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名人傳》讀後感範文3篇

學問君 人氣:1.18W

  《名人傳》,由20世紀初法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家羅曼·羅蘭著,又稱《巨人三傳》,它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三部“英雄傳記”。三部傳記都着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以下三篇關於《名人傳》的讀後感由應屆畢業生讀後感網站爲大家整理編輯。

《名人傳》讀後感範文3篇

  《名人傳》讀後感篇一

人們常說:“一本優秀的傳記不僅能讓我們認識世界,還會讓我們更深刻地瞭解人生。”而《名人傳》即:“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他們的主人公分別爲音樂家、雕塑家和小說家,不過,雖然他們的職業和所處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們所追求的理想卻是相同的——爲了真理和正義所做出的努力。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儘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瞭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於創作完美歌曲的熱情,對於尋覓歡樂的執著,對於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爲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餘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荷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苦痛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又何嘗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來就是爲了奮鬥,爲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勝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貴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爲力。這種瘋狂的激發存在於一個過於柔弱的軀體和心靈中無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從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聖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淪,那麼就一定會衝破精神上的束縛,他在鬥爭和捨棄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托爾斯泰,這位大地上火光閃亮的俄羅斯的偉大靈魂,在十九世紀末那陰霾濃重的日暮黃昏時撫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強而有力的筆桿寫出一部部能讓我們一步一步地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這些作品的描寫除了當時社會的陰暗,對神的信仰是他堅持不懈地用筆尖向人間播撒愛的種子。我深深地體會到,他爲真理和正義堅持信念,爲真理和正義譜寫人生。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流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爲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使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願去讚美他們的作品而不願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裏獲得更大的啓示。《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

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害,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奮鬥,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名人傳》讀後感篇二

俗話說:“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寒假中,我看了許多有意義的書籍,如:《簡愛》,《名人傳》,《環球發明》……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名人傳》。

《名人傳》這本書講述了許多對世界有貢獻的名人。看了這本書,我體味出一個道理:有些事如果認真去做,可能難事就會變成易事;如果不去做,易事也可能變成難事。縱觀歷史上的許多有重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能夠正確對待這一問題的。

例如,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他是近代力學,光學,天文學的奠基人。也許你認爲他從小一定是聰慧超羣的神童吧?其實不然,牛頓小時候並不聰明,智力遲鈍,呆頭呆腦的,曾經還留過級,被老師認爲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頓並不因此而自暴自棄,他以堅強的意志,驚人的毅力勤勤懇懇地做科學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說的:“別人用一倍時間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時間去做。”終於成爲了舉世矚目的大物理學家。

我國的大畫家齊白石,他的畫之所以能夠聞名海內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練畫是分不開的。正如他在一首詩中所說的:“苦把時光挽畫禪,功夫深處見自然。”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如:愛迪生,愛因斯坦,李時珍,居里夫人……他們都是如此,可見與其不做,還不如認真地做好啊!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在養尊處優的環境中,成才的條件總比別人好,雖然他們也想到過事業,但往往缺乏認真做的行爲而功虧一簣。反道有些人雖然條件差一點,卻能夠持之以恆的去作,終於在逆境中發奮成材。我覺得像他們這種人,長大才有出息,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在我們的學習中,應該大力提倡去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切從我做器,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名人傳》讀後感篇三

《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羅蘭認爲偉大藝術家是"集體力量"的表達者,是羣衆、各民族和人類巨大激情的表達者,因爲他覺得"集體力量"是一種自發的和完全不爲理智所理解的東西天才藝術家的偉大,包括所有天才的偉大,按照羅蘭的看法,絕不在於他具有某種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個傑出的人;尤其是一個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緊密地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質要比別人更深刻,他預感歷史大變動的臨近,要比別人早一些。

早在本世紀初,羅蘭已經接近於對傑出人物的作用的這樣一種理解,而且這種理解在他的傳記特寫中得到了體現。隨着他研究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生平的日益深入,尤其隨着他爲還沒有寫的其他幾部傳記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他越來越清楚地感到那些偉大人物的內心世界的複雜,而他原先是打算把這些人物當作意志堅定和性格剛強的榜樣來加以描寫的。這就妨礙了他把擬訂好的叢書計劃繼續下去,不過這並沒有動搖他對所選擇的題材進行處理的美學立場。偉大人物是有缺點的,他們在所走過的道路上也有過動搖和錯誤,然而他們的偉大正是在於他們有時善於--用痛苦的內心鬥爭作爲代價--戰勝弱點和克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