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消防安全教育片觀後感「優秀」

學問君 人氣:8.19K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啓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下面是關於消防安全教育片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

消防安全教育片觀後感「優秀」

火,自古以來便被人們奉若神靈,它是古人類進步的重要標誌。火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它也是最容易傷害我們的事物之一。每年,我國因各類火災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不下十幾億。由此可見,火災的破壞力有多大了。因此,必要的火災應急措施及相應的自救措施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我在2016年x月x日下午觀看了學校播映的安全教育片後,學到了不少關於火災自救及避免火災的知識。例如,在突遇火災時,千萬要冷靜,切勿驚慌,應儘快找到出口逃生,千萬不要搭乘電梯;同時,應用溼毛巾或溼布捂住口鼻。因爲火災當中,因燒傷死亡的人不多,大部分死亡的人都是由於濃煙而窒息死亡的。火災發生時,應儘量保護口鼻;當家中出現煤氣泄漏時,切勿開燈檢查或打電話,應立即開啟門窗通風,同時立即關閉氣閥;若煤氣瓶發生着火現象,應立即用溼毛巾蓋滅,然後把氣瓶倒置於冷水當中……

自救是必須的,然而更重要的是防範於未然。影片中還提到,應時刻注意防火,出入家門應檢查煤氣閥門;商場樓梯過道等逃生通道切勿擺放雜物,應預備滅火器或沙子;應定時檢查滅火器的使用日期並注意更換,不要亂扔菸頭……

只有做到“防”“救”結合,才能減輕火災帶來的傷害

爲了進一步加強教職工的消防安全意識,學校於12月11日晚組織會體教職工觀看了一場觸目驚心的消防安全教育片,這是一部潛移默化中增強消防安全意識和消防法制觀念的教育片。

該影片選擇具有典型意義的火災案例,以紀實的風格,直觀形象地宣傳了火災的危害及怎樣預防火災,遇到火險時如何滅火,人身安全及自救逃生等基本消防知識。透過觀看影片,不僅使全體教職工在安全消防意識上受到了啓迪,同時也提高了對火災等緊急突發災害的自救逃生技能和及應對緊急突發事件的能力,增強教職工的自我保護的能力。

影片中的`一場場火災,燒燬了家園,燒掉了財物,令人陷入了絕望的深淵,迫向死的邊沿,甚至吞噬了生命。。。大火過後,留下了滿目瘡痍。這種慘痛的教訓告訴人們,如此無情的殘酷的火災爲什麼會發生?由於人們缺乏消防知識,消防知識淡薄,消防設備殘舊不完善等等造成了一幕幕人間慘劇,所以我們要時刻把安全放在首位,約束自身行爲,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觀看結束後,學校強調:各科室,各科組要以確保校園安全爲目的,強化安全管理,明確責任,制定並落實相應措施。創建安全的、文明的、健康的育人環境,每一位教職工任重道遠。

我作爲一個任課老師,處處以身作則,時刻提醒自己用電用氣等安全,平時離開時關好電源。同時把防火安全意識灌輸到每位學生當中,教育學生不要私拉亂接電線和偷偷使用大功率電器等等,教育學生不要麻痹大意,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火災隱患的危害性,增強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學校是人員密集區,做好學校的消防安全工作,我刻不容緩。

【擴展閱讀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啓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啓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議論文,因爲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

注意事項

一、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着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爲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佔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爲“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緻的描寫。觀看了《偉人愛迪生》後,我要求學生:誰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有個同學說:本片主要講述愛迪生從一個身無分文的打掃地下室的清潔工成長爲一個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的過程;還有個學生補充說:主要講了他發明電燈的事,他給全世界帶來了光明。我將兩位同學的發言進行比較:前者準確些,後者只是無數發明中最突出的一項,並肯定他們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然後讓學生抓住一點談自己的感受。如愛迪生刻苦鑽研的精神,不怕失敗的精神,敢於創新的精神等,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克服以敘述故事爲主的毛病了,不僅突出“感”字,而且讀後能感人。

二、“感”是重點,不等於離開“觀”

有的同學寫觀後感,只是在開頭提一下“觀了某部影片後,大有啓發”等字樣,以後就脫離了原片。說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頭不對馬嘴,無實際意義。要讓“觀”和“感”相吻合。如《火燒圓明園》的觀後感,我進行指導後讓學生先打草稿,然後收了部分習作,發現有的同學“感”與“觀”內在聯繫不緊,有的根本無聯繫,他們寫了一下影片內容後,就寫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如何在中國燒、殺、搶。抓不住影片的主題思想。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從中找了幾篇寫的好點兒的進行評講、引路。有個叫王天波的同學在題爲《落後就要捱打》一文的結尾時這樣寫到:影片中那幾根石柱至今還挺立在圓明園的廢墟上,彷彿在警示人們“落後就要捱打”,我們作爲新中國的接班人,一定要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在這段結尾中,習作者再次將“觀”到的“幾根石柱”抓住,發表“落後就要捱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體,使“感”發於“觀”、“觀”服務於“感”。

三、要聯繫實際而“感”

要寫好“感”就該聯繫實際,深入發揮,把自己的“感”寫深、寫透。

這裏的實際,不是單指自我實際,還包括他人實際,社會實際。

如觀了《四個小夥伴》,我讓學生說說丁小東等四個小夥伴他們開始錯在哪裏?你們也有過他們的想法嗎?學生討論很熱烈,認爲四個小夥伴錯在認爲只做一件好事就會成功。有個同學說,他自己原來就有類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認爲自己就是雷鋒似的好少年了。還有個同學說,他爲班級主動打掃過兩次清潔,有的一次也沒主動打掃,卻還被評爲“紅花少年”。認爲老師、同學們偏心。看了《四個小夥伴》後,他和四個小夥伴一樣,都認識到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去做,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