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有些祕密要公開》讀後感600字

學問君 人氣:2.21W

讀後感就是我們在閱讀書籍後的一直體會感受。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有些祕密要公開》讀後感600字,歡迎閱讀。

《有些祕密要公開》讀後感600字

《有些祕密要公開》讀後感範文:

這篇文章講了讓人感到溫暖的兄妹情,因爲妹妹被哥哥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爭鬥”,沒有了一條健康的腿。於是,從妹妹8歲開始,哥哥就變成了妹妹的守護神……

妹妹在8歲的時候總是認爲哥哥是變形金剛。這個稱號可是“名不虛傳”的。妹妹想看什麼節目,他就扮成電視機,給她看。例如野豬、長頸鹿、老鷹,等等。於是,他就成了一個變形金剛了。

哥哥爲了妹妹,寧願放棄自己喜歡的女孩。那是因爲妹妹看不過那個女孩,看他們一副親親我我的樣子,她開始討厭那個女孩。哥哥看妹妹如此不高興,便放棄了這個女孩,並且無怨無悔。這就是他們分手的對話:“我現在不能分心,我要照顧妹妹,她比你更需要我。”女孩說:“許諾,你真的打算和她過一輩子嗎?”他說:“是的,我是他哥,就要一輩子和她相依爲命。”他連自己心愛的人都可以甩開不管,去管自己的妹妹,可見他對妹妹抱着很大的責任感,我得出了一個結論:無論怎樣,他都不會放棄妹妹的。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妹妹18歲的時候。

“18歲,他是我的一片天。”在妹妹自己描述的時候,我能感受到這個哥哥對妹妹來說多麼地重要。也難怪呢,哥哥爲了妹妹,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卻只跟着妹妹,保護着她,不讓她被人嘲笑,不讓她被人欺負。他成了妹妹學校裏的清潔工,他記着妹妹小時候想看電視機的夢想,給了妹妹一臺18英寸的電視機。

哥哥的背,永遠是妹妹的頂樑柱。妹妹爬上了哥哥的背,哥哥永遠都會保護她、載着她,就像天空載着的雲,一路穩妥地飄下去……

讀後感寫作技巧

當人們讀到一則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而產生一些感觸、聯想和體會,把這些感受行之於文,便是讀後感.讀後感寫作訓練是把範文講讀和寫作訓練兩個環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綜合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面就從讀後感的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讀是基礎.讀後感包括“讀和感”兩個部分.“讀”是“感”的基礎,“感”因“讀”而觸發,沒有“讀”也就無所謂“感”,所以讀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讀原作,準確全面地把握原作寫作意圖和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原作恰當的引述.爲下面的“感”醞釀情感,使“感”有堅定的基礎,這樣不但有助於立論的確立,而且本身就是爲立論服務的一個有力的論據.離開了對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讀後感就成了空中樓閣,而缺乏高度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寫作時往往陷入對原文冗長的複述而喧賓奪主,對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則是學生寫讀後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這裏的感,既不是離開原文的空發議論,也不是對原作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觀念的啓迪下產生的新的觀念,是心靈的閃光,是認識的飛躍.一般地說,讀後感的“感”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透過對原文思想的進一步闡發,來表現作者認識的深化.例如第四冊課本中的練習,對何其芳《我爲少男少女們歌唱》這首詩寫讀後感,就只要引原作要旨並加以闡發.另一種情況是作者在原作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生髮出來的新的觀點.例如《多好的草地也會有瘦馬》一文反映的是實際生活中哲理性的現象.從本文體現的普遍原理出發,可以獲得關於人才問題的新的認識.即優越的條件能爲人們創造更多的成才機會,良好的環境也必將對一個人的成才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是如果不努力,對良好的環境不加以利用,客觀條件再好,又有什麼用呢?因此,不論是對原作思想內容的進一步闡釋,還是在原作思想內容的基礎上產生新的觀念,都必須體現作者認識的進一步提高和深化,力求新穎別緻,切忌蜻蜓點水,不深不透,這樣纔算真有所感,感到了實處.

再次,聯繫實際是關鍵.讀後感既要從原文出發,但又不能侷限於原文就事論事,而要聯繫自己、他人、社會的實際,有的放矢,展開聯想,深入挖掘,寫出“感受”的普遍意義來.因爲讀後感的生命在於“聯繫實際,有感而發”.所謂聯繫實際,一般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聯繫現實生活中與材料有內在聯繫的人和事,以此來作比較、對照.二是要結合自身生活經歷中一些有代表意義並所供材料聯繫緊密的生動事例.透過豐富的聯想,引用古今中外能證明論點的事例或富有哲理的理論論據,既可充實文章內容,也可深化中心論點,加強文章的說服力.所以從本質上講,讀後感的寫作過程,就是作者以原作的`主題爲指導,分析研究實際問題後,將獲得的新的觀念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思維過程.

爲了進一步說明讀後感的特徵,將讀後感與一般議論文加以比較.讀後感是議論文的一種.和一般議論文一樣,它們都是表達作者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的.它們都是作者以已往的知識積累爲前提,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得出對於客觀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對於一般議論文來說,作者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的知識前提,在作者大腦中是渾然一體的,缺乏專一性和單指性,而讀後感的作者在認識某一客觀對象時,離不開知識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但知識和生活材料之間似乎還缺少一個契機,還沒有形成一個凝聚點,原作則對於作者起了一種啓迪作用,是作者認識深化的動因,由於這種啓迪,才使作者以往的知識聚集在一個焦點上,使某一客觀對象的本質爲作者所把握,從而產生新的飛躍.

那麼,讀後感的結構應是怎樣的呢?它可用“引——議——聯——結”四個字加以概括.

“引”就是用敘述的方法轉引材料:或引觀點.或引有關內容.但“引”不是照抄.而應該用概括的語言把所需材料簡明扼要地引述出來.

“議”就是以所引原作的思想觀念爲基點生髮開去發表議論.在敘述結束時,用一兩句話點明原作所包含的中心,使文章中心明確,觀點鮮明,爲統率下文所展開的豐富聯想.

“聯”就是在原文基礎上,結合社會生活的實際來談,或者把有內在聯繫的人和事作比較,使發表的感想有較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感.

“結”就是對全文的題旨有所歸納或總結,或強調中心,或提出希望,或表明態度等.

除“結”之外,其餘部分的次序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變動.

讀後感寫作其實並不難,只要堅持經常練筆,積極思考,認真積累寫作材料;關心生活,觀察生活;同時學一些寫作理論,掌的一些程式,肯定會使自己的文章異彩紛呈.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