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通用53篇)

學問君 人氣:1.75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通用21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通用53篇)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

今年我讀了很多書,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不但是四大名著之一,而且每個人都非常厲害,特別是劉關張三兄弟,曹操和孫權,每個人都是叱吒風雲的超級高手。

《三國演義》講的是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戰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蜀國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在他的幫助下,蜀國變得強大起來。諸葛亮可以說是天才,是當時的智多星,他可以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彷彿所有的戰爭都在她的意料之中。“諸葛亮舌戰羣儒,魯子敬力排衆議”這回中,諸葛亮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講諸葛亮被魯肅請到孫權的大殿上,大殿有一班文武二十多人。他們看見諸葛亮,都認爲他只是軍師,沒什麼才能,都瞧不起他,就故意出一些難題讓諸葛亮出醜,先問的人是孫權的第一個謀士,諸葛亮就想,如果不先難道他的話,就說服不了孫權。他若無其事,他知道他們想問一些難題讓他答不出來,而且還想嘲笑她的國家。於是他就進行反駁,當然,這並不是一般的反駁,他在回答的過程總,說出了吳國的笑話。讓那些文人招架不住。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沒有什麼能難得到他,他真的是神機妙算,有超出常人的頭腦。

諸葛亮可以說是我最佩服得人,無論在什麼方面,他都由於其他人。《三國演義》對我來說,是一位帶領我前往成功的導遊。如果他們還在的話,我想我們的智慧是可以超過他們的。我們應該回到那個時代學習,哪裏可以把我們丟失的東西找回來。《三國演義》是一本有靈性的書,它告訴了我們很多的啓示。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2

寒假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走親戚,串門,到街上游玩,而對於我這個書蟲來說,我還是喜歡在家裏靜靜地泡上一杯茶,捧上一本書細細品讀文字帶給我的樂趣。今年寒假我就在家認真地閱讀了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

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刻畫了衆多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的角色。有禮賢下士的劉備,忠義勇猛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南陽人士。他未出茅廬便已知天下大事,又憑自己的獨特見解讓三顧茅廬的劉備茅塞頓開,致使劉備形容自己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諸葛亮在軍事上亦有很多才能。他藉着博望坡的地勢條件,用千餘人馬戰退曹軍萬餘人馬。赤壁之戰,他巧用天時,"借"來東風。北伐時,道路崎嶇坎坷,不便運糧,他又造出了木牛流馬。他將司馬父子三人困於上方谷,欲用火攻,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突然天降大雨司馬懿父子乘機逃脫。然而北伐途中諸葛亮身染重病,迴天無力,把所有事託付完畢後便逝世了。後人稱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以後也要發奮努力,爭做一個像諸葛亮一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

大家好,我叫姜薛龍,今年十二有餘,十三尚不足。在學校我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父母心中的好孩子。平時我酷愛閱讀,無論是白話文啊,還是文言文之類的書籍,在我上小學時,就接觸了許多。爸爸媽媽也支援我看書,一年買的書不下數十餘本。在我看書時,按父母的說法就是變呆了,大事小事一概不理。這就是我,一個看書成癮的小男孩。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3

三國演義主要講了故事起自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爲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吳蜀陵彝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時期是指劉備爲君主的蜀國、孫權爲君主的吳國和曹操爲君主的魏國。魏國滅了蜀國然後滅了吳國,最後被晉武帝司馬炎廢除曹魏皇帝曹奐而稱帝,建立西晉,三分歸一後,變成了晉朝。

事實上,最後收場的雖然是司馬昭。但是,它是經過司馬懿、司馬炎兩人進行積累、創造才形成的結果。司馬家族是個幸運、成功的家族,說幸運,是因爲他們人人都很聰明,伶俐。沒有像劉禪那樣的敗家子。說成功,是因爲他們十分有責任感,向家族的正大光明而努力奮鬥。纔有了今天曆史上的晉朝。

劉備不能統一是因爲他不具備一個帝王的冷血在聽到自己的結義兄弟慘死的情況下不能拋棄個人私怨。從而葬送70萬大軍,使蜀國勢力被大大削弱。如果他能做到像他的先祖劉邦一樣無情,那麼他一統天下是極有可能的!爲什麼諸葛亮在您眼裏就可以逆天?何爲天道?歷史又有幾個逆天的人?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不會因爲他是諸葛亮就會網開一面。

有一句俗話,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諸葛亮也一樣,他雖然足智多謀淡泊明志、苟全性命、伏龍鳳雛,但是,諸葛亮的另一面卻是冷血、殘酷的。他不念舊情,斬馬謖,並且十分果斷,毫無半點猶豫。也許,這也是一種去弱將的手段吧。

各種性格鮮明的人物、各種精彩曲折的故事,才構成了三國演義這部家喻戶曉的名著小說。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4

《三國演義》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的晉朝統一之間發生在魏、蜀、吳三國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如: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胸懷大志、弘毅寬厚的劉備,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張飛,狡詐多疑、雄心壯志的曹操……這都是我們最熟悉的人物,他們之間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雖然《三國演義》裏的人物角色關係複雜,但當你讀起來的時候,就會從中體驗出無窮的樂趣,漸漸地你也就身臨其境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也許你們都認爲,曹操是一個奸賊,它不是一個好人。但我卻認爲:看清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收集證據來定奪這個人的好壞。因爲我始終覺得,曹操身上的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的三萬軍隊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不是因爲曹操陰險,而是因爲他能謀善斷,善於採納部下的意見,儘管袁紹地廣、兵多糧足。但是他輕視曹操,爲人傲慢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被曹操打敗也是意料之事。還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記得當時關羽爲了保護兩位嫂子,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操,他並沒有害關羽,最後還放了他。他的詩歌裏蘊藏着悲涼壯觀的藝術風格,不得不令人佩服。總而言之,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出色的文采風流的才子!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後我大開眼界,那裏面的人物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5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從周朝以來對於天下的定義。而《三國演義》一書所呈現的便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史詩。讀罷後,我陷於遐想之中。

東漢末年,賣草鞋爲生的貴族劉備,與殺人而逃的關公和殺豬賣酒的張飛“桃園三結義”,共創大業。三分天下時,因爲劉備文有臥龍、鳳雛等經天緯地之賢臣;武有關公、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虎將。所以,劉備也有一席之地。

曹操雖然兵少糧少,可是他卻討董卓、伐袁術、殺呂布、降張繡、滅袁紹、攻劉表……可見,曹操他十分聰明,正如他《短歌行》所寫的“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豪情壯志。劉備他雖然兵也少,但他仁義寬厚、愛民如子、禮賢下士、知人信人……所以有陶謙三讓徐州、臨難時攜民渡江、風雪中三顧茅廬、白帝城託孤……因此,有民心的劉備成就了偉業。

當我看到東吳和曹操打“赤壁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一下子收了十萬有餘的箭時,我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而周瑜是多麼驚訝,又多麼想殺了諸葛亮呀!他以爲諸葛亮日後會成爲江東大患。當看見“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時,馬上在腦海中想到:江東的將士們對周瑜如此忠心耿耿,“赤壁之戰”的勝利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三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關公了,他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刮骨療毒、單刀赴會……可惜關公敗走麥城,被東吳殺之,一世英明畫上了一個句號,可惜、可嘆、可恨。

在三國的最後時候,三分歸一統,司馬炎成了這個世界的主人。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夢,後人憑弔空牢騷。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都會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在上第五單元的時候,因爲這單元,都是在四大名著中的一些經典故事。所以我買來一本書讀,就是赫赫有名的《三國演義》。這本書是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在東漢末年,漢靈帝因昏庸無能,導致天下大亂,戰爭開始起。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勢力逐漸變強,形成了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勢。

三國時期,造出許多各具特色的人物:有深謀遠慮的智士謀臣,有捨己爲主的忠臣良將,有忠肝義膽的生死之交,有萬夫莫敵的勇士猛將……他們相互輝映,形成了一篇篇動人的故事。

其中,有很多都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赤壁之戰,合肥之戰……還有許多著名的人:忠厚義氣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奸詐狡猾的曹操……

在書中,我覺得最精彩的故事是《草船借箭》。由於諸葛亮聰明博學,用兵如神,這便使周瑜非常的嫉妒,心懷詭計,他把諸葛亮看作是東吳一患,要找藉口害他,於是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最好的兵器是箭,這當時沒有造箭的條件下卻要他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弓箭,如果完不成就要嚴懲。但諸葛亮卻胸有成竹憑他的智慧和學識,在三天內向曹操“借”了十萬餘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務。

讀完《三國演義》之後,我希望透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爲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幹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

同學們,你們也一起來品嚐品嚐,這部我國古代歷史上,重要的文學作品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7

《三國演義》原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後來的《三國演義》是後人的簡寫。《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爲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主要說了三國時期的魏國,蜀國,吳國三個國家的互相鬥爭,爲搶奪地盤,爭當國家霸主,作者用了非常詳細的描述三國大開殺戒的一場場惡仗。

《三國演義》刻劃了近兩百多個人物,其中作爲成功的人物有大名鼎鼎的孔明;詭計多端的無恥小人——曹操;威風凜凜的關雲長;智勇雙全的劉備等大小將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還是關雲長,他身長九尺,聲若巨雷,丹鳳眼,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刮骨療箭毒不怕一點疼。

在《三國演義》裏,作者匠心獨運,以生花妙筆勾勒出桃園結義,過五關斬六將,火燒赤壁,長板橋等一系列的生動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草船借箭。一次吳國缺箭,周瑜讓孔明三天之內造上十萬枝箭,還立下軍令狀。孔明掐指一算,算到第三天必有大霧,他向魯肅借草船。到了水寨前,曹兵箭如雨下。諸葛亮帶着插滿了箭的草船,就順着急水回寨。回寨後魯肅向周瑜把事說了一遍,周瑜只能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讀了《三國演義》使我受益匪淺,知道了打勝仗不僅需要勇氣,力氣,武功,還要智慧,我們還不能像曹操一樣做人太狡詐。也不能像周瑜一樣,心胸狹窄,縱然很有才幹,可還是被氣死了。要像劉備一樣,仁義當先。

《三國演義》裏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讀不厭,每閱讀一次,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文學素養也提升了許多。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8

五歲的時候,我隨同媽媽到書店,買回了彩圖版的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其它三本在看過之後,都靜靜地躺在了書櫃上,唯有《三國演義》一直讓我愛不釋手,書的封面都被我翻爛了。

後來,我又買了拼音版的《三國演義》,而我現在常讀的是一九七九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三國演義》。正如它的開篇詞所說:“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愛讀《三國演義》就是愛書裏驚心動魄的故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猛將關去長、張翼德、趙子龍,詭計多端的曹孟德和善良的劉玄德。

男孩都喜歡打仗的故事,我也不例外,什麼《發矯詔諸鎮應曹公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美髯公千里走單騎漢壽侯五關斬六將》《徐公明大戰沔水關雲長敗走麥城》……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讓人迴腸蕩氣的英雄人物,都讓我激動不已,同時我也在想,打仗做事,不能只靠武力,還要有勇有謀。論武力呂布絕對是無人能敵,只可惜他有勇無謀,最後以悲劇收場。諸葛亮揮着羽毛扇卻運籌帷幄,指揮若定,決勝於千里之外,有勇有謀才能成大事。

我愛看《三國演義》,還愛畫三國雄人物。讀三國的時候,我先在彩圖版的《三國演義》上找一幅自己最喜愛的三國英勇人物,一有時間我就用鉛筆描繪,然後再用鋼筆勾勒:呂布、張飛、黃忠勝等都是我筆下的驍將。

我崇拜三國的英雄人物,卻沒有他們的英雄氣魄,有時連打針都還要猶豫很久才肯伸出手臂,大家都笑我是“草包”英雄,可能讀三國,讀三國的英雄人物我纔剛剛開始。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9

我是一個書呆子,整天沒事就喜歡鑽進“書海”裏去看書。我特別喜歡讀名著。所以這個暑假,媽媽去圖書館給我借了一本《三國演義》。我翻開書迫不及待地看起來,看完了第一章“桃園三結義”,我就被書中精彩的內容吸引住了,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我用了四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了。“三顧茅廬”、“空城計”、“草船借箭”等精彩故事整日縈繞在腦海中。

書中人物衆多,我喜歡以德服人的劉備。劉備雖然在機權幹略上略有不足,但是卻有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曾以此感化了刺殺他的刺客。劉備臨死前還以此來教育他的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這一點真令人佩服。我現在經常用“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來告誡自己。

我最佩服諸葛亮。他是智慧的化身,善用火攻戰術,唱了一出空城計,未傷一兵一卒,就讓司馬懿引兵退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鞠躬報國的精神體現。他忠心輔助劉備,讓劉備的蜀國與曹操的`魏國、孫權的東吳成三足鼎立之勢。劉備臨終託孤,可惜諸葛亮這次遇上的是樂不思蜀的劉禪。劉禪輕信流言,懷疑諸葛亮想謀權篡位,諸葛亮在漢中死後,劉禪下詔朝議,不容許朝中官員奔喪,也不容許各地爲諸葛亮立廟祭祀,建紀念館。“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的這首《蜀相》道盡了諸葛亮的辛酸。

英國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三國演義》是根據史書《三國志》改編的,讀《三國演義》如同讀史書,讓我更聰慧。我愛《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0

暑假裏,我讀了爸爸給我買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都想統一天下,經過一番征戰後天下分成了三個國家,——魏、蜀、吳,也就是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國家,這三個國家的主人,都想滅掉別的國家,一統天下,所以他們就開始明爭暗鬥,想推翻別的國家,經過長達數十年的戰鬥後,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他攢了皇位,改國號爲晉國,隨後,他消滅了蜀國,皇帝劉禪投降,然後,他又開始攻打吳國,吳國也滅亡了,皇帝孫皓投降。司馬炎統一了天下,建立了晉國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的閱讀過程中,有幾位人物,使我非常敬佩,第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諸葛亮被劉備請出山後,火燒新野、舌戰羣儒、草船借箭、赤壁大戰……幾次打敗曹操,是一位足智多謀的軍事家、政治家、發明家。

第二位就是號稱常勝將軍的趙雲趙子龍,他不顧危險,幾次救了劉禪的命,長阪坡,他爲救劉禪,在曹軍中,殺了個7進7出,救出了劉禪,截江奪阿斗的時候,趙雲又從孫尚香(劉備的妻子)懷中奪回劉禪,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軍。

第三位是諸葛亮的繼承人姜維姜伯約,諸葛亮去世前把自己一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全部傳給了姜維,其中包括他發明的連珠弩的製作方法。姜維全力爲蜀國出力,最後爲蜀國捨生取義,悲壯自刎!

三國時代是一個英雄並出的時代,像諸葛亮,周瑜,司馬懿,還有名醫華佗等等,都是出自三國時期,所以,三國時代的故事能流傳至今而不衰!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其中我要向大家介紹諸葛亮這個人。

諸葛亮可算是智勇雙全,神機妙算,我對他可是無比的佩服。下面我就說說他的故事吧!

第一個是“空城計”的故事。自從諸葛亮失了街亭以後,準備帶兵離開西城縣。誰知司馬懿帶了十萬兵馬,向縣城逼近。而這時諸葛亮手下只有兩千老弱病殘的兵。怎麼辦呢?諸葛亮想了一條妙計。他挑了幾個好兵裝成老百姓的樣子,在掃大街,城門大開。司馬懿的部隊來到城門下,看見幾個百姓在慢悠悠的掃大街。諸葛亮在城頭上,手裏拿着鵝毛扇,一付很悠閒的樣子。司馬懿一看,心中想:“我帶着十萬兵馬諸葛亮都不着急,他肯定有埋伏。”所以司馬懿沒敢再向前進攻,便退兵了。

第二個是“木牛流馬”的故事。在一百二回,長史楊儀報告說:“我們的糧草在劍閣,如果派人馬去搬運,很不方便。”諸葛亮笑道:“其實我早想到這一點了,以前所積的木料,還有在西川買下的大木料,我可以教工匠做木牛流馬,牛馬不喝水,不進食,搬運糧草非常方便。我已下令製造了,只是還沒有造好。”衆人聽了都非常高興。造好一千個木牛流馬後開始運糧草,非常方便省事。不料被魏軍看見了,搶走了五六匹。司馬懿派人比葫蘆畫瓢造了兩千只,也開始用於搬運糧草。手下人把情況報於諸葛亮,諸葛亮又教了一個辦法。他派兵攔截魏軍的運糧兵,把木牛流馬的舌頭轉了一下,它們就不會動了。救援的魏兵來了,對木牛流馬擡也太不動,運也運不走,一點辦法也沒有。而諸葛亮又派五百軍兵裝作天兵天將的樣子,把木牛流馬的舌頭又轉了一下,就輕而易舉的把它們趕走了。

這兩個故事充分顯示了諸葛亮的過人才智。我非常喜歡他。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2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讀的一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雄、三顧茅廬、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七擒孟獲。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瀘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軍隊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裏威望很高,遂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共擒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詐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殘殺而戰敗。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但卻是用草本植物做的戰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後,用火攻戰勝孟獲,七戰七敗,孟獲輸得心服口服。諸葛亮不但本領高強,又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爲深深地感動了孟獲,孟獲誠懇地說道:“您具有上天一樣的神威,至此之後,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爲千古美談。讀了這個故事後,我覺得諸葛亮不但智慧過人,而且心胸開闊。面對被擒住的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其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做還爲他鬆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將蜀國佔領的土地退還給他。孟獲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但也被這種寬宏大量的情懷所感動了,由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拳頭啊!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慨良多。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贏得人心。因爲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深層的問題。所以,當同學之間產生了矛盾我們一定不要大打出手,換個方式,也許就可以把“敵人”變成朋友!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做就多了一個朋友,少了一個敵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3

《三國演義》是我喜歡讀的一本書,裏面精彩的故事實在太多了,《桃園三結義》《溫酒斬華倫》《三顧茅廬》《青梅煮酒論英雄》……其中我最喜歡的還要數《七擒孟獲》,讀了這個故事我感慨很多。

要想征服他人,只要贏得人心。因爲靠蠻力解決問題只是一時的。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智慧去解決深層的問題。這是我從《七擒孟獲》中受到的啓發。

《七擒孟獲》主要講的是:劉備死後,蠻王孟獲進行造反。諸葛亮率部南渡瀘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戰爭。諸葛亮率領軍隊到達南中時,聽說孟獲在這裏威望很高,遂決定生擒孟獲,感化他。孔明共擒孟獲七次,放了他七次。雙方首戰,諸葛亮就大獲全勝,擒住了孟獲。但孟獲不服氣,說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只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獲。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獲不是詐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殘殺而戰敗。第七次,孟獲決定用藤甲兵戰孔明,那兵雖強,但卻是用草木植物做的戰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後,用火攻戰勝孟獲,七戰七敗,孟獲輸的心服口服。諸葛亮不但本領高強,又宅心仁厚,他的所做所爲深深地感動了孟獲,孟獲誠懇的說道:“您具有上天一樣的神威,至此以後,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傳爲千古美談。

讀了這個故事後,我認爲諸葛亮不但智慧過人,而且心胸開闊,面對被擒的敵人,他完全可以將其處死,可他不但沒有這樣個。有這樣做,還爲他鬆綁、賜酒食,以禮相待,將蜀國佔領的土地退還給他。孟獲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但也被這種寬宏大量的情懷所感動了。由此可見,最強大的力量並不是拳頭啊!

我們如果像諸葛亮那樣做就多了一個朋友,少了一個敵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4

讀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後,我感受頗多。

《三國演義》內容及其豐富複雜,但作者羅貫中運用時間順序,井井有條,一步不亂的講述了魏、蜀、吳三方之間的時分時合、互爭天下。這些看似複雜,實則主線一直很清晰的故事互相交織串連,參差交錯,編織成了這部赫赫有名、家喻戶曉的歷史名著——《三國演義》。

這部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方面自然是作者羅貫中精心打造的、衆人皆知的戰爭場景和那一個個獨具魅力的人物。

先說這諸多戰爭場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火燒新野”一戰,每每讀到之時,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在心中暗暗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便是稱讚他指揮有方,用兵如神。

《三國演義》對人物的描寫也是獨具一格,別具匠心的。其中,羅貫中對奸雄曹操的描寫可謂是光彩奪目。他既有英雄人物的智慧才幹和膽識胸襟,又不乏漢奸小人的殘忍狠毒和狡詐心計。“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便是曹操陰險狠毒的奸雄形象的最好寫照。

《三國演義》中,還有一位性格特點與曹操形成鮮明對比的人物,他與關羽、張飛的兄弟情爲後人所讚頌;他三顧茅廬,終得賢相諸葛亮;他遺詔託孤,卻不知自己得之不易的天下敗在親兒的手中……他,就是先主劉備。正如他自己所說:操之急,吾之寬;操之暴,吾之仁;操之譎,吾之忠;每與操相反。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還是一本戰略教科書,是一本謀略書,甚至被人們當作一本經營指南,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5

我早知道《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當我拿到這本名著後,就如飢似渴地讀完了。

這本書講述了從東漢靈帝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開始,直到武帝太康元年西晉統一,期間近百年的歷史故事。展現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的發生與被鎮壓的過程,集中描繪了魏蜀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奪取政權,統一中國而展開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

書中描寫的人物衆多且十分生動形象,個個鮮活的人物都打動了我,我挺喜歡張飛的,他高八尺,豹子頭,圓眼睛,滿腮鋼須,他的聲音亮如洪鐘,威勢如奔馬,書中描寫張飛曾在戰場上大吼一聲,震倒敵方一員武將,可見張飛的勇猛。

除了武將張飛外,我也喜歡關羽。他九尺高,丹鳳眼,兩條臥蠶眉,胸前長鬚飄飄,印象最深的是他的一張紅臉,就想紅棗一樣。據說關羽開始的時候並不是紅臉,有一次他受了箭傷,華佗爲動手術爲他刮骨療毒,他一邊下棋,一邊療傷,直至最後手術全部做完,由於古代麻醉技術不好,關羽忍痛繃臉時間太長,從此就變成了紅臉。

小說裏,我最喜歡的還是諸葛亮,又叫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手執羽扇,飄飄然,猶如神仙下凡般。他足智多謀,是智慧的化身。

這本書不僅人物描寫得好,故事情節也設計得很好。我最喜歡描寫赤壁之戰的章節了。赤壁之戰分三個環節寫的:“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火殺赤壁”。周瑜火燒赤壁,張飛和關羽圍追堵截,曹操擁兵幾十萬最後只剩三百,足見當時戰爭的慘烈。

我喜歡這本書。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6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承載着中華古典文化和燦爛文明的東西泛着耀眼奪目的光芒,猶如沉澱在河中的金子,底蘊深厚,吸引着無數人灼熱而堅定的目光,它就是流芳百世的千古絕唱———《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卻飽含歷史滄桑的英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羅貫中將一部豪傑四起、羣雄逐鹿的歷史話劇展現在我們的眼前。忠厚的劉備不僅佈施仁政,廣得民心,還禮賢下士,三顧茅廬更是他的佳話;“智絕”諸葛亮有膽有謀,未出草廬便知天下三分之大勢,作戰時洞察敵我,利用司馬懿多疑的性格巧施“空城計”,一人撫琴獨退百萬雄獅;曹操雖有時奸詐狠毒,但所擁有的雄才大略和高瞻遠矚卻是其他人所比不上的;義重如山的關羽,對先主忠心耿耿,一顆赤誠之心,博得無所讀者的敬佩。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它告訴了我們許多爲人處事的道理:只有謹慎,才能獲得成功。劉備告訴我只有仁德寬厚,爲人大度,才能受到大家的愛戴;曹操告訴我爲人奸詐不會有好下場;關羽告訴我對待朋友一定要真誠,在別人困難時伸出援手,別人也會回報你。這些深刻的道理無不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做人。

《三國演義》是一幅輝煌的歷史畫卷,作者嘔心瀝血,將一個個形態各異的人物勾畫的栩栩如生。這部小說,承載着作者的靈魂,屹立在文學的巔峯,實爲中華文化中的瑰寶,萬世不朽。

它催人奮進,激勵我在學海中竭力探索,爲了心中的目標,砥勵前行,不懈奮鬥!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7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書,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記》、《三國演義》,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國演義》裏的關羽。滾滾長江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裏的關羽神勇無比,單刀赴會膽子大。關羽的故事可多了,如:《過五關斬六將》、《夜走麥城》、《刮骨療毒》等。我最佩服關羽刮骨療毒這件事。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關羽在一次戰鬥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傷了,關羽就請神醫華佗來醫治他的箭傷,華佗仔細看了看說:“不好,你的箭毒已經進入到骨頭上,我要用刀在你骨頭上把毒颳去,沒有麻藥,這很疼痛的。”關羽爽快地答應說:“沒問題,現在就來刮毒吧!”華佗先把關羽手臂上的皮肉劃開,而關羽卻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幾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樣子。華佗開始在它手臂骨頭上刮毒了,他刮呀刮,颳得時候關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會神地下起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終於刮完了毒。華佗欽佩地豎起大拇指說:“將軍您真厲害啊,我從沒見過向您這樣勇敢的人!”關羽感謝地說:“這算什麼,小菜一碟,還得謝謝您這位神醫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帶兵打仗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關羽真是個勇敢頑強不屈的人,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是個男孩子可是平時手指劃破了一點,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無地自容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讓我大開眼界,而三國演義裏的衆多英雄人物,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們勇敢頑強,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8

在我的眼裏,書是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源泉,力量的翅膀,生命的綠洲。我每天都要認真細細地“品味”它,我最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三國”發生的很多事情,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這個故事。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後討伐孫權。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之戰主要反映出團結的重要性。在我們生活中,團結是很重要的。我平時不太願意團結,無論老師、同學怎麼勸我,我有時就是不聽,所以在各種比賽中難以取得優異的成績,但我看了《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後,讓我懂得了團結的重要性。記得有一次,我們班和8班進行拔河比賽,我剛開始假裝用力,其實半點力都沒有使出來,心想:等你們累了,我再用力拔。可這時已經晚了,我咬緊牙,臉漲得通紅,腳不斷蹬着地,手拼命地拽緊繩子,累得滿頭大汗也不能把對方拽過來,結果是怎麼的,不用我說,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從這件事當中,讓我再次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體的力量是無窮的。當我每次總自以爲是的時候,就會想起“赤壁之戰”,於是我放棄以我爲中心的想法,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裏,團結力量大。

是的,書是人類的朋友,他教會我們很多道理,讓我們慢慢成長起來。《三國演義》就是我其中一個好朋友,他教會我“團結力量大”。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19

說起(三國演義),大家便會很自然地想起了胸懷大志,仁義之至的劉皇叔,想到智謀超羣,神機妙算,諸葛亮孔明先生,想到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關羽,想起藝高勇猛,正氣凌然的張飛,想起老奸巨猾,假仁假義,居心不良的曹孟德,忘恩負義,陽奉陰違的孫權……

(三國演義)共一百二十回,回回引人入勝,無論是‘桃園三結義’‘過無關斬六將’,還是‘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無不叫讀者拍手稱快,就連我也被書中人物的那些料事如神的英雄氣概所吸引。

其中,諸葛亮的形象深深打動了我,他未出茅廬先知‘魏蜀吳三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在敗曹營,又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羣儒,使東吳百官無言語以對。

在讀到‘諸葛亮三氣周公瑾’時我在一次佩服諸葛亮的計謀,而爲周瑜才智出衆,但終因心胸狹窄而氣絕身亡感到惋惜。這一段,是在告誡我們做人不能嫉賢妒能,心胸狹窄,更不能瞧不起別人,如果想方設法去害人,自己終會嚐到苦果。

諸葛亮的一生是短暫的,但他耗盡心血,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爲蜀漢基業奉獻出了多少力量。可還沒來得及享受一下榮華富貴‘大漢丞相歸天了’想到這裏我的心隱隱作痛。哎!諸葛亮一生坎坷,不顧身體虛弱,爲蜀漢日夜操勞,可真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古人在沒有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瞧瞧我們呢?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裏,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浩瀚的圖書,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刻苦學習呢?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20

在我國文學的天空中,有四顆耀眼的明星,它們就是“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也是其中的一顆。這個暑假我就把這一顆星,“重遊”了一遍。而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關雲長溫酒斬華雄》這一篇了。

這一篇講了在十八路英雄討伐董卓的時候,勢不可擋的先鋒——孫堅,在攻打汜水關時被董卓大將華雄擊敗,之後,又先後斬殺了俞涉和潘鳳兩名大將,此時軍中缺少良將,無人再去迎戰,袁紹嘆道:“要是顏良和文丑在就好了,那裏還怕他小小華雄?”話音剛落,關羽從軍中走出,說到:“小將願去砍下華雄的腦袋!”此時關羽的官職只不過是小小的馬弓手,袁紹認爲關羽的官職太低,便生氣地喝道:“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敵軍笑話?”關羽大聲說:“小將若殺不了華雄的腦袋,就請砍掉我的腦袋!”曹操看到關羽如此英勇,便爲他辯解道:“華雄又不是我軍將士,他怎麼會知道此人是一名馬弓手呢?”袁紹一聽,無言可對,只好默許了。

曹操又爲關羽端上一杯熱酒,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放在桌上說:“等我斬殺了華雄再喝吧。”說罷便提起大刀,上馬前去與華雄決鬥。關羽自幼習武,武藝高強,沒一會就把華雄斬於馬下,他提着華雄的頭顱回到軍中,把華雄的頭往地下一扔,舉起酒杯把酒一飲而盡,此時酒還是溫熱的。軍中上下無不驚歎。

這篇故事讓我感到了關羽的神勇,我也要像他一樣,是永往直前不是像個匹夫往前衝。從此我的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都因爲我的勇往直前給攻破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600字21

《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作品,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結義到三國歸晉共有五大時期: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在《三國演義》衆多的人物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了。《隆中對》讓我胸有百萬雄兵;舌戰羣雄讓我目瞪口呆;草船借箭讓我讚歎不己;七擒孟獲讓我心服口服;火燒新野火燒博望火燒赤壁三把火燒的曹操心驚肉跳……這些足以證明,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戰略的天使!雖然他被寫成毫無戰力的人,但是他的智慧冠絕羣雄,是中國文人智慧的化身而近乎妖。在幾十年的東征西戰中,爲蜀國佔領了以四川爲主的大片土地,連整個蜀國都信任他,他是三國中最有智慧的,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戰略家。(這一段的排比句用得好——具體地描寫了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是戰略的天使)

拿諸葛亮智收姜維來說吧,諸葛亮一路所向披靡,派人假冒夏侯楙的部下攻天水,姜維提醒馬遵,把諸葛亮的詭計識破了,諸葛亮用妙計收了人才姜維,姜維幫諸葛亮取天水、上邽和三個城池。可見諸葛亮的智慧爲蜀國幫助是有多大——不僅僅維護了蜀國的利益,還爲蜀國的將來培養了又一個能文能武的接班人。

智慧的化身諸葛亮了,早已成爲中國歷史中“妖”的代表人物。我喜歡這樣的“妖”!我崇拜這樣的“妖”!我也想做這樣的“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