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500字>

《時間簡史》讀後感500字

學問君 人氣:1.53W

有時候我懷疑如果 僅憑觀察我們是否能夠得到可靠的結論?而霍金在時間簡史裏給了 我們不一樣的思維途徑。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別人寫的《時間簡史》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時間簡史》讀後感500字

《時間簡史》讀後感【一】

倘若“時間旅行”在未來可以實現,那麼爲什麼在我們的視野中並沒有出現“未來人”的身影?或許“時間旅行”並未在未來得以實現,但並不能排除“我們遇見了但並不知曉”、“未來人並不想讓我們發現”等諸多可能性。假設“時間旅行”在未來實現,那麼我們擬定一條貫穿過去與未來的時間軸,我們身處的世界所處的時間即是時間軸上的一個確定的時間點。

從邏輯上說,任何理論都需要一些做基本的概念和命題作爲出發點。在數學的定義中,“點”沒有長度和麪積,即是說一個點的長度爲0,而由無數個“0”所累加即可產生具有長度的“線”,像是無中生有。假若未來人要穿梭時空隧道來到我們所處的時間點,其概率P=0/t=0(t爲時間起點到未來人所處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這個結果“0”並非“無”,而是一個極小的概率。因此,“沒有遇見”不代表“不能實現”。

在本書的最後一章,霍金說了一段話:“我們發現自己處於令人困惑的世界中。我們要理解周圍所看到的一切的含義,並且詢問:宇宙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在其中的位置如何,以及宇宙和我們從何而來?宇宙爲何是這個樣子?”的確,人類只是茫茫宇宙中渺小的一員,面對宇宙中太多的未知充滿着好奇,而好奇心則是推動人們去探索未知的動力。若想有足夠的動力去探索,就得懷有和孩童一樣的強烈好奇心,如此這般,不會感到疲倦,不會覺得無趣,探索的熱情反倒是愈發旺盛。

本對天文就懷着一定的好奇,我小時候曾有過疑惑:宇宙究竟有多大?長大後有了教課書上的解釋——“正以光速不斷擴大着”,我曾將之作爲真理,不再去思考問題。但是霍金所言讓我對那個問題重新產生了思考:根據天文學家觀測發現“周邊的星系不斷遠離地球”這一現象給“宇宙大爆炸”假說提供了有力依據。我曾試過將兩面鏡子平行放置,理論上來講,兩面鏡子中的鏡像會經過反射不斷疊加至無窮,但實際上的可見範圍似乎並沒有這麼多,畢竟光在多次反射之後能量不斷消耗,可見的鏡像也就不會達到無窮。但有沒有可能那些看似消失的鏡像其實依舊存在着,只要光源足夠強大就能看見。以此來類推到宇宙,是否存在某種可能性,真實宇宙的體積要大於可見宇宙,在光未曾到達的地方就已經存在着空間與時間,而在未知的空間之中,早已存在着所謂的宇宙邊緣……對宇宙的疑惑仍在不斷產生,而問題的答案,只有在不斷探索中才能發現。

“如果我們對此找到了答案,則將是人類理性的終極勝利——因爲那時我們知道了上帝的精神。”或許,宇宙是由上帝創造的,甚至,他創造了多重宇宙,並對多個宇宙設定了不同的宇宙常數,對平行世界的一切瞭若指掌。我們並非上帝,無法對未來進行精準地預測,未來的可能性有很多,每一種可能性對應了一個平行時空,而我們只能選擇其一。在面對分岔路口時,就有“好奇”與“謹慎”兩種選擇,而這兩者都有可能在最終尋找到上帝所留下的“答案”。擇好奇者,會了解到:探索前進的道路需要有敢於嘗試的熱情;擇謹慎者,會明白:探索未來不可草率行事。人並非上帝,但能在上帝的指引下創造出自己的“宇宙”,此刻奮力前行所流下的汗水,只爲獻給未來最成功的自己。

《時間簡史》讀後感【二】

這個假期,帶了兩本書回來。其中一本就是霍金的《時間簡史》。之前粗略地讀過,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這次重讀的主要目的,是想重新回憶一下那些年我學過的物理常識。因爲這些年都是財經類,管理類和歷史及文學類的書籍讀得比較多。所以趁着這個春節,改換一下口味,調動一下平常不怎麼用的那部分腦細胞,也算是一種比較好的休息。

讀這本書,首先是對霍金的致敬。他是身殘志堅的典型代表。他的成就是空前的,他向世人展示了即使沒有強壯的肉體支撐,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探索能夠走多遠。這個雖然很多媒體有報導,他的故事也爲人熟知,但這次從前言讀起,再次讀到他的故事和成就依然很震撼。這是最勵志的一個榜樣。每當我爲自己找藉口,想偷懶時,腦海裏就會浮現出他的身影。

再次讀這本書,依然被書裏的知識含量震撼。我們高中物理所學跟這本書裏所包含的,簡直就是小兒科。這是一本很燒腦的書,陸續幫我回憶起當年我們天天努力做的試卷,努力記憶的各種公式和定理。還好,我發現沒有完全還給老師。起碼霍金在談到粒子,中子,電子,夸克的時候,在談到牛頓的各條定律的時候,我還能夠知道他在講什麼。但是講到相對論和相對時間的概念的時候,我的腦子就開始有些跟不上了。

我看的是插圖版的書。不然更加無法理解。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成爲高中學生的物理讀本,跟物理和數學對照着學。這本書最好的地方是有一個非常完整的體系和概念,這種大局觀和系統思維,是我們以前的課本無法比擬和企及的。大師的水平,都是在把複雜的東西能夠簡潔地講出來,而且易於理解。也希望大家都幫忙呼籲一下,因爲把這本書列入教材,是造福子孫的大好事。

《時間簡史》讀後感【三】

通常的三維空間+時間的第四維,構成我們普通大衆對宇宙的認知。而弦理論和宇宙統一理論GUT,都是紛繁複雜的,需要很深厚的物理知識背景纔可能理解,即便其是真實的,也應該有更簡單和直觀的表述,才能夠稱之爲宇宙法則吧。

就像能量守恆一樣,真正的宇宙定律必然存在一個簡單易懂的表述,便於能夠讓人理解和感知。

在《時間簡史》中,當代物理學界的大佬霍金透過物理學概念層層遞進的爲我們揭開宇宙的神祕面紗。按照其觀點,時間是客觀存在的,卻能以不同的形式被感知,有其相對性。就像人存原理所說,我們之所以看到宇宙是這個樣子,是因爲如果它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在這裏去觀察它。

文中對黑洞、奇點、蟲洞、時空穿梭、弦理論、大爆炸等一系列在科幻小說或電影中總會出現的概念做了物理學的解釋,對於理科生來說也算是深入淺出了。一本書看完,你或許不能得到我們可否實現時間旅行的答案,但是作者卻用詼諧的語言,讓你對自我生存環境的認知又多了一些。其中,量子力學的引入讓時空有限無界的觀念得以生長,當我們採用歐幾里德時空時,“時間方向和空間方向具有相同的地位,所以時空有可能在範圍上是有限的,卻沒有形成邊界或邊緣的奇點。時空就像是地球的表面,只不過多了兩維。”

宇宙的邊界條件是它沒有邊界。它既不被創生,也不被消滅。它就是存在。伽俐略說過,人類有望理解世界如何行爲,而且我們能透過觀察現實世界來做到這一點。等到我們都可以談論宇宙的存在軌跡、發展進程時,也許就真正揭開了其神祕面紗。

《時間簡史》讀後感【四】

在這部書中,霍金帶領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夸克、“帶味”粒子和“自旋”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介紹,並對宇宙是什麼樣的、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問題做了闡述,使讀者初步瞭解狹義相對論以及時間、宇宙的起源等宇宙學的奧妙。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就是宇宙的偉大與神奇,不得不讓我敬畏宇宙,敬畏自然。那是一種對無知的恐懼和對世界的驚歎,難以置信宇宙把自己規劃的如此完美。邏輯和嚴謹是宇宙的基調,科學家用精妙的公式和理論表達他們對宇宙的敬意,而哲學家則用對世界萬物的思考表達心中對世界的敬畏。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和哲學家的思想結晶就是世界上最美的詩歌,幫助我們從表像深入本質,從迷惑走向清晰。

這本書還教會我們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大發現無不都是科學家們大膽假設小心論證而發現的,因此我認爲在學習方面我們也應該貫徹這種思想方法,比如學習計劃的制定上,以及學習方法的應用上。

一個周全的嚴密的學習計劃,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聽課、自學以及課後的複習、預習,這些對於高中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

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科學的`做事方法可以幫你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在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展現自我,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讓我懷着對宇宙的敬畏,努力拼搏奮鬥,希望終有一天,也能像霍金一樣,用生命書寫傳奇,表達自己對宇宙的理解,對宇宙的敬意。

《時間簡史》讀後感【五】

說實話剛開始只是覺得老師爲什麼要給我看這本書,覺得有點多此一舉,就那麼幾天,玩都不夠玩,但是等到真的開始看進去之後,真的覺得超級好看。

這是霍金寫的一本書,講的是宇宙從何而來,他又向何處去,在第一章的結尾,霍金提出了這些問題,一如艾伯特向蘇菲提出的問題,“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本書開篇作者明確告訴我們,摒棄你思維中所有關於經典力學的規則,忘記引力的力,三維空間,絕對時間,因爲“我們憑什麼自以爲了解的更好呢,暫時忘記你所知道的一切或者你認爲你所知道的關於空間的知識。”不存在任何先入爲主的觀念,騰出你的大腦,他現在是一張白紙,而後根據作者的闡述,在白紙上塗鴉。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宇宙的形成過程,他講的是整個宇宙在不斷膨脹的理論,星系彼此之間的分離運動也是膨脹的一部分,而不是由於任何斥力的作用

宇宙就像一個色彩斑斕的氣球,氣球上的斑斑點點隨着氣球被吹脹球上的斑點各自遠離而去。星系就是氣球表面上的點,我們就住在這些點上,現在的宇宙,我們這個氣球,已經讓上帝吹的這麼大了,但是,原來的宇宙,上帝還沒有吹氣球之前,是什麼樣子呢?

現在的宇宙,據說是150億年前發生的“創世大爆炸”造成的。“創世大爆炸”理論認爲宇宙最初是由一個體積之小、能量和質量密度之大均難以想象的“粒子”突然爆炸,擴展開來,向 四處噴發出放射線,後來凝固成質點,經過150億年的發展變化而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按照大爆炸宇宙論,宇宙的不斷膨脹,使各種星系和其他天體彼此高速遠離而去,因此,宇宙物質將變得越來越稀疏,密度也越來越小。如若如此,我們的宇宙終將變得“空空蕩蕩”。於是又有另一種理論認爲:當宇宙膨脹使星系之間的距離變得足夠“巨大”的時候,就會有許多新的物質從“虛無”中被創造出來,以填補出現的“間隙”,維護宇宙物質的應有密度,他們甚至計算出新物質產生的速度。這真是“無中生有”!在這裏,我們不但發現物質守恆定律變得毫無意義,而且還發現上帝在背後又插了一手。

光線紅移被當作宇宙膨脹的證據,但我認爲光線紅移是光線穿越宇宙空間時必然發生的衰變。

《世界簡史》是一本於生存無用的書,一如哲學,但人活一世,從根本上面對兩個問題,一,生存,得活下來,二,要回答生命價值的問題,讓心有個安處,而這本書的價值即在於啓迪人的思維,震顫人的靈魂,子曰:四十而不惑,這要求苛刻,甚至不可能達到,但人可以讓自己少惑,多知,知愈多,便愈是獨立的人,從獸到人,需要建立自我意識,從人到神,需要消融自我意識,而知便是建立自我意識的根本,不論人只滿足於七情六慾的感應法門,亦想達到無我相,我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的究竟法門,建立獨立的自我意識,都是必經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