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桃園三結義讀後感600字

學問君 人氣:2.47W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裏記載的故事。下面本站爲你們獻上桃園三結義讀後感600字,歡迎大家閱讀與參考,希望採納。

桃園三結義讀後感600字

桃園三結義讀後感600字一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文學鉅作。禮賢下士的玄德、忠義的雲長、足智多謀的孔明、奸詐狡猾的孟德、善妒的公瑾……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英雄豪傑,在書中各自演義着不同的角色,創造出各自的光輝歷史。

前四十回主要講述了劉備桃園三結義,與關張二人結爲兄弟後,自此便開始四處征戰,逐漸走上了成爲天下三分之一蜀國之主的道路。在在這個過程中,也發生了許多傳奇故事:張飛怒鞭督郵、王允巧設連環計、溫酒斬華雄、猿門射戟、青梅煮酒論英雄、過五關斬六將、三請諸葛亮、火燒博望、新野等等。

其中令我感觸比較深刻的是王允設連環計和三請諸葛亮這兩個部分的內容。司徒王允與舞女貂嬋使用美人計,以美惑呂布與董卓,離間兩人之間的感情。這裏我想着重說的是呂布。他是一代英雄無疑,卻最終敗在了慾望之上。他的不忠不義,見利忘義,與關羽形成了極大的反差。他的人生經歷告訴我們,即使能力再強,再厲害,卻經不過一時的誘惑,終成不了一番大業。三顧茅廬講述了劉備爲使諸葛亮這一人才爲其所用,不惜三次親自前往其位於隆中深山的茅屋的故事。前兩次去時都未見到其人。終於,憑藉劉備三次不辭辛苦的前來拜訪,終於將諸葛亮請出了山。因爲劉備當時正缺少人才,又失去了徐庶,所以諸葛亮對他來說極爲重要。也許對於劉備,就算讓他再前去請諸葛亮三次,他也一定會去的。所以,我們要學習劉備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

讀了前四十回,我總體的感受是,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而這些特點註定了他們的將來是成功還是失敗。你不能說其中的某個人就是絕對的好人或是絕對的壞人。因爲在那個動盪的年代,沒有人是可以一成不變的。比如說一開始是蜀國盟友的的東吳,從劉備的角度來看就是好的一方。而之後解除了盟約,兩國又成了對立,便是互相的敵人了。而對於曹操來說,東吳一直都是敵人。如果作者換一個角度,把一切都反過來,以曹操爲主人公,那曹操的詭計多端、奸詐是不是就會被形容成足智多謀或者善用計策呢?

《三國演義》如此簡單的語言文字之中,卻無處不隱藏着爲人處世的.大道理,着實令人佩服。同時,這本書也需要我們更加深入地閱讀和仔細地品味。

桃園三結義讀後感600字二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次,我們全班同學共同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三國演義》中有許多精彩的、耳熟能詳的故事,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聲勢浩大。幽州太守劉焉派人到各郡縣去招募兵馬。這時,榜文引出一個人來,這人姓劉名備字玄德,他本是漢室宗親,但到他祖父輩就已經沒落,只好靠販草鞋、織草蓆爲生。

這天,劉備進城看到榜文時,結識了一位身高八尺,滿腮鋼須的壯士,他姓張名飛,字翼德,世代賣酒、屠宰,愛結交天下豪傑。劉備和張飛一起到一家村店飲酒談心,正在暢飲時,只見一個大漢,這人有九尺高,臉色就像紅棗一樣,一雙丹鳳眼,相貌非常威武。

劉備邀他過來同坐,一問,才知那人姓關名羽,字雲長,他因殺了鄉里仗勢欺人的惡霸,逃到外鄉避難。劉備聽了,十分佩服,便將自己的志願告訴了他。關羽也很願意與劉備、張飛共同幹一番事業。

酒後他們到張飛的莊上去商談。來到莊上,只見莊後有一座桃園,園裏景色美麗,他們三人志同道合,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便結拜成了異姓兄弟,劉備因年長做了大哥;關羽第二;張飛最小做了弟弟。

之後,他們便去投軍,初戰告捷,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官職,但是三人非常友愛。劉備因看不慣欺壓百姓的縣尉,便將他教訓了一番,三人一起又去投奔了代州牧劉恢。這就是桃園三結義。

這一回非常讓我感動,我不禁想到,劉、關、張三人在桃園結義時是多麼的意氣風發,感人至深。他們結爲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桃園三人結義,各自一姓,又以兄弟相稱。可見,劉、關、張三人所取,在於同心同德。

朋友,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每一個人的人生道路中,都會多多少少結交一些朋友,但像劉、關、張三人這樣的友誼,這樣的兄弟情卻實在讓人敬嘆。

劉關張三人的友誼,是會在兄弟有危難時爲他分擔,在需要幫助時挺身而出。就像故事中的,一個別有用心的人來向劉備勒索錢財。劉備不肯,那人就造謠說劉備是個貪官,張飛一聽,馬上把那個人綁在樹上,用柳條狠狠的教訓了他一頓。

讀了這一回,這濃濃的手足之情,讓我無法忘記。我覺得《三國演義》,其中把“義”字詮釋最好的就是劉備、關羽與張飛這三人。在《三國演義》中,我也見識到了這偉大的友誼!

桃園三結義讀後感600字三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的第一回《桃園三結義》。

這篇文章講了漢朝的時候,張角叛變,幽州太守劉焉招募義兵,榜文到達涿縣。當劉備看到榜文後,長嘆一聲,張飛便問:“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劉備說明自己的意向後,張飛說:“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說罷,二人便到酒店喝酒。遇見了關羽,三人談得很是投機,次日便到張飛莊中商量事,並且在桃園結義的故事。

當我讀了這個故事後,便想到了5?12汶川大地震。當大地震發生後,社會各界都動員人們捐款、捐物,幫助四川地震災區的人渡過難關,他們雖然互相不認識,但是,大家都有一條心連在一起,就像劉關張三人一樣,他們正是有相同的性格,共同的志向纔會 (此 資 料 轉 貼 於走到一起結義爲兄弟。

我還想起了四年級上冊的時候,三(5)班的一個同學得了白血病,學校組織同學們一起捐款,但是,四處卻都張揚着三(5)班那個同學家裏的醜聞,說他們不講誠信等,可這都阻止不了我們,因爲我們有共同的心去幫助那個同學,不會因種種讒言而改變了志向的!

是啊,我們做人正要有這種品格??只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目標去做一件事,不因爲他人的挑撥而改變了兄弟的情誼、不計個人私利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桃園三結義讀後感600字四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裏的第一章:桃園三結義。它講的是:在東漢未年的時候,張角領導農民起義造反。劉備、關羽、張飛在這時相遇,這三個人意氣相投,便結拜爲兄弟,共同謀化恢復漢室,保衛國家的計劃

劉、關、張三個人能結拜爲兄弟是因爲他們都講義氣,義就是義氣,甘於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的氣概。不僅有義,他們還志同道合,他們一心想從軍,各自施展才華,想要報孝國家。這告訴我們:如果想有一番事業的話,就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幫助,爲了義氣不能相互包庇朋友的過錯,而是要敢於指出朋友的錯誤,幫他改正。義是在法律道德準繩範圍的義,不能因爲義而觸範法律,那就不叫義了,只有爲朋友做好事纔是義。義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比如:在班裏有同學不會這道題,你不去嘲笑他,而是去幫助他,這就叫義,這就是生活中的義。

桃園三結義,三人異姓,又以兄弟相稱,可見劉、關、張三人所取,在同心同德。從初戰告捷到棄官而走,無不共同進退。但今天同學們可不要效仿他們,只需學習他們的互相友愛、真心對待即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都是母親在關愛我們,我們卻沒有關心過她們。有時母親打罵你,你就會在心裏埋怨,覺得父母偏心,別人罵你打你時,你總會在心裏

嘔氣,想報仇。其實,如果我們每個人能多一分理解,多一分關懷,多一分關心國家大事,那麼,世界將爲我們而改變。就像這篇課文,它告訴我們每個人之間都能互相友好,互相關愛,互相理解,對每個人真心相待,就像這桃園三位英雄豪傑,他們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看那義氣深重的關羽,爽直粗豪的張飛,仁義愛民的劉備,他們如今結義在桃園,他們如此的互相關愛,互相理解,讓人十分敬慕。

這互相關愛,真心相待的精神將永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