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600字>

《造房子》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2.37W

《造房子》是王澍的作品。下面小編給你們帶來三篇《造房子》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造房子》讀後感

《造房子》讀後感【一】

這幾天看王澍的《造房子》,纔看了開頭一部分,但忽然意識到,人的思維方式和層次確實可以有多種可能性。

由於人類在進化中形成的固有的心理傾向,大多數人是相對缺乏理性和客觀精神的 { 注 }。

因此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就是因爲能夠以理性思考、獨立判斷,來代替感性的認知,避免人類典型的認知缺陷,這中間典型的例子有,查理·芒格、Peter Thiel 和 Elon Musk 等。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如何掌握並運用理性精神,可能是人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了。那是不是意味着感性認知就沒什麼價值呢?

感性或許有其缺陷的一面,但如果能夠有效的引導,避免感性的認知缺陷,同時又能夠很好地融合理性認知,就有可能達到一種人文與理性的融合,一種智慧、儒或禪的狀態,這是王澍在隨筆《造房子》中提到的觀點:

- 面對世界的態度,比掌握知識的多少更重要。

- 不要先想,什麼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是先想什麼是有情趣的事情。

這種人文與理性融合的狀態,典型的有喬布斯,以及 Pixar 艾德文·卡特姆。例如,喬布斯一方面當然注重技術、市場營銷、公司運作和管理等理性的方法,但另一方面他也非常注重對於審美、精神追求、人性的值得信任等人文精神。

當然了,人們或多或少都會受到這兩方面的影響,例如 Elon Musk 雖然以理性思考著稱,但他在探索火星、擴展人類文明的計劃中,肯定也有英雄主義、冒險精神的人文情懷在裏面。

一般意義上,我們可以將「理性精神」理解爲是方法論,而「人文精神」或許可以成爲方法論背後更深層的精神動力。

《造房子》讀後感【二】

建築不單是幾座宮殿,幾根柱子,幾個雕花,它蘊含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信仰和傳承。

建築或多或少會有地域特色,如北京的“四合院”;湖南的“吊腳樓”;陝北的“窯洞”等等。也或多或少會有時代的影子,比如宋代的“亭榭鬥尖”的傘架結構;或如明代大同的九龍壁;而到了清朝建築多以雄偉宏大居多。

從建築結構展示當代傳統文化之美,宋代多山水畫,故所建多古樸雅韻,纖巧秀麗。許說是黑白潑墨畫卷,脫卻儒冠着羽衣,青山綠水浩然歸,依山傍水枕夢西河,這也是宋朝重文輕武的一種體現,造房子也是造自己的小小世界,是自己對世界的諸多向往與期許。

現代建築文化很多反其道而行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生搬硬套國外的建築形式,有其型而無其神,更有甚者成了“四不像”這本身就失去了建築的意義。沒有了地域特色,沒有了時代氣息,沒有了建築的背景和文化,樹立了太多的“崇洋”複製品。我們有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有各民族地域獨有的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像日本的奈良東大寺,大佛殿,京都大德寺,大仙院等,我們拋棄了太多自己的東西,卻被別人借鑑,值得我們深思。

“如今的我們缺乏自信,也缺乏創新,缺乏對歷史的思考,缺乏推陳出新的靈感,我們變得平庸和煩躁,保持一顆平淡的心,留住歷史,留住傳承。

《造房子》讀後感【三】

剛剛新出爐的深圳十大好書,王澍的《造房子》在國內的五本書中當選其一,昨天才跟朋友吐血推薦,慚愧的是這是我目前十大好書中讀過的惟一一本,但是很攢勁兒,很給力的一本。前兩天寫好的書評,一直沒修改,現在蹭個熱點,推一下。

我最喜歡看各行各業的.人寫的從業經歷,就像找到一個優秀的導覽,可以帶你深入這個行業,迅速瞭解這個行業的現狀規則走勢。

如果他夠真誠的話,他會把自己的經歷和盤托出,如果他夠敏銳的話,這個行業的弊端毛病缺點自然也會提到涉及。

其實早在看到封面上“造房子,就是造一個小世界”的題記,我就斷定這不是一本販賣建築概念和理論的書。

王澍給的遠比你要的還要多得多。

其實我是2012年看新聞王澍獲世界建築最高獎項普利茲克獎,才第一次聽說普利茲克獎和王澍。

百度王澍的作品,跳出來的是寧波博物館,用拆下來的舊磚瓦建成的“瓦爿牆”,一眼就讓人看到凝固的時光,歷史的滄桑。

當時一方面覺得王澍了不起,另一方面也覺得博物館的領導好有眼力,能接受這樣看上去並不新的建築。

後來看書才知道,他的這種用舊磚的做法曾遭到激烈指責,說他在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區,堅持表現寧波最落後的事物。

王澍反駁說:博物館首先收藏的就是時間,這種牆體做法將使寧波博物館成爲時間收藏最細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