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500字>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3篇

學問君 人氣:7.24K

名人傳是一本值得我們去閱讀的書,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名人傳讀後感500,歡迎閱讀!

名人傳讀後感500字3篇

  名人傳讀後感500【一】

名人傳是我很喜歡的一部名著,書中對我的啓示很大。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着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瞭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爲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別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種頑強地與命運抗爭的精神.貝多芬全名叫[路德維希·馮·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對他來說就好像是一場悲慘而殘暴的鬥爭.父親急於想開發他的音樂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貝多芬練習各種樂器.當他稍長大一些.惡運又一次降臨到了貝多芬的頭上:他失去了最親愛的母親.貝多芬悲痛欲絕.只有寫信向朋友哭訴.

苦難中長大的貝多芬也是幸運的.法國大革命爆發之時.貝多芬曾遇見莫扎特.並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頓爲師.後來.貝多芬開始嶄露頭角.就在貝多芬初次嚐到成功的甜蜜的時候.痛苦又一次降臨.慢慢地.貝多芬耳朵的聽覺越來越衰退.他的內臟也受着劇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還是瞞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隱瞞了.才寫信給韋格勒醫生和阿曼達牧師這兩位好友.貝多芬耳聾的程度是逐漸增加的.但沒有完全聾.可以說.幾乎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聾後寫的.

人們在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臉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從那目光里人們又可以看到他悲慘的命運.之後的歲月裏.性格過於自由暴躁的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愛情的否絕.在遭受這些肉體痛苦之時.貝多芬又必須承受着另--種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體也[背叛"了他.先後得了肺病.關節炎.黃熱病.結膜炎等等.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儘管如此.但他從未放棄過音樂.要知道面對這麼大的困難.貝多芬卻毫不動搖.這需要用多大的勇氣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也許現在你的成績是差了點.但這並不代表以後你依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對自己要有信心.

貝多芬與命運抗爭.最終成爲名人.同樣.我們也要努力學習.做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貝多芬在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曾說過:[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錢."

除了這一點外.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並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名人傳讀後感500【二】

《名人傳》讀後感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後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着,最終成爲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後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裏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於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瞭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爲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名人傳讀後感500【三】

本書的首位譯者傅雷先生說,“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他從《名人傳》中得到的啓示是,“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承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貝多芬 “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米開朗琪羅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托爾斯泰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以及《托爾斯泰傳》三篇名人傳記組成的一本書。羅曼.羅蘭說:“開啟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不知爲何,我覺得這句話蘊涵者很深刻的哲理或許這就是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吧。對於當時的年代來說,這部作品無不是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糧。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在我未讀這部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爲貝多芬是一個很幸運的人,沒想到他是這麼的不幸。是啊,他的一生是坎坷的,整個人生中最不幸的事都給他遇上了,想想看作爲一個音樂家,耳朵失聰了,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呀!而且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能想象的,然而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的更加堅強:他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他貧窮,卻既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奉獻給全世界。然而他卻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讚譽,他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一些優秀的作品。 生命的沸騰掀起了音樂的終曲。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醫治的:他渴望治癒,他渴求愛情;他充滿着希望。 其實它一直在闡述一個道理!一個宿命最終還是結束在一個人質地堅硬的生命中!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像貝多芬那樣堅強、潑辣而又富有人情的人物,他的振撼和扶掖我們,不用多說了。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特別是米氏,都是具有很大弱點的人,可是我們在傳記裏和他們接觸,卻感奮地分了他們的痛苦、失敗,同時也分了他們的誠摯和成功。我們的生命和他們的差不多融成一片,決不只“枕着他們休息一會”而已。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