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讀後感1000字大全

學問君 人氣:3.21W

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讀後感1000字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讀後感1000字大全

讀後感1000字一

典慶之死讀後感

殘陽如血,一曲悲鳴葬英魂。 久違的的感覺涌上心頭,血流如水,意識漸漸開始麻木,力氣正在急劇下降,忍不住跪了下來,耳邊隱隱傳來三孃的哭喊聲,是要死了的節奏麼,也許吧。

三娘,對不起,你有你的信念師兄有師兄的原則,師兄不怕死,唯一遺憾的是師兄走後就只剩下你一個人孤苦的活在世上,師兄不捨也不忍,真的好想親手把雕刻的老虎送給你,不管怎樣師兄希望你好好的活下去。 在這生命的最後時刻裏,記憶如潮水般襲向我的腦海。當年師傅死後,我遵從他老人家的遺願繼續效忠魏王,我知道你是激烈反對的。腦海裏依舊不時的響起你的話:“師兄,師弟們們還小,你這是讓他們送死啊。”三娘,師兄何嘗不懂這個道理啊,但是師兄也有自己的苦衷。要知道,覆巢之下無完卵,國家都沒了,還會有披甲門的一席之地麼。這是一件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的決絕之事,師兄效忠的不是魏王,而是爲了保護魏國的百姓。保家衛國,戰死沙場是每個熱血男兒的責任,也是披甲們的義務。你的離家出走在師兄的意料之中,這樣也好之前能爲披甲們留下一絲血脈。三娘,你可知道披甲門子弟每一個都是好男兒,師兄帶領他們浴血奮戰,殺敵無數,連破13輛戰車而毫髮無損,獲得“銅皮鐵骨,百戰無傷”的光榮稱號。然而儘管如此,師兄還是敗了,敗在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秦國鐵騎之下。

戰場的慘烈是常人無法想像的,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連披甲們的子弟都不能倖免。在成爲俘虜之後,師兄已經萬念俱灰,生無可戀。但是老天還是公平的,在我最絕望的時候遇見了農家的朱家,他用重金把我救了出來,條件是效忠他。爲了擺脫俘虜的身份,我答應了,一開始我並不是真心效忠於他,然而隨着逐漸深入瞭解我越來越佩服這個矮小的男人。直到有一次連下十九天的雨朱家愁的的依舊是百姓生計的那一刻,我才真心效忠這個男人。

加入農家之時,聽說三娘你也加入農家烈山堂,我滿心歡喜以爲我們兩師兄妹可以再次合作殺敵。只可以陰謀來得太快,令人猝不及防中田猛被刺殺,爲了爭奪俠魁之位,農家開始了連綿不絕的內鬥,信念的不同讓我再次處於對立面。我不得不出手和你們打了一場,這次我勝了,但是三娘我說過我永遠不會殺你,儘管我們反目成仇,但師兄還是要保護你。師兄萬萬沒有想到,在這最後一刻,我所依仗的硬功失效了,被二公子反敗爲勝。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我才知道這是一場可怕的陰謀,我們都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顆棋子,但沒有人能聽到我說的話了,三娘,希望你能堅強的過下去,躲過這場陰謀,師兄已經是無力迴天啊。 別了,三娘,別了,農家,別了,披甲門。

讀後感1000字二

《北京人在紐約》讀後感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爲那裏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爲那裏是地獄。”這是《北京人在紐約》這部經典作品中最廣爲流傳、最深切、最讓人沉思的一句經典語句。這句話被標識在《北京人在紐約》這本書的封面,可見它有着非同一般的意義。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心中便悄然升起一個大大問號,難道這句話不矛盾嗎?連我小時候都可以寫出這樣的語句來,難道作者就這水平?可是,在我讀完這部小說時,我知道我錯了!我懂得這也許是曹桂林先生在美奮鬥十多的最大感想,充分概括了中國第一批赴美淘金的人們在國外生活的事業與情感歷程。

在我所知,這部小說還被改爲了電視劇版《北京人在紐約》,並且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的確,這部小說無論是語言方面的功力,還是情感方面的交流都能夠深深吸引人們的眼球,引起共鳴,給人的心靈來一次徹頭徹尾的救贖。

從古至今,美國的西方文化傳統與中國的東方文化就是截然不同的。中國是行義的生存,而美國則是利己的主義,由此可見,這是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中西方價值觀有着巨大的差別,首先體現在人們對金錢的不同認知上。在踏上美國這片令人嚮往的國土之前,王起明、郭燕夫婦對人對事都抱着萬分的熱情,並且是典型的、具有傳統觀念的中國人,這些傳統的思想在他們的腦海中可謂是根深蒂固。雖然他們也急切需要金錢,但他們僅僅把它當作是一種促進自身事業發展的方法,一種精神有寄託、生活有着落的經濟基礎。他們對於金錢甚至一切的美國文化可以說是一概不知。

但從實質上說,金錢文化就代表這美國文化的本質,就像小說曾非常貼切地道出了美國文化的內涵“這就是美國文化,赤裸裸的拜金文化。”有了錢就有了一切,沒錢就意味着失去一切,甚至生命和感情,可以看出金錢在美國已然成爲一種文化。爲了充分理解這一點,小說的開頭姨媽借錢這事給他們夫婦兩上了生動的一刻,讓他們初來這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感到世態炎涼、幻想破碎。姨媽不是把他們接回家裏熱情款待,而是當晚就把他們扔到了破爛到無法想像的地下室裏,還隨手扔給了他們九百美元的債務。這一場景,足夠讓他們回味一輩子,且受教一生。然而,最諷刺的、也是最昇華的'地方就是小說的最後,王起明又給了幫助撫養他女兒的恩人鄧衛上了同樣一課。因此,可以說這種做法與中國的金錢價值觀是完全相悖的。所以,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下,想要維護自己的高傲自尊是沒有一絲可靠性的。

最終,在不同文明的碰撞下,王起明也變成了當初自己所鄙棄的冷漠無情的一類人。他們身處的歲月價值觀的動盪,註定了他們想“活在美國”的信仰只是湊合在一起,隨時破碎。

讀後感1000字三

讀《穿越玉米地》有感

中國有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寫了一本相當有名氣的書《穿越玉米地》,讀了它的人都覺得獲益匪淺。

《穿越玉米地》中有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場名爲“穿越玉米地”的比賽,誰要是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橫穿過一片玉米地最快並且手中的玉米最多,誰就會成爲獲勝者。參加這項比賽的共五個人,他們是A:本市的短跑冠軍,素有“飛毛腿導彈”之稱,他的自勵語是“速度就是一切”。B:一位籃球運動員,擁有強健的體魄與頑強的意志。在他看來,勝利就像將球放入籃筐那麼簡單。C:一位老道的獵人,長年在森林裏居住,據說他的槍法很準,但大多數認爲那不是因爲他的槍法好而是因爲他有一雙比鷹眼還敏銳的雙眼。D:某大學的農業學博士,他已將自己的大半生都用在了改良農作物,而這次比賽用的玉米地中的玉米就是他的研究成果。E:一位中年農民,因爲政策等方面的原因,他種了很多年的玉米。

故事的問題是:誰將贏得這場比賽?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讀者們的邏輯:既然是要求在最短的時間裏跑完全程並且手中要有多的玉米,那麼速度肯定是最重要的了。因此A獲勝的可能最大。但是仔細想一想,A和B同是運動員,B雖然跑得慢一點但身手敏捷,誰是冠軍還不一定呢。C呢?雖然他沒有身體上的優勢,但是他有眼光,能比別人更清楚地看到前方的路,能比別人更容易發現大個的玉米。他奪冠的機率也不小。而D,雖然他是參賽者中最年長的一位,但他的智能卻是其他人所不能及的。最後再來看E,他雖然只是一個農民,看起來在體力和腦力上都差強人意,但他卻是經驗最豐富的一位,因爲他在這之前不知已經搬了多少玉米。仔細分析之後,這五個人贏得比賽的機率還都差不多,可是在速度,天賦,遠見,慧眼以及經驗的比賽中,到底誰能獲勝呢?讀者從此陷入了思維的迷霧。

也許有極個別的頭腦靈活的讀者會問:爲什麼不合作呢?比賽中並沒有禁止合作啊!

回答正確!這場比賽的獲勝者就是合作者。雖然每個人的特長、天資都是很優秀的,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完美的,任何人都有它的缺點與不足。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信賴與利用我們的長處而忽視自己的缺點,那麼我們註定與成功無緣。一個最淺顯的例子就是木桶裝水——一隻木板圍成的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所有木板中最短的那根,而並非最長的那根。想要木桶裝水更多,只需取長補短。但其本質還是二個字——合作,合作學習使我們的效率更高,合作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和諧。

爲了在人生的賽場中能夠最多地摘取玉米。我們一定要學會合作。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