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000字>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通用7篇)

學問君 人氣:1.6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通用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通用7篇)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 篇1

好久了,都不知道要寫什麼,因爲根本就沒有讀懂,只是在王湖的提醒下,才瞭解了阿德勒的一些理論,說說對這些理論的理解吧。

1、合作與競爭:

阿德勒認爲人的關係應該是建立在合作上的競爭,首先是合作,對於孩子來說,也是要先體會合作。

合作,我理解的,就像是拼圖,每一塊都有缺口,也有優勢,但是每一塊都可以發揮作用。每個人既可以在合作中實現自我價值,也可以在合作中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我們所受的傳統教育無疑與阿德勒是相違背的,是建立在競爭基礎上的。從小孩子們就在各種“比”中生活,媽媽們在一起的討論是哪個孩子說話早、哪個孩子長的高、哪個孩子學習努力……到了學校,更是顯而易見的競爭狀態。

競爭,如果不是基於合作的,帶給有優勢的人的,是一種覺得我比別人好的成就感,用這種方法來認同自己,這種感覺不是發自內心的,是來源於外部的;而對於沒有優勢的人,也是我們中的絕大部分人的感受,是一種否定的,我沒有別人好的自卑感。

這種否定的感覺從我們小的時候就帶給我們很深的感覺,以致影響到我們的成長,我們的婚姻。很多時候,在婚姻中,我們在找一種強勢的地位,“我需要他愛我比我愛他多”“我需要我說的話他能照做”“我做了這麼多,他怎麼做的那麼少?”……

我們忘記了我們應該是一種共同生活的狀態,我們應該是合作的。如果丈夫擅長的不是細心的做家務,那麼放手讓他在工作中一展身手就是最大的支援;如果妻子擅長的不是與人交流,那麼給她一個安靜穩定的家庭來料理,就是給她一個最好的平臺。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爭奪權力,而沒有思考我們該怎樣分擔婚姻中的各種事務。

對於孩子來說,在成長階段,無條件的接納,幫助他們成爲他們本身的樣子,就是一種合作,“順”着他們成長,讓他們強烈的感受到自己,他們就具有了一種內心的力量,擁有這種力量後,就更容易接受競爭了,並且不容易在競爭中迷失。

2、着眼於未來:

一種心理學的觀點是,人在童年時期受到的傷害、忽視會影響到他的未來,如果想要未來不受影響,必須進行彌補。而阿德勒認爲應該着眼於未來,不用回頭舔舐自己的傷口,只需要大步前行,讓自己更強壯。這也是《正面管教》中“關注於解決問題”的來源。

修復傷口的過程,也許對成長是有用的,但是追尋傷口的過程,卻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因爲畢竟事情已經過去,不能重頭來過,即使找到原因,要麼是無法更改,要麼已經造成影響,都是一個否定自己的過程。何不積極關注於怎樣改善,改善的過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建立自信的過程,是充滿希望的。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 篇2

“不管有無器官上的缺陷,兒童的自卑感總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實。”“自卑感並不是變態的象徵,而是個人在追求優越地位時,一種正常的發展過程。”因此要正視自卑,承認自卑感的存在,看到它對個人生活的影響。要消除自卑感對我們信念、生活態度、人生目標等的不良影響,先要找出引起自卑的原因。小到一個眼神、姿態,大到行爲、人生目標、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能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當發現自己的人生態度出現偏差,應該進行徹底的自我反省。自卑感和優越感是相對存在的,之所以一個人會努力追求某方面的優越感,正是他在那方面不夠自信。

“經驗並不是成功或失敗之因。我們不會被經驗過的打擊所困擾,我們只是從中取得決定個人目標之物。我們被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決定了自己,當我們以某種特殊經驗,作爲自己未來生活的基礎時,很有可能就犯了某種錯誤。意義不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我們以我們賦予環境的意義決定了我們自己。

“如果我們看到某種情緒很明顯地引起了困難,而且違反了個人利益,只想改變這種情緒是完全沒有用的。它是個人生活方式的正當表現,只有改變其生活方式,才能將之斬草除根。”阿德勒把所有問題的解決歸結於奉獻與合作。首先我們應該對自己負責,要讓自己走正道,並且積極向上,做對他人有意義的事。目標是很重要的,沒有目標的人,像是沒有靈魂。如果把一個人比作機器,沒有目標的人,好比沒有動力的機器,怎麼也運作不起來。但是,目標從何而來?這是個大問題。說到目標,一定與價值觀有關。

那麼一個心灰意冷的人,如何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如果把一切問題的解決都歸結於對他人的興趣,又要如何去操作?如何讓一個自暴自棄的人,認識到她的墮落不是超凡脫俗,而是由自卑感帶來的過分自尊?又如何去糾正他年深月久的陋習與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如何改變他對這個世界以及他自己的錯誤定位,而使他從毫無意義的自我折磨與荒廢光陰的深淵中解脫出來?當然我相信發展對他人的興趣,提高社會感覺,增強合作能力,會有所助益,但是要如何做到那些確是一門學問。那些不善交際的人,該如何得到勇氣?所有的人,都按照他所認爲的生活意義行動。當一個人以錯誤的方式生活是隻指責他的行爲,或單純的試圖讓他放棄這種生活方式,都不會有什麼效果。問題在於他在經驗的積累中所形成的生活意義。而這個意義,雖然他自己不一定認識到,但卻是他人生經驗的濃縮,是人生的根本,是信念的支柱,要改變它談何容易。

一個人爲何會選擇那種生活方式,支援這種生活方式的生活意義從哪裏來?要解決問題,就要找到引起問題的原因,這是一定的。從一個人一貫的行爲表現,思想、感覺、姿態、眼神等之中,瞭解他的人格。阿德勒認爲,早期的記憶很重要。早期的記憶“顯示出生活方式的根源,及其最簡單的表現方式。阿德勒認爲:“罪犯可以兩種主要類型——醜陋而被輕視以及英俊而被寵壞。”這種劃分方法的科學性姑且不論,這兩種人的心理易產生偏差是一定的。由於被輕視或過度寵愛,都容易讓人轉而關注自己,而對他人失去興趣,不利於合作精神的培養。他們因此產生對世界錯誤的看法,自己被隔離在外或所有人都應圍着他們轉,所有事情都應該滿足他們的要求,如此就陷入了誤區。

追求優越感的方向的錯誤,用錯誤的方法解決問題,損人利己或損人不利己,都是他們缺乏社會感覺與不合作的態度造成。自我中心的人不易於合作。罪犯的的失敗的源頭在於自身經驗引起他們對世界和自己錯誤的解釋和定位。我們這些正常人也常常因爲對世界和自己的解釋和定位的偏差,引起生活意義、生活目標、生活態度的錯誤,而造成困擾。這裏可以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對個人生活的重大影響。而造成錯誤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生活事件,我們必須把它揪出來,重新定義。

當然觀念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只是對有代表性的事件,如存在腦海中印象深刻的事件和我們現實的表現來認識自己的觀念。在改變生活方式之前,必須改變觀念。而要改變觀念,必須先對此人的觀念認識到位。也許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來改變一個人的行爲,但是如果他沒有認識到他錯在哪裏,就不可能徹底改掉陋習。錯誤的方式可能會換一個新面目出現。

《超越自卑》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A。阿德勒博士的代表作品。此書被西方人視爲了解自我和他人的教科書,起到了《聖經》起不到的作用。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 篇3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書《自卑與超越》,其大意是:尋求獨有優越感源於人生而有的自卑感,透過學會更好地合作將促使孩子實現具有真正生命意義的優越感。

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關注他人,渴望成爲社會大家庭的一員,夢想爲人類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果一個人可以與他人分享,且得到絕大多數人的認可,他的理想和行爲都向着爲他人貢獻的方向併爲之努力,他的人生自然會朝着最能體現其生命價值的方向發展。

對於生命意義的認識,存在於“絕對正確”和“絕對錯誤”的兩端之間,這其中包含着每個人對於生命意義的理解。使我們對於生命意義的認識趨於正確的有效方法是培養個體與人合作的勇氣和精神。

家庭是培養孩子與人合作能力的關鍵。母親要做到對孩子有興趣、爲孩子着想。母親對於自己成長經歷的認知,決定了她對於孩子的態度。母親要認可和鼓勵父親的合作能力,讓父親成爲孩子的榜樣,另一方面,要讓父親的優秀不對孩子形成過大的壓力。

學校對於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也至關重要。不能用智商等評價指標限制孩子,要讓孩子客觀認識自己、自立;在學校裏建立平等的關係,使孩子樂於合作、爲他人着想。幫助孩子尋找到興趣和自信。

作者在書中強調了青春期的重要性。孩子在青春期表現出的叛逆並不是孩子對父母態度的問題,而是源於孩子對父母一直不認同、直到有了對抗能力的時候才表達出來。如何幫助孩子正常度過青春期呢?家庭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要培養孩子的合作意識,正常交往同性和異性,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就會正確理解“長大”,獨立拿捏好處理問題的“度”。

作者這樣分析犯罪行爲。罪犯也追求優越感,但是他的方向錯誤。他們不會合作。造成的原因在於父母沒有教會孩子與人合作,甚至父母不想讓孩子對他人發生興趣。罪犯都是對社會無興趣、沒有合作精神、追求虛假優越性的人。

對於阿德勒先生的理論,我的內心有強烈的共鳴。值得慶幸的是,我對孩子的養育,遵循了阿德勒先生的理論。我重視對於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因爲,我們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不能沒有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我們對孩子的愛是爲了分離,我一直在培育他獨立生存的能力。我將自己在原生家庭的經歷作爲參照物,不斷修正自己的養育理念,關注對孩子性格的塑造。當孩子讀大學獨立生活後,他自然表現出被大多數人喜歡的性格,他樂於交往、樂於助人、自主學習、積極上進、獨立處事、堅持體育、感恩父母。

透過《自卑與超越》一書、第一次系統地領悟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先生的心理學觀點,我更加信服他的名言,“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 篇4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是阿德勒,他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郊區的小鎮,家庭富裕,在維也納長大。他的父親是一名做穀物生意的猶太商人。在六個孩子中他排行老三,他的哥哥Sigmund是個典型的模範兒童。

三歲時,睡在身旁的弟弟去世,他幼年有兩次被車撞的經歷,使他十分畏懼死亡。五歲時,因得了肺炎,痊癒後決定當醫生。求學時成績平平,數學成績極差,在父親支援鼓勵下,他終成班上數學最好生。

看到書名我們又會想到什麼呢?首先我們來聊一下什麼是自卑情結。是當一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適當對付的問題時,他表示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出現的就是自卑情結。由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憤怒和眼淚以及道歉一樣,都可能是自卑情結的表現。由於自卑感總是造成緊張,所以爭取優越感的補償動作必然會同時出現,但是其目的卻不在於解決問題。

我們爲什麼會產生自卑情結呢?一是與童年經歷有關,二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兩性之間的連結。我們都知道當我們被朋友,家人,同事,老師等所忽視所冷落的時候,就會產生自卑心理。當我們急需想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時,本質上也是一種自卑的表現,不斷地想要從別人那裏獲得存在感,其實在我看來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當你內心充盈的時候其實你就是自信的,就是獨一無二的。你不需要說太多,別人就會感覺到你強大的氣場,當然,氣場的修煉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養成的,在這裏給大家推薦一本由法國作家西恩·德瑪譯者馬曉佳共同出版的《氣場修習術》。

當我們的朋友或者家人產生自卑情結時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想要一個人賦予生命真正意義的最好方法就是聊過去的事情。聊一聊他們覺得自信的時刻,覺得美好的時光,其實生命本該就這麼美好,只不過我們常常把自己禁錮在自己的思想裏,從來沒有去跟自己好好的談一談,也從來沒有學會與自己和平相處。我們要接受我們的不完美,更要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乾坤朗朗,每一株小草都有它非凡的莊嚴。

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克服自卑呢?克服自卑其實就是要求我們學會處理自己和同伴的關係,學會合作,一句話說得好:人的一生一定要具備三種能力——終生學習的能力,團隊合作的能力,身體素質的能力。

當我們迷茫,自卑時應該重新解讀自己的過去,經歷是不可以改變的,這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對經歷的看法。很多時候我們換個維度去思考問題,會發現其實事情本來就很簡單,只是我們太糾結於過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爲什麼不閃閃發光一次呢?超越自己,我們一起前行。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 篇5

每個人其實都會自卑,因爲每個人都對自己不滿,而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後,你是否會努力去改變現狀提升自己的滿意度,還是爲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覺拒絕嘗試任何改變呢?透過閱讀《自卑與超越》,我們可以發現自身的價值與意義。

《自卑與超越》是個體心理學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書中作者他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作者從每個人的童年不同的經歷和成長環境去分析個體心理的變化以及對生活的看法。

人人生而自卑。那麼,爲何人與人之間仍然存在如此巨大的才能差異呢?原因在於,每個人利用自卑心理的方式、方向與利用率不同。阿德勒在此提出關於有關自卑的“補償性”觀點:我們都向往優越,而自卑所引發的壓力感將驅使我們向優越的方向產生“補償性行爲”。在這個岔路口,如果你選擇不斷挑戰自我,嘗試繼續解決問題,那麼你將會完成自我的超越;而若是被自卑情緒牽着鼻子走,任由它的擺弄,獲得優越感的行爲將會“奔向沒有生命意義的側面,真正的問題被無視和排除”。你將在無形中爲自己設限,“退縮、停滯,一心避免失敗,而不是爭取成功”。

其實每個人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有自己的不足和弱點,與他人的優點進行比較時自然就會有自卑的情緒。但是自卑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自卑給人帶來影響也是根據個人的認知來決定。對於心態樂觀的人來說,自卑會讓他認清自己的缺點,從而激勵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潛能。對於消極的人來說,會在意識形態上造成打擊,讓其失去對個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於發展。

我們的靈魂深處有着永遠無法被填滿的不滿足感。自卑正是來源於此,滲透了我們在成長和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階段。任何心理問題,都不是簡簡單單的暗示與說教就可以解決的,個體之間差異的複雜性與生活的多元性,都令心結的開啟格外艱難。

書中還有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奉獻。阿德勒告訴我們:生活的意義在於奉獻,在於與他人的團隊合作之中獲得滿足。人只有融入集體之中,融入社會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幫助我們對身體接收的印象產生積極地、有利於發展的觀念。思想與行動一直是捆綁在一起的,想要拋開現實進行人格上的加強是絕對無法實現的。對此,阿德勒在其理論體系的哲學基礎上,提出了貫穿全書的.行動方案——答案很簡單,只有兩個字,希望大家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到它,理解、認同並踐行它。最後,祝願大家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全新的、超越的自己。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 篇6

之前整理書單的時候,偶然看到一本名爲《自卑與超越》的書,於是我便順手將其加入“我的書單”裏,而今總算閱讀完畢了。每天我都會利用一點瑣碎的時間,在手機上翻閱着這本引發我好奇之心的書。

與此同時,我最近正在寫一篇虛擬故事,故事的內容也與自卑相關。談及“自卑”一詞,我想,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擁有一顆自卑心,我也不例外。

那麼,你是否在某個時候,因爲自卑,整日胡思亂想過呢?你是否也在某個瞬間,因爲自卑,羞於與他人說話?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因爲自卑,我們總表露出許多的“不敢”。

不敢在與他人交談的過程中自然地對視着,也不敢在老師提問問題時踊躍舉手回答,更不敢勇敢地做最真實的自己,抑或總認爲自己低人一等……。當然,這裏的“不敢”並非指“敢”恣意妄爲的對立面,也不是說一個人敢胡作非爲就是不自卑的表現。恰恰相反的是,一個人越是爲非作歹,不滿的心態越是在他們心裏作祟着。而那些不滿,多半源於自卑。

書中也說到,有嚴重“自卑情結”的人,不一定都表現得安靜、順從、內斂,與世無爭。自卑情結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由此可見,一個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也許他的心裏正潛藏着不爲人知的自卑情結。

然而,想要跨過自卑這道坎,宛如攀巖一座陡峭的山峯,但是,當我們到達了山頂之後,放眼一看,將會是一覽縱山小。

每天都能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負能量,對我們克服自卑心理也會有些許幫助。雖然我們無法將這樣的心理一併清除掉,但我們可以從此多一份警惕,不讓其一直干擾着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

很多時候,自卑往往是在負面情緒的影響下產生,自卑情結與負面情緒結合在一起,而後所帶來的將是不可預想的結果。

其實,在我看來,一旦我們發現自己有自卑心理,最主要的辦法就是能直面它,而不是採取逃避的方式解決。因爲,愈是逃避,就愈難以克服;所以我們應該正視它。

除此之外,我們也不應該把有自卑心的人當成異類來對待,畢竟有些自卑心的出現卻是合乎情理的。誰都想做得很好,誰都想成爲一個很棒的人,當別人比自己棋高一首的時候,或者自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我們往往會自卑起來。

既然如此,在看到自己不足的一面,能擇其善者而從之的話,從而循序漸進,日後也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

拋開“自卑”談“優越”,倘若一個人自信過度,他將會迷失自我,甚至認爲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

我曾讀過木心先生的一本書,裏面有一句話是:

“沒有自我的人的自我感覺都特別良好。”

因此,除了直面自己的自卑感,亦不要讓自己持有過分的優越感。

超越自卑讀後感1000字 篇7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也納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之一,同時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而這本書便是阿德勒的巔峯着作。

我一直認爲,想要讀懂一篇着作,就必須瞭解作者的生平,因此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特意瞭解了作者的經歷。可以說作者一生經歷了很多挫折,閱歷豐富,幼年患了佝僂病,5歲差點因爲肺炎而送命,但是作者卻憑藉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醫學博士,並且和弗洛伊德共同進行了精神分析學說的研究,所以這本書無疑是值得我們去仔細閱讀和揣摩的。

這本書一共有十二章,從生活的意義到愛情與婚姻。通讀全書,除了欣賞作者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的事實論證之外,對作者的很多觀點也有着強烈的贊同感,不得不說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提出防止神經性疾病產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培養合作精神。看來合作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之外還有保持身心健康的功效。

關於心靈和肉體的關係,作者從個性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認爲心靈和肉體之間並不存在支配關係,這只是人生中的兩種表現形式。作者舉了個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例子,說明了身體是基礎,生命在於運動,而精神的核心力量是有預知能力並指導自己的發展方向,植物就算知道自己即將被踐踏也無法移動,但是人卻擁有這種支配自己的能力,因而我們更應該重視和珍惜自己這種靈肉之間的聯繫。

書中的觀點和案例實在太多太經典,在第三章中提到了自卑和優越感之間的聯繫與衝突,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足以點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的中心思想。自卑心理是個體心理學的偉大發現,作者以神經官能症患者舉例,說在這些自高自大的人心裏,其實都有一種隱藏的自卑感,他們絕不會承認自己自卑,甚至認爲自己比別人都強,但是事實上他們的卻飽受自卑的折磨。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爲我們都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

在作者看來,自卑感的表現多種多樣,我們不能認爲表現安靜、乖巧、穩重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而那些開朗外向的人就沒有自卑心理,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去看他們的行爲,會發現根本沒有目的性可言,這也說明了生活中爲什麼很多人在做着千奇百怪的事情。當然,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卑感,但是同時人人都有對優越感的追求,並且具有唯一性,這種優越感對我們的激勵是作出社會貢獻的源泉。

正如前文之中所說,這本書有着簡單而又深刻的含義,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讓人更加清晰的瞭解了人生的本質和生活的意義。我們要試着發覺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感,避免由於這種心理而造成的失誤,同時在追求優越感的激勵之中努力創造和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