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500字>

朝讀經典的讀後感500字

學問君 人氣:1.56W

朝讀經典的讀後感500字篇1

以前我是一個很驕傲、很愛炫耀的孩子,從不懂什麼叫謙虛,就拿一個故事來說吧!

朝讀經典的讀後感500字

一次,我的作文被刊登在校級刊物上,我高興地告訴了父母讓父母分享我的快樂。他們聽了後不住地誇我,但也不住告誡我:“不能驕傲喲!”我哪裏能聽進去,因爲我早已被驕傲給“駕馭”了!

就在我興奮的同時,我的性格也有了極大的變化_變得更加驕傲、暴躁了。一有在比誰的作文寫得好時,我就在他們比面前炫耀,若不順心便“發揮”出我暴躁的脾氣;和同學們聊天時也會炫耀我的“光輝”史……我就和同學們比了下去,最後到了一個朋友都沒有了,我心裏卻想:不就是妒忌我作文寫的好嗎?我還不想和你們在一起呢!從此我驕傲成了癮,暴躁成了性,一發不可收拾。直到有一天,我徹底改變了。那次測驗,我原本以爲只要一動筆,就能寫出一篇文章,可是我錯了,上午兩節課,我居然才寫出了一個題目幾句話,結果可想而知,我不僅受到了老師的批評,還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其實,他們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孩子呀!記住一句話‘滿招損,謙受益’千萬不能驕傲啊!”我就不名其中的含義。

自從我校掀起了“誦讀了《國學經典誦讀》”的活動,我也積極地參加活動並被《國學經典誦讀》裏的一樁樁,一件件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特別是馮異的謙遜把我給震撼住了。他被大家稱爲“大樹將軍”,他自幼好學,率領的軍隊有規矩,爲人謙遜。特別是每次將軍們圍坐爭功領賞時,只有他從不居功自傲,總是隻身一人坐在大樹下思考戰鬥的經驗和教訓,正是因爲他與衆不同的作風,纔有了“大樹將軍”的美名。而劉秀髮現他的行爲習慣與作風之後,就更器重他了。我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許多道理,如:“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也。”“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道理不但使我學會了戒驕戒躁,而且還讓我學會了要厚物載德,更要有一顆赤子之心。

這本書不僅使我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小皇帝”,變成了一個勤勞的“忠僕”,還讓我明白了中國的一句古語“百善孝爲先”的含義:只有“孝”才能推進社會的和諧發展,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現在我已學會了爲勞累了一天的爸媽端上一杯清香的茶,爲奶奶端上一碗熱騰騰的米飯,並且學會了做飯,洗衣等家務活,爲父母減輕了一半的負擔。

《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使我與驕傲絕交,與暴躁斷絕,最後又讓我走上了正直、謙虛、誠實與愛國的人生征途,大家都來從這本書裏感悟真諦吧!

朝讀經典的讀後感500字篇2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他教過的學生不下三千,人們把他和學生上課時的交流記載了下來,這就是《論語》。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講的是學習的方法,它讓我們在學習後再溫習一遍,好好溫習了舊知識後,就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體會,就可以當老師了。我想起每到課間或回家後,我都會複習一下當天的內容,每次複習後,就會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體會,可總覺得還是有一些沒想到,所以以後我要常常複習,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要把自己討厭的東西給別人,不要讓別人來做自己所討厭的事。我覺得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爲自己想的少,爲別人想的多,嚴於利己,寬以待人。如果人人都能學習魯迅先生,這世界該多麼的美好,多麼的和諧啊!

假如說我們的心田是一塊最普通的土地需要陽光、雨露、肥料和辛勤的耕耘,那經典詩文就是那陽光、惠風和細雨。只要你願意時時刻刻去吮吸去領悟去誦詠,那我們的理想之花一定會開得更豔持得更久。

那我們就繼續誦讀吧!好好地擁有它,記住它。讓它來淨化我們的心靈,讓它來耕耘我們心中的土地,提升我們的品位,弘揚中華民族之精髓,更讓它引領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向成功邁進吧!

告訴你們,透過誦讀經典詩文,我走進了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我知道了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雖然看上去年紀一大吧,其實火力旺盛的很。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天天掛在我口中。那就是許多人行走,他們之中必然有我的老師。這句讓我收益非淺的詩句,就是出自於儒家的聖賢孔子之口。這句之所以能讓我受益非淺,是因爲它包含着一個哲理:“能者爲師,虛心請教。”你見過高山吧?它是那樣雄偉綿延!你見過大海吧?它是那樣壯麗無邊!山之高,是因爲它不排斥每一塊小石頭;海之闊,是因爲它聚集了千萬條小溪流。如果你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般淵博的知識,是否就應該善於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收他人的點滴長處呢?這也是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的哲理”啊!

透過學習《論語》,使我明白了:學習要講究方法;遇到困難,就得去克服它;還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道理。

朝讀經典的讀後感500字篇3

讀詩詞能淨化人的心靈,記古文能教人怎樣做一個品格優良的人。因此我們學校也要求我們讀記《經典誦讀》,不但能夠淨化我們的心靈,而且還可以增長我們的閱讀量,這難道不是一舉兩得嗎?

讀了這麼長時間的《經典誦讀》,我最喜歡的一句論語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意思是:有一天,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子夏說:“我聽說過:‘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你只要對待所做的事情嚴肅認真,不出差錯,對人恭敬而禮貌,那麼,不論誰都是自己的兄弟。你爲什麼要煩惱自己沒有兄弟呢?”我也是這樣想的,如果自己表現的十分謙卑恭敬有禮貌,大家一定都會接納你的;但是自己如果擺出一副驕傲自大,對別人不屑一顧的樣子,肯定沒有人會理睬自己,更別說是接納,甚至會討厭自己。

朋友之間就應該互相幫助,‘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不是在旁邊落井下石,一味的冷嘲熱諷。這樣的人誰會接納你?誰會欣賞你?反而對人寬厚熱忱的人總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看了《經典誦讀》,我從中學會了許多:人與人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尊重,你尊重別人一分,別人就會還敬你十分,只要你寬厚仁慈就能得到民心,只要你真心實意就會得到別人的重用,勤勞機敏就會取得工作上的`成就。所以,我以後還要讀更多的《誦讀經典》,看更深奧的古文詩詞,讓自己的知識更加充盈。

既然看《經典誦讀》有這麼多好處,我們爲什麼不多看幾遍,多學點知識,你們說對嗎?

朝讀經典的讀後感500字篇4

自學校開展誦讀經典活動以來,在教師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部分教師對中國古典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和學生開始了誦讀經典的活動。在不同年級開展誦讀《弟子規》、《三字經》等經典。學生透過讀經典,從各方面都有了變化,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了。讀了經典以後,我感覺到經典文化伴隨孩子的成長。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特別是育人尤爲重要,現在孩子不知道孝敬父母,尊敬師長,自私自利,講究吃穿,亂花零錢。因爲每家的孩子都生活在三口或五口之家的大人圈裏,從出生到上幼兒園、上小學之前,沒有一個系統的教孩子行爲規範的教材,孩子不知道怎樣做,更沒有人按照規範要求或訓練孩子。自從我們開展了經典誦讀後,才感覺到經典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極好的教材,它彌補了現在教材不能塑造學生人格的缺憾。這樣會使一個人受用終生。

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古老的經典文化被外國人當作寶貝研究學習。可是我們是炎黃子孫卻把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丟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今天當我們真正走進經典時,才知道它的真正內涵。它是做人的根本,爲人之道。如果一個人連人都做不好,那麼其它事情也肯定做不好。經典不但幼兒園的小朋友要讀,小學生要讀,而且大學生也要讀。從幼兒開始讀《弟子規》、《三字經》、《論語》、《老子》等。例如: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靜聽;父母責,須順承。……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

這些看似小事,不被大人重視的一些規矩,應從幼兒抓起,因爲幼兒和少年時期正是培養孩子良好品德的關鍵時期。教育就是要從大處着眼,從小處入手。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經典是培養學生做人的好教材。它包括了天文、地理、哲學和歷史等知識,是難得的好教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