親的好友呂伯奢家裏。晚上呂伯奢到遠處去打酒,家裏人則準備殺豬招待他們,正當他們磨刀商量怎麼殺豬的時候,被曹操聽見了,以爲要殺他,然後殺了呂伯奢一家老小。再後來,他到廚房裏看見了綁在門上了豬和一鍋開水,才恍然大悟,是主人要殺豬款待他。這時他逃出呂伯奢家中,正與打酒回來的呂伯奢相遇,也將他殺死。與曹操同行的陳宮憤怒不已,棄他而去,而曹操卻說:“寧教天下人負我,休叫我負天下人”。

曹操的性格是複雜的,他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成敗,使他與劉備、孫權、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