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何以爲家》觀後感範文

學問君 人氣:6.86K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何以爲家》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何以爲家》觀後感範文

近日,XX市安安社工服務中心攜手才知國際影城,組織我市未成年人保護中心的困境兒童,觀看了影片《何以爲家》。

影片的主人公贊恩從一開始就是個成熟理智得讓人心疼的孩子,從他懂事開始他就沒有享受過一個孩子應有的寵愛和權益,他早已深知體制和現實如同大山一樣橫亙在自己面前。在沒有選擇權的時候救不了妹妹,而有了選擇卻依然救不了尤納斯,“罪犯父母”比自己更加無助,在環境的底端人到底能改變什麼,能依靠什麼,能拯救什麼。既然終究會失去,不如賭上自己來控訴自己的源頭。因此,纔有了開始,贊恩沉着的面對法官,堅定有力的表達出“我要起訴我的父母,起訴他們生下了我……”這一度讓全世界的觀衆爲之淚奔。

對於贊恩來說他一直都在艱難的對抗着他所生活的環境,都在堅守着他認爲對的事情,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因爲心中有願景所以對現狀很不滿意,他用自己的倔強對抗着這個讓人絕望的`環境。

馬斯洛的人類五種需求由低到高: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生理需求如吃喝拉撒睡等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下去的需求。贊恩所面對的正是最低的需求,可能很多人面對的需求的層面不一樣,已經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那麼此生無憂,何必再進一步讓自己難受呢?而生理需求還得分多種,是簡單的還是優雅的,是普通的還是更好的?影片背後延伸出的問題,引人深思。

而我們,被小贊恩賺走的不僅是眼淚,更是直擊心靈的震撼!整部影片都比較沉重,那一張稚嫩的面容全程無笑,但在結尾那個長達17秒的笑容真的很治癒又暖心!這可能是贊恩12年的人生中笑的最燦爛的一次了!

電影看完後,孩子們表示這個影片太沉重了,回程路上社工老師與孩子們互相交流觀看後的感想,小龍忍不住問老師:“贊恩爲什麼不到中國來啊,我們這裏那麼好…”,童稚的話語除了對主人公遭遇的同情,也讓孩子們意識到,比起選恩,他們在政府、社會組織及各界人士的關愛陪伴下,是非常幸福了。非常慶幸我們祖國的強大,爲自己長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而慶幸。藉此機會社工老師教導大家,無論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不要自我放棄,要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並且爲之付出努力,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努力克服向着自己的目標努力,那麼問題肯定會化解,所有的困難都會邁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