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變形記》觀後感(彙編15篇)

學問君 人氣:6.81K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變形記》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變形記》觀後感(彙編15篇)

《變形記》觀後感1

無意之中看到湖南衛視的《變形計》,在節目之中,我感受到了什麼叫苦,什麼纔是漢子,什麼纔是母愛與父愛,在愛的陽光下,心靈一次一次的被沖洗。

在苦難之中,求學的艱辛,那些山區的同齡朋友們,他們對知識的渴望。爲美好生活他們在奮鬥着努力着。但在節目中,那些富貴的公子哥們,他們在苦難面前,在貧窮面前,在條件睏乏的大山裏,他們沒有了公子哥的氣概,他們露出了人的本性,他們流露出着他們的愛,他們的心靈被一次又一次的洗刷。

原本爲我天下的公子哥們,在大山之中,他們發現了人的本性,他們用自己心靈的去傳遞了自己的愛,在大山的生活中,他們看到了大山的孩子對家的責任他們對父母的理解,他?們對朋友的關愛,他們在生活中的獨特的快樂,他們在貧困之下對知識的渴望。“公子哥”們在體會着大山父母的艱辛,他們學會了爲他人着想。

他們的人生觀在大山的生活中重新建立,他們流露出了真心的淚,他們的心靈遭遇了一次徹底的洗刷……大山的孩子們在面對從不敢想象的富裕生活中,他們體會了城市孩子的所謂幸福,他們在繁華忙碌緊張的城市之中並沒有忘記現實的自己,他們看見了只有在書中電視中看見的東西,他們並沒有忘我,他們只是在勵志要好好讀書,透過自己的雙手去感受那些幸福生活。

他們在緊張的生活中,知道了什麼都要靠自己,別人永遠不能幫助你,他們讓城市的父母知道了怎麼去愛自己的孩子,怎麼去愛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其實要的只是父母的一點精神上心靈上的關愛,他們要的不是名牌,不是金錢,不是……我們都知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是有多少父母知道自己孩子心理想要的是什麼,多少父母給了自己孩子想要的東西。大山的父母給了孩子們貧困讓他們知道了知恩圖報,但卻沒給他們一個快樂美滿的生活。城市的父母給了他們物質金錢的滿足,卻少給了他們他們想要的愛……愛與被愛,要的只是互相理解,互相溝通……

《變形記》觀後感2

每次看完變形記之後心裏面都酸酸的,雖然沒有做過什麼叛逆的事情,但是一想到爸爸媽媽爲我的付出,真是從心裏面想要流眼淚,沒有人會比爸爸媽媽更愛我們,小時候媽媽對我管得很嚴,雖然學習一直很好,但是還是經常受到她的批評,她從來都不過問我的學習,但是她教我怎麼做人,從生活方面鞭笞着我,這個和爸爸恰恰相反,爸爸一直很關心我的學習,從來不會批評我,罵我,因爲很多時間我做的都很好,記得初中的時候,有一次期末考試考得相當的爛,爸爸生氣了,雖然沒有責備我,但是我能感覺到他的失望,我的爛成績讓他的心情跌落谷底,但是那一刻才讓我明白爸爸有多麼的機智,他和我聊了很久,但是一直沒有提到我這次的成績,讓我納悶了很久,陽光下我們聊着天,爲了讓爸爸開心,我從心裏面發誓不能再讓爸爸失望了,記得那天我和爸爸玩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遊戲,捏煮熟了的雞蛋,我們都知道生的雞蛋是很難捏碎的,但是熟的雞蛋可就不一定了,那一天爸爸贏了,可是雞蛋碎了的時候濺了他一身,把我給逗笑了。

從小時候,我跟爸爸的關係就非常好,我也經常援助他,哈哈,長大了也是,我們站在同一條戰線上,我們是爺們,開始媽媽和我們不是一條戰線上的,後來也慢慢的加入了我們,我們是歡樂的一家。小時候媽媽很嚴,經常會整不聽話的我,所以我一直很害怕她,每次整完我之後媽媽都會主動向我示好,給我買吃的,給我買穿的,哈哈,現在想想應該讓媽媽多大我幾頓好了。此時此刻我坐在一千公里以外的北京寫我的爸爸媽媽,我很愛你們,你們教會了如何坦然面對生活,給我滿滿正能量的性格,謝謝你們。和爸爸媽媽的故事寫不完,我欠他們的太多太多了,心裏面滿滿的都是愧疚,真的真的,我的到來還是快樂多一點吧,哈哈,love mom love dad;希望全天下的孩子們無論多忙都抽出時間看看我們的父母好嗎?

《變形記》觀後感3

別讓貧困掩埋你的鬥志,別讓奢侈磨滅你的勤奮;在順流逆流中保持平靜的心態,擁有一顆平常心,你會發現世界的美麗,生命的璀璨。

湖南衛視變形計之少年何愁,講述了一位深圳富二代和一位雲南彝族貧困少年的互換生活。深圳富家少年易虎臣,13歲,玩世不恭,一年換了6、7部手機,雲南彝族少年吳宗宏,14歲,懂事的山裏孩子,一個月零花錢10元,他要負責每個星期背最重的洋瓜走5個多小時的山路去上學,他要和爸爸在夜裏忍着寒冷去山上採松脂,他要幫老師沖廁所,餵豬,他是那個小小的學校裏最大的孩子。

生活在城市裏的易虎臣和我們一樣,依賴父母,沒有吃苦精神,不會去感恩f父母,爲了滿足物質的需求而大膽坦然地花父母的血汗錢。而生活在山區的吳宗宏截然不同,雖然家裏窮,但不自卑,雖然條件差,但依然執着地追求學習。

每當看到易虎臣就好像看到了現在的我們,易虎臣是討厭他的父母的,但我雖然不討厭他們,可當我遭受指責時,我也會對他們產生偏見,易虎臣是不會吃苦耐勞的,我們在家裏都是受別人的關愛,也不常做家務事。

我們要想當個人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就應該學習吳宗宏身上的優點。他是有理想的,只要有了理想我們纔會爲之而奮鬥,所以我們制定自己的理想,一分耕耘一份收穫。

吳宗宏是勤奮的,而我們也可以將那用來放鬆的課間十分鐘用來學習,知識改變命運,我們有着比他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應該珍惜。

吳宗宏學會了自食其力,而我則沒有很好的自立能力,我應該去幫助父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還要懂得去關愛父母,父母是養育我們的人,他們同我們血濃於水,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去報答他們

結局是美好的,也是給予人希翼的,兩個少年都學會了許多,但未來依舊漫長,要牢記今日的品德,給未來開拓光明的道路。

這世上有金錢的貧乏,但不會有靈魂的缺陷,這世上沒有真正的鐵石心腸;只有暫時的迷茫,只有用愛去感化它,融化隔閡,世界纔會更加美好!

《變形記》觀後感4

湖南衛視《變形計》之《完美公式》,講述了一位上海富家少年和一位雲南彝族貧困少年的互換生活。

上海富家少年於沛豐,15歲。 曾經被授予“北京共和國希望之星”的於沛豐,現在變成了整日沉迷網絡,逃學,對人冷漠,有時甚至會對母親拳腳相加,足不出戶的“網癮少年”。

他的完美公式=吃飯+睡覺+上網

雲南彝族的貧困少年毛志良,15歲。家住雲南麗江市寧蒗縣樹扎村。父母在當地的磚廠背磚供兩兄弟讀書。家庭貧苦的他省吃儉用,用節約下來的錢,給爸媽買襪子,希望爸媽穿着自己送的襪子,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

他的完美公式=輟學打工+家庭幸福

第一次離開母親懷抱的於沛豐在艱苦的雲南農村,變形計的前兩天以少爺自居,一碗快餐面引起不快,接到大毛的一封信感觸萌動,毛家人爲了給“少爺”改善生活,將給兄弟倆交學費帶來唯一希望的小豬殺掉。在上海一向不吃豬肉的“少爺”啃起豬蹄。當得知事情經過時震動。思想發生了歷史的跨越(早起牀、對人微笑、主動與校長打召呼)透過語文老師精心設計,電腦課展示風采,他砸碎電腦8000多元,是農村家庭5、6年的年收入。遊瀝瀘沽湖,在廟宇許願,希望媽媽能多出時間陪他。後來透過與毛志良視頻答應幫助新父母幹活,看到臨時的家,沉默、空腹背磚。用自己幹活掙的錢給爺爺買了一盒煙。等待毛志良回來照全家福。

毛志良帶着全家人,全校人,全村人希望走出大山,在繁華滿眼的大上海體味人生。他細心懂事,有心計,買報紙給失明的外公讀,打掃衛生,給上班忙碌的新媽媽煮湯圓。新媽媽帶他去東方明珠、遊樂場母-子玩的及度開新,媽媽又找到了往日的微笑。在要離開上海前去電臺給新媽媽留下肺腹感言並給新媽媽唱首彝族民歌《媽媽》。

上海媽媽得知毛家只能有能力供一個人讀大學時,她毅然決定如果毛志良能考上大學,她將捐助毛志良讀完大學並在股東大會上倡議捐助毛志良學校。互換主人公相見,全家留下美好瞬間,倆個15歲少年過莊重的彝族成人節。

家長對待子女完美公式:關心情緒+平心氣合+鼓勵懇定。

《變形記》觀後感5

每週二晚上湖南衛視八點四十分播放一個節目,節目名叫《變形記》,講的是關於鄉村與城市兒童互相交換一週生活學習的故事。

這周的節目講的是長沙13歲的少年胡耿和陝北黃土高原一個偏僻山村少年石宏強互換一週的故事。胡耿是個厭學的少年,他整天逃學,沉迷網絡遊戲之中,和爸爸媽媽關係很緊張,爸爸媽媽爲他的學習想盡了辦法卻都失敗了,他們傷透了心。而石宏強是個勤勞好學的少年,他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家裏生活很困難。每天早晨四點多鐘石宏強就早早起了牀,給弟弟妹妹做好飯,喂好羊,又挑好水,把弟弟妹妹送上學後,才急急忙忙吃點飯趕幾十裏的山路去上學。

石宏強第一次坐上了飛機來到長沙,幾天下來同學們都喜歡上了勤奮好學的石宏強。平時石宏強很節儉,每天胡叔叔給他吃午飯的錢他都是吃兩元一碗的麪條,省下來的錢準備給有胃病的爺爺買點藥。可是到了藥店一問他的錢不夠,於是石宏強請了一天假,到了一個農貿市場搬了一天貨掙到了12元錢,終於給爺爺買回了藥,同學們知道後都感動的哭了。石宏強要走了,同學們都依依不捨,給他開了個歡送會。

胡耿來到了石宏強家,他和弟弟妹妹一起下河摸魚、騎山羊、爬山、玩得很開心,可第二天他就對住窯洞吃窩頭失去了興趣,還把石宏強臨走留下的一週的生活費全買了雞腿,飽餐了一頓,後來沒吃的了,他和姑姑到鎮上賣棗子,可一天下來一斤棗子也沒賣掉。姑姑怕他沒吃東西餓壞了就買了個餅給他吃,胡耿卻沒有吃說要留給弟弟妹妹吃。不願上學的胡耿終於提出到石宏強的學校聽課了。同學們都跑來看他,還要他表演節目,胡耿開心地爲大家表演了武術,胡耿還帶着弟弟到鎮上找打工的媽媽,當看到媽媽吃力地搬着一大摞磚石往樓上走時,胡耿和弟弟都哭着幫媽媽搬磚頭。回到長沙,胡耿要求從初一重新上起了學。

我和媽媽邊看邊流着淚,我心裏十分難過。我們在無憂無慮地學習、生活時,石宏強小小年紀卻擔負了全家生活的重任。雖然胡耿以前有很多錯誤,可是透過一週的生活,他被石宏強的生活感動了,改變了自己,我們也要學習他知錯就改的精神。同學們,週二的時候你們也看看《變形記》吧,也許我們都應該讓自己也變變形了!

《變形記》觀後感6

自從觀看了《變形計》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在節目之中,我似乎看到了現在孩子的真實寫照,看到了他們經過七天的真實改變,感受到了什麼叫做苦,什麼叫愛,什麼叫艱辛。

在節目中,那些山裏孩子在苦難之中仍舊爲美好生活在奮鬥着,努力着,求學的艱辛並沒有阻止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那些富貴的公子哥們,在苦難面前,在貧窮面前,在條件艱苦的大山裏,也放下了平時的公子哥氣概,他們學會爲他人着想,他們體會到了父母的不容易,他們的心靈也被經過一次淨化

原本富貴的公子哥們,在大山深處,發現了人的本性,他們用自己的心靈去傳遞了自己的愛,改變了自己身上的傲氣和叛逆的心理,學會了許多人的人生哲理,他們用自己的心靈去傳遞了自己的愛,改變了自己身上的傲氣和叛逆的心理,學會了許多的人生哲理,他們也看到了山裏孩子從小就會用稚嫩的肩膀來替家庭分擔責任,看到了他們對父母的理解,看到了他們再貧困之下對知識的渴望,體驗了大山深處那種艱辛的生活,感受到了金錢的來之不易

而山裏孩子在面對他們從不敢幻想的城市生活之中,他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與幸福,他們看到了只有在書本和電視上的東西,可他們卻並沒有因此忘記了自我,只是勵志要好好讀書,靠自己的一雙手來創造屬於自己的一片蔚藍天空。同時,他們也讓城市家長知道了知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關愛孩子

看到這裏,我不禁慚愧起來,與山裏的孩子相比,我們的生活幸福的多,每天都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學習,可以從父母給我們買許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可我們卻沒有回報過他們,哪怕是一句微不足道的關係或許也沒有過,只知道生氣的時候就抱怨,嫌他們太嘮叨,不願與他們交流,不願關心他們,山裏孩子身上所體現的孝順,正是我們每位同學們所缺乏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們那種精神,學習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

這個世界上沒有真正的鐵石心腸,但有暫時的迷茫,只要用愛去感化他們,融化隔閡,世界纔會更美好,讓我們珍惜當下所擁有的愛吧!

《變形記》觀後感7

共一片天空,流動着一樣的風,每個人的世界都不同。——題記

兩個生活在不同世界的少年,兩個性格天差地別的少年,兩個雖然大有不同,卻擁有一樣的純潔的心靈。

魏程,一個留戀網絡的冷漠富家公子,高佔喜,一個空有雄心壯志卻面臨退學的“山裏娃”,截然不同的一切,當他們角色互換將產生怎樣的結局呢?

在這部影片中,許多情節是我潸然淚下。兩種不同的父母愛給我帶來無比的震撼。在魏程家中,父母雖然沒有太多的時間陪她,可在心裏對他十分的關心。在魏爸爸的話語中,雖然讓人感覺無所謂,只要他快樂就好。可仔細聽聽你可以聽出一種心痛、無奈。我的父親也是如此,表面看不出他內心的想法,但是細想一下從他的一句“在學校好嗎?”之類的語言就可以表露無疑。父愛終是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着,卻一定不可缺少。而高佔喜的爸爸是從行爲中體現,他很少說話但卻一個動作則可以使父愛完全體現。兩種母愛也有很大的區別,魏母有一種溺愛的成分存在,但這種溺愛只是每一個母親的天性,高母則是一種樸實無華的愛,沒有過多的想法,只是純純的愛。

愛的不同也養成了他們不同的性格,但他們的心卻是一樣。換了角色的他們,漸漸地明白了一切:魏程心中的陰影漸漸消失,懂得了父母無言的愛;而高佔喜也透過了這次變形明白了錢多不一定快樂,貧窮也有它的'美。

從兩個少年的心靈分析,魏程的冷漠與留戀網絡,只是一種無言的寄託,只是感情無處宣泄罷了。高佔喜對外界城市的好奇、對網絡的好奇,只是每個“山裏娃”都有的思想而已。兩個小孩都沒有錯,兩對父母也沒有錯,只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是很普通的事情,互換開啟兩個孩子的心扉,開啟父母對孩子更多表現的愛。

一萬個理由比不過片刻的沉默,瞭解比拒絕更容易溝通。嘗試換一個角度看世界他將變得不一樣。——後記

《變形記》觀後感8

看完昨天晚上湖南衛視的《變形記》,感觸很多,其實這不是第一次看這樣的節目,以前的也看過很多,但是感覺昨天感觸很多,兩個14歲的孩子(張寓涵和孔小龍),透過一次簡單的交換體驗卻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我覺得對於小龍來說,變形的本身可能對他本人的改變不會太大,只是沒想到對方幫助自己找到了自己在外打工的媽媽。可是對張寓涵來說,變化確實很大。一個處在青春期的孩子,突然變得放蕩不羈,逃學厭倦了讀書。但是就是在變形的過程中,透過在小龍家生活了不到6天的時間,卻改變了這個少年的人生太多,或許是小龍妹妹的懂事,或許是姥姥姥爺的眼淚和囑託打動了張寓涵,讓他內心中隱藏的責任感中心改變了他自己。他毅然決定提前結束變形,利用僅有的幾點線索去遙遠的遼寧幫小龍尋找在外打工的媽媽。雖然一路上都有人協助拍攝,但是攝製組並沒有過多的干預兩個孩子的行爲,也沒有過多的幫助他們。當兩個小孩子從鄭州來到嚴寒的遼寧,千里尋母的時候。天寒地凍中,年齡略長的張寓涵竟然知道脫掉自己的大衣給小龍披上,這對一個習慣了父母呵護的城裏孩子來說是多麼大的轉變。

事情的過程是曲折的,結局是美好的,小張幫助小龍找到了媽媽,那一刻能夠從張寓涵的臉上看到些許的自豪,畢竟他認識到了給與和付出同樣可以讓你獲取幸福。

對於現在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來說,父母過多的呵護彷彿早已經將他們內心中的一些本性給磨滅了,城市孩子大多表現爲自私、叛逆。這或許也是很多社會學者早已看到的社會問題,但是這次成功的變形,或許改變的不僅僅是張寓涵一個人,整個社會是不是應該提高警惕了,讓我們的城市孩子適當的承受一些挫折,經歷一些他們本該經歷的一些事情,對他們何嘗不是一種鍛鍊,對他們的成長也是很好的促進。

城裏的父母是不是該反思了!不能等孩子們長大了才發現他們不會自己走路,那樣的話是很可怕的事情!

《變形記》觀後感9

一開始,我把《變形記》當做喜劇來看,漸漸地到了最後,我感到他是一部陽光的﹑感恩的,美麗的一部長篇小說,那裏面的城市主人公,都是闊少爺﹑富二代擁有盡有,想要什麼有什麼但是在學校的他們卻是一個個最差的學生,打架的是他們﹑逃課的是他們﹑打老師的還是他們,一點都不珍惜在學校的時光,浪費着父母的血汗錢在學校裏玩。

則農村的主人公卻恰恰相反,連學校有時都會漏雨,更別說是他們的家了。每一天只有5角的零花錢“5——1000”這是他們之間最少的比例。5角錢對山裏的一個家庭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對孩子來說5角錢都是很大的奢侈了。雖然窮,但是他們還是個個學習成績優異,雖然課本都不是新的,但他們還是都不捨得扔,一個學期一個學期的傳着用,一遍一遍的翻着看,一本本都不捨得扔。住在山裏的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有的父母出去打工,把孩子放在家裏。有的甚至父母都不在了,所以他們承受着比常人更重的壓力,正是在這種環境下,他們加倍努力的學習,努力爭取走出大山的那一天。

在每一期的開頭,似乎都不約而同的不順利,每個人都吵着﹑鬧着說:“不拍了﹑不拍了,快點送我回家”則在一旁的山裏爸爸媽媽看着這個讓他們束手無措的城裏孩子,卻對他一點變法都沒有,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那是因爲他們的孩子從來不會這樣。這些在“錢”裏呆慣了的他們,又怎樣能吃這樣的苦呢!

但是七天之後,一個個暴跳如雷,亂砸東西的少年,都離不開那間簡陋的小屋子,他們明白了父母爲了家,爲了孩子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流了多少的汗水。這時的他們,卻一個個都願意重返校園,重新開始。期末考試他們都是班裏前幾名的學生。

其實《變形記》這個節目也使我感受到了父母的不易,每一個父母都能夠爲自己的孩子去做一切,去做一些令你們都想不到的事情,爲了貼補家用往往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汗水。但收入是微薄的,就算是這樣他們也不願低頭,不明白他們哪一天會因爲輻射﹑有毒物質的過量吸入,就會倒在那裏。就算是這樣他們也無怨無悔。

《變形記》觀後感10

湖南衛視播出了一檔名爲《變形記》的節目。這檔節目主要是讓山村三好學生與城市不良少年互換,體驗生活。變缺點爲優點,讓山村孩子走出大山,開拓眼界,以確立自己的奮鬥目標,向理想努力,進發。

《變形記》播出了很長時間,其中的主人公數不勝數,但令我印象最深,感觸最大的算是易虎臣與吳宗宏了吧。

每個孩子都是追夢的少年。易虎臣是“家喻戶曉”的“公子哥”、“富二代”。他的父親白手起家,打拼了大半輩子纔在深圳闖出了一片天地。爲了不讓自己的兒子重蹈覆轍,讓兒子有一個金色而快樂的童年,他疏忽於教育,只是一味的對兒子言聽計從,他認爲,只要滿足兒子的物質需求兒子就會快樂,但是,易虎臣卻成爲了一個厭學,把老師當做空氣,性格煩躁不安的少年。他被室友標榜爲“最不受歡迎的人”。而在思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山村裏,求學少年吳宗宏每個星期都要背糧食到學校,從一年級開始,懂事的孩子們就自己做飯,他們吃的最多的—洋瓜,因此孩子們都是瘦骨嶙峋。他們除星期天回家以外,其餘的時間都在學校裏。學校的宿舍簡陋的讓人出乎意料,幾塊磚頭,爛牀板,破舊的被褥變成了這些山村孩子們口中的宿舍。牀上老鼠氾濫成災,肆意妄爲……

白駒過隙,很快一個星期的交換生活過去了…易虎臣和吳宗宏都依依不捨的告別了自己相處了一個星期的“父母”和“家”。易虎臣回家後,一反公子哥常態,而是爲父母妹妹做了一頓他們期望已久的飯菜。

假如我到了那貧困潦倒的山區別說那般勤奮的求學,就是在那兒呆上一兩天估計都會吃不消吧。我也是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但是我們的條件同思茅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當編導問起吳宗宏時。吳宗宏卻一臉風輕雲淡的說:“只有上學纔會走出大山,讀書是我們唯一的機會。”

對,他說的沒錯,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將來纔會成爲祖國的棟樑,民族的希望,爲祖國走向繁榮富強做貢獻。

《變形記》觀後感11

星期四的下午,外面陰雨綿綿,又是一節體育室內課,老師推薦我們看湖南衛視的紀錄片《變形記》。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片中講了我們的主人公易虎臣與吳宗宏互換七天,體驗他人的生活。易虎臣,一個深圳市的少年,家境富裕,討厭學習,是一個典型的城市公子哥,而吳宗宏來自於桂州的一個小山村,家徒四壁的他卻是樣樣能幹、孝敬父母。就是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孩子要變形七天。先看看貧酸的吳宗宏,在編導的帶領下,他乘坐飛機一路顛簸地來到了易虎臣家,並很快加入了這個大家庭。在這七天裏,吳宗宏做的兩件事讓我們頗爲感動:一、易媽媽偶感風寒,拉起了肚子,小吳親手熬了一碗粥,送給了在醫院的“母親”,一口一口地餵給易母吃;二、易家母子倆即將過生日,小吳決心勤工儉學,爲“娘”與“妹妹”獻上了禮物,還把易父給他的1000元錢用在上面。在深圳這個大城市裏,吳宗宏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

而遠在桂州的易虎臣的第一次也不少,那裏的生活環境出乎他的意料,比他想象的還要差。半夜睡覺有老鼠上牀、凌晨要上山採松脂,這些對當地同學司空見慣的事卻是易虎臣前所未聞的第一次。其中有一段催人淚下的情節:公子哥小易幫助小黑找到了六年前誤傷別人被關在西雙版納第一監獄的父親,見到父子倆終於團聚,所有觀衆都喜極而泣。

七天變形很快要結束了,深圳的同學們爲山區孩子捐出了成千上萬的錢,時光流逝,易虎臣與吳宗宏又回到了自己親生父母的身邊,繼續了自己的家庭生活。說到這裏,大家或許要問:易虎臣當初是出於什麼動機要參加《變形記》的?答案是想一部蘋果手提電腦,可回到家中卻隻字未提,或許他懂事了,明白了父母掙錢的艱辛與不易。

一邊觀看紀錄片,一邊聯繫了我的生活實際:我家雖然不是富甲一方,但與山區的孩子相比卻是一個天一個地,大家雖然無法真切地體驗山裏孩子的生活,但是我們更應從尊老愛幼、勤奮刻苦做起,早點與爸爸媽媽分擔一些義務,願山區的人們有一天能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擺脫貧困,能更好地與經濟發達地區攜手共進、和諧共處。

《變形記》觀後感12

今晚兒子要看 變形記 ,於是一家人圍着電腦看。劇中的女主人是深圳的一個xx歲小公主。男主人是香港xx歲的看似擁有大智慧的小男孩,他從容、淡定、很博學多才。他兩和西安的一個 3歲在農村裏小學看似很品學兼優的初一學生互換。農村孩子的父母,都有病,他爸腿因在外打工受傷沒錢治療,落下殘疾。

他們很快進入到各自互換的地點,小公主很調皮,小男孩很懂事,在農村過得挺好。倒是農村的娃進城裏,有點不適應,學習早操沒練好,卻讓班幹部受到懲罰,那一刻我看的都流淚了,讓我想到自己的兒子,剛開始來城裏的情況,那時兒子讀四年級,轉來的時候數學考 00分語文88分英語72分,可是卻被他們班主任說兒子在他們班排名30多名,真的農村和城裏的教育有很大距離,我的兒子以前在農村小學都是前三名,這對他是多麼大的打擊,一個班級只有56人他排30多名,他對我說媽媽我一定要證明給城裏的孩子和老師看,我要拿第一。我們家一直條件不好,但是唯一能給兒子的只有鼓勵和關愛,我就說————濤濤 是 金子到哪都會發光,媽媽相信你。到學期結束我的兒子竟然真是第一,曾經他們班施涵都幾次敗於他,兒子四年級期末總分第一,五年級期末總分第一,到六年級的時候,他驕傲了,那個時候我和她爸爸總是喜歡跟朋友們在一起玩,把他獨自一人留在家玩電腦,升初中考得很差。想到曾經他的優秀,我好驕傲,4虛歲就會 00以內加減,五虛歲就會拼音拼漢字,如果有好的老師引導我相信我的兒子會很棒的。

可是現在叛逆期的孩子,我真不會教育了,雖說上學期全校排名67 名,如果成績不下滑,進一中是可以的,但是拿他曾經的優秀相比,卻遜色了很多很多。兒子和我加了好友,如果他看到這篇日誌,他小時候的優秀,希望能激發它的鬥志,不認輸。

《變形記》觀後感13

今晚兒子要看 變形記 ,於是一家人圍着電腦看。劇中的女主人是深圳的一個11歲小公主。男主人是香港11歲的看似擁有大智慧的小男孩,他從容、淡定、很博學多才。他兩和西安的一個13歲在農村裏小學看似很品學兼優的初一學生互換。農村孩子的父母,都有病,他爸腿因在外打工受傷沒錢治療,落下殘疾。

他們很快進入到各自互換的地點,小公主很調皮,小男孩很懂事,在農村過得挺好。倒是農村的娃進城裏,有點不適應,學習早操沒練好,卻讓班幹部受到懲罰,那一刻我看的都流淚了,讓我想到自己的兒子,剛開始來城裏的情況,那時兒子讀四年級,轉來的時候數學考100分語文88分英語72分,可是卻被他們班主任說兒子在他們班排名30多名,真的農村和城裏的教育有很大距離,我的兒子以前在農村小學都是前三名,這對他是多麼大的打擊,一個班級只有56人他排30多名,他對我說媽媽我一定要證明給城裏的孩子和老師看,我要拿第一。我們家一直條件不好,但是唯一能給兒子的只有鼓勵和關愛,我就說----濤濤 是 金子到哪都會發光,媽媽相信你。。到學期結束我的兒子竟然真是第一,曾經他們班施涵都幾次敗於他,兒子四年級期末總分第一,五年級期末總分第一,到六年級的時候,他驕傲了,那個時候我和她爸爸總是喜歡跟朋友們在一起玩,把他獨自一人留在家玩電腦,升初中考得很差。。想到曾經他的優秀,我好驕傲,4虛歲就會100以內加減,五虛歲就會拼音拼漢字,如果有好的老師引導我相信我的兒子會很棒的。

可是現在叛逆期的孩子,我真不會教育了,雖說上學期全校排名67 名,如果成績不下滑,進一中是可以的,但是拿他曾經的優秀相比,卻遜色了很多很多。。兒子和我加了好友,如果他看到這篇日誌,他小時候的優秀,希望能激發它的鬥志,不認輸......

《變形記》觀後感14

劇中幾個鏡頭特別是在令我印象深刻,很長時間不能忘懷。

鏡頭一:一位又黑又瘦的山上爸爸從一隻陳舊的鞋中,取出一卷積累了很多年的零票,一雙不光滑而又鋪滿老繭的大手一張張細心地數着,害怕數錯了一樣,卻僅有區區二十幾元,然後他把他僅有的這一點可伶的積蓄所有塞給了他城內的孩子,爲了能使他去黃河邊遊玩一下,吃一頓飯。見到這,我震驚了,一個家中很多年的積蓄竟然僅有二十幾元錢,還不如我一週的零花錢。在我國,竟然也有那麼貧苦的家中!震驚的另外,我又被山上爸爸的善解人意和樸實深深感動了,他確實很貧困,可他卻比誰都更無私!我禁不住流淚了。

鏡頭二:城內的院校機構了一次班會,內容是:你嫌你的父母絮叨嗎?全班同學都覺得自身的父母很絮叨、很煩。殊不知,來源於貧苦山區的孩子就說了那樣一段話:我的父母長期在外面打工,很艱辛,非常少回家了,我尤其豔羨有父母守候的小孩,我認爲那就是最幸福的日子。我尤其愛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歲月,父母賺錢很艱辛,我想多協助父母做有意義的事的事兒。聽見這,我想起了自己,我的父母每日都體貼入微地照料我們的生活,也要指導我的學習,可是我竟然經常埋怨她們絮叨,從來沒有覺得到這種在留守兒童眼中是讓人羨慕嫉妒的幸福快樂,沒有山上小孩那麼學會感恩。

鏡頭三:一對貧苦的留守兄弟,父母長期在外面打工,無人照顧她們的日常生活,連生了病也只有強忍。值得一提的是,本應唸書的她們,卻迫不得已每日天不亮就出來背煤賺錢餬口。寒冷的冬季,她們身背幾十斤重的煤簍,晃晃悠悠地走在崎嶇不平的小路上。我看見她們的身影,柔弱的軀體被碩大的揹簍擋住着,只有看到她們的腿在艱辛的走動。每日她們都那樣起早貪黑,因爲每天背煤,她們的肩部磨腫了,腳也到處都是老繭。那麼冷的冬季,兄弟倆僅有一牀非常薄的破棉絮,衣着也十分薄弱、破爛,乃至連一雙棉襪都沒有,光着腳衣着破爛不堪的靴子,手和腳都凍得裂開了。見到這,我不由自主覺得痛心,止不住辛酸的眼淚,從臉部濃濃的流蕩出來。原先,在貧困山區,也有那麼多貧苦失學的青少年,我暗下定決心,等着我未來有工作能力了,我一定要去協助她們,讓她們也可以唸書,讓專業知識更改她們的運勢,擺脫貧困。

《變形記》觀後感15

  這是一個關於改變孩子惡習的綜藝節目。看後真的感覺不錯,現在的社會,每個家庭基本都是一個孩子,因此在家裏孩子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爸爸媽媽疼,爺爺奶奶愛,外公外婆寵。因此很容易讓小孩養成一些不良習慣。

在我看的這一期節目中,就是這樣一個嬌生慣養的小孩,在家裏就是個小皇帝,爸爸雖然很嚴厲,在孩子小的時候可以打,但是孩子進入初中了,而且體型比父親還高大,爸爸也不能再打,母親有時候都怕他。在家裏就是個小霸王,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敢罵,父母已經認識到孩子的不良習慣,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改變,因此就讓孩子參加了這個節目,讓別人幫他管教孩子。在劇中,當把孩子送走的時候,父母都是滿眼淚花,哪個父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苦,哪個父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遠離自己?但是劇中這個孩子卻一副很不在乎的樣子,還覺得父母的哭泣給自己丟臉。

在偏遠山區的一星期變形中,真的發生了一些讓這個滿身惡習的孩子改變的事情,我不知道這是編劇編造的還是是真實的,但不管是哪種情況,最終這個孩子確實變好了,懂得珍惜父母的愛,懂得回報父母的愛。這就是“教育”。

教育難到真的只是要傳授孩子們知識嗎?“教”是傳授知識傳授道理,“育”卻是育人,現在大多數老師都做到了“教”,但是卻做不到“育”。

我們可以想想在劇中的這個小孩,他平時在班裏的表現,他是誰都不在乎,誰都敢頂撞,課想上就上,不想上就出去玩,當堂和老師頂撞,把好幾個女老師都頂撞哭了。你說這樣的小孩我們教他知識,他能聽進去嗎?他會有什麼收穫嗎?我們平常都說要“因材施教”但是對於這樣的孩子,大部分老師卻是棄之不顧,讓其自生自滅。

我們的教育真的要改變,這本該是一個學校做的事情,卻變成了一個綜藝節目,我不知道播這樣的節目是爲了宣揚什麼?宣揚社會的功德還是宣揚教育的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