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500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00字

學問君 人氣:1.8W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滅亡近三百年的時間內,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下面小編整理了《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00字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00字一

這部系列書籍總共有七本,按照時間順序系統地講述了自朱元璋起,到朱由校止的各項事物。這是一部歷史讀物,完整、全面地介紹了明朝時期朝廷裏的風雨際會,作者用幽默、通俗的話語爲我們展開有明一代的歷史畫卷。

讀過這部書之後,我對明朝有了一個比較全面、比較清晰地認識,也對我的歷史觀產生了影響。對於明朝,給我印象最爲深刻地不是某個人,而是一羣人——言官,這幫人官階不大,但能量不小,個個都是讀書人,絕大部分認死理,看誰不順就罵人,不整到死不罷休。他們以罵人爲業,且喜歡罵當權者,自己若受到處罰,反而會引以爲傲,拿出來當作炫耀的資本,明朝最終的敗亡有諸多原因,我想言官應該是其中的一個。另一個給我深刻印象的是黨派,不是一黨,而是多黨。明朝中後期,由於制度的原因,出現了以老鄉、同學、師生爲主的關係網,久而久之,發展成了各種黨派,不同派別中的鬥爭是相當激烈的,比如東林黨。曾經很強大,強大到踩着三黨上位,而獨領風騷。再比如閹黨,曾經更強大,強大到打敗東林黨,組織形成全國性的監控網絡,朝廷內外到處都是黨羽,而敢於抗爭的人的結局只有一個。這些黨要是幫着幹着也就罷了,可偏偏它只會破壞,破壞大明的根基,破壞大明的制度,這是大明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我曾經不瞭解什麼叫氣數已盡,但看完這部書,我明白了,明朝末年,它的皇帝崇禎並不昏庸,相反,我覺得他很勤勞,很勇敢。這一時期明朝的軍隊也很強,數量也多,但它還是亡了,這是由於天災,導致李自成、高迎祥等農民領袖的崛起,這是由於清朝的崛起成爲它們最大的外患。李自成的農民軍雖然戰鬥力不強,但無奈人數過大,生存力極強,怎麼打都不死,而清朝的崛起則是歷史的必然,這就是氣數。明朝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夾擊之下,最終還是亡了,這也是氣數。我想,這與崇禎無關,如果他能遇上個太平盛世,興許能創造一番事世,可不巧,他趕上了亂世,無奈的是他並非救世主,因此,他無力阻礙歷史進行的腳步,終於成爲塵埃。

在明朝,有這麼幾個人物是站在時代的高度,笑傲着歷史。當然,有的只是歷史的敗類,明朝第一人,不是開國皇帝朱元璋,而是王守仁。他從小希望當聖人,於是按照朱熹的“格物窮理”不斷地思考,王守仁大起大落,終於在一個山溝裏頓悟,開創了“心學”學派,並由此成爲明朝的一顆燦爛明珠。在他生前,他鎮壓過反叛,卻不受封賞,他開創了“心學”並由此一直保持着影響力。在死後,“心學”學派的學員遍佈天下,在朝廷裏,在百姓中,都有其存在的身影。他的影響力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排在第二位的纔是朱元璋,他從一介布衣,奮力拼殺,終於開創了一個朝代,他的創業史在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爲少見的。他是勞模,他衝擊了宰相制度,組建了內閣,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創舉。這位布衣皇帝應該說是歷史上的一朵奇葩,可以說,縱觀中華歷史,僅此一人爾。排在第三位的是于謙,他是讀書人,卻是兵部尚書,也是國防部長。明朝中期曾經有段很無奈的歷史,他們的皇帝被少數民族俘虜了,因而他們又推舉了一個皇帝,而這一時期,這個少數民族仗着手中的大明皇帝,一路順風順水,打到了北京。如果沒有于謙,大明的氣數恐怕已經盡了,于謙臨危上任,以無窮的勇氣和卓越的軍事才能,終於打贏了北京保衛戰。他拯救了明朝,使明朝得以繼續運轉下去。因此,我把他排在了第三位。這三位都是站在歷史的節點,能左右歷史的人。在明朝,還有許多牛人對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如張居正、如徐階、如嚴嵩、如夏言、如姚崇、如孫承乾、如袁崇煥、如洪承疇等等。這些人都是時代的驕子,顯赫了一世。還有一些人,註定了朝廷的敗類,他們只能加快一個朝代的滅亡,而無法使其進步,如王震、如魏忠賢。這兩位都是太監,且都是皇帝的親信,且都是敗類。因爲王震直接導致明朝一部全軍覆沒,且皇帝本人被俘,被人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國本動盪。因爲魏忠賢,閹黨權傾朝野,導致民不聊生,各地紛紛起義造反。李自成、高迎祥橫空出世,成爲明朝滅亡的直接因素。這就不僅是動國本了,連國本都動沒了。實在萬惡。當然,他們的下場都是悲慘的,王震死於亂軍中,魏忠賢被英明的崇禎收拾掉。結局雖然大快人心,但他們對歷史的“貢獻”是不可挽回的,實在讓人痛心!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00字二

這本書早就聽說過,但那時候一直在看小說,沒心思看這個。電子書早就下載了一直放着沒看,別的小說看完了才把它翻出來看。這一看就再也看不上小說了,全扔一邊了。

可以說正是這本書改變了我的讀書的欣賞水平。

這本書的作者當年明月是一個非專業研究歷史的公務員,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這部《明朝那些事兒》更加的平民化。有人說,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爲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該書作者也說:“不是歷史幽默,而是我幽默”。所以,那些不幽默的歷史書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說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爲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纔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而當年明月就使的我們能看到這幽默的歷史“書”,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該書內容以明史爲藍本,幾乎所用事件都有史可查,個別出自野史之處,皆註明,並加了作者自己的分析,說明其可信程度。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爲主線,並加入了小說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認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

作者說,由於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寫《明朝那些事兒》就是爲了證明給別人看。

而作者也的確證明了這句“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從明太祖朱元璋開篇,到萬曆朝結束,前後歷時二百餘年,共六部。書中出現的人物、事件都是作者經過精心“海選”和“pk”的,作者說:“不是牛人不入書,不是牛事不敘述”。

這部書的主線即是明朝的十七位皇帝,按照年排列出各個重大事件及歷史人物,它讓我們知道歷史裏好看的不只有野史,其實正史同樣好看。而且讓我們瞭解了那些我們只窺其一斑的全豹。

它告訴我們,朱元璋是殘暴的它登基以後誅殺開國功臣,心狠手黑。所有開國功臣,包括開國六公爵和四個手握免死鐵劵的老臣,另外兩張鐵劵的主人,常遇春開國之初即暴病,當初啦他入夥的湯和也只因當朱元璋看到他時,這位當年英勇無畏的將軍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着涎水,支撐着向他行禮。據說當初開國的功臣倖免的包括湯和共兩人,另一個是朱元璋的外甥。並且朱元璋施行機發明的酷刑簡直就是慘絕人寰,而且他還有一個歷史上其他皇帝沒做過,也沒想過的“庭杖”——皇帝親自拿着棍子在朝堂之上把大臣打死。但它還告訴我們朱元璋是仁慈的。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的殘暴只對大臣,貪腐銀六兩者剮刑。對百姓可以說是“耶穌救世主”,在朱元璋統治時期,用今天的話說幸福指數快速的上升。

它告訴我們朱棣是篡的侄子朱允炆的權。但它還告訴我們在當時朱允炆的削藩就像是好學生要搶黑幫的刀,癡人說夢。朱棣是當時整個大明最優秀的將領他手上又有當時做強悍的軍隊。削藩,不可能。

它告訴我們,宦官鄭和七下西洋是永樂大帝偉大英明的決定,但它還告訴我們,鄭和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宦官,在朱棣造反的時候它更是一位偉大的將領,曾爲朱棣立下汗馬戰功。

它還告訴我們,曾經有一個被稱爲“黑衣宰相”的和尚,他極力的鼓動朱棣造反,可以說是朱棣成勢的最大功臣,但朱棣登基後他卻退居下層,不做高管。但他依然是那個朝代實際的宰相,因此被稱爲“黑衣宰相”。

等等等等。它裏面有我們不知道的卻非常有意思的事。

該書雖分六部,但前後連貫,無筆法的不同可作爲一部明史來看。到最後一直寫到朱由校煤山自殺而止,全書完。

我不是學歷史的,所以我不分析歷史。我只是一個讀者。我只喜歡好看的故事。當年明月做到了既讓我看到了好看的故事,又看到了歷史。

能把歷史寫這樣,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