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2000字>

有關《時間簡史》讀後感2000字

學問君 人氣:5.66K

《時間簡史》讀後感2000字篇一

有關《時間簡史》讀後感2000字

我是愛讀自然科學書籍的人,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唯物論者,對於那些神怪之類的說法從不相信,而對於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奇異事物的書刊雜誌很感興趣,《時間簡史》讀後感2000字。暑假期間,閒來無事,認真閱讀了霍金先生的《時間簡史》一書。初中物理中提到的“大爆炸理論”在書中有詳細的論述。帶着對浩瀚的宇宙、生命起源的好奇心,帶着對科學大師崇敬之心,細細閱讀。儘管書中有許多抽象的理論、奇特的概念我還難以理解,身爲物理教師的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瞭解這些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讀完之後掩卷長思,細細的領略其中的哲理,是我對宇宙世界的認識更加深刻。

斯蒂芬·霍金教授寫的《時間簡史》出版於1988年,回答了宇宙是怎樣誕生的?它從何而來?又向哪裏去?的問題。

書中認爲我們現在生活的宇宙有自己的歷史起點,它大約誕生於150億年前,那時,宇宙只是一個點,不佔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的概念。在這一點發生了大爆炸,時間和空間從此開始,物質開始形成。最初,宇宙的溫度極高,隨着時間的推移,空間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低,宇宙中的能量與物質不斷髮生複雜的反應,逐漸形成星系,空間繼續擴大,膨脹,直到今天,宇宙仍然在膨脹之中。

大約在距今50億年前,太陽形成。大約在距今46億年前,地球形成。

宇宙繼續膨脹,將來也會膨脹,也許在膨脹到一定程度後,宇宙開始收縮,可能會收縮成一個點,一個不佔有空間的點。到那時,時間結束。到底會不會這樣,現在還說不定。

大爆炸之前是怎麼回事,不知道。永遠也無法知道。這就是大爆炸宇宙的理論基礎。

對於霍金先生寫的這本《時間簡史》本想一口氣看完,但是由於自己認知水平有限,不得不一字一句地慢慢理解,可仍然還是有不少地方弄不明白。霍金先生在某一場合也曾說過,能夠讀懂全書的每一句話的人,就已經夠格攻讀引力物理博士學位了。雖說只學到了點皮毛,但對自己的知識面還是個很大的擴充並對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了不小的提高,這讓我不覺得對霍金先生深厚的學術造詣敬佩不已。

這本書是以普及科學知識爲目的的著作,他教會了我們如何正確地看待世界以及我們周圍的許許多多的奇異的事情,讓我們學會了用科學的眼光來看待事物,而不是遇到難懂的事物就盲目的相信迷信之類的歪理邪說。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就比如人人討厭的蒼蠅,我想沒有一個人會同意神創造蒼蠅這種昆蟲,但是它又的確是我們地球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肯定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不能因爲人類的愛憎而剝奪另一種生物存在的權利。看待事物要用科學的眼光,同樣對待學習我們也要用科學的方法。科學史上的每一個重大發現無不都是科學家們大膽假設小心論證而發現的,因此在學習方面我們也應該貫徹這種思想方法,不僅是在學習計劃的制定上而且也應該在學習方法的應用上。一個周全的嚴密的學習計劃對於學習的時間安排是十分合理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是有句諺語,“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而好的學習方法,將有助你的聽課、自學,以及課後的複習、預習,這些對於剛進入科學之門的初中學生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能使學生能成這樣一種好的習慣,對於他們將來的人生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從這本著作中,我深深的瞭解到科學上的很多重大的進展都是許多偉大的科學家們不盲目的追隨權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有時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險,提出自己的理論,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如伽利略、哥白尼、愛因斯坦。對於現今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社會,義務教育被賦予的歷史使命將不同於往,它肩負着培養出下一代有着創新能力的人才,可以說今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將更多的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創新將是今後發展的又一個新的歷史潮流,我們國家只有抓住歷史發展的機遇期,抓緊培養創新型人才,才能永久的屹立在東方。這樣的歷史使命對於從事義務教育的老師來說的不能推脫,我們趕上了這樣一個重視基礎教育的好時代,有大量時間來進一步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眼界、活躍自己的思維、培養自己的能力。在教學方面我們也不應該盲目相信課本上的條條框框,而是帶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見解大膽進行教學研究、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研究道路闊步前進,透過教改實現自身發展的需求,讀後感《《時間簡史》讀後感2000字》。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學生宣揚,年少的你們要成爲未來的建設者,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多多讀一些課外雜誌,多學一些知識。鼓勵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逐步的走進社會、感受社會、瞭解社會,體會書本知識在實踐活動中的應用價值,培養他們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一本好書不僅能教給別人知識,更主要的是能讓讀者有所思有所感,《時間簡史》就是這樣一本讓人有所思有所感的好書。而對於這本書的作者霍金先生,我更是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是真正的空前絕後。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所以說,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體上的缺陷,可頭腦聰明的很!不幸中的大幸,正如霍金本人自述:“幸虧我選擇了理論物理學,因爲研究它用頭腦足矣。”這正證明了約翰·彌樂頓的名言:“頭腦是他自己的住所,他在其中可製造地獄的天空,也可製造天堂的地獄。”

讓我們記住霍金和他的《時間簡史》,更讓我們銘記自己內心深處的感悟。

《時間簡史》讀後感2000字篇二

出於對科學家的喜愛和崇拜,我閱讀了那本著名的《時間簡史》,它的作者是大家都應該知道的愛因斯坦的同行——史蒂芬霍金。

一、對霍金——一代大師的榜樣

自患異症,身不由己。卻意志剛毅,才思迅捷,爲此浩瀚之文,足可見其氣之深廣。此書絕非僅以理科專著自居,更溢人文情懷並與機智修辭。此舉,實深刻記於我心,令我無能忘之。文中多有將深艱科學原理設喻爲普通生活場景之實例,其構思之絕妙,設喻之恰分,使人歎絕,不禁復感於霍之迅捷才思。如有幾例:霍將自旋爲2(即旋轉一圈兩次重複自身)的粒子比喻爲撲克牌中Q,仔細觀察不難發現,Q正是旋轉一圈後,兩次回到自身。又如,霍將時間無序度的箭頭成比作打桌球,打一杆後,原先有序的桌球,被分散爲無序,而再打一杆使之重新回到有序的狀態是極不可能的。由此而揭示出時間作爲熵的熱力學箭頭。如此之例,不勝枚舉。作者使一本原先註定對常人繁雜、枯燥、乏味的理論科學知識專著,變得如此豐富,多彩而有趣,實在值得稱頌與敬佩。

二、對翻譯——中國應試教育犧牲品

說實在話,這位清華大學畢業的同志,語文水平實在不怎麼樣,(當然其理科水平當然是冠絕中華的)。翻譯的內容至少有好幾處是按照英國人的語句而不是中國人的習慣去譯。是比直譯更爲落後的硬譯,這把原先並不複雜的內容譯得反而看不懂,特別是在長句複句的翻譯時,作者的語文功底就更爲捉襟見肘了。

我並非想在此吹毛求庇,去挑剔譯者的辛勤勞動,只是由此看到了應試教育培養的所謂的專業人才的缺陷。這使人都走上了獨木橋,視野狹窄而最終寸步難行,有些人僅憑一張全國物理競賽一等獎就大搖大擺地進入了清華園,但是真要寫論文、寫科研報告時,文筆上的粗陋就會使文章晦澀難懂,毫無價值。相比之下,霍金卻可以稱得上是個全才,不僅智慧卓羣,視野開闊,其所作文章同樣是想象豐富,用詞準確,形象生動,這是我們中國人值得思考的。

三、對內容——回味中帶着思考,思考後更是回味

讀書使人明智,此言非虛。《時間簡史》一書就是把讀者引向宇宙的起點和萬物的本源,從而引發我們對個人、對同伴、對事件、對社會、對生命、對世界、對意識等的思考,進而使我們在自身尋找本質。無意中便提高了思維的深度與廣度。此書從宇宙圖象說起,系統地介紹了時間、空間、量子、自然力、黑洞、蟲洞等內容。我們在與作者一同思索中,墮入了科學的迷幻之網,似乎時而看見一絲亮光,也許那就是未來的可以認識的世界。

1、時間有初始嗎?它又將在何地終結呢?宇宙是無限的還是有限的?

愛因斯坦在發現廣義相對論以後,曾經竭力尋找一個理論,以使得令人討厭量子論不再這麼隨意。我也曾經討厭那種基於統計學的偶然性,那時候我相信世界是一部完美並且嚴格的機器,每件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我對那些試圖證明世界絕對準則的人和文章懷有很大的興趣。霍金預言2010年左右人類能夠發現絕對真理--數學上的,所以我也想看看他寫的這本通俗讀物。

我喜歡時間這個概念。我認爲人存活依靠的是大量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在時間上看上去是離散的,不連貫的。(顯然,時間和空間都是物質--但物質被證明並不是無限可分的!我這個想法真可怕,我害怕會損害一切和空間時間有關的定理。因爲那些定理中,時間和空間都是連續的,是理想的數學狀態。好在霍金說,物質的不可分是因爲我們能提供的能量不夠大。)在數學意義上,我們走過的時間顯然是無限個點連起的連續直線,但我們卻只能存活在某些明確標出的點上。換句話說,那些被我們拋棄的點是時間的渣滓。每個人的座標點不盡相同,但有些歷史事件卻顯著地成爲所有人或一羣人存活的憑籍--那被茨威格形容爲聚集在避雷針尖的電荷。在霍金的描述下,因果關係明顯存在,但是被擴大到光速以內。,這種寬容的宿命論帶給人無窮的遐想。

2、是不是會在某一天,所有的理論都被證明爲正確的?

時間作爲一個活動的直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