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500字>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7篇)

學問君 人氣:2.2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楊絳《我們仨》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範文500字(精選17篇)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

楊絳是錢鍾書先生的夫人,是錢瑗女士的母親,《我們仨》就是她寫的他們家的一些故事。在這些故事裏,每句話,每個字,都透着濃濃的親情氣息。整本書的開始是一個“夢”,一個“長達萬年的夢”,夢的主要內容是作者與她的家人在一條古棧道上的離離合合、聚聚散散。

一開始看的時候,我看不懂她的那個夢是要說明什麼,只是看字面的意思,就當看一篇小說。但當我看到後面。的內容時,我才明白,這個夢是她們一家在一起走過的最後一段人生路的寫照。她欲揚先抑,開篇就抓住了我的心,激起了我閱讀的興趣。楊絳先生注重細節,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下筆,看似零散的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爲她文章中的亮點。而這些點點滴滴,正是我們平時覺得不足掛齒的那些片斷,但楊絳卻可以把它們串在一起,就像把散落的珍珠串起來,就變成了一條項鍊。她不直接抒發感情,不直接議論人事、闡述道理,她只是從容地敘述,將那些她家裏的小事娓娓道來,變成一篇篇的文章。但就是這樣細緻的、不動聲色的講述,使讀者有了更多理解、想象的空間,她所要表達的主題也在這樣的講述中慢慢地浮上水面。

這本書的內容我也比較喜歡,字裏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我很珍惜親情,很愛我的爸爸媽媽,很喜歡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這本書的內容也算是配合了我的心情,所以特別喜歡。楊絳的書我還在找着看,她的作品風格是我比較喜歡的風格。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2

這段時間斷斷續續地在看這本書,內心浮躁情緒不夠到位的時候看不進心裏。《我們仨》更多的是在描述三人的日常生活,卻給人一種平靜中的力量與追思,感受溫情的同時又漸漸被觸動。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摯愛相繼離去,只有回憶相伴,點點滴滴,不離不棄。我敬佩楊絳先生。三言兩語無法說清先作罷。

還記得出現在附錄中的阿瑗的書稿,其中有一篇在小學語文教材的單元作文那兒見過,不知道爲什麼一向健忘的自己對這件事印象深刻,還以爲阿瑗是和當時的我們一般大的孩子,字跡有些歪歪扭扭有些生澀,剛纔看到才瞭解原來是在病牀上忍痛寫下那文稿,頓覺心酸。

其實,自己沒有辦法想象失去家人的生活,也不想去想象,但是近來越發感慨。曾經信誓旦旦說以後要留在天津,覺得天津帶給我的感覺實在太好了,現在卻會開始猶豫不決,開始有點想家;覺得自己太任性,都說女孩子不要出遠門啦,偏偏想脫離家裏的束縛出去闖一番;覺得自己脾氣實在太差,對待家裏人總是嘴上不服軟,現在卻也不敢說太柔軟的話;自己真的是有很多毛病啊,很感激他們待我萬般好,一定一定要好好報答。

願身邊的人都能“樹欲靜而風止,子欲養而親待”,願以對待好友的態度對待家人,願我們仨、你們仨、他們仨不負生命的恩賜。

感恩。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3

從知道他開始,一直很敬佩錢鍾書先生,他是一個真正置身於知識海洋中的人,是知識的創造者,在生活中卻是最純真的孩童。

從錢先生認識楊先生,於是驚呼所有的愛情都在他們身上體現得如此的淋漓盡致,從娓娓道來的生活裏,更驚訝於他們仨如此的獨立,又如此親密。這本書很好的詮釋了,一個家最溫馨的生活方式,他們心中有自己所要堅持的,他們懂得生活都會有不易,但正因爲他們懂得所以倍加珍惜在一起的那些時光。

他們仨,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命價值的追求,不因是誰的妻,誰的夫,誰的女,而放棄自己的路,也不因爲我是誰的妻,誰的夫,誰的女,而去要求,去依靠,去強求,更沒有,是爲了你好,類似的道德綁架,他們仨,對於家人首先是最最尊重的,尊重你,尊重選擇,然後是毫無條件的支援,相伴。他們會相互牽掛,擔憂,但從不干涉。

這一路走來他們也有許多和我們一樣的困難,挫折和苦痛。婆媳之間,兄弟姐妹間,生活艱苦,他們所經歷苦難並不少。可對於生活他們總是能苦中作樂,不僅因爲心胸開闊,更因爲他們不曾迷茫,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這是多麼難得呀,終其一身,或許到頭來,都不知道自己在這世間走一遭,做了啥,爲了啥。

不會再有生離,只有死別。他們相互扶持,走過不平常的年代,卻過着屬於自己仨的歲月,只要在一起,何處都是家,靜待歲月,有你,歲月不在孤寂。

只此一生,能遇見,真好。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4

從來沒有開始讀哪本書要做什麼準備,而這次本是做好了不止一次有所觸動的情緒設想又是極其平靜地讀完。第一部分錢老先生被帶到船上的部分起初以爲是現實,看着看着才明白是楊老的另一種寫法,從來沒有感同身受這件事,我甚至不能想象楊老是在怎樣波動的情緒裏寫下這些看似平靜的文字,像夢像虛幻。

隨後二老的國外生活以及回國後動盪局面下經歷的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算是曲折吧終有所解,像是在聽奶奶講故事,講那些艱難又藏着傲骨的歲月,我甚至有些羨慕那個年代的他們,知識和志向都融入到血液裏,不爲時事所捆綁,不爲金錢名利所勒索。對於文學的堅持,我在想,可能是初是興趣愛好,後來成爲離不開的習慣,一做就是一輩子,又哪裏說得清呢。

讀楊老筆下的女兒,母親的憐愛和心疼溢於言表,雖大都是瑣碎小事,卻看得出三個有趣的靈魂間相互依偎的樂趣,有些東西大概是真的有一脈相承,可能用詞不夠準確,只是這樣感覺。很有趣,和現在我們所指的有趣還不一樣,這個有趣不是指表面的有趣,而是骨子裏的那種有趣。

附錄部分無論文字,信件,畫作的那些對於楊老來說實實在在的回憶,總能聯想到一位老奶奶於燈下反覆讀反覆看,偶爾對着紙張與他們對話,想念孩子和丈夫的畫面,但絕不是以淚洗面的那種場景,因爲她的豁達和通透。

每一個年代都有不一樣的煙火氣,有時候很羨慕老一輩人總說的那個時候。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5

讀楊絳《我們仨走到人生邊上》,我被作者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生活場景歷歷在目。他們三人作爲高等知識分子,有着悲天憫人的情懷,有着正常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中國知識分子“不忮不求”與世無爭孜孜以求的嚴謹治學精神在他們身上體現的很濃厚。

錢鍾書是我最鍾愛最尊敬的大知識分子。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買下來了,有空的時候就讀一讀。雖然有些讀起來比較費事,但我還是很樂意去翻一翻的。記得當時的《管錐篇》是我30歲生日時,我讓妻子給我買的禮物,至今還在書架上整齊的碼放着。我很驚詫於他讀書的廣博與駁雜,中外知識與思想在他那裏互通有無,信手拈來,全無絲毫的彆扭與不適。以後,凡是有關錢鍾書的傳記、逸事我都愛看,並且做了很多筆記。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樣讀書、治學的。我的書架上還有《錢鍾書與西學》、《錢鍾書傳》等。因爲喜歡錢老,自然“愛屋及烏”:喜歡他的夫人楊絳的作品。

楊絳老先生懷着深深的眷戀,回味着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我們仨》裏,作者說:“我們這個家,很樸素;我們三個人,很單純。我們與世無求,與人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難,鍾書總和我一同承當,困難就不復困難;還有個阿瑗相伴相助,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我們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6

楊絳先生著書《我們仨》,我再一次細細品味了一遍,而這次閱讀完,我決定把內心的感受寫下來,並將在未來的時光中持之以恆寫讀後感,以此激勵自己不斷讀書不斷進步。

楊絳先生百歲高齡提筆寫書,令人敬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書中講述了楊絳先生重溫與丈夫錢鍾書、女兒錢瑗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歲月,那些單純樸素又盛滿溫情的親情故事。全書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獨特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爲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用平實感人的文字記錄了自1935年7月伉儷二人赴英國牛津求學並在牛津喜得愛女,回國後直到1998年女兒和丈夫相繼去世,63年間這個家庭鮮爲人知的坎坷歷程,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難忘經歷。

如果讓我寫“我們仨”,我也會像錢瑗一樣,儘管到了六十歲的時候還是會細細回憶我和我的父親母親,我們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點滴生活。我會寫父親是多麼疼愛我,從小到大對我不打不罵,以身作則,以理服人;我會寫母親是怎麼教育我,做一個善良、誠實、勇敢、勤勞、平和的人。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局,也沒有永遠,當一家三口相聚相守時,要時常想到人生道路盡頭總會相散,珍惜與家人的團聚,努力讓生活變得甜潤快樂,就如楊絳先生一家三口伉儷情深子女孝順,深愛“我們仨”。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7

一週內,斷斷續續,終於在今天清晨,讀完了楊絳先生這本不算長的紙質書。

前兩部分,只是先生個人的感發,無法感同身受,很想放棄。

直到第三部分,娓娓道來的回憶,才讓我慢慢走近,融入其中。

人生如此漫長,尋到一個志同道合,琴瑟和鳴的伴侶,攜手走過坎坷的一生,着實不易。最好的感情,未必非要愛得炙熱,情深,容易相傷。你有你的缺點,我有我的不足,兩個不完美的人,走到一處,輕輕相擁,互補而後完整。你人生得意時,有我; 你失意落魄時,有我。無論順境逆境,有你,有熱愛的事業,鍾愛的書籍,縱使身處陋室,食不果腹,依然心安。錢先生與楊先生的感情,讓人豔羨。

一個家庭的組建,源於兩個相愛的人,而後,有了愛情的結晶。三口之家,再平凡不過,卻也是最有暖意的存在。一直覺得孩子就是父母的責任,從TA降生,就需要付出一切來愛TA,照顧TA,父母是無私付出的一方,孩子是理所當然接受的一方。看到楊先生一家三口的相處方式,才意識到,原來,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責任,也可以是朋友,是兄弟,是姐妹。平等的看待親子關係,是我從中學到的,也是值得反思的。

每一本讀過的書,即便記不住,卻也會在心中留下些許痕跡,當在另一本書中遇到相似的時期,地點,人物,甚至只是相似的感受時,睡去的記憶就會被喚醒,它們如同一顆顆閃閃發光的珠子,彼此連接在一起,形成一串串完整的珠簾。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8

前不久,自己參加東營市的優質課,講授的是楊絳先生的一篇散文《老王》,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再的被楊絳的平淡而雋永的文字所感動,講完課後,又重讀了她的文章《我們仨》,感慨頗多。

1997年和1998年對於楊先生來說是很殘忍的時間。一生相知相扶相濡以沫的伴侶,唯一的女兒都相繼離去,楊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體會。“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在人生的伴侶離去四年後,92歲高齡的楊先生接過女兒的筆,用心記敘了他們仨這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就是《我們仨》。

他們仨的足跡跨越半個地球。無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始終站在一起,美好的家庭是他們避風的港灣。自從1998年錢鍾書先生逝世後,楊先生從此獨伴青燈,她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彌散在字裏行間,令我爲之動容。

但若你想從內容上看到絲毫悲觀的文字,那你要失望了,書中絲毫沒有傷痛欲絕的詩句,而是處處洋溢着思念的。他們雖然陰陽相隔,真情卻從不被阻斷。她透過這部書,用文字向天上的親人無聲的傾訴着時他們的懷念。

家的意義,在她的書中被賦予了深刻的含義:決不會因爲生命的消失而改變。

有愛就有家,儘管現在楊絳先生自己一人獨處,但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丈夫和女兒的愛,那她的住所也一定是是世上最溫馨的家園。

今年是楊絳先生100歲的壽辰了,在此也祝願老人家安好!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9

錢鍾書的夫人楊絳是特別喜歡的作家,我讀過她在近百歲的高齡完成對於生命的靈魂的思考的這本書《走到人生邊上——自問自答》,然我感悟很深。今天我要談的是讀完《我們仨》這本書的感想,算是個人的總結。

《我們仨》這本書主要敘述了楊絳以及錢老一家人的一些故事,表現出的是親情。楊絳的風格就是特別擅長將零零碎碎的事情交織在一起,形成一整串美麗的“珍珠”。如數家珍般,從容道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但她極少直接抒情,而是透過這些事情,讓讀者自然而然的想象和理解,而她想要表達的主題也會在我們讀完之後有了很清晰的認識。就像這篇書中寫的那樣,從她的那個“夢”開始,講述了一家人的離合聚散,我們跟着這個“夢”讀完了整本書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夢”代表着一家人一起走過人生旅程的溫馨。所以我說,楊老的作品是一種享受,讀《我們仨》是一種享受,她能很好的激發讀者的興趣,同時領悟人生的真諦。同時,《我們仨》也讓人瞭解到楊老的內心的孤獨和對親人的思念,她的堅持是爲了讓這段美好記憶得以延續,但思念卻是一件特別痛苦的事情。

這本人的一生是多麼的短暫,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顯得人生的特別意義。人生中註定會有聚散分離,只是早晚的問題,但是到最後這些美好的記憶都會泯滅在塵埃中。想到這裏,我更加覺得親情的彌足珍貴,不要等到失去再後悔莫及,何不在一家人齊整整的時候,記錄下美好的瞬間,盡情的釋放到老纔會更加珍惜的時光。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0

用了三個小時停不下來的節奏看完。在讀完《圍城》之後品讀這本書,才能領悟這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的感情。一開始的小船客棧和不斷的噩夢是形容作者女兒和丈夫疾病纏身一程一程的送他們走,其中的悲傷無法言喻,文章大部分都是易懂的白話,每個簡單的小菜譜每封寄託思念的家信和每次見面互相取樂的“小石子”。和父親親如哥們的錢媛女士工作認真生活中可愛,爲父親畫像畫的尤其是好,在病痛之中還總是形容自己丑圓,自己吃不下飯還擔心爸媽。楊絳先生在至親走之後忍着難過把他們之前點點滴滴的生活一字一句記錄下來,還原了他和錢鍾書老先生在國外輾轉留學之後生下圓圓以及回國之後所有的經歷。

可以看得出對愛女和丈夫深深地思念。從那些動盪不安的政治背景和搬家的經歷中,體會到文學工作者的艱辛和付出,“一寸光陰一寸金”但他們也是苦中有樂,簡單的西餐,牛奶紅茶,日子過得跌宕起伏卻也有小資情調的一面。一家三口互相學習也互不打擾,爭分奪秒讀書看書積累。這是我第一次看電子書,截取了一些我喜愛的句子和道理,看到很多評論都在回憶自己小時候和父母動情的感人瞬間,我也淚目,每個母親都是偉大的,女兒做了母親也是爲了體會和回報自己的母親,“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珍惜時間和光陰珍惜身邊的親人吧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1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

楊絳先生的敘述,含蓄、節制、內斂、細膩,卻有那難以言表的親情和憂傷瀰漫在字裏行間,讀下來會覺得心裏有股暖暖的涓流在徐緩間流動,烘得全身都有說不出的共鳴感覺。平和自然的風格,行雲流水般的語句,一位失去老伴和女兒的老婦,在經歷了“相守相助,相聚相失”之後,將這淡淡的悲哀和懷念娓娓道來。平淡、平靜、平和的文字,卻如此深刻地震撼着我的心,讓我的心思跟隨楊先生的回憶一起走過了這個家庭已經經歷過的那幾十年的風風雨雨、聚散離合。

鍾書彌留之際,“還問我做夢不做。我只是明白了。我曾做過一個小夢,怪他一聲不響的忽然走了。他現在故意慢慢兒的走,讓我一程一程送,儘量多聚聚,把小夢拉成一個萬里長夢。”他對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絳,好好裏。”讀到這裏,我似乎感同身受,也淚如雨下。在古驛道上,他們三人往返奔波,格外的辛苦,格外的漫長。在這古往今來人人必經的人生的最後旅程中,他們三人相聚、相守、相失。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曾有的歡樂,而今的寂寞,天人相隔,往事皆隨風遠去。《我們仨》,文字簡單平實,不慌不忙,娓娓道來,如清風一樣,拂面而來的是一陣陣幽香。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2

楊絳先生的大名早就知道,錢鍾書先生的《圍城》也是我讀過四五遍的書,這本《我們仨》也是很早之前就知道了,特別是前兩三年前楊絳先生去世的更是網上鋪天蓋地。我對楊絳先生的記憶更深的是她回覆讀者那句“你的問題在於想法太多而讀書太少”。她這句話還被我自嘲過說自己是“想法太多而行動太少”。

這個月開始想好好讀幾本實體書,就入手了這本書,今天放中秋節假,在這個傳統的團圓節裏讀完這本書,甚好。

整本書讀下來,感受到的不是傳說中的“最才的女,最賢的妻”。(實際上,這會讀下來讓我對這個說話相當懷疑,甚至鄙視,感覺是文人圈裏文縐縐的奉承。)我無意詆譭楊絳先生,對於她,我是尊重之情。不過,我覺得從這本書裏讀出來她最令人羨慕的是和錢鍾書先生心心相印,相濡以沫,兩個人在精神上高度同步,在性格上有些互補,在是非對錯上和教育女兒態度上又非常合拍,確實是非常棒的組合。在他們三個人的小家裏,每個人都非常率真單純,又各有優點,相互照顧。家庭氛圍真的是輕鬆到讓讀着的都想結婚生娃。這樣的家真是令人眷戀的'心靈港灣。一個三口雖然每人都是學富五車的進階知識分子,在家裏卻一點那種清高冷談的狀態都沒有,反倒是非常的活潑天真,像三個長不大的孩子。最後一節,那種淡而久的懷念和悲傷,讓我想起了,“庭前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好希望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小家庭,溫暖,輕鬆,關心。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3

中學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錢鍾書與楊絳的名字以及他們之間的愛情,卻沒有閱讀過一本,包括《圍城》。近期心情多有不佳,於是不斷閱讀,不知爲何,突然想起了楊絳先生,以及她寫的《我們仨》。

這本書我是在微信閱讀中看完的(通常我只看紙質版,但這次微信閱讀居然給了我一週的會員權利,讓我可以隨時在微信閱讀),閱讀過程中得知小帥以及她的朋友也在看這本書,世間的事情就是這麼的巧妙: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於是你會發現,你身邊有許多人也在做着同樣的事情。

如果要用簡練的語言來總結,應該是楊絳先生在書本末提到的一句話:”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楊絳用白描的手法,描述了她與錢鍾書先生以及女兒阿圓的一生,一個女人的一生,一個家庭63年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凝練的字句、平靜的敘述、鮮明的人物,大多數時候都覺她彷彿一個旁人一般,卻能步步引人入勝。從民國到新中國,人們經歷了許多的苦難,但在書中從不見過度的呻吟,看不到生離死別的過分的哀痛,看不見抱怨,這種豁達的情懷以及處世之道,是我非常的佩服的。我在想,如果我也活在那個年代,我會怎麼樣去面對這般生活呢?

我無法在一夜之間表達完自己所有的感情,只知道這段時間的不停閱讀,性情逐漸得到了改變,刺頭在逐漸拔去。放不下的,學着放下,拿得起的學着拿穩。

“人生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着煩惱和憂慮。”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4

這個學期·伊始,我讀了一本書——《我們仨》。這本書是錢鍾書的夫人楊絳在丈夫、女兒相繼離世,在“我們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時,寫下的生活回憶錄。

這本書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沒有着太多筆墨,寥寥兩頁,拉開了那“長達萬里的夢”的序幕。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如夢似幻,我只覺朦朧,沒怎麼看懂。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就是着墨的地方了,這一部分主要寫楊絳老人對於“我們仨”生活點點滴滴的回憶。

然而,令我最有感觸的還是封底楊絳老人的題字:“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這是一句多麼平實的話語,然而我卻從中讀到了老人空留自己一人的心酸與刻骨銘心的思念。如今社會,而許多老人很久才能見到兒女一次。老人思念,而兒女們卻渾然不覺。科技如此發達,家人之間當然也減少了相見的機會,人與人的內心之間之間彷彿隔了一層厚厚的屏障。這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中那份平淡卻又深刻的情感,是現代人無法體會的吧……試問,在這個交通十分方便的時代,多遠的距離都不成問題。但是在身體靠近的同時,我們的心靈也同樣靠近了嗎?我認爲沒有!我們的心中,怕是已沒有這本書中楊絳老人刻骨銘心的思念了吧!

我喜歡這本書,不僅是因爲它的情節,更是因爲其中包含的厚重的愛!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5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然而我們卻不瞭解他們的家庭生活,但透過閱讀《我們仨》這本書後,我對他們的認識更近一步了。

整本書分爲兩部分,低一部分中,楊女士以其一貫的慧心,獨特的筆法,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後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爲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這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歡的。是寫了錢氏夫婦赴英國留學,他們遠離家鄉,不復早父母庇廕之下,都有點戰戰兢兢,但他們兩人作伴,相依爲命,他們在那的生活可以說是又節居又歡樂的。印象比較深的是錢先生出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個門牙。我都爲他揪了吧心。幸好他沒事。在牛津學習時,由於學費較一般學習昂貴,還要另交導師費,房租,伙食費也較高,於是爲了節省點,楊女士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去做個旁聽生,聽幾門課,到大學圖書館自習,並且錢氏夫婦還是去老金家做房客,可見他們還是很節居的。這本書告訴我們錢氏夫婦鮮爲人知的坎坷歷程。他們的足跡跨過半個地球,穿越風雲多變的半個世紀:戰火,疾病,政治風暴,生離死別……不論暴風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成爲楊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所。

錢氏夫婦在學界德高望重,然而我們卻不瞭解他們的家庭生活,但透過閱讀《我們仨》這本書後,我對他們的認識更近一步了。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6

《我們仨》這是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關於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之家,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感人故事。在這個嚴嚴冬日,它似一抹春風,帶來別緻的溫暖,伴隨着我度過整整一個寒假。

這本書是作者對錢鍾書、楊絳、錢瑗一家人的親情回憶,記敘了一個知識精英家庭大半個世紀的家庭故事。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第二部分《我們仨失散了》用意識流寫的夢境,冥冥濛蒙,虛虛實實,亦幻亦真,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是着墨的篇幅,娓娓道來的是一個家庭最普通最平凡的一個個日子。我們仨,正是如此簡單的三個字,卻蘊含了多少的感情色彩。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就是仨個,是緊緊連在一起的一個小團體,似乎他們所說的每句話語前都會加上“我們仨……”這像是他們彼此間的自豪。

這本書字裏行間滿滿的全是要溢出來的親情。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我們仨》上,無論是他們的照片、詩歌、信件……都是那麼的真摯和感動,細細地翻過一頁頁,心中似乎已被填滿了。楊絳說:“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家人已離去,親情,過往的點點滴滴卻是被真切地記錄下來,記錄在心中,記錄在《我們仨》。

我從她的書中也學到了很多。珍珠每個人都有,但是項鍊卻是珍貴的。因爲許多人都對自己的珍珠視而不見,任它們散落,卻不會將他們串起來。學會了串珍珠,就擁有了項鍊。

楊絳《我們仨》讀後感500字17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的一本回憶錄,講述了楊絳、錢鍾書和錢瑗一家三口平淡的生活。

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一個夢開頭,第二部分是一個亦真亦假的夢,錢先生生病,圓圓生病,楊絳奔波在老伴和愛女之間,最後圓圓先走了,錢先生也走了,“我們仨”走散了,第三部分是完全真實的故事,講述了錢鍾書和楊絳婚後工作,愛女出生直至錢鍾書和錢瑗相繼離世的人生歷程。

錢鍾書和楊絳婚後到英國留學,後又回國,他們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他們把平淡的生活當作是“探險“,在”探險“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沒有主題,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就交流什麼,這是多麼讓人羨慕的夫妻。

愛女圓圓的出生,給家裏帶來了許多的快樂,圓圓雖然從小體弱多病,但是生活很樂觀,喜歡“格物致知“的觀察事物,是父母的小棉襖,重病期間,都不忘叮囑媽媽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卡片。我彷彿看到了這個其樂融融的家裏,處處有歡聲笑語,有趣味。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一句平實的話語,卻真真的感受到了那份沉重的愛和刻骨銘心的思念。現在的人們都太忙碌了,不斷的追求想要的,卻忽視了平淡的美麗。我們有理想,有追求,不停的奔波忙碌,抱怨生活中工作中的不滿意,卻沒有認認真真的體會身邊人帶來的快樂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